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蕾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福建 龙岩 364000)
只有高度被群众认可和接受的博物馆陈列和展览方式,才能真正赢得国家和社会的多方信任。这也就要求博物馆能够在建设过程中高度结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趋势,积极进行转变与创新,深层次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并肩负起保护文物的重要职责。在新形势背景中,博物馆要明确自身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能够立足于地域特色,对现有的陈列展览工作进行升级优化,真正建立起陈列展览和文化内涵之间的联系,以此来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最终不断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进而为打造文化强国奠定扎实基础。
在新形势背景中,博物馆不仅肩负着保护珍贵文物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承担着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只有做好珍贵文物的陈列和展览工作,社会大众才能更加准确、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把握馆藏文物所涉及的历史演变进程以及文物背后的历史价值。为了进一步扩大文化传播覆盖领域,博物馆就必须要对现有的陈列展览模式进行推陈出新,进一步激发起社会大众对博物馆的参观欲望,全方位、多维度地满足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
1.群众的需求和品位发生变化
在旅游业日渐繁荣的背景中,博物馆因其强大的文化底蕴,现如今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珍贵的文物和浓厚的文化气息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重要源泉。但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中,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天下事,生活环境的变化,也直接带动了人民群众对博物馆需求和品位的变化,如果博物馆的文物或者文物的陈列展览方式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使用电子设备来进行文化营养汲取,而非去博物馆实地参观。形势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敲响了博物馆陈列和展览工作的警钟,如果不能对文物的陈列和展览效果进行优化创新,博物馆的前进之路必将道阻且长。
2.社会环境发生变化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中,传统的文物陈列和展览方法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文物背后文化价值的深层次需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在参观博物馆时,枯燥大于惊喜,失落大于满足,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在与时俱进,如果博物馆仍然采用传统的陈列展览方式,不仅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更无法挖掘出文物背后的人文价值。所以在社会大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中,博物馆必须要建立现代化的工作体系,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并能够对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深层次调研,真正发挥出博物馆传承文化和弘扬文化的重任。
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不难发现,现如今绝大多数社会公众对博物馆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严肃、庄重、刻板的初级阶段,根本没有真正认识到博物馆作为一项非营利性公益性质机构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博物馆都采用固定陈列展览的方式,即使有所调整也都是一些细节的变动,与社会公众之间存在着很大距离。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成熟的背景中,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上升,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文物的陈列展览只单纯地注重视觉效果,不能对人们产生深层次的文化引领,也不能激发起他们的探索欲望,那么文物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教育功能价值。现如今仍旧有很多文物的陈列逻辑不够科学,对文物价值的解读也不够科学和清晰,导致文物陈列展览与社会文化发展相脱离,根本无法充分发挥出文物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虽然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行业中广泛应用,但是很多博物馆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文物的陈列展览方式仍旧相对固化和单一。例如在展览静态文物时,博物馆多采用实物静态陈列的方式,并配以图片、展板和灯箱对文物进行解说,这种陈列展览方式虽然容易更新并且成本低廉,但是却无法与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也无法对文物的真实状态进行全面展示,人性化稍显不足。
现如今,现代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各大博物馆中,博物馆也开始纷纷在官方网站上建设虚拟展厅,社会大众可以结合自身兴趣在虚拟展厅中对文物进行了解,利用信息技术对展品进行信息化处理,这不仅可以对文物进行多维度、全方位覆盖,同时也能深层次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审美需求。但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优势,导致展览形式不够新颖、展览流程不够科学,这不仅浪费了技术资源,也影响了博物馆宣传教育功能的发挥。
利用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的公益平台体系,人们可以对历史和文化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互动,并在探究中深刻感受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但是现如今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普遍存在着主题模糊的情况,所陈列展览的文物与现实文化涵需求无法有机结合,明显限制了文化背景内涵的凸显。众所周知,博物馆所陈列的物品只有高度符合当地的社会现实,并能够与当地所处环境建立一定联系,才能在情感上引起社会大众的共鸣,才能真正发挥出博物馆的教育宣传功能。但是在实践中,文化内涵与陈列物品断裂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博物馆的建设速度和建设水平。
众所周知,文物陈列展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受,更关乎文物展览是否能达到应有的人文教育目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在进行文物陈列展览时,并没有对陈列展览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设计,使得重点文物的陈列展览位置不够突出、不够明显,无法成为社会大众的重点欣赏目标,这也严重浪费了馆藏珍贵文物的资源价值。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设计展览方案时,一定要确保展示内容清晰、主题明确,并能够结合展览主题做好具体的规划和建设,全面提高陈列展览的整体性。对于重点发展产品也要进行个性化展出,让其能够主动吸引群众的目光,带给参观人员更加丰富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感受。具有明确主题的文物陈列展览,再配以新颖的展览形式和清晰的陈列讲解,不仅可以为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优化他们的参观体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博物馆的良性发展。
科学合理的展览空间布局能够给观众带来更为震撼的视觉感受,同时也能够凸显出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和公共,因此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对展览区域空间进行科学规划,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和虚拟化技术展示空间进行扩展,将虚拟和现实相结合,转变博物馆的静态布展陈列思路方法,营造充满动态感并且富于人文情感内涵的藏品布展空间情境与氛围,为观众提供更加逼真和生动的陈列展览场景。
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中,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社会大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接触新鲜事物,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也更高,对美的追求也更加深刻。所以博物馆在进行展品的陈列展览工作时,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能够真正结合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文化输出,当然这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就提出了更高要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对馆藏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并真正了解每个馆藏资源的潜藏价值,然后采用适合的陈列和展览方式将其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真正发挥出展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工作人员在进行展品的陈列和展览时,也要建立起展品和生活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也就是文化内涵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避免二者之间存在较大偏离,让观众迷茫困惑。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方式不仅是博物馆综合实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但是结合大量博物馆的参观经验可知,很多博物馆虽然有入围精品展览的展陈,但是很多展陈在设计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展品介绍卡内容局限、释义模糊、立意过高、脱离群众、过于依赖人造景观等,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展品的陈列展览效果。所以若想由一般展陈转变为精品展陈,博物馆就需要树立精品意识,对现有的陈列展览方式进行优化和完善。具体来说:首先,博物馆在策展时,一定要明确展览的主题和方向,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展品,可以适当利用数字技术、图片文字、声光电等辅助设备以及人造景观,对陈列展览形式进行创新,让产品能够在各种外界条件的烘托之下,温柔无声地诉说着自身故事,而不是冷清地端立在展柜之中。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要明确展览主题,坚决不可为了展示馆藏而将展品不分主次地摆放在展柜之内,让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效果博而不专;其次,博物馆也要对参观环境进行丰富,让观众不仅能看得见展柜里的文物,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摸得着,因为一件看得见的实物放在人们眼前远比大段的文字描述更能让人影响深刻。博物馆在承担着保护展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同时,也要拉近展品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不断激发观众的参观欲望,通过规模化和系统化的展品陈列,让展品成为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最后,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也要高度吻合当地的文化背景,切忌因追求过高立意而脱离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让观众在参观之中感受到文化之美。
博物馆也要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直播等新媒体对博物馆进行宣传,进一步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博物馆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博物馆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能借助新媒体的宣传方式进一步拓宽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具体来说:首先,博物馆要加大公众号、短视频号的推广力度,为博物馆的宣传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官方账号的运营也要派遣专人负责,工作人员要定期发布与本馆相关的短视频和文章,积极吸引线上观众的注意;最后,博物馆也要定期开展线下活动,并做到线上线下的联动,利用新媒体减少博物馆的宣传经费,以此来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建设。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背景中,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都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博物馆陈列和展览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深层次的价值追求,亟须进行转型与创新。这也就要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能够对展品的陈列和展览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能够真正明确当前工作存在不足,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能够充分借助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手段,进一步挖掘出展品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内涵,积极吸引群众关注,以此来提高整个区域群众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