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译文】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人是改变不了的。”
【评析】“上知”是指高贵而有智慧的人;“下愚”是指卑贱而又愚蠢的人。这两类人是先天所决定的,是不能改变的。这种观念如果用阶级分析方法来看待,则有歧视甚至侮辱劳动民众的一面,这是应该予以指出的。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译文】宰我问:“父母死了,守孝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有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一定会废弃;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一定会失传。陈谷既已吃完,新谷又已登场,打火用的燧木又经过了一个轮回,一年也就可以了。”
孔子说:“(父母死了,不到三年)你便吃白米饭,穿花缎衣,你心安吗?”
宰我说:“我心安。”
孔子说:“你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君子的守孝,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服,所以不那样做。如今你既觉得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
宰我退了出来。孔子说:“宰予真不仁啊!儿女生下来,三年以后才能完全脱离父母的怀抱。替父母守孝三年,天下都是如此。宰予难道就没有从他父母那里得到三年怀抱的爱护吗?”
【评析】这一段说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宰我围绕守孝时间展开的争论。孔子认为孩子生下来以后要经过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了,孩子也应该为父母守孝三年。所以,他批评宰我“不仁”。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够把道发扬光大,不是道能把人发扬光大。”
【评析】人首先要修养自身,提高自己,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反过来,以道弘人,哗众取宠,并不是真正的君子所为。这两者的关系是不可以颠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