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慧忠
父亲两岁时,祖父因意外去世。为了生活,祖母将年仅八岁的姑姑送人作童养媳,自己带着年幼的父亲从雪峰余脉的这边改嫁到山那边。继爷爷用一根扁担、两只箩筐,一头挑著三岁的父亲,一头挑着一口大坛罐,领着祖母走进了他那两间四处透风的小木屋。祖母的改嫁,并没有让母子俩困顿的生活有所改善,而是从一口苦井跳进了另一口苦井,生活就像在无边无际的苦水里泅渡。在父亲十四岁那年,祖母因忍受不了生活的苦难和继爷爷的欺凌,竟狠心咽下一种长在田塍边的毒草药,在床上躺了一月有余,悲凉地离开了人世。此后不久,继爷爷将父亲赶出了家门,父亲从此过上了寄人篱下的日子。
父亲十九岁开始担任大队干部,三十七岁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前前后后在村里任职三十余年,为我那偏远闭塞的家乡修通了路、架通了电。在我的记忆里,家里唯一一次被人讨债,是因为村里修路欠了工钱,人家在大年三十来到我家里要钱,不得已,父亲和母亲商量之后,只得将家里刚杀的一头年猪,抵了部分工钱。
父亲还兼了几年村信用社专干。有次村里一个“游手仔”来找父亲贷款,父亲问他贷款干什么。他说没米下锅了,要吃饭。父亲说:“你年轻力壮,不能天天游手好闲,可以凭双手养活自己。”见父亲不贷钱给他,这人竟凶恶地将藏在裤兜里的一把匕首,刺向了无辜的母亲。父亲将母亲紧急送到医院,医生说如果刀刃再偏一点点,后果不堪设想。待母亲伤愈出院后,父亲决定辞去信用社专干一职。打移交的时候,几本账册,数目一分不差,难能可贵的是没放一笔呆账。在村里工作几十年,父亲从来没有损公肥私、优亲厚友,他总是关心和帮助村里那些最需要关心和帮助的人,做了不少积福积德的大好事。
因为祖父母早逝,父亲从小备受艰辛,但他呕心沥血,含辛茹苦把我们三姐弟养大成人,送我们读书,教我们做人。不管那时家里的条件多么艰苦,父亲总是对我们说:“你们发狠读书,能读到哪里,就送到哪里,哪怕砸锅卖铁也要送。”后来我们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父亲依然言传身教,总是告诫我们:“做没做官,人家不会笑你;做大官或者做小官,人家也不会笑你;但如果你违法乱纪进了牢房,那人家就会笑话你了。”父亲这辈子没有给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财富,但他这些朴素的人生道理,是我们后辈一笔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前年他生日那天,村里派人送来了“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父亲非常高兴,赶紧戴着这枚红灿灿的纪念章,要我给他拍了张照片,并再三叮嘱我,等他下次穿一套正装,再给他好好拍一张。但因父亲走得突然,这微小的心愿竟也没有实现。父亲对什么都不在乎,但对共产党员的身份,看得很重,对党无限忠诚。他的一言一行,都对照共产党员的身份,从严要求自己,从没有对党和组织有任何的要求和索取。
父亲一辈子,从没对子女诉过苦,面对过去的苦难,他总是一笑而过,说那是自己的命运。父亲自从卸任村干部以后,从老家来到城里和我住在一起。他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六十多岁的年纪,还不辞劳苦外出架电线、挖水管、修路、架桥。
最后几年,因为年纪过大,没地方打工了,父亲又在郊区开垦了几块菜地。他很骄傲地说,自己种的菜既生态又环保,没有洒农药,也没有施化肥,菜地里的虫子是用手捉的,施的肥料是有机肥。种的菜自己吃不完,他就送给亲戚、邻居和一些生活条件差的老人。他一心想着做个自食其力的人,千方百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父亲一辈子活得很洒脱、通透,对权势、金钱,甚至生死都看得很淡。他知道自己一身是病,却总是乐观地说:“这病不要紧的,反正治也治不好,死也死不了。”父亲不喜欢看医生,久病成医,他总是自己给自己开药,自己给自己治病。父亲一生只为后辈着想,就是怕给后辈增添哪怕一点点麻烦。
有一次父亲去住院的时候,我说开车送他去,父亲说“你要上班,我坐车去就是”;父亲在去世前的几个小时,还脱下身上的厚衣服,要盖在我身上……
父亲最后那次突发疾病,似有预感,不愿去医院。医院急救车在楼下等了十几分钟。他在外求学的孙子正好打来电话,父亲反安慰他说:“不要紧的,老毛病了。”他四岁的小孙子哭着吵着要送爷爷去医院,父亲慈祥地叮嘱他:“要听话,爷爷很快会回来的。”临出门时,父亲在门口的凳子上坐了好一会,东瞧瞧西看看,才依依不舍起身离家。
我总以为多灾多难、多病多痛的父亲,在最后时刻,总会让我们尽点孝心,让我们去服侍他几天,再听听他的教诲,感受一下他对小孙子那发自肺腑的愉悦笑容……没想到刚毅、坚强的父亲最后也没给我们机会,一生要强的父亲哼都没有哼一声,就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塞万提斯说,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在清理父亲遗物的时候,发现一副父亲撰的自挽联:
来无立锥之地,欣逢盛世,传家有道唯存厚,甚幸;
去有儿孙满堂,英才辈出,处世无欺且率真,足矣。
我不禁潸然泪下。
编辑/赵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