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胜 周子榆 王 豪
(1.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530012;2.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3.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企业研发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不仅反映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也在体现出当地的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诸多学者对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其中,一些学者从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面临问题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廖晓东(2017)通过对粤苏浙三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情况监测对比,发现广东省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远远落后江浙两省,企业研究开发院收效未达预期,企业研发机构区域分布不平衡。白云芬等(2019)通过对石家庄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的分析,发现政府投入企业研发机构的资金比例偏低,企业研发机构研发人才数量不足,企业研发机构产学研结合度不高,企业研发机构在行业区域中发展不平衡,需要增加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的数量。庞超(2022)通过对陕西省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发现陕西省规上工业企业投入产出水平较低、行业发展不均衡,要素利用水平低、管理制度待完善,需要大量增加规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机构的数量。吴晓等(2022)通过对四川省规上工业企业的研究发现R&D人才力量薄弱,资源聚集特征明显,R&D经费来源单一,政策落实力度有待强化,需要增加规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机构数量。还有一些学者从规上工业企业创新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李旭东等(2013)认为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资源的研发机构是其创新的动力源泉。廖晓东(2017)认为企业研发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平台,也是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坚力量。王聪(2019)认为规上工业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是科技创新中研究经费的主要承担者,也是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者,增加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的数量,有利于增强规上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郑萍(2021)认为规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势必成为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中国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实际表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且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李捷(2022)认为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平台在于企业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不仅直接决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水平的高低及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水平。侯有信(2022)认为增加规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机构的数量,有利于提高规上工业企业的绿色发展水平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潜力。另外,从对广西规上工业企业的研究来看,唐澍等(2022)就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要开展专题行动,需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研发主动性,同时大力增加研发投入。唐青青等(2021)对广西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纵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的相关文献,学者们从问题、意义、对策等角度对规上工业企业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但较少从关联性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进行探究。
近年来,广西注重发挥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企业已成为广西的创新主体。从企业研发活动来看,2021年,全自治区规上企业有R&D活动单位比重为14.16%,全国排名23,总体来看,近年来已有较大进步。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方面,近年来,随着规上工业企业稳步增长,广西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日益增多。2021年,全自治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54家,总量突破8000家,有R&D活动单位857个,增长61.7%,增速居全国第2位。建有研发机构的工业企业由246家增长到2021年的452家,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占比从4.46%提高到2021年的5.6%,但仍远低于全国的27%。从研发经费来看,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反映了一个地方的科技发展水平。近年来,广西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量持续上涨,从2015年的105.9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99.5亿元,2021年同比增长达15.1%,7年间翻倍,增速远高于同期GDP,也远高于同期财政收入(见表1)。但对比全国,广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及研发机构设置差距明显,2015年以来,广西研发强度一直在0.8%左右徘徊,其中2021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0.81%,不到全国平均水平2.44%的三分之一。
表1 广西2015年以来研发强度情况
近年来,广西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呈稳步发展势头,有R&D 活动的企业数量不断提高,规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活动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时,广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持续提高,企业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
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加,研发机构应该同步增加,二者之间会呈现线性相关的关系。同时,研发机构数量增加后,会促进工业增加值有效提升,两者之间会呈现因果关系。研发机构数量增加后,也会有力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这两者之间也会呈现明显的因果关系(见表2)。
表2 广西2015年以来规上企业数及研发机构增速情况
为此,本文对广西规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与企业研发机构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EVIEWS软件,分别以广西规上工业企业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为因变量,以企业研发机构增速为自变量,分别进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分析。一是对广西工业增加值增速与研发机构数量增速之间的关系进行线性相关性和因果关系分析(见第19页表3、4)。结果表明,2015年以来广西工业增加值增速与研发机构数量增速之间线性关系不成立(D-W值低于2.3,且不可能性为0.8233即82.33%),也不存在明显格兰杰因果关系。二是对广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与研发机构数量增速之间的关系进行线性相关性和因果关系分析(见第19页表5、6)。结果表明,2015年以来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与研发机构数量增速之间线性关系不成立(D-W值低于2.3,且不可能性为0.4952即49.52%),研发机构数量增加是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加的格兰杰原因,反之,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并非研发机构数量增加的格兰杰原因。三是对广西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速与研发机构数量增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见第20页表7)。结果表明,2015年以来,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与研发机构数量增速之间线性关系不成立(D-W值低于2.3,且不可能性为0.223即22.3%)。
表3 广西工业增加值增速与研发机构数量增速线性关系
表4 广西工业增加值增速与研发机构数量增速因果关系
表5 广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与研发机构数量增速之间的线性关系
表6 广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与研发机构数量增速之间的因果关系
表7 广西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速与研发机构数量增速之间的关系
以上分析表明,广西规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与企业研发机构之间的关联性总体来看并不明显,企业研发机构数量增加并未促进工业增加值的显著增加,也与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但研发数量增加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显著增加。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研发机构的显著增加。
这些实证分析结果与已有其他省份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尤其是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增加并非研发机构增加的显著原因比较意外,这从侧面表明广西的规上工业企业对研发机构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广西研发机构数量增加并未有效促进工业增加值的显著增加,也与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表明广西的研发机构在成果研发应用上较为不足,也表明广西的工业产业结构中高耗能企业较多,高科技企业不足,对高科技成果的应用也不足。
基于广西实际,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加快推进研发机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分级分类推进。要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规上工业民营龙头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机构普遍设立。进一步提升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能力水平,推动现有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高水平研发机构;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独立法人新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企业+联盟”形式运作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引进世界500强、外省先进研究院所等在广西设立高端研发机构;围绕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需要,加快推进技术创新服务支撑平台建设。二是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研发机构带动作用。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冠军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全面提升研发能力。以百亿级龙头企业为重点,打好项目申报、研发补助、科技创新等政策组合拳,推动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实现产业体系自主可控。积极引导广西机械、有色等行业的研发创新,打破企业技术界限,实现产业创新共享。鼓励扶持产业链上龙头企业建立产业联合创新中心,对创新成果可采取有偿转让方式,既能保障龙头研发机构的利益,又能加快推动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鼓励企业建立内部研发机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大平台优势,加快集聚高校、科研院所等高水平高层次创新人才,为“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提供更强智力支撑。三是强化研发机构发展保障。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实施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各级扶持政策和重要意义。明确企业的创新意识是推动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和加快技术创新根本所在。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对建设研发机构重要意义的认识,鼓励县区、开发区对建设科研机构的企业在资金、税收、土地审批等方面给予扶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援助体系,充分激发企业建设研发机构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