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完成“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政府工作任务,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南京市玄武区在明晰教育评估价值的基础上,通过顶层设计,健全保障机制,完善评估内容,建构和实施特需学生教育评估模式,为特需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供了个别化样本。
关键词:特殊教育;特需学生;教育评估;模式建构
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这表明特殊教育事业正由机会公平走向质量公平。科学规范开展特需学生教育评估,正是特殊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起点。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在推进区域特殊教育的过程中,通过顶层设计和对区内200多位特需学生的教育评估实践,着力构建特需学生教育评估模式,切实保障特需学生的教育权力,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为区域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 特需学生教育评估的价值
特需学生教育评估是融合教育的关键环节,能为后续的合理安置、个别化教育计划制订等提供重要依据,是保障特需学生接受适宜融合教育的重要举措。其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尊重理解特需学生,实现全面育人
相关政策均明确提出,对特需儿童进行教育、康复、入学等必须依据评估结果而定。国务院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可以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身体状况、接受教育的能力和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进行评估,提出入学、转学建议。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健全科学评估认定机制,依据有关标准对残疾儿童、少年身体状况、接受教育和适应学校学习生活能力进行全面规范评估,对是否适宜随班就读提出评估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强调,要推进残疾学生信息上报、教育评估、转衔安置和个别化支持等工作规范及时、科学专业。《江苏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出,要完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六大职能,排在首位的是建成“区域特殊教育对象评估中心”。
教育评估,让每一个特需学生真实而全面地“站”在我们面前;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平视”每一个特需学生,理解每一个特需学生,进而依据每一个特需学生的身心特质科学施教,助力每一位特需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 探寻特需学生“最近发展区”,实现因材施教
特需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每一个特需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教育支持需求:与认知有关的特殊教育需要,可能涉及学生在注意、记忆、迁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的特殊教育需要,可能发生在情绪与行为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心理障碍等的学生身上;与医学和生理特征有关的特殊教育需要,可能会遇到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肢体障碍和脑瘫等的学生。通过科学而精准的教育评估,探寻每一个特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因材施教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2]
(三) 助力特需学生增值评价,实现自我成长
2020年,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其中,增值评价既关注评价的起点和结果,即评价对象在各评价指标上的原有水平和现有水平;也关注评价的过程,即评价对象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进而,从学生整体的进步程度来衡量学生、教师、学校的努力程度和实施效度。对于特需学生来说,就是要通过“和自己比”来促进多元发展、自我成长,因此,作为评价起点的教育评估就尤为重要。
二、 特需学生教育评估模式的建构
围绕特需学生发展为一个“社会人”所必备的能力,立足功能发展、學业能力、社会适应和优势潜能四个领域,分阶段、分类别开展教育评估。
(一) 健全保障机制
1. 制度保障
着力构建三级评估管理网络。明确各层级职责与任务:第一级规划与管理,由区特教指导中心牵头,负责规划评估工作和全面管理;第二级组织与实施,由普通学校牵头,负责组织教师、特需学生实施评估;第三级协助与配合,由特需学生家长协助,带领学生配合完成各项评估。同时,出台《玄武区融合教育评估安置指导意见》、特殊教育服务清单等六项管理制度,形成制度化的区域管理机制,保障特需学生教育评估工作的高效运行。
2. 专家保障
着力构建跨领域专业团队。由三甲医院主任医师、特殊教育评估领域专家、康复机构有资质的评估师及特教学校骨干教师、普通学校资源教师等成员组成专业评估团队,保障特需学生教育评估工作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3. 师资保障
着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自2020年至今,区内共有129名巡回指导教师和资源教师取得了江苏省特教专职教师上岗资格证。有41名教师分别取得了韦氏智力测验(第四版)、发展性教育评估、PEP3孤独症儿童的评估资质。区特教指导中心与南京脑科医院签订了“ADHD儿童教育研究中心”合作项目,安排巡回指导教师和资源教师到南京脑科医院开展评估跟岗学习,保障特需学生教育评估工作的有效落地。
(二) 完善评估内容
与同龄普通学生相比,特需学生之间的身体发育情况差异很大,而且障碍各不相同,能够给予的支持也不相同。为了保证评估内容的科学和精准,必须分学段确定评估领域,分类别设计评估量表。特需学生教育评估模型图如图1所示。
1. 分学段确定评估领域
依据不同阶段特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指南、生长发育规律,确定不同的评估领域。比如,学前阶段,采用观察和施测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功能发展、生活自理相关领域;义务教育阶段,采用观察、访谈和标准化量表施测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功能发展、学业能力、社会适应、优势潜能相关领域;职业教育阶段,采用访谈和标准化量表施测的方式,评估职业能力、社会适应、优势潜能相关领域。
2. 分类别设计评估量表
依据特需学生的不同障碍类别以及呈现出的不同行为表现,有针对性地设计评估量表。比如,对智力障碍学生,使用韦氏儿童智力测验和课程评估量表,了解其学业方面的起点及优势;对低功能孤独症学生,使用PEP3和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综合评定其功能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对学习障碍学生,使用阅读理解、书写测验等量表,找到其学业发展的起点;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学生,使用SNAPIV量表分析障碍因子,了解其班级适应能力。
(三) 细化实施流程
特需学生教育评估模式的实施,包括收集资料、制定评估方案、实施评估、撰写评估报告、召开评估汇报会、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召开个别化教育研判会这七个流程。具体安排如下:
收集资料,由普通学校资源教师和区域巡回指导教师,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访谈等方法共同完成;制定评估方案,依据医院诊断证明、教师访谈和学生观察,一人一案进行设计;实施评估,由特教专家和巡回指导教师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共同完成;撰写的评估报告,不仅要有评估结论,还要有给家长和教师的建议,相关内容必须经过集体研讨确定;评估汇报会,必须有专家、评估教师、学校行政负责人和相关教师参加;个别化教育计划,必须有普通学校各学科任课教师参与制定;最后,由学校组织召开个别化教育研判会,并邀请家长和区特教指导中心专业教师共同参加。
三、 特需学生教育评估案例
下面,以智力障碍特需学生“伊凡”(非实名,有中残联发的智力残疾证)为例,详细说明特需学生教育评估模式的实施流程。
(一) 收集资料
1. 课堂观察
在语文、数学课堂上,能参与课堂,能配合老师完成听写,订正时能照着答案抄写,但错别字较多。能够用口语与别人沟通,但表达不清晰,别人难以理解他的意思。课堂常规良好,无问题行为。通过观察,发现伊凡基本没有情绪行为。
2. 教师访谈
语文、数学老师表示,伊凡在课堂上表现较为积极,情绪较为稳定,但有时无法理解老师和同学说的话,无法回答老师的问题。对于有难度的作业,伊凡极为抗拒。与同学几乎没有交流。其他老师表示,伊凡虽然学习能力有限,但积极进取,愿意听取老师的教导与劝谏。老师建议,帮助伊凡学会主动与人沟通,建立自信心。
(二) 制定评估方案
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伊凡的评估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理方面,填写儿童情况调查表;二是心理方面,完成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第四版),填写婴儿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评定量表;三是教育方面,完成口语理解能力测验和阅读理解能力测验,对试卷及作业进行分析;四是社会适应方面,根据提纲对家长进行访谈。
(三) 实施评估
依據方案实施评估,过程省略。
(四) 撰写评估报告
1. 相关数据分析
(1) 生理方面
儿童情况调查表的填写情况如下:伊凡,男,11岁7个月。
母亲孕期妊娠反应重,曾经感染发烧,情绪良好、营养良好。足月出生,出生时患败血症,全身皮肤疱疹,体重正常。出生后,由母乳与人工混合喂养。9个月去医院检查,诊断出发育迟缓、肌张力高。22个月,在××市儿童医院开始治疗,激光刺激小脑发育。后也到康复机构进行康复干预。父母身体健康,一家四口一起生活,家庭经济状况中等。
(2) 心理方面
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第四版)情况如下:智商为54分,位于0.1%等级。其中,言语理解68分,位于2%等级;知觉推理52分,位于0.1%等级;工作记忆60分,位于0.4%等级;加工速度59分,位于0.3%等级。具体分测验发展水平:积木、背数、图画概念、词汇、字母—数字排序、矩阵推理、填图和算术小于6岁2个月水平,理解处于6岁2个月水平,常识处于7岁10个月水平,译码、符号检索小于8岁2个月水平,划消处于8岁10个月水平,类同处于9岁10个月水平。总体而言,伊凡的各项能力均弱,说明他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视觉记忆、快速操作视觉信息、听觉注意的序列性和灵活性以及依据视觉形象思考的能力都远远落后于同龄孩子。在具体能力中,他的强项是类同,说明他语言的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及信息的整合能力稍强;他的弱项是词汇,说明他对词意概念有关知识的了解及口头表达能力很弱。
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评定量表的填写情况如下:各领域合计总分72分,根据换算表得到的标准分是 6分(标准分区间5—13分),相对于大部分同龄孩子而言分数很低,处于重度缺陷。在具体能力中,生活自理能力 16分,处于4岁2个月水平;粗大动作能力 11分,处于 9岁 10个月水平;精细动作能力 7分,处于4岁6个月水平;语言沟通能力17分,处于7岁水平;参与集体活动能力10分,处于4岁6个月水平;自我控制能力11分,处于8岁5个月水平。相对而言,粗大动作、自我控制这两项能力较好,生活自理、精细动作、参与集体活动这三项能力较弱。与家长访谈后推测,可能和教养方式有关:母亲包办得比较多,带他外出参与集体活动较少。
(3) 教育方面
口语理解能力测验情况如下:总分50分,口语理解相当于同龄孩子的48%水平。整个测验过程中没有使用复诵,听完就会立刻回应。基本能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以及最大、最小等比较关系的词语,能将语言信息暂存在短时记忆中,并能处理语言信息,对描述颜色的词语反应较弱。基本能理解句子句法结构,具有基本的理解能力。基本能区分读音相近、意思不同的句子,如“妹妹在公园里戏皮球”。能概括口语类文章的大意,并有简单的推理能力,对短文的理解不完全。
阅读能力测验情况如下:总分26分,相当于同龄孩子的2.5%水平,阅读时容易漏字、错字。对书面语类文章的理解能力较弱,难以准确理解文章大意。音韵处理能力、理解文章基本事实和推论能力较弱。
作业及试卷分析情况如下:一是语文学科。根据老师提供的随堂练习,平常能够完成简单的抄写作业,书写时字不端正,高高低低,漏字现象比较明显,经常少偏旁、少笔画。写作业时缺乏耐心,需要有人不断督促才能写出一小段。大部分作业是在家完成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年级的升高,越来越不愿动笔了。考试时,基本只能完成部分的看拼音写词语。作文部分,东一句西一句,缺乏逻辑,缺乏条理,不会写的字就画个圈,所以作文有一大半是圈圈。二是英语学科。书写较差,字母挤在一起,按照四线格正确书写有困难,大小写不分,没有书写格式。抄写类作业,在家长的辅导下能够完成,但难以每天按量完成。其他练习,有一小部分是自己能够完成的,其他大部分都是蒙的。背诵方面,能机械地背一小部分,但是语音不准。记忆力比较差,据家长反映,前一天在家里会默写的单词,到了第二天,就一个都不会了。三是数学学科。课堂上完全听不懂,作业时只能偶尔猜对相对简单的口算题和选择题,对于稍微需要辨析的实际问题以及图形题、画图题都无法完成,逻辑推理能力弱。
伊凡的语文成绩在20分左右,英语成绩在20分左右,数学成绩在5分左右,学业成绩处于班级较低的水平。
(4) 社会适应方面
通过家长访谈,了解到的情况如下:能自己控制大小便,知道温饱,会自己吃饭、刷牙洗脸、穿脱衣服,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校期间,能配合老师完成抄写类作业,比较喜欢唱歌和跑操,与同学相处不够融洽,较自卑。每月,父母亲会带他外出2—5次。
2. 评估结论
依据以上评估数据分析,可推断伊凡目前各方面的能力都明显低于同龄孩子,相对强项是语言理解和推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很弱,推断与家庭教养方式和缺少生活经验有一定关系。情绪较为稳定,在家和在校都表现得比较平静。学习方面的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业有难度,但是愿意听取老师的教导与劝诫。
综上可以得出,伊凡的优势在于:情绪稳定,大部分时间能安静地自处,课堂上不会影响他人;无情绪行为,语言的理解和推理能力相对较好。伊凡的弱势在于:生活适应和社会交往能力较弱,记忆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都远远落后于同龄孩子。
3. 评估建议
家庭教育方面:(1) 培养其一项兴趣爱好,如音乐,并从中入手,提高他的自信心和成就感。(2) 给予其更多的户外实践机会,增加其生活经验。(3) 父母陪伴其进行体适能锻炼,如打球、爬山等。(4) 加强其生活自理及适应能力的培养,如收拾房间、整理衣物、煮饭烧水等。
学校教育方面:(1) 为其安排助学伙伴。(2) 在教学内容上,建议主学科使用培智教材,并抽离在资源教室学习;增加生活适应及劳动技能学科的学习,帮助其理解生活知识类概念。(3) 运用任务分析法,把训练目标分成最小、最简单的单元进行教学。(4) 教授记忆策略,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其理解并记忆。(5) 帮助其发展一项为班级服务的技能,每天引导他在固定时间完成一个固定的任务,培养他参与班级事务的能力。
限于篇幅,特需学生教育评估模式的后三个实施流程(召开评估汇报会、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和召开个别化教育研判会),本文暂不做详细介绍。
四、 结语
经过三年的评估实践,玄武区域特需学生教育评估模式日渐成熟,在区内20多所普通学校开展了近50场评估汇报活动,收集了近200名特需学生的评估数据信息,形成了涵盖特需学生教育评估报告、个别化教育计划和课程实施记录的电子化“一人一案”。特需学生教育评估模式的实施,不仅支持了特需学生的有效学习,促进了特需學生的适性成长,而且撬动了区域普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当然,在评估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针对不同障碍类别学生的课程资源仍旧缺乏,评估实践的推广和辐射引领有待加强。今后,我们将力争在全省招募特需学生教育评估核心团队成员,建立研究共同体,共同细化、优化特需学生教育评估工作,助力每一个特需学生活出精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韦小满.特殊儿童心理评估[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4043.
[2]王辉.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1920.
(朱丽玲,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