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利
(商丘博物馆,河南 商丘 476000)
博物馆是传播、展示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教育、收藏、研究的功能,对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大博物馆开始借助大数据手段,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利用形式多样的新媒体方式将博物馆馆藏文物展示给广大观众,已成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趋势,推动了博物馆提质升级,加速了博物馆数字化、信息化的进程。本文主要从商丘博物馆数字化提升内容与方法入手,通过对博物馆数字化提升理念的介绍,阐述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内容、意义和社会效果。
商丘博物馆成立于1983年10月,被中国博物馆协会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一座市级综合性博物馆,主要任务为收藏、研究、宣传、展示商丘市出土的文物(标本)。馆藏文物丰富,藏品体系完整,凸显商丘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现有馆藏文物近2万件,其藏品主要为出土于西汉梁国王陵区的铜器、玉器、陶俑、鎏金、银车马饰等。馆内设有“商丘古代史展”和“中国商业文明展”两个基本陈列,集中展示商丘地区厚重的历史文化。
党中央多次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一个“活”字,说透了方法。商丘博物馆紧跟时代,利用数字赋能,打造沉浸式数字体验的新场景,来提升用户体验,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博物馆变得“有趣起来”。
商丘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积极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率先在全省完成“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百大标识项目的数字化展示提升。商丘博物馆数字化提升项目是贯彻落实“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目前该提升项目的一期、二期工程已竣工,并免费对外开放,完成了燧人氏钻木取火、商丘古城沙盘、应天书院场景还原、兽耳带盖青铜敦、陶狗等精品文物三维数字化采集与加工,建设了馆内文物数字化保护总线系统、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线下多媒体触控展示系统、文物展示与导览等应用程序。
燧人氏钻木取火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传说在一万多年前,燧人氏在燧明国被“有鸟若鸮,啄树则灿然火出”这一自然现象所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从而发明了钻木取火,开启了华夏文明的起源。该场景展示采用全息单面数字技术,做成3D全息的画面,生动形象地讲述了燧人氏通过钻木教会人类取火,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新纪元的神话故事。
商丘博物馆采用全息技术进行馆藏文物展示,该技术将扫描后的三维画面悬浮在实景的半空中成像,呈现立体的虚拟投影效果。馆藏文物兽耳带盖青铜敦采用LCD全息展柜,运用3D全息系统构建半透明空间,通过文物扫描和图像制作,将动态图像悬浮在空间中央,进行全面展示,观众无需佩戴任何设备,就可以看到3D全息画面。馆藏文物陶狗采用270度全息展柜,利用幻影成像的原理,陶狗的影像被悬浮在空中,若即若离,忽远忽近,时而呼呼大睡,时而奔跑跳跃,仿佛近在眼前。
商丘博物馆归德古城(沙盘)运用AR望远镜技术进行场景展示,该技术具有放大、缩小的功能,可以全貌、近距离地观看古城的内部景象。该场景以面积为6.5米×8米的物理沙盘为载体,依托现场临时搭建的5G网络平台,利用AR、数字三维立体还原技术,将归德古城(沙盘)全域进行三维数字化,重现商丘古城动态的仿古城市全貌及举世无双的格局造型,城内的应天书院、八关斋等诸多文物古迹及旧时商肆的繁荣景象。
应天书院作为北宋时期四大书院之首,在中国思想、历史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天书院采用2022年冬奥会裸眼3D及三维立体全息手段,打造沉浸式场景融合,以数字科技复原古代场景,创作了一幅动态的数字画卷,记载并展示应天书院创建发展的历程,如杨悫聚众讲学,创办睢阳学舍;戚同文继承师业,在睢阳办学;宋真宗赐额“应天府书院”,升格“南京国子监”;范仲淹主持应天书院,培养大批人才。观众以第一人称视角,“一步入画”,重返应天学府,在动态的画卷中体验书院繁华盛景。游客穿越时空,在应天书院人文雅韵中,感受“天下庠序,视此而兴”所传达的文化自信,再现了北宋时期的历史风貌。
总之,商丘博物馆数字化展示提升项目的落地,为商丘市打造了网红打卡地、精神文化生活高地,为群众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享受。
商丘博物馆数字化提升项目以馆藏文物为载体,通过数字化演艺和展示,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成功地让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在感受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了文物所承载的历史,唤起广大观众保护文物、守护文明的意识。
第一,提高了藏品的展出率和利用率。传统的博物馆陈列展览需要占用大量的展柜来展示文物。就商丘博物馆而言,在进行藏品展示时,受时间、空间、展示方式等现实因素的影响,传统博物馆难以全方位向大众展示文物。同时,鉴于文物安全,一些易受损害的藏品如书画、壁画、木质文物等对保存环境有严格的要求,也无法展示出来。所以,为提高藏品的展出率和利用率,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将藏品信息进行存储,全方位进行展示。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可以建立数字化数据库,整合全馆文物藏品,不仅能够降低全馆人力的消耗,还能够避免文物信息遗失而造成的不便。利用全息影像展示馆藏文物,还可以全面地记录和还原文物的历史原貌和故事。
第二,数字化博物馆展示能够给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观众身临其境,可以利用触觉、感觉、听觉等多方面来体验商丘文化。观众还可以通过互动式与沉浸式体验,直观深入地感知文物背后的历史与内涵。观众还可以采用体验式游戏的方式,了解商丘文化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更加了解商丘地区深厚的地域文化。
第三,数字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博物馆学术研究能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加大文物保护,而且要更深入地推动学术研究,充分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以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因空间、时间、展示方式等现实因素的限制,传统博物馆难以全方位向大众展示文物,通常采取静态的、线下的展示方式,不利于文物背后故事的呈现,不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制约了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数字化建设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人民群众更便捷、实时的了解文物,能够获得更佳的服务体验,最大限度、最广范围地提高博物馆的展示效率。商丘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厚重,将历史文化采集并制作成数字场景进行展示,并通过三维立体技术对现有的馆藏资源进行提升和改造,能够更生动、具体地展现商丘地区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商丘博物馆顺应数字化建设的新形势,以创新、创效为抓手,在整合现有馆藏文物资源的基础上,利用数字赋能,深度提炼和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生动展现商丘的历史文化内涵。
第一,弥补了商丘市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的空白。商丘博物馆数字化提升改造项目,是全市落实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重点工程,让文物“活”起来。该项目是商丘市深入探讨数字赋能博物馆建设路径的有益尝试,初步构建了商丘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传承的模式体系,对推动全市文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开拓了观众体验数字化的新场景。商丘博物馆数字化提升项目运用最新的数字AR、VR、三维立体还原技术,重新搭建数字商丘古城,重现商丘古城的风貌。目前,数字化的商丘古城已建成,再现了明清两代时期古城的风貌,观众通过AR望远镜可以阅览动态的商丘古城,如城内的应天书院、八关斋等诸多文物古迹。此外,商丘博物馆诸多文物也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改造提升,如陶狗、兽耳带盖青铜敦等多个馆藏文物及燧人氏钻木取火等神话故事经三维可视化改造后,融合声光电技术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数字化后的馆藏文物借助VR、AR、三维立体数字技术重新展现在观众三维面前,能够突破传统展柜的限制,观众可以从多个角度沉浸式地观看活起来立体文物影像。
第三,保障了群众文化的获得感、安全感。商丘博物馆数字化项目得到省有关部门及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他们实地参观了燧人氏钻木取火、阏伯观星、兽耳带盖青铜敦、陶狗、古城沙盘等数字化展示场景,同时还体验了3D沉浸式投影巨幕、全息投影、多点触控等新技术。他们一致认为,商丘博物馆数字化展示项目,令人眼前一亮,给人带来全新的体验,文物全新的展示形式,能够让人近距离接触文物,沉浸式地了解文物。
商丘博物馆数字化提升项目,是贯彻落实“让文物活起来”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本文以商丘博物馆数字化提升为例,介绍了博物馆沉浸式数字化演绎,三维扫描、数字化重建等技术,AR望远镜等数字化提升理念,阐释了燧人氏钻木取火、兽耳带盖青铜敦、陶狗、古城沙盘、应天书院等数字化展示场景,为当下博物馆进行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