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画家李宝章《临安山色图》考释

2023-10-19 03:32闫楠
书画世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山色题跋临安

文_闫楠

江苏大学

内容提要:晚清常州籍画家李宝章是清末画家中一个被忽视的人物,他不仅被时人赞誉“诗书画三绝”,同时也是常州李氏家族书画艺术的引领者,其子李毅士、孙李宗津皆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显赫人物,对近现代美术史有着重要贡献。李宝章虽然享有“诗书画三绝”声誉,但鲜为今人所知。本文以李宝章《临安山色图》为例,从绘画风格、题跋等方面对该作品做简要探究。

引言

作为南宋都城的千年古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是“宋韵文化”流传千年的重要承载地,其繁荣的经济和优越的地理环境吸引了历代画家的关注,留下了诸多描绘临安的名作。清初画家王翚(1632—1717)65岁所作的《临安山色》(图1)长卷当为描绘临安山水的重要画作。此作纵34.5厘米、横365厘米,以元人笔法表现了临安山水,将临安山水的奇秀尽收画卷。该作绘于丙子(1696)秋,卷首由乾隆时期大学士钱大昕篆书题写“临安山色”,卷尾由乾隆帝堂兄弘旿写跋,足见该作品受到朝廷的重视与赞誉。王翚另作有《仿巨然临安山色图》(图2),作品以巨然笔法绘就,树石多呈赭石色,应为秋景。该作画幅虽小,但不失为一幅表现临安秋色的精品。与李宝章同时代的画家周梓,在1906年也创作了一件《临安山色》(图3),该作以董、巨笔法绘就,采用了与王翚同样的长卷形制。李宝章在王翚《临安山色》以篆书题写画题、以平远为主要表现手法、以长卷为呈现形制的基础上传承古法,自出新意,创作了《临安山色图》(图4)。

图1 王翚 临安山色

图2 王翚 仿巨然临安山色图

图3 周梓 临安山色

一、李宝章及其《临安山色图》

李宝章(1849—1928),字穀宜,一字谷伊,号斐园,晚号待盦老人,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癸酉科举人,官至浙江候补道。工诗词善书画,人称“诗书画三绝”。清亡后,李宝章隐居苏州,诗画自娱,与俞樾、曹允源等酬唱往还,著有《待盦题画诗存》《谷遗诗存》《斐园诗存》《斐园诗余》《谷遗诗余》《待盦诗存》《谷遗诗草》等,事迹详见《清代朱卷集成》之“李宝章履历”、《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等。[1]40

李宝章《临安山色图》画心部分纵39.5厘米、横246.5厘米,引首有篆书大字题写的画题,卷中、卷尾有诸家题诗作跋,尽显鉴藏接递之风雅,总体规模虽比不上王翚的《临安山色》,但气象宏达,别有一番境界。

该作是李宝章游历临安后而作,为纪游山水画。李宝章在全卷题跋最后也提到了王翚所画《临安山色》,足见他对王翚作品的了解,以及对临安山水图像谱系的熟悉。不同于王翚的《临安山色》,该作多采用元人笔法绘制,全幅水墨结合淡彩。画法上以线皴勾勒为主,辅以点苔,且皴染兼备。构图上采用“三远法”,表现了奇峻叠峦的高远之景、远山依依的深远之景、江岸起伏的平远之景。从图中多处的赭红色可以看出,画家所绘应为秋景,描绘的是“明净如妆”的临安秋色。卷首以烟波浩渺的湖面为开势,近处渔人泛舟,远处水岸茅屋,远山如黛,水天一色。近岸之处为卷中重要的近景,奇石层叠多变,古木密林多幽,小路弯折多静。楼台屋宇隐于山前林后,游人行进于曲径通幽处。此段共绘有六人,四人抬轿一人乘,一人骑驴欲出行。画面上部描绘峭拔高远的山势,萦绕如纱的云雾回转于山腰之间,正如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卷中农田阡陌,田园景象盎然,两阁楼层叠,远处庙宇宝塔坐处山根,红墙藏于红叶间。卷中后部山崖间飞瀑直泻而下,大有“银河落九天”之势。近景草庐分布在红林近山之坳,中景村舍掩映于竹林,远景山巅树木丛生。画中溪流宛转曲折,最后汇入山下湖中。山脚水边巨石耸立,水上有渔人撑船,湖岸的垂柳辉映着小桥轩榭。卷尾同样以溪岸水边为合势,跨溪水而建的小木桥延伸至竹林后,竹林、岸柳和杂树均向卷首倾斜,与卷首形成开合呼应之势。

李宝章所作《临安山色图》长卷在笔法上细腻沉稳,以细笔短线皴和疏密有致的苔点写景状物;在意境上追求静雅肃穆之美。虽受王翚、周梓长卷形制的影响,但李宝章取法石涛、石谿,技法极为娴熟,笔法老到、浑厚自然,尽显山川迂回跌宕之势。李宝章《待盦题画诗存》中有“天开图画皆蓝本”句,可知其山水画创作是以师法自然造化为旨,是在对山水客观审视和观察后,将其以自己的理解和心境呈现在纸卷上,画山水为实,而志在写胸中丘壑之意。李宝章所绘《临安山色图》,其中山川有连绵不断之势,很明显是受到石涛画理的影响。正如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所言:“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质也。得笔墨之法者,山川之饰也。知其饰而非理,其理危矣。知其质而非法,其法微矣。是故古人知其微危,必获于一。一有不明,则万物障。一无不明,则万物齐。画之理,笔之法,不过天地之质与饰也。”[2]33

二、李宝章《临安山色图》的绘制年代与题跋

李宝章《临安山色图》卷前有三处题跋。

第一处是卷首“临安山色”四个篆书大字,由落款“祖年敬题”可知为李宝章长子李祖年所题。李祖年(1869—1926),字搢臣,号纪堂,光绪甲午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山东文登、历城、泰安等知县,西汾州知府,民国后任山西省财政厅厅长,是一位典型的旧式文官转变为民国要员的过渡性人物。由于其进士背景,于书法有很深的造诣,卷首“临安山色”笔力深厚,气象刚正。题写时间为“戊午岁阳月”,即1918年,可见此画应作于是年。

第二处题跋为李宝章的好友费树蔚所题:

戊午十月二十四日,待翁见过,示临安纪游画卷,征予一诗,期以三日。待翁去后,戏题长歌十七韵,即日送还,祈正。

待翁生有山水癖,老觉光阴闲可惜,胸中画稿亦无数,天目归来有新获,图成过我索我歌,三日为期苦相迫,我嗔公游不见招,心知妙笔难刻画,待翁嚄唶笑我痴,入山寒雨十日积,骞驴笱舆瘁行役,貌此溪山缥缈迹,渲染丈纸杂丹碧,恣汝卧游宁不适,我闻再拜心释然,钿映窗光审标格,置身如在岩壑间,愧乏环祠慰泉石,临安山色天下知,画师想像勤捃摭,公今画手兼诗人,况着羽衣蜡桐屐,得句持较苏轼多,挥毫追到王翚亦,世路虽隘心安便,福人或是散仙谪,熊豹猿鸟同一观,凭吊兴亡了何益(两联皆用坡公游临安诗意)。此图流转千百年,不愁陵谷数变易,催诗火急或相戏,纵非能事敢曳白,墨光凌乱着纸湿,卷画还公日未夕。费树蔚。

题跋时间为“戊午十月二十四日”,即1918年11月27日,从题跋中“征予一诗,期以三日”之句可知,李宝章是1918年11月24日之前完成此卷,也符合李氏所画临安秋色纪游的时间。由此可推知,李宝章在1918年秋天游历临安,归后作此图。此时李宝章年已古稀,自同治十二年(1873)中举至清亡,近40年的官宦生涯已构建了李宝章胸中丘壑,他以画之理、笔之法绘就了乾坤天地之质与饰。

费树蔚19岁中秀才,苏州名士吴大澂(1835—1902)看中了费树蔚的才俊,把小女儿吴本静嫁给他。吴本静的姐姐吴本娴嫁给了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费家与袁世凯家族成了姻亲。费树蔚是晚清著名诗人柳亚子的表舅。费树蔚一生两次赴京为官,一次是清末宣统年间,一次是在袁世凯麾下,时间都不长,其大部分时间都在苏州,经商办企业,从事公益事业,维护地方平安。

第三处题跋为费德保所题:

临安山水甲天下,六桥三竺曾遨游。屐齿所经时促迫,未能选胜兼探幽。天目尤为浙名胜,时作卧游愿未酬。我友李叟擅三绝,不唯循吏且名流。倾□相交沧浪遇,席间介绍有曹邱。(初识君于沧浪亭曹振翁座中)谈笑风生惊四座,健若海鹤淡若鸥。袖中示我图一幅,展卷不觉开吟眸。妙笔渲染王摩诘,清词淡远韦苏州。况有郎君才济世,服官山右多勋猷。挂冠归田专养志,视膳问安色思柔,吁嗟乎,平地神仙谈何易,先生此福前生修。戊午仲冬,穀宜先生嘱题,时有目疾,勉为涂鸦,并请呈教。吴门弟费德保,年七十有二。

费德保为民国实业家、水利专家,于书法有一定的造诣。由题跋可知,费氏题写时已72岁,费氏与李宝章可谓志业相投。

画卷最后有李宝章自题:

江南山水秀而不奇,浙东山水奇而不秀。惟此一游天目之胜,正当秋日初晴,红叶白云,寒草溪清,俯视遥瞻,真不吝身在图画中也。

李宝章曾任杭州监司,对临安府的山水特征应是了然于心,从“江南山水秀而不奇,浙东山水奇而不秀”之句可见,此乃画家以物言志托情之作。

从以上题跋内容中可以看出,李宝章对山水画已到成“癖”的程度,“期以三日”逼迫费树蔚卧游山水后赠诗的举动,可见两人交情之深。费树蔚的跋文描写了李宝章是在观摩写生中完成的这幅图卷的绘制,并将老友的画风传承脉络做以说明,“得句持较苏轼多,挥毫追到王翚亦”。费树蔚可谓李宝章的知己,深知老友在画艺上有与前贤相媲美之野心。

结语

李宝章《临安山色图》中,江湖平川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虚与实的对比强化了平川万里之势;峰峦之巅,或隐入云层,或推至画外,更是增加了山岭崇峻之感;游客穿行于草木丰茂的林间小道,渔夫划舟于清波浩荡的水面之上,茅舍高塔点缀于深壑幽静的山谷之中……整幅画面无处不充满着生意,无不呈现出一种“曲径能通幽”“境深若贵明”的深邃意境。画中的清溪、怪石、曲桥、茅屋、高峰、幽谷等,大概就是中国山水画家向往赋闲隐居的符号与托物言志的载体。此图虽为表现临安秋色,但是画中浓浓的田园气息或许正是李宝章晚年由晚清进入民国后平静归隐心情的真实写照。

猜你喜欢
山色题跋临安
解云龙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款、印、题跋对古书画的鉴定作用
姜宸英《选诗类钞》题跋续考
傅以礼《华延年室题跋》校补
《山色青青不改颜》国画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浙江临安郎碧村宋墓 一座平凡墓葬的启示
临安37吨电镀污泥倾倒者被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