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洛阳市扎实推进自然资源管理“一网两长”制,选齐配强人员,在全市织密一张发现违法违规用地用矿的“天网”,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和
“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遏制新增违法违规行为,切实扛牢维护“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织密一张“天网”。2020年12月22日,全省自然资源管理“一网两长”制度启动仪式结束后,洛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21年3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经市委深化改革委员会专题会议研究,正式出台《关于印发洛阳市自然资源网格化田长制山长制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部署自然资源管理“一网两长”制工作,并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责任到人”原则,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划分相应网格,建立“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监管体系,推动自
然资源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构建及时发现自然资源违法行为的“天网”,确保全市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配齐两支队伍。洛阳市高度重视自然资源管理“一网两长”制队伍建设,坚持做到每一级网格均由田(山)长和网格员两支队伍构成。市、县、乡、村四级田(山)长分别由市、县、乡政府主要领导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各级田(山)长分别配备相应的网格员,由对应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班子成员、自然资源所和村“两委”委员担任,配合田(山)长开展工作。
用好三种手段。在自然资源管理“一网两长”制工作推进过程中,洛阳市将“人防”与“技防”结合起来,坚持用好三种手段。用好“千里眼”。整合现有视频监控资源,将卫星遥感监测、省自然资源厅开发的田(山)长巡查微信小程序、蓝天卫士、雪亮工程等资源有机融合,形成远程可视监控系统。用好“顺风耳”。各级田(山)长、网格员使用“掌上田(山)长”巡查App,自然资源系统网格员加装国土调查云系统,随时发现、报告、处置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从而实现“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目标。用好“金钟罩”。在每一块田(山)长公示牌上制作宣传二维码,实现“码上有图片、图中有文字、打开有语音”等功能,将区域地块、田(山)长公示、举报方式等信息通过二维码集成显示。
建立四项制度。为更好推进自然资源管理“一网两长”制工作落地生根,洛阳市规范行为,明确职责,建立四项制度。建立巡查制度,一级网格员每季度巡查一次,二级网格员每月巡查一次,三级网格员每半月巡查一次,四级网格员每周至少巡查一次。建立报告制度,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随时通过电话或者微信报告,做到事有人管、责有人担、抓实管严。建立处置制度,对上报的违法问题,一日内核实完毕,经核实属实的,由县(区)和乡(镇)自然资源主管部门3日内依法处置,确保消除违法状态。建立“两法衔接”制度,做好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两法衔接”,对涉嫌刑事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做到五个追责。为进一步压实耕地保护属地监管责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严起来”总要求贯彻到实处,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占用耕地问题。洛阳市出台《遏制新增违法占用耕地考核奖惩办法》,在全市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考核奖惩制度,凡发生新增违法问题,且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消除违法状态的,根据图斑类型分别追责问责相应工作人员。
与此同时,洛阳市根据境内山地、河流众多,西部和南部森林覆盖率較高的实际情况,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中“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强化乡镇和街道的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责。整合现有站所、分局执法力量和资源,组建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规定,积极探索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管理的河长、林长、路长、田(山)长等“多长合一”,巡河员、护林员、护路员、网格员等“多员合一”,在乡(镇)一级整合原有分散的季节性收入低或者无偿工作的上述队伍,优先从乡(镇)和村、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经公示后选定责任心强、具备完成工作能力的人员,转变以往“分散管理、各自为营、单兵作战、单一职责”局面,向“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指挥、一岗多责”转变。
下一步,洛阳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耕地保护的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注重统筹谋划,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持续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深化科技支撑,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切实织密保护网、护好饭碗田,让自然资源执法监管“长牙”“带电”,为管好自然资源、用好自然资源、助推中原经济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洛阳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