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高中历史

2023-10-19 16:00戴永国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3年9期
关键词:纲要中华民族知识点

戴永国

学习历史有助于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增强民族凝聚力。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青年,学习历史并不是单纯地为了答对试卷上的题目,更多的是要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了解世界文化和历史,真正做到以史为鉴,这样才能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任。高中阶段的历史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若单纯地死记硬背,不但让我们无法学好历史,也会消磨我们的学习兴趣。要学好历史,不仅要端正态度,而且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要学会预习、质疑、积累,多练习和巩固。

一、端正态度,培养兴趣

凡事态度是关键。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若我们对历史课程没有兴趣,学习中态度不够端正,想必是难以学好历史的。学习历史,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历史成绩,还可以培养家国情怀。为此,要学好历史首先得端正态度,不断培养对历史课程的兴趣。

首先,学习历史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感受文化的魅力。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民族的兴衰发展过程,触摸历史文化的源头,开阔我们的视野。读历史,可以让我们走近三皇五帝、秦始皇、汉武帝等,感受他们的丰功伟绩,可以让我们走近春秋战国,看群雄争霸。多读历史,心中有山河,这才是青年一代应有的样子。

其次,学习历史可以培养我们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肩负的历史使命。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国家繁荣富强,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民族的兴衰历程,以史为鉴,担起复兴中华民族的大任,真正做到以天下为己任,将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心存谦卑,奋发向上。

最后,学习历史可以提升我们的格局,让我们明辨是非。“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屈原被流放但心中依然担忧祖国,故赋离骚以表爱国之情,孙子膑脚,兵法修列,隐忍成就大器……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总会遇到困难,但和先辈们相比,我们所遇到的困难又何足挂齿,读历史,让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宽广,也提升了格局。读历史,让我们看到了秦桧一类的奸诈之人,也让我们看到了精忠报国的岳飞、爱国志士文天祥……读历史,让我们能更好地明白是非,坚定信仰,不为诱惑所驱使,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明确目标,主动预习

预习是学好历史的基础,是提前了解教材,熟悉教材内容的关键。如果没有预习,课堂上很难跟上老师的脚步,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也难以回答。预习不是简单翻翻教材,随意地读读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要根据目标要求,认真阅读,仔细体会,要做到会勾画、会批注、会积累。

首先,在预习时要学会读引言。高中历史教材中每一个章节都会有相应的引言,引言是对本章节内容的高度概括,告诉我们主要知识点,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读懂引言,对本章节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深入学习。例如,《中外历史纲要(上)》“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这一单元的引言先向我们整体介绍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接着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在学习目标的要求中,有“了解”“理解”“认识”等不同的要求,如需要我们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对于“了解”的内容,我们做到心中有数即可,但对于需要“认识”和“理解”的内容,则要进行深入学习。

其次,预习时要学会运用文献资料,提高阅读史料的能力和理解能力。教材内容为我们提供的是经过提炼、深化后的知识点,其中涉及的一些历史事件以概括的方式呈现给我们,若想要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则需要借助文献资料,深入阅读。例如,在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中的“安史之乱”内容进行预习的时候,就要借助史料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及影响,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对唐朝由盛向衰的过程有全面的了解。

最后,预习时要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学会看图表,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达。

三、认真听讲,抓住重点

课堂上认真听讲是学好历史的关键所在。通过预习,我们对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但不够深入。在课堂上,老师会带领我们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通过和同伴们进行交流,学习体验也会变得更加深刻。同时,认真听讲,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地聆听老师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例如,在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学习中,通过聆听老师的讲解,对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的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样我们就会明白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就会有全新的认知。在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紧随老师的步伐,认真聆听,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这样方可学好历史。

其次,在课堂上要主动参与互动,和同伴交流和分享。学习是一个辛苦的过程,但也有很多的快乐。尤其是历史课的学习,它不像数学那么枯燥,也不像英语那么陌生。相反,在历史课上,我们仿佛穿越了一样,看古人笑谈人生,品历史之味。在课堂上分享和交流,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例如,在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的学习中,老师用课件播放了相关视频,让同学们交流科举制度的演变过程,在交流中,知道了九品中正制的产生和废止,分科考试的兴起,科举制度的完善。

最后,在课堂上要学会大胆质疑,将疑问提出来。在学习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疑问,如果疑问积累起来不解决就会变为学习路上的拦路虎。为此,当遇到问题时,要学会主动提出来,向老师请教,和同伴交流。例如,在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的学习中,隋唐时期,出现了“诗圣”“画圣”等杰出人物,有同学就有了这样的问题:该时期文化艺术达到高峰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思考,老师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作了解答,这样同学们就会明白唐朝文化艺术达到高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及时归纳,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归纳整理是系统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则可让我们查缺补漏,更好地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高中历史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如果不及时整理和归纳、复习识记,很容易遗忘。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多加练习,学以致用。

首先,要及时整理所学知识。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的学习为例,本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北宋和南宋的政治和军事。学习后,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也可利用表格的形式整理。一是宋初中央集权加强,包括背景、措施、特点及评价;二是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主要包括宋辽关系、宋夏关系及财政危机的原因;三是王安石变法,包括背景、目的、措施和结果。四是南宋的偏安,包括靖康之变、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绍兴和议。整理就是将知识点梳理清楚,串联成线,明确中间的逻辑关系,便于记忆。

其次,要及时复习,温故知新。复习不是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通过回顾所学的知识,再次感知和理解,增强体验,甚至获得新的感悟。在复习中,一要认真閱读教材,梳理知识点,二要融入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

最后,要加强练习。学而不用则废,练习不是机械的反复地做题,而是要针对自己薄弱的部分加强练习,通过练习提高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如对比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和解放战争。三者领导阶层是不同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但被袁世凯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只有解放战争结束后才真正实现了独立和自主。三者的革命性质不同,领导阶级不同,革命对象不同。在练习中,可利用选择、填空等方式理解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见证。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正是因为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孕育了充满智慧的中华民族,我们才能在千年的风雨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习历史,是当下青年肩负的使命。学好历史,肩负起复兴中华民族之任,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最光荣的使命。

猜你喜欢
纲要中华民族知识点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