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岩 谢谟文 刘 洋 苏 烜 丁俊辉
(1. 北京科技大学 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2. 北京科技大学 校团委,北京 100083)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发布,建设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未来15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这也对我国理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理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紧盯国家战略需求,高度关注世界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面对的共同挑战,在不断输出可以服务于国家与行业发展基础科学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培养可以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素质人才[1]。 因此,在此高等教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高等院校的理科人才培养应如何进一步满足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力需求,培养造就更多可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与行业发展的双创型本科毕业生,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理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热点问题之一[2]。
目前,教育—科研—创新构成的铁三角生态逻辑作为创新驱动战略下各高校理科专业双创人才培养依循的主流思想之一[3]。 张凤宝[4]提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需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以培养未来卓越人才为标准;郑庆华[5]从深化传统理工科专业内涵改革与新工科专业创办两个角度出发,开展了“品行、知识、能力和思维”四位一体的高等院校双创人才教学改革实践;李盟等[6]在总结分析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双创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需要考量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社会意识;王青林等[7]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理科教育改革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化长周期培养机制、构建优质教育生态系统是高等理科教育创新发展的可行路径;潘保田等[8]通过分析高等教育国内外现状与挑战,围绕我国高等教育的顶层设计、体系建设、专业革新等提供了多方面的参考建议;谭志和马鸿雁[9]通过对比分析国外7 所世界一流大学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特色,总结了我国“双一流”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好的举措,为新形势下我国理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经验;路朝阳等[10]通过建立“四年制科创法”实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系统训练;胡清华等[11]立足国家人才强国新战略,针对双创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师资队伍等进行研究,探索了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下的理工科双创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意识到,社会正经历着复杂深刻的变革,教育必须回应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12]。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强国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因素之一。 只有加快构建一套集“教育—科研—创新—创业”于一体的教育生态系统,并建立适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型模式,才能培养满足当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力量。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可以培养出一大批拔尖的战略科技人才(Scientists)、技术领军人才(Engineers)与应用创新人才(Innovators),即SEI 模式,但在培养具有初创能力的创业实践团队(Entrepreneurial Team,简称ET)方面还存在一定短板,无法打造可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与行业发展的初创团队。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了基于SEI-ET的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分别从培养理念、培养方案、配套体系,考核机制、师资力量与创业氛围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我国综合性大学培养更多服务于国民经济与行业发展的创业实践团队提供新方案。
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华民族正在迎来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期。 因此,我国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需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培养满足当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力力量。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在理工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取得了很多优秀成果,但在培养可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与行业发展的创业实践团队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针对这一问题,北京科技大学在传统单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率先开展了科技创新团队模式的探索实践[13]46,并逐渐形成了以SEI-ET 为目标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图1)。 SEI-ET 模式是在培养战略科技人才、技术领军人才与应用创新人才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初创能力的创业实践团队。 该模型适合于开设力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等多个理工科专业的综合性大学。
图1 基于SEI-ET 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SEI-ET 模式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初创能力的创业实践团队,让高等院校科技创新成果与人才培养可以快速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该目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来实现。
1. 战略科技人才
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前沿科研工作,并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2. 技术领军人才
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并具备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他们需要掌握专门技术方向上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并能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工程应用与优化。
3. 应用创新人才
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实现创新。 创新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进行整合和创新应用。
4. 创业实践团队
该模式是在战略科技人才、技术领军人才与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初创能力的创业实践团队。 创业实践团队的培养建立,往往具备市场分析、商业模式设计、团队管理等能力,在成立初创企业的过程中可以应对各种挑战,从而使科技创新成果可以快速转化为具备商业价值的产品,并为国民经济服务。
SEI-ET 模式的特色是以培育可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创业实践团队为目标,围绕“社会需取得什么成果? 怎么样取得这些成果? 需要建立怎样的团队? 需要哪些专业人才?”这4 个问题开展。 以北京科技大学卫安科技团队为例,学生以实现“一带一路”工程安全超前预警为目标成果,通过开展关键性难点技术调研,拟建立包含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安全工程等多个专业技术背景的创业实践团队,并通过导师推荐、技术揭榜等方式完成相关专业人才招募,组建团队并获得挑战杯国赛银奖的好成绩。 与传统SEI 模式相比,该模式不仅有助于高校孵化出创业成功率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更主要的是可以快速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项目落地,大大提高了高校科研成果的项目落地速度与国家科研基金的利用效能。
SEI-ET 模式旨在培养具有多重抗市场冲击能力的创业团队,进而培育出更多直接带动就业且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初创型小微企业。 相比较SEI 模式而言,这些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可使得初创企业像生产企业一样在专业多样性、系统包容性和资源开放性方面独具优势,敏锐找到转瞬即逝的市场需求,加强我国高等院校输出高端科技成果的速度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项目成果落地速度。 由于创业实践团队更容易直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因此该模式更加契合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并为我国打造“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持,也更加适应后疫情背景下我国未来经济市场发展与行业进步的时代需求。
以SEI-ET 为目标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这不仅是我国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更多是国家赋予“双一流”大学新的重大课题与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值得注意的是,SEI-ET 模式还需高等院校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前沿基础科学理论创新,这是SEI-ET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石。 由图1 可知,基于SEI-ET 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首先需要新知识、新观点或新理论等前沿基础科学理论创新。 综观国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现,其之所以能培养出大量直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初创企业,不仅是因为这些高校在多个学科领域跻身世界前50 强或100 强,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在服务于国家或行业的基础科学中产生出了新的理论成果,通过这些新理论催生了一批高新科技企业,进而形成巨大产业并涌现出众多科学家与行业内的领军人才,形成了理论创新—人才培养—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14]。 这些国外的成功案例表明,SEI-ET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高等院校是否具备可创造出提高人类文明认知能力的基础科学新理论与新知识的潜力,并在后续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攻关的基础上,培养服务于国家与行业发展的高素质战略科技人才、技术领军人才与应用创新人才的创业实践团队。
因此,我国高校首先需要面对国家经济主战场与国家重大需求,大力推进具有国际引领性的基础科学理论的发展创新[15]。 在麻省理工学院(MIT)新发布的发展战略规划中也不难发现,MIT之所以培养出了大批直接服务于社会与行业的领军人物和科学家,是因为其在力学、生物、化学等领域率先取得了理论突破,并在后续与环境工程、医学等交叉应用后,产生了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先进方法与技术,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引擎。 因此,开展基础科学前沿理论创新与交叉应用研究,无疑是各高校更好服务于国家、社会与行业发展进步与高等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而在此过程中开展理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并完善其教育生态体系,无疑是未来几年我国理工科双创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之一。
值得说明的是,我国虽然在工程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不可否认在基础科学理论研究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十四五”规划建议,要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因此我国也亟须将目前的工程红利转化为科研与教育红利,大力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尤其是需要加大具有中国原创性基础科学理论研究的投入力度,让我国的“双一流”大学首先能汇聚更多创新性的科学理论成果。 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通过在基础科学领域不断培育更多可促进时代发展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观点的基础上,开展与工程领域的交叉应用研究,进而培养可以解决国内卡脖子工程技术难题的国际一流的攻关团队,为我国打造“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持。
二是高校需要参与先进技术装备研发,这是SEI-ET 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 近几年笔者通过对国内一些参与卡脖子技术装备研发的大学调研发现,这些学校的学生通过开展直面市场应用的技术装备研发历练,有助于实现人才创新创业培养最为关键的一环,并有利于这些创新理论成果快速走向市场化应用[16]。 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在新中国成立伊始,不仅参与相关理论研究,也多参与后续新型技术装备的研发,因此在双创人才培养方面硕果累累,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专业技术团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而在国外,高校不仅参与量子力学、光学等相关理论研究,也多参与后续新型技术装备的研发,因此在双创人才培养方面硕果累累。 如果新知识、新观点与新理论是唤醒学生创新精神的一颗种子,那么参与研发可服务于国家经济与行业发展的先进技术与仪器装备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桥梁。 一个新思想的产生到技术装备的应用往往需要10 年以上的时间,这期间需要大量跨专业人才合作交流,甚至是多个行业新技术的交叉应用研发。 目前,我国大学本科生大多无法直接面向国际与国内市场高速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需要借助生产企业的培训力量,主要是因为高等院校参与装备技术研发的项目较少,在校大学生无法通过这些项目的历练,激发其创新创业实践的潜能,这也是理工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最后的落地环节上存在一定不足的原因之一[17]。鉴于本科阶段是大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较活跃的阶段,大学双创人才培养要坚持“以本为本”的理念,让本科生能够直接面向国际与国内市场高速发展的需要,参与先进技术装备的应用研发,这是SEI-ET 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
以北京科技大学竞技机器人团队为例,以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为目标,开展竞技机器人的组装研发,且团队成员由不同学院或专业的本科生组成,培养了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创业实践团队。 通过技术装备研发,学生得到了创新创业实践试错的机会并积累了相关管理经验。 通过开发一项可以投入实际应用的智能化机器装备,顺利建立以创业实践团队为基础的初创团队,使其在艰苦创业初期能形成团队合力,并保障创业公司的成功运营[13]48。
综上,在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和人类文明进步面对新冠病毒等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下,我国高校不仅要加强前沿基础科学理论创新,还要积极参与先进技术装备研发,通过建立基于SEI-ET的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更多可以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与行业发展的创业实践团队。
SEI-ET 人才培养模式不仅需要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战略科技人才、技术领军人才与应用创新人才,还需要直面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与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可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与行业发展的初创团队,承担起国家赋予综合性大学新的历史使命——为带动我国经济增长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提供具有实创能力的创业团队[18]。 需要说明的是,SEI-ET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不仅需要高等院校教育体系的支撑,还需要管理、经济、法律、环境等一系列配套支撑体系的支持[19],而搭建具备全方位社会技术的专业教育体系是建立健全SEI-ET 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突破口和切入点。 基于此,本研究以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结合基于SEI-ET 的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理念、培养方案、配套体系、考核机制、师资力量与创业氛围等方面探索了一条相对完整的教育—科研—创新—创业的本科生人才培养链条,以期为我国双创型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SEI-ET 模式是以培养可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与行业发展的初创团队为主要目标,基于我院前沿基础科学理论创新成果,通过培育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工商管理、自动化工程等多个相关专业技术背景学生组成的创业实践团队,从而形成了理论创新—人才培养—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早在2017 年我院就已经开始SEI-ET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这也使得在近几年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项目中,我院参赛创业实践团队不仅参与理论创新,还开展相应软、硬件的技术研发,使得项目从技术创新到项目落地从原有的10 年时间缩短为3 ~5 年时间,不仅实现了大学生双创人才的高质量发展,也大大缩短了高校科研成果的项目落地时间与科研基金利用效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基于此,在SEI-ET 双创人才培养理念的引导下,我院一改以专业竞赛为依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20],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课堂知识输入,改为学生自发开展专业知识的创新性学习与实践。 学生通过参与创业项目并组建完整的团队,自发识别创业机会,通过分析市场并构思创新产品或服务,制定并实施相对完整成熟的创业计划。 在这一过程中,团队学生通过不断挑战自我,发现自己的特长、潜力和热情,从而实现其战略科技人才、技术领军人才与应用创新人才培养3 种不同方向的自适应发展,真正促使了学生从知识的跟随式学习向专业引领式探索的转变,进而建立了在同一教学体系下不同类型人才培养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掌握实践经验、培养领导能力、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模式下,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这个过程更好地理解创业的挑战和机遇,并培养自己的创业眼光和判断力。
此外,我院还注重培养其实践奋斗的创业精神。 通过打通教育—科研—创新—创业间的纵向联系,以及力学、土木、矿业、机械、安全工程等专业的横向联系,帮助其完成创业实践团队的组建,实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间的协同发展,进一步发挥高等院校双创人才培养在提升国民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SEI-ET 双创人才培养方案不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需要量身打造双创人才全过程培养方案。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学生作为未来创新创业人才的潜在发展对象,创新创业教育须覆盖大学直至研究生阶段的全过程[21]。 因此,SEI-ET 双创人才培养方案不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还需实现本科生在大学4 年期间完成其创业实践团队的组建。
目前,大多数高校通过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等穿插创新创业教学,启发与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提高创业实践能力,促使学生从知识的跟随式学习向专业引领式探索的转变,进而开创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但是,大多数的理工科专业学生只进行了创新意识、创新实践与创业训练的培养,因未实现创业实践团队的组建,造成目前多数创业项目存在落地难等问题[22]。
针对这一问题,我院依托自己的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双创示范基地,初步建立了一条创新意识、创新实践、创业训练与创业实践的双创人才全过程培养完整链条,如表1 所示。 与原有的培养方案相比,该培养规划可使得大学生4年学习生涯实现从创新意识训练到创业落地实践的一站式培训,形成创新创业本科生教育闭环,使得理工科专业学生有更多机会将自己的科技创新项目变为创业落地项目。 考虑到4 年的时间相对有限,我院在新生的录取通知书上写明专业导师的联系方式,让学生最早可在高三暑期就积极开始接触本专业的前沿课题并完成创新意识培养,使得本科生创新创业人才4 年全过程培养方案可以提前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这套本科生双创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可以打造相对完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链条,而且也更加契合我国未来新兴技术行业对具有创业实践能力的创业实践团队的迫切需求。
表1 基于SEI-ET 的本科生双创人才培养方案
SEI-ET 双创人才培养需要高等院校建立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等配套支撑体系。 为了深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我院在开发符合规律并受学生欢迎的创新创业课程的基础上,还积极与相关社会团体形成合力,开展教材编写、金课共享、育人基地共建等方面的强强联合,建立培训教材相对完备、课程资源相对丰富、创新理念相对先进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育人基地。 例如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共建5G+工业视觉联合创新实验室等,一方面可以丰富理科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另一方面通过开展高端先进技术装备的研发历练,使学生有机会组建更多直面国家经济主战场的创新创业实践团队,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与项目成果落地速度的同时,实现双创教育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互利共赢。
此外,我院还建立了完善的学分互认等相关配套培养体系的支撑,鼓励学生在双创活动中继续取得新的进展。 目前我院采用的类似学分互认机制,打消进行创新创业训练的学生对其所修课程成绩的顾虑,使其在开展创新创业的活动中无后顾之忧。 例如,通过参加双创大赛获得的学分低年级学生可用来冲抵其通识课中的相应学分,高年级的学生还可按相应规则冲抵其专业选修课或其他学分。 这种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与课程学习的矛盾,使得我院理工科专业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更多潜在的高素质双创型人才。 再如在双创人才继续深造方面采用“实践积分制”,当积分累积超过一定阈值时,可以获得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的直通通道。 这些相对完善的配套支撑体系,不仅可以激发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让学生从目前的学分驱动式学习向创新驱动式研究转变,而且使得我院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先期的遴选优势,进而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双创型人才团队。
SEI-ET 双创人才培养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考核评估体系并持续发挥引导作用。 本科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双创人才的考核体系并不是在当下就能予以科学评估,而是随着创业团队的壮大与创业项目的发展不断变化,且这一过程是一个漫长的累积过程。 因此,当下的双创人才培养考核无法实现双创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时评估。 因此,建立健全双创人才培养相对完善的考核评估体系,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系统工程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以学生培养质量考核为例,目前高校毕业多采用就业率一个指标。 但随着国家近几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仅依靠就业率无法反映工程力学等理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因此需加入一些新的指标来量化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成绩,进而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考核评估体系。 例如我院尝试加入创业率的指标,用“就业率+深造率+创业率”这一综合指标来考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中就业率可以反映在技术人才的培养情况,深造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情况,而创业率的比值可以在高素质创业人才培养的评估方面起到一定指示作用。 这种统计方式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毕业生是否满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并检验SEI-ET双创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否完美契合新兴行业的客观需要。 与单一的就业率相比,“就业率+深造率+创业率”这一综合指标可为SEI-ET 双创人才培养提供积极的政策导向作用。
SEI-ET 双创人才培养需要强化顶层设计服务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与之相配套的师资力量。基于这一认识,我院不仅大力引进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在内的高端人才,还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创业导师与创投导师[23]。 以“工程地质学”等理工科相关专业课程为例,其授课主体也可由原有的单一教授授课,改为包含多位创业创投型导师在内的授课团队整体授课,改变传统方式很容易造成授课形式僵化、授课内容老化单一,无法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等诸多问题[24]。 新的授课主体一方面可以发挥团队合力,实现同类专业学生不同知识点间的交叉学习,另一方面可以激发不同兴趣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间的知识共振,从而有利于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 此外,创业创投型导师在大三与大四的专业课程上可以引入新兴人工智能、5G 等新技术,通过不断开展“双培养模式教学”“类科研团体教育”“科教融合创新人才”等教学模式创新[25-26],让我院学生可以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应用方面率先发力,并针对性完成其创业实践团队组建,从而促进我院毕业生更加适应我国未来新兴技术行业变革的发展需要。
SEI-ET 双创人才培养需要全社会力量发挥合力,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孕育氛围。 我院在社会力量的资助下,每年学生的创新创业投入资金与比例都很高,而且学院整体的创业培育氛围浓厚,使得我院大学生在毕业前就已开始组建团队,并在毕业后完成创收,实现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团队创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SEIET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近几年我院在创新创业资金的投入和人均占比以及在创业团队孕育氛围、政府与社会力量支持方面均有所进步,每年均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团队)开展创业活动。
此外,我院支撑有土木工程、矿业工程、地质学等6 个一级学科,通过搭建跨学科合作平台、设计交叉学科课程和项目,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等,为SEI-ET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多个一流专业交流平台。 以卫安科技团队为例,学院通过打通教育—科研—创新—创业间的纵向联系,以及力学、土木、矿业、机械、安全工程等专业的横向联系,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创业实践团队的组建,实现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间的协同发展,进一步发挥我院人才培养在提升国民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 据调研数据显示,在该培养模式指导下,我院毕业生约有80%表现出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其中有10%的学生在校或毕业后创办或参与创办了初创企业,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华民族正在迎来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期。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可以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战略科技人才、技术领军人才与应用创新人才,但在培养具有初创能力的创业实践团队方面还存在一定短板,无法打造可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与行业发展的初创团队。 基于此,本研究介绍了基于SEI-ET 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并分别从培养理念、培养方案、配套课程与积分体系,考核机制、师资力量与创业氛围等6 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我国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更好服务于国民经济与行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