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娥
(陕西省吴起县周湾林业工作站,陕西 吴起 717600)
现代造林绿化不仅能够保持水土,还能够帮助增加地区绿化面积。现在国家重视城市生态建设,我们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增加地区的造林绿化面积,能够提升生态环境。绿化林业的建设能够发展地区的环保事业,能够改善地区的土壤环境和空气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西北部,主要地貌是黄土高原和丘陵沟壑区,属于半干旱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风多,夏季旱涝并存,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干燥寒冷。吴起县属于黄土高原,风沙大,耕地无法实行固沙工作,因此,吴起县从1998年开始施行退耕还林政策,坚持不懈地推进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到2021年底,全县累计退耕还林16.4万hm2,全县的林草覆盖率已经达到了72.9%。1998年,吴起县积极响应党中央的政策,结合历史教训,并对绿化的发展方向认真调研,地区政府和人民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落后的发展方式导致了地区的贫困,为了促进地区的发展,让生态文明建设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始实行封山禁牧政策。1999年开始之后的十年间,地区政府大力支持绿化造林工程,带领全县人民累计植树4亿多株,极大改善了地区的水土流失状况。退耕还林的第二个十年,全县上下努力实行“封、造、补、调、管”五大治理措施,推动全县的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到2021年底,土壤侵蚀模数下降到了0.5t,豹猫、鸳鸯和黑鹳等动物开始逐渐回到吴起县,在遥感卫星图上,吴起县的绿色面积也在逐步扩大。为了进一步发展地区的林业造林绿化,要更加规范林业培育技术,对林业进行综合管控,实现地区林业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选择树种时要充分考虑到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土壤特征,选择生长快、生长适应能力强和绿化能力强的树种,这种树木能够减轻林业工程的养护管理工作强度,不用太过担心树种成活、病虫害防治等问题,同时也能够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例如,可以考虑比较容易成活且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强的柳树、杨树或松树等等。另外还要考虑到陕西吴起县的降水量不大,黄土高原地貌等特征,考虑该地区的水土流失会比较严重,因此在选择树种时要避免选择根系过于旺盛或是对水资源需求量很大的树木品种。同时也要避免栽种树冠面积较大的树木,遮挡其他树木的阳光。为了在保持绿化的同时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栽种的树木品种要尽量趋于多样化,充分利用树木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可以选择矮小灌木和高大乔木互相结合的种植方法,丰富当地的树木品种多样性。除此之外,种植树木时还要充分考虑当地的人文特征,可以有选择性地种植红枣等经济型树木,来丰富当地的树木品种,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绿化树木的种植一般会选择育苗移栽或是就地扦插两种方式,我们先来介绍育苗移栽中的育苗方法。育苗前要先选择适宜树木生长的种植地,育苗地的选择相当重要,因为树木在幼苗期会相对脆弱,更需要细心呵护,育苗地的土壤、气候和地势等客观条件,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树木育苗工作的顺利程度。首先,要考虑育苗地的地势,幼苗生长需要耗费大量人工,如果育苗地选择在地势崎岖的山地中,不仅不利于幼苗的生长,还会给育苗的工作人员增加许多困难,因此选择育苗地的第一步,是要选择尽量平整且交通便利的区域。其次,幼苗在生长过程中会需要一定量的光照,但是由于幼苗比较脆弱,太强的光照容易对幼苗造成损伤,容易导致幼苗干枯甚至死亡。因此在选择育苗地时,要保证一天内有一定时间的阳光照射。最后,育苗地土壤的墒情和养分也是需要纳入考虑范围的。但是由于吴起县综合来说比较缺水,土壤的墒情一般不能满足种植的直接需求,养分也并不充足,因此在育苗时要注意适时地灌溉和施肥,以保证土壤的适宜度。种植地一般由国家或政府直接规划,会综合考虑地区经济、城市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等多方面因素,进而选出最适宜的种植区域。
目前使用比较多的育苗技术包括种子育苗技术、扦插育苗技术和其他育苗技术,先来介绍种子育苗技术。种子育苗技术适用于扦插存活困难的树木,该种育种方法通常包括选种、催芽、土壤处理、播种和育苗五个基本步骤。第一步,要对相应品种树木的种子进行筛选,选择出的种子要饱满,不能有发霉或蛀虫发生,种子的颜色也要符合标准,对于颜色明显异常的种子要及时剔除。第二步,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首先可以采用浸泡法,也就是对需要种植的种子进行浸泡,浸泡一段时间后放到阴凉通风处将种子晾干,避免太阳直射或高温对种子造成破坏。其次对于种皮带油或种子外壳带有蜡质的种子,还要对其进行简单的去油去蜡处理。最后是层积催芽法,将选好并处理完成的种子与湿润的锯末或河沙进行混合,并分层放置,激活种子的生长活性,对于种壳比较厚的种子,还可以使用特定的药水浸泡,辅助催芽。第三步,对育苗地的土壤进行处理。首先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可以采用10kg水中添加50ml福尔马林喷洒地表土壤进行消毒,并在完成后及时覆盖覆膜,保持10天左右,气体挥发后即可进行播种,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预防角斑病和立枯病等树木病害[2]。第四步是播种,播种根据不同树木品种,可以选择点播、散播或条播等不同方式。种子比较大或是种子生长对间距有要求的种子一般选择点播;树木种子较小的一般选择散播;条播适用于一般种子,出芽率和整齐度一般较高,还能够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最后一步工作是育苗,首先是出苗前,要根据土壤的墒情少量多次地进行浇水,保证种子处在一个相对舒适的湿润环境中,还要保证土壤的透气性,防止种子腐烂。其次是在种子发芽长叶后,定期对树木幼苗进行间苗工作,拔除长势较差的幼苗,保证苗间距。再次,要根据幼苗生长的不同阶段给予水肥,施肥后覆土,避免肥力失效。最后,在树苗生长达到移栽标准后,开始进行起苗。起苗前要浇透水,并给予一定的养料;起苗时要特别注意根的长势,避免损伤树苗根系;起苗后要及时使用纱布或其他透气保水的材料将根部包裹好。
扦插育苗技术通常适用于种子难以收集或是扦插更容易存活的树木,例如柳树和杨树。我们以柳树为例,简单介绍扦插技术。第一步,选择合适的扦插枝条。从强壮的柳树母树上选取食指粗细的柳枝,裁成15~20cm长度的扦插穗,使用剪刀剪掉多余的叶子,降低枝条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流失。第二步,将枝条的裁切部位浸泡在特制的消毒水中,对伤口进行消毒,帮助枝条更快形成愈伤组织。第三步,将处理好的枝条插入土里,地面预留3cm左右枝条,然后盖上覆膜,增加温度和湿度。第四步,来年插条发芽后,可以将覆膜撤掉,并根据扦插幼苗的生长情况,给予适当的水肥供应。
绿化造林的方法有很多,每一种造林方法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质,因此在选择造林方法时,要加强对当地实际条件的了解,结合当地的土壤以及气候环境祖安泽最适宜该地区的造林方法,提升造林效果[3]。造林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播种造林法、移栽造林法和插条造林法,结合陕西吴起县的环境,建议选择移栽造林法和插条法相结合的方法。移栽造林法是先选择合适的育苗地进行育苗,然后将培育好的幼苗移栽到绿化造林的场地中。这种造林方法能够保证幼苗前期生长的稳定性,提升绿化造林的树木品质,也节约了对绿化树木的管理精力。但是树木移栽的过程要多加关注,避免出现根系遭到破坏而导致移栽后的树木不成活的问题。插条造林法成本低廉但是对技术要求较高,应用该种方法时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苗木的管理,以提升成活率。
苗木移栽造林是应用较为广泛的绿化造林方法,该种方法的操作难度比较低,后期管理也比较节省精力。在苗木移栽造林时,首先要选择适宜的苗木大小和移栽时间,以杨树为例,杨树树苗一般在直径达到5cm时即可进行移栽,移栽的季节一般选择在春季进行。其次,要根据种植地的情况和移栽苗木的生长特性决定栽种坑的大小和种植间距,如果是生态林种植,那在挖掘栽种坑时可以不用保持树木的整齐度,只需给树木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即可。再次,在树木移栽前要拿掉根部的保护材料,放到栽种坑附近。将栽种坑内施加底肥并浇足够的水,然后再将移栽的苗木放进栽种坑,并将土壤回填,回填后再次进行浇水,保证树木生长能够有充足的水分。移栽一段时间后,要对树木的成活情况进行考察,及时进行补种,如果移栽的成活率低于40%,则说明该批次树苗可能存在问题,要将整片移栽林进行重新栽种。
插条育苗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对插条质量和种植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但是插条种植的成本比较低,对水资源的消耗也比较少,因此也是适宜陕西省吴起县的一种绿化种植方式。选择扦插枝条的母树的树龄要在1~2年,这个阶段的母树比较健壮,插条的成活率也会相对较高,在选好扦插枝条后,要对枝条进行修剪,去除多余枝杈,并且要合理控制扦插枝条插入土壤的时间[4]。枝条插入前要保证土壤湿润蓬松,扦插之后要保证扦插枝条周围的土壤平整,并使用覆膜对扦插的地方进行覆盖,避免水分过度蒸发影响插条成活率。
人造林的林间管理工作包括树木的水肥管理、自然危害管理、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病虫害管理这几部分,一般会聘用专业的护林员。水肥管理一般是在树木的扎根阶段,在天气干燥时对树木进行浇灌,并在生长关键期进行适当补肥,在树木生长成型后,基本不需要水肥的供应。自然危害包括霜冻、极寒、冰雹和火灾等,其中火灾的危害范围广、危害程度深、造成的损失严重,因此需要护林员对林业火灾进行特别关注。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主要是防止有人偷伐树木,或是盗猎林中的野生动物,护林员一旦发现,要及时制止并上报给公安机关。森林病虫害也是威胁林业的一大元凶,因此需要护林员进行细心管控,及时处理,防止危害扩大。
要想实施良好的、有针对性的林业管控措施,要首先分析该地区的林业状况和林业危害。陕西省吴起县位于延安市,该地区的林业面积比较大,全市有木本植物474种,其中乔木有175种,灌木有299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八种,二级保护动物17种,省级保护野生动物8种。对该地区实行合理的林业管控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该地区的林业威胁主要有自然威胁、生物威胁和森林病害威胁三种,最大的自然威胁是森林火灾,生物威胁除了野猪、狍子等动物之外,更为严重的是病虫害威胁。该地区的虫害包括红脂大小蠹、松针卷叶蛾、松毛虫和天牛类害虫等等,病害有侧柏枯梢病和杨树黑叶病等。
生物防治方法是比较适用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合理运用这种方法,对生态平衡几乎没有影响,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能够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生物防治的方法有很多,主要针对的是林业虫害。首先,可以采用引进生物天敌的方法。例如利用寄生蜂对蛾类幼虫的寄生作用,通过适当引进寄生蜂,减少蛾类对林业的危害。其次是引入生物酶方式,利用蛋白酶抑制剂影响昆虫肠道内蛋白活性,破坏消化系统,抑制体内严重缺乏氨基酸,制约生长与发育,致使昆虫死亡[5]。最后,还可以利用生物在交配时发出的信息素,人工模拟雌虫的信息素,扰乱雄虫的交配,降低害虫交配的成功率,进而降低病虫害种群数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射线破坏害虫的正常生殖结构,让害虫失去生殖能力,也能够降低害虫数量。
化学防治方法比较简单,即通过喷洒化学药剂来杀灭害虫或致病菌。化学防治中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农药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会影响林中除害虫外的其他生物的正常生活,还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时要特别注意农药浓度。但是化学防治方法起效比较快,适用于害虫短时间内大规模暴发的情况,能够迅速抑制害虫种群扩散。
森林火灾的危害极大,它不仅会对人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还会导致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引起水土流失,还会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因此要求林业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加强森林防火的宣传工作,通过网络或是通过在林区广播、拉横幅的方式增强人们的森林防火意识。并建立专门的森林防火组织,及时排除林业火灾隐患,能够有效降低火灾发生率。
综上所述,想要做到现代林业造林绿化不断发展,促进地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规范绿化林的种植栽培方法,采取合理的林业管控措施。要加强对林业绿化种植技术的研究,提升绿化工作的质量,充分结合当地的地理气候环境,探索出最适宜的绿色生态发展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