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的姿态

2023-10-19 13:16李知晓
老年人 2023年9期
关键词:湘雅湘雅医院放射科

李知晓

在老年大学的教室里,坐着一位95岁的老爷爷。课间,他还在笔记本上抄写着古诗词。他沉静的姿态,让人肃然起敬。

这位老爷爷,他早年就读于湘雅医学院,他曾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先后五次参加扶贫工作,参与过马王堆女尸解剖研究,前往日本和美国学习专研影像技术,组织湖南省X线工作者及制药厂研制双重造影剂硫酸钡及产气剂……他就是“湘雅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肖剑秋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诊疗工作的探索者和先行者。

肖剑秋的中学和大学,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他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学时住在茅草房,当时没有教科书,他用黄草纸记笔记。中学毕业填报大学志愿时选择了学医,又遇上湘雅医学院从湖南搬到了贵阳,当时没有直通公路,要绕一个大弧线,整整花了一个月时间才到贵阳。

肖剑秋当实习医师时,一天收十几个患者,所有病人的血、尿、便检验都是他做,一个月也不一定能有半天的休息时间。后来,他参加了第二批抗美援朝的医疗队。当时医院不到400名职工,有一半报了名。湘雅医院前前后后派了200多人,分多批奔赴抗美援朝前线。肖剑秋还先后五次赴湖南农村参加抢险救灾、防治疾病、培训农村医生。

湘雅医院最初的放射科仅有一台美军战地医院易装卸的X线机,一位医生,两位技术员。“过去放射科防护意识薄弱,有些放射工作者因放射污染而致白细胞低,也有人得了癌症,还有女性怀的宝宝不健康。但是,我们都凭着一股劲儿挺了过来。为了放射科的发展,我选择了留下来。”肖剑秋讲起这些事情时,语气还是那么平静。

生活从来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也从来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把更多机会留给那些敢于开拓创新的人。在放射领域,肖剑秋从一个年轻人成了一个“95后”。肖剑秋用自己的生命见证了湘雅医院放射科从初建到繁荣的过程,放射科也见证了他的成长。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医疗辅助技术上就陆续出现了许多耀眼的新技术,例如CT、DR、核磁共振、PET、介入等。借助这些新的技术,我们看到了以前看不见的神秘的人体,为医学诊断开启了一个丰富的踏实的视角。

1986年,肖剑秋去日本学习,重点是学习他们的胃癌早期诊断方法。刚开始时,肖剑秋甚至有些迷茫和焦虑。在深夜,他想到了自己的老师张孝骞教授。张孝骞教授是我国内科消化学创始人,他给肖剑秋上过课,也带过他的实习。

张孝骞教授在抗日战争时期任湘雅医院院长,工作繁重,但仍不脱离医疗和教学。每周内科大查房,他总按时参加,常能发现其他医生没有意识到的诊疗要点,连外院的内科医生也赶来旁听。在大会诊前,张教授会提前查资料,反复思考,直至夜深。他对病人态度和蔼可亲,从来不会责备病人。肖剑秋想到这里时,眼泪流了出来。他鼓励自己说:“在日本学习就相当于跟着张教授再学习一次吧。不懂我就问,错了我就改正。”

1987年,湘雅医院放射科在肖剑秋教授带领下开展介入放射学,主要包括经皮穿刺插管注射无水酒精栓塞曲张的精索静脉以及肝癌的经肝动脉栓塞疗法。慢慢地,湘雅的放射科不再是一机一人,也能跟得上国际医学的脚步了。

肖剑秋一生艰苦求学,退休之后时常回放射科指导工作并主动参与医院党支部组织的活动。2019年,他还参加湘雅医院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医道初心  我和我的祖国”诗歌朗诵会。他跟随年轻人的脚步,学会了使用电脑、手机,常常会将一些正面意义的小视频或者文章发给孙女。

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生时,湘雅的年轻女医生肖舟主动申请援鄂,她告诉爷爷肖剑秋。爷爷非常支持她。肖剑秋说:“肖舟在家中是好孙女,在工作岗位上迎难而上,我为这样的后代感到骄傲!”2020年3月17日,肖舟火线入党。

肖舟说:“在爷爷身上,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湘雅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激励著我不断进步。”

编辑/李园李

猜你喜欢
湘雅湘雅医院放射科
科学防治骨关节炎,做骨骼健康老年人——专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
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放射科专业基地入科教育的实践探讨
想在抗击疫情一线的通知致敬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防治新冠状肺炎工作纪实
书法:人是铁饭是钢
湘雅精神薪火传
述说湘雅故事(连载三)
传承湘雅品牌 创建优质医院
放射科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