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芳
近年来,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的落实,农业种植业向规模化、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导致灌溉时间相对集中,灌溉用水量持续性上升,而由于我国的水资源分布相对不均,在这种背景下,依据本地区农作物种植种类、种植面积、栽培模式,进行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合理引入,成为推进农业种植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措施。本文针对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现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与该地区农业相匹配的节水灌溉技术,为推动农业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灌溉渠防渗技术是指通过加强灌溉渠的修复或者重新打造,从而提高渠道对水资源的有效输送率,降低灌溉水运输过程中的损失率。灌溉渠防渗漏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是对使用年限较长,侧面、地面裂缝、凹槽较多,堵塞较为严重,水资源输送速度较慢,渗透较为严重的灌溉渠进行修复;其二是利用3S技术进行地形、不同区域作物生长周期进行详细勘测后,以AI 技术为支撑,在灌溉渠中合理引入自动水闸技术(主要安装在取水源头的总水闸以及主干渠道与分支渠道的水闸),从而实现水资源在主干渠道之间的精准调控,降低灌溉水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进而提高综合运输率S值[1]。
灌溉渠防渗漏的具体技术分析:(1)砖砌技术,主要应用于地面凹凸不平、杂草丛生、灌溉截面相对较窄的泥土灌溉渠,在升级过程中,首先对灌溉渠进行适当的拓宽、杂草的清除以及平地作业,然后进行砌砖作业,一来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避免水资源的外溢浪费;二来降低水资源的渗透浪费。(2)灌溉渠表面修复技术,对于底部、侧面有裂缝、孔洞的混凝土灌溉渠,可以利用凿壁注浆技术、切割注浆技术进行混凝土的填充,将灌溉渠侧壁的孔缝进行及时修补,降低水流过程的阻力,提高水流速度,减少流通过程中的渗漏以及蒸发损耗。
滴灌技术是指依靠主通管道、侧支管道、固定孔道将水资源输送至农作物根系附近的技术。其主要工作原理如下:(1)灌溉水经过沉降池(沉降池的结构一般包括沉沙装置、污水吸附装置、杂草拦截栅、旋流粉砂分流器等),进入动力泵。(2)动力泵通过对水流加压将灌溉水泵入主管道,然后通过分支管道,流通到农作物根系附近[2-3]。(3)进行滴灌器的有效筛选,一般依据灌溉管道的长短以及农作物在单位时间的需水量,进行长流道式消能滴水器、孔口消能式滴水器、涡流消能式滴水器、压力补偿式滴水器、滴灌管或滴灌带式滴水器的合理筛选,并进行流量差值的有效调控,从而保证滴水器的单位出水量的合理性[4]。
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较,滴灌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可以利用操作屏或者手机联网的方式,通过自动控制阀实现灌溉速度、灌溉水流、灌溉时间的精准控制,一来可以依据土壤土质实现科学灌溉(比如储水能力较差的黄沙土,可以降低灌溉速度,增加灌溉时间);二来有效避免漫灌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良好的结构。(2)有效节约灌溉水资源,据相关研究表明,滴灌技术可以节水50%以上。
微喷灌技术是指运用微型喷射技术将水资源供应给农作物根系,从而满足农作物各生长阶段对于水资源需求,保障光合产物合成、呼吸能量释放、蒸腾拉力运输等生命功能的顺利进行,微喷灌技术的作用机理分析:(1)灌溉水经净水装置(对砂砾、水草、毛絮等杂物进行吸附,避免进入灌溉系统后造成滴灌孔的堵塞)后流入压力系统,然后经由压力泵将灌溉水输入主干和分支灌溉系统。(2)各主干和分支灌溉系统上安装有压力调节装置,可以实现对水资源单位时间喷射量进行调控,从而实现水资源的精准补充。
微喷灌技术的优势分析:(1)高效节水,与其他灌溉技术相比较,微喷灌技术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水资源的浪费,而且较高的灌溉效率可以有效节省劳动力和灌溉用电;(2)灌溉范围相对较广,滴灌系统只能以某一个点为中心进行水资源的持续性供应,容易出现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进而导致根系向某一个点生长,而微喷灌技术是范围性灌溉,从而有效保证灌溉的均匀性。
渗灌技术又称微润灌溉技术是将渗透性管道埋藏在地下,对农作物根系周围的土壤进行持续性微润,从而满足农作物对于水分的需求。渗灌技术的主要优势如下:(1)研究表明,微润技术不仅可以避免水土流失造成的水资源损失,而且可以降低水资源的挥发,是现阶段水资源有效利用率最高的农田灌溉技术(据相关研究发现,渗灌技术可以节水60%以上)。(2)避免土壤土质下降,此灌溉技术是直接将水资源输送至土壤中的农作物根系,从而将水资源对于土壤的冲刷降至最低,有利于保持土壤的疏松、避免土壤盐渍化、板结化。
渗灌技术的主要缺点如下:(1)资金耗费较大,维修成本较高。(2)对于土壤土质要求较高,如果土壤黏性过大或者土壤中石块较多,则无法进行施工。(3)对于农作物种植的表层土壤基本无灌溉能力,需要与其他灌溉技术相结合,才可以保证农作物生长对水分需求。(4)施工对土质要求较高,如果土质为黏性较大、颗粒较小的沙黄土,该技术容易造成土壤深层结构的破坏,出现底层塌陷现象。
作为拥有十四多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引入现代化节水灌溉技术,推动农业种植业的稳定发展是维系社会稳定、保障国民经济稳定运行、构建“内循环经济体系”的关键,因此各地区的农业部门应充分发挥其职能,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协调合作,构建以精准灌溉为基础的现代化农作物种植体系,为我国农田种植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