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ESG 表现与避税:“绿色治理”抑或“自利工具”*

2023-10-17 08:15:14耀友福
税收经济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回归系数代理税收

◆耀友福 ◆黄 嫣

内容提要:在可持续发展及绿色转型治理的引动下,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已成为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基于2010—2021 年中国A 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企业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良好的企业ESG 表现能够显著抑制避税行为,发挥绿色治理效用。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企业ESG 表现主要通过代理问题缓释和信息促进效应来减少避税行为。异质性检验发现,ESG 表现赋能的避税行为治理在融资约束较高、产品市场竞争较强和税收征管数字化较薄弱地区的企业中更显著。文章从ESG 新发展理念视角为企业避税行为的有效监管提供了新证据,对融合ESG 新型治理机制来营造健康公平的绿色税收环境具有参考价值。

一、引言

ESG 作为涵盖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三维非财务信息的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高度契合我国现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目标,备受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但现有文献主要聚焦于ESG 表现在企业价值创造、风险管理、银行决策等方面的影响效果,鲜有关注到微观企业层面避税行为的ESG 治理效应。本文将从避税代理观层面探究企业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的治理作用。一方面,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核心来源,是激发微观市场主体活力、提振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但由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和管理层的代理行为问题,企业普遍持有税收规避动机,而企业为掩盖避税活动所采取的复杂且不透明交易会加剧内外部信息不对称,为管理层攫取私利提供操纵空间。2021 年3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强调,针对企业逃避税行为要“加强预防性制度建设,加大依法防控和监督检查力度”。在此背景下,探索企业避税行为的有效监管治理机制对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国家财政收入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在企业绿色转型叠加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引动下,ESG 已成为实现上市公司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18 年9 月证监会修订并发布了新版《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搭建了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2022 年4 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2022)》,在沟通内容中纳入了“公司的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ESG)”。ESG 整体表现越好,企业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综合效用越强,有利于增进ESG 管理的协同效应,减少管理层代理冲突问题。那么,良好的企业ESG 表现能否发挥对避税行为的治理作用呢?

鉴于此,本文基于2010—2021 年中国A 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企业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的影响及传导机制。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第一,从避税代理行为视角丰富了ESG 领域的相关研究;第二,从ESG 新发展理念视角拓展了企业避税代理行为的新型治理机制;第三,将大数据监管技术与ESG 管理有效融合,对构建ESG 管理下的绿色税收征管体系和持续推进智慧税务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二、文献回顾

(一)企业ESG 的研究动态

自2006 年联合国在《负责任投资原则》报告中正式提出ESG 概念后,世界多个国家相继将其纳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议题。现有对企业ESG 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管理层行为、企业价值创造、利益相关者决策等经济后果方面。

从ESG 表现对管理层行为的影响来看,席龙胜和王岩(2022)发现ESG 披露能够抑制管理层捂盘坏消息行为,进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He et al.(2022)发现ESG 披露通过分析师关注压力来抑制管理层的不当行为。高杰英等(2021)研究表明,ESG 表现的投资效率提升效应是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缓解融资约束来实现的。

在ESG 表现的企业价值创造层面,李井林等(2021)发现企业ESG 表现能够显著改善企业绩效。王琳璘等(2022)发现良好的ESG 表现可以通过改善经营效率和降低财务风险来提升企业价值。王双进等(2022)则发现工业企业ESG 表现与财务绩效具有U 型非线性特征。刘柏等(2022)认为ESG 评级软监管会倒逼企业提高绿色创新数量,但会引发降低绿色创新质量的形式主义行为。

ESG 披露对利益相关者还具有一定影响。He et al.(2022)提供了ESG 披露能够吸引证券分析师有效关注的证据;同时机构投资者也会关注企业ESG 表现行为(周方召等,2020)。晓芳等(2021)则发现公司ESG 评级能够影响审计师决策,降低审计费用。从银行决策层面,Houston 和Shan(2022)发现银行更愿意向那些与自身具有相似ESG 披露特征的借款人发放银行贷款;宋科等(2022)发现ESG 投资能够通过提升盈利水平和风险容忍度来促进银行流动性创造。

(二)公司避税行为的监管治理

基于避税代理观,管理层进行税收规避更多是为了谋求私利、侵占公司资源等(刘笑霞和李明辉,2018)。因此,需要对激进的税收规避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及治理。现有关于公司避税行为的研究主要从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税收执法等方面进行。

公司信息披露方面,信息不对称是影响公司避税行为的重要因素。Kubick et al.(2016)发现与税收相关的问询函披露能够显著减少公司避税行为。李青原和王露萌(2019)发现较高的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抑制公司避税行为,且该抑制作用在产品市场竞争更激烈的企业中更显著。李昊洋等(2018)则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的信息披露水平提高能够减少避税行为。在非财务信息披露方面,邹萍(2018)发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和企业实际税负呈负相关。

公司治理方面,税收规避受到公司治理的重要影响。对于那些公司治理较弱的国家,监管不到位使得管理者或控股股东持有更强的避税动机。从媒体的外部公司治理视角,媒体监督能够抑制管理层的税收激进行为(刘笑霞和李明辉,2018)。在独立审计治理层面,一般研究认为高质量审计对税收激进行为具有监督作用,但也有人发现审计师所具备的行业专长对企业的避税行为未起到约束作用,反而助长了企业避税水平(魏春燕,2014)。

在税收执法方面,曾亚敏和张俊生(2009)指出税收征管能够发挥一定公司治理功能,缓解公司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这使得较强的税收征管强度能够减少政策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企业避税行为(陈德球等,2016)。汤晓建等(2021)从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视角,发现税收征管规范化能够缓解企业避税行为。张克中等(2020)则从信息监管技术进步层面,发现“金税三期”工程能够有效压缩企业避税空间。

综上文献梳理可发现:第一,ESG 表现能够缓解企业代理问题和发挥信息促进效应,但鲜有文献考察ESG 治理对避税行为的监管有效性;第二,现有关于避税行为治理的文献较丰富,但鲜有考虑到ESG 这一绿色治理机制层面。因此,本文从ESG 新型监管理念层面,探究企业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是否具有治理效用?这对构建企业避税行为的新型监管机制和营造健康公平的绿色税收环境具有启示意义。

三、理论推演与研究假说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保障社会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市场信息不透明和管理层代理冲突问题的存在,助长了企业的避税行为,不利于实体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而ESG 作为披露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机制,良好的企业ESG 表现应该能够有效抑制避税行为。理由如下:

第一,企业ESG 表现能够发挥代理问题缓释效应,以此减少避税行为。企业为掩盖避税行为被税务机关查处的监管风险,往往会采取复杂且隐蔽的交易活动,大大增加了信息不透明性,引发经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Desai 和Dharmapala,2006)。而积极的ESG 表现表明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环境和公司治理方面情况良好。环境保护方面,管理层通过积极响应环境规制来提高企业环境治理能力,有利于缓解管理者违背股东利益造成的代理成本问题(张爱美等,2021),进而可能有效减少管理层的避税行为动机。社会责任履行方面,企业实施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战略表明其社会责任行为规范性较强,注重履行承诺和实现利益共赢,有利于建立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降低管理层自利行为的代理成本(冉戎等,2016),从而缓释管理层的避税代理动机。公司治理方面,高质量的公司治理水平表明企业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及处理能力,并发挥积极的监督治理作用,有效缓解管理层自利动机下的避税活动(蔡宏标和饶品贵,2015);同时,良好的公司治理往往表现为有效的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使得管理层在企业战略决策和资源配置上更倾向于采取符合企业长期价值利益的积极行为,从而缓解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问题。从ESG 整体来看,良好的ESG 表现意味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强,能够增强积极承担环境责任的道德意识、增进社会责任感以及持续完善公司绿色治理机制。因此,积极的ESG 管理能够发挥合力治理效用,减少企业管理层自利的操纵空间和代理问题,从而减少企业的避税活动。

第二,企业ESG 表现能够发挥信息促进效应,通过改善信息环境来缓解避税行为。一方面,ESG 本身就是一种综合信息管理机制,在环境方面能够提供能源消耗、排污排废和环保合规等信息,在社会方面提供公益活动情况、员工多样性和健康安全等信息,在治理方面提供利益相关者关联度、风险管控和反腐倡廉等信息(黄珺等,2023)。根据信号传递理论,ESG 信息披露能够传递上述非财务信息给利益相关者,有助于提高外部市场参与者的信息搜集能力及传递效率,降低信息搜寻成本,从而增加信息披露的数量。另一方面,ESG 信息披露能够向市场传递企业经营发展的增量信息,吸引媒体、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等外部治理机制的高度关注(高杰英等,2021),增强市场外部监督压力,对企业污染环境、社会道德责任感较低以及不规范行为加强监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威慑作用,督促企业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因此,ESG 信息披露能够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改善信息环境,在提高企业信息含量的同时还能给企业带来外部监管压力,以持续发挥ESG 信息治理的积极监督作用,增加企业利用信息优势实施避税活动的曝光概率和监管介入风险,缓解企业避税行为。

综上,基于ESG 的绿色治理效应,企业ESG 表现应该能够发挥代理问题缓释和信息促进效应,降低避税活动中的管理层代理冲突和信息不对称,持续强化避税的内控管理和风险管控,从而使得ESG 表现成为治理避税的重要绿色工具。由此,提出如下假说:

H1a: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良好的企业ESG 表现能够抑制避税行为。

然而,从ESG 管理的工具属性来看,企业ESG 表现也可能对避税行为产生促进作用,其原因在于:一是企业ESG 表现可能发挥非财务信息的掩饰效应,以此作为避税逐利的掩饰工具。基于印象管理理论,企业可能通过加强在ESG 表现方面的积极行为来塑造良好的正面形象,利用良好的环境、社会责任表现来掩盖企业财务绩效不佳或失德行为,并借此作为捂盘坏消息和转移股东审查的工具(权小锋等,2015)。企业通过ESG 管理粉饰不良信息的印象管理行为,并以此建立不透明的信息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假象,这种人为搅乱信息质量的行为可能促进企业避税动机。二是企业ESG 表现可能为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提供操纵空间,增进管理层的避税价值追逐。根据权衡理论,良好的ESG 表现会呈现“虹吸效应”。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企业为改善自身的ESG 表现,可能会对环境、社会责任等活动进行过度投资,从而增加企业成本,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高杰英等,2021),而此时避税就有可能成为企业价值追逐的替代渠道。同时良好的企业ESG 表现能够为管理者带来较高的市场声誉,管理层出于提升个人声誉的自利动机,倾向于通过牺牲股东利益而对社会责任资源较多投入,以从社会责任建设所形成的市场信誉来获取自利收益,导致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增加(权小锋等,2015)。此外,ESG 投资可能是管理层在市场软监管冲击下采取的形式主义行为,会增加额外成本并造成行为扭曲(刘柏等,2022)。因此,基于ESG 呈现的自利工具假说,良好的ESG 表现可能会加剧管理层逐利性的短视行为,进而可能使得ESG 表现成为企业避税行为的自利工具。由此,提出如下假说:

H1b: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良好的企业ESG 表现能够促进避税行为。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因华证ESG 评级数据最早可追溯到2009 年第一季度(宋科等,2022),本文基于2010—2021 年中国A 股上市公司数据,剔除了金融类和财务数据缺失样本,并对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的Winsorize 处理以缓解极端值的影响,最终获得28073 个观测样本。公司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名义税率和华证ESG 评级数据来自万得数据库。此外,本文还采用robust 异方差稳健标准误对所有模型进行估计。

(二)主要变量定义

1.避税行为。借鉴张敏等的(2018)研究,本文采用企业实际税率来度量避税行为,具体使用两种方法计算:(1)ETR1=所得税费用/税前利润;(2)ETR2=(所得税费用/税前利润)/名义税率。企业实际税率越小,避税程度越高。

2.企业ESG 表现。借鉴宋科等(2022)的研究,本文选取华证ESG 评级来测度企业ESG 表现。华证ESG 评价体系是以ESG 理论框架为基础,结合国际主流ESG 发展经验及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构建的企业ESG 评级指标,该评级数据每季度更新一次,时效性较强,已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认可和应用。本文将ESG 评级由低至高(“C、CC、CCC、B、BB、BBB、A、AA、AAA”)分别赋值为1-9 分后,再取四个季度评分均值加1 的自然对数来定义企业ESG 表现(LnESG)。

(三)模型设定

为检验企业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的影响,构建如下基本模型:

模型(1)中,ETR1i,t/ETR2i,t为第t年避税行为变量,LnESGi,t-1为第t-1年企业ESG 表现变量。若LnESGi,t-1的回归系数β1显著为正,说明企业ESG 表现能够抑制避税行为。若回归系数β1显著为负,则说明企业ESG 表现促进避税行为。

Controlsi,t-1为第t-1年的一组控制变量,Industry为行业固定效应,Year为年份固定效应。借鉴陈德球等(2016)、王雄元等(2018)的研究,具体控制变量如下:公司规模(LnSizei,t-1)、负债水平(Levi,t-1)、账面市值比(BMi,t-1)、固定资产比率(Tangi,t-1)、无形资产比率(InTangi,t-1)、存货比率(Inventi,t-1)、成长性(Growthi,t-1)、投资收益比率(Investmenti,t-1)、股权集中度(Top1i,t-1)、两职合一(Duali,t-1)、董事会规模(Boardsizei,t-1)、产权性质(SOEi,t-1)、亏损情况(Lossi,t-1)、审计师类型(Big4i,t-1)、公司年龄(LnAgei,t-1)。变量定义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 报告了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被解释变量ETR1t、ETR2t的均值分别为0.158、0.834。解释变量LnESGt-1的均值为1.599,最大值为1.946,最小值为0.811。限于篇幅,其余变量分析省略。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

Tangt-1 28073 0.220 0.165 0.002 0.186 0.713 InTangt-1 28073 0.047 0.051 0.000 0.034 0.325 Inventt-1 28073 0.149 0.141 0.000 0.114 0.725 Growtht-1 28073 0.176 0.465 -0.592 0.102 3.146 Investmentt-1 28073 0.007 0.016 -0.012 0.002 0.104 Top1t-1 28073 0.344 0.149 0.086 0.322 0.743 Dualt-1 28073 0.260 0.439 0.000 0.000 1.000 Boardsizet-1 28073 2.136 0.200 1.609 2.197 2.708 SOEt-1 28073 0.388 0.487 0.000 0.000 1.000 Losst-1 28073 0.106 0.308 0.000 0.000 1.000 Big4t-1 28073 0.059 0.235 0.000 0.000 1.000 LnAget-1 28073 2.199 0.758 0.693 2.303 3.296

(二)基准回归结果:企业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的影响分析

表3 报告了企业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的回归结果。其中,列(1)-(2)控制了行业固定效应和年度固定效应,LnESGt-1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列(3)-(4)加入了可能影响企业避税行为的其他控制变量,LnESGt-1的回归系数亦显著为正。该结果表明假说1a 成立,即良好的企业ESG 表现能够抑制避税行为,这支持了ESG 的绿色治理效应。

表3 企业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的回归结果

注:括号内数值表示t 统计值;***、**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下同。

六、进一步研究和稳健性检验

前文实证结果表明企业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具有治理作用。为加强本文逻辑,将从以下几方面作进一步研究:(1)基于代理问题缓释和信息促进效应视角探究企业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的作用机制;(2)基于ESG 分维度异质性,分项检验环境保护(E)、社会责任履行(S)和公司治理(G)三大维度分别对避税行为的不同治理效用;(3)从融资约束、产品市场竞争和税收征管数字化层面,考察企业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治理的异质性效果。

(一)企业ESG 表现的作用机制:代理问题缓释、信息促进效应

基于上述理论,本文分析代理问题缓释和信息促进效应是企业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治理作用的两个机制。一是企业在ESG 方面的积极行为表明其能够有效治理环境、履行社会责任和提高公司治理能力,以加强内部治理和风险管控,从而通过降低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来抑制避税行为。二是ESG 披露作为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方式,能够向市场传递企业良好发展的积极信号,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进而通过信息不对称机制来缓解避税行为。

本文将代理成本和信息环境作为中介变量进行回归,具体地:(1)代理成本变量方面,选取管理费用率(ExpRatiot)和资产周转率(AssetTurnt)来衡量。管理费用率越大,资产周转率越小,代理成本越高。(2)信息环境变量,采用过去三年(第t 年,第t-1 年、第t-2 年)可操纵性应计的绝对值总和(Opaquet)和信息披露质量(KVt,即KV 度量法)来衡量。过去三年可操纵性应计的绝对值总和越大,信息披露质量越低,则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信息环境越差)。

在模型(1)基础上构建如下中介效应模型:

表4 报告了ESG 表现治理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Panel A 中,列(1)和列(4)分别为ESG 表现对管理费用率(ExpRatiot)、资产周转率(AssetTurnt)的回归结果,LnESGt-1的回归系数均显著,表明良好的企业ESG 表现能够缓释代理问题。列(2)-(3)、(5)-(6)在主回归的基础上加入了代理成本中介变量,结果显示LnESGt-1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企业ESG 表现能够通过缓释代理问题来发挥避税行为治理作用。

表4 企业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治理的作用机制

Panel B 中,列(7)和列(10)分别为ESG 表现对盈余信息环境(Opaquet)、信息披露质量(KVt)的回归结果,LnESGt-1的回归系数均显著,表明良好的企业ESG 表现能够改善市场信息环境。列(8)-(9)、(11)-(12)在主回归的基础上加入了信息环境中介变量,结果显示LnESGt-1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企业ESG 表现能够通过改善信息环境来发挥避税行为治理作用。

综上检验,代理问题缓释和信息促进效应为企业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治理作用的两个中介机制,该结论支持了本文假说1a 的理论逻辑。

(二)企业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ESG 分维度的异质性影响

前文研究表明,良好的企业ESG 表现能够有效抑制避税行为。那么,ESG 表现的避税治理效应主要来自于哪一维度呢?为回答这一问题,本文实证考察分维度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的差异影响,从而更明确环境、社会和治理在避税行为管理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为此采用与主研究变量LnESGt-1同样的测度方法,将整体层面的企业ESG 表现分为环境保护维度(Ln_Et-1)、社会责任履行维度(Ln_St-1)、公司治理维度(Ln_Gt-1)后,重新进行回归。

表5 报告了ESG 分维度的异质性检验结果。列(1)-(2)为环境保护(Ln_Et-1)对避税行为的回归结果,Ln_Et-1与ETR1t的回归系数不显著,与ETR2t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列(3)-(4)为社会责任履行(Ln_St-1)对避税行为的回归结果,Ln_St-1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列(5)-(6)为公司治理(Ln_Gt-1)对避税行为的回归结果,Ln_Gt-1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该结果说明企业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的治理作用主要来源于社会责任履行和公司治理两个维度,环境保护维度效用则不太明显。可能的原因在于:高水平的公司治理能够降低企业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强化企业内外部监督治理,通过减少代理问题和发挥信息促进效应来发挥避税行为治理作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行为意味着企业具有较高的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感,在道德规范的鞭策及约束下,管理层进行信息操纵的可能性降低(李新丽等,2022),从而缓解企业避税行为。而在环境保护方面,企业承担污染治理、生态安全等环境责任从短期看可能具有资源挤占效应,其带来的监管效应也可能主要基于外部环境规制层面,使得环境责任在避税行为的监管有效性方面不显著。

表5 企业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ESG 分维度的异质性检验

(三)企业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融资约束的影响

从融资约束层面来看,基于避税的“现金流效应”理论,企业进行避税活动能够节约现金支出以增加税后现金流,是缓解融资约束的重要手段。基于ESG 表现治理情景,一方面,ESG 表现能够降低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通过改善信息环境来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加企业避税活动的监管风险,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中起到良好的监督治理效果。另一方面,良好的ESG 表现能够增加银行信贷意愿(Houston 和Shan,2022),且ESG 新发展理念契合国家政策对企业绿色转型及治理的要求,这有利于提升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和获取绿色信贷政策的支持(邱牧远和殷红,2019),从而可能减少融资约束导致的避税行为。由此推断,企业ESG 表现的避税治理效用可能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更显著。

参考王雄元等(2018),融资约束变量采用KZ 指数度量。KZ 值越大,融资约束程度越高。表6 中列(1)-(2)展示了不同融资约束程度下ESG 表现治理的回归结果。企业ESG 表现与融资约束变量交乘项(LnESGt-1×KZt)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的治理作用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更显著。

表6 企业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异质性的情景检验

KZt-0.008***(-11.46)-0.040***(-11.61)LnESGt-1×KZt 0.008***(3.74)0.045***(4.19)EPCMt 0.349***(6.65)1.720***(6.51)LnESGt-1×EPCMt-0.144***(-4.35)-0.673***(-4.02)Cityt 0.035*(1.67)0.227**(2.08)LnESGt-1×Cityt-0.024*(-1.91)-0.144**(-2.25)Control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ar/Industry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Constant-0.046(-1.62)-0.080(-0.54)-0.039(-1.34)-0.022(-0.15)-0.137***(-4.35)-0.570***(-3.49)N 27508 27508 28068 28068 28073 28073 Adj_R2 0.075 0.043 0.078 0.046 0.071 0.038

(四)企业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产品市场竞争的影响

市场竞争环境是影响企业避税行为的重要因素。激烈的市场竞争所造成的盈余压力,往往会迫使企业采取更为激进的盈余管理策略(周夏飞和周强龙,2014),从而助长其避税行为。在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强时,企业可能会将避税作为增加自有资金来获取投资机会的重要渠道,以更好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企业在产品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时更具有避税动机(李青原和王露萌,2019)。在ESG 治理情景下,ESG 优势有利于改善企业交易活动中的融资环境和资金来源,进而可能缓解激烈市场竞争情景下的避税动机。同时良好的ESG 表现能够提高企业长期竞争能力,实现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从而可能有效弱化管理层业绩考核压力下的避税动机。由此推断,企业ESG 表现的避税治理效用可能在产品市场竞争较强的企业中更显著。

借鉴吴翌琳和黄实磊(2021)的研究,产品市场竞争变量采用企业市场势力(EPCMt)来测度。企业市场势力越高,面临的竞争程度越弱。具体地,EPCM=PCM-IPCM,其中企业勒纳指数PCM=(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营业收入,行业勒纳指数IPCM=(该行业所有企业营业收入之和-该行业所有企业营业成本之和-该行业所有企业销售费用之和-该行业所有企业管理费用之和)/该行业所有企业营业收入之和。

表6 中列(3)-(4)报告了不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下ESG 表现治理的回归结果。企业ESG 表现与产品市场竞争变量的交乘项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的治理效用在产品市场竞争较强的企业中更显著。

(五)企业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税收征管数字化的影响

从外部税收监管层面来看,税收征管数字化实践对企业避税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在税收征管数字化较强的情景下,“金税三期”工程在涉税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防伪能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有助于提高税务稽查过程中对企业是否遵循独立交易原则的判断效率,有效规范及治理企业较为隐蔽的关联交易行为(刘慧龙等,2022),进而有效抑制企业避税行为动机。这使得在那些税收征管数字化较薄弱地区,企业的避税行为可能不易于被监管,此时更需要ESG 这一绿色治理机制来弥补税收征管数字化的治理不足。由此推断,企业ESG 表现的避税治理效用可能在税收征管数字化薄弱地区的企业中更显著。

关于税收征管数字化的测度,参考刘慧龙(2022)的研究,当企业所在地区实施“金税三期”工程的当年及以后年份Cityt取值为1,否则为0。表6 中列(5)-(6)报告了“金税三期”工程实施后ESG 表现治理的回归结果。企业ESG 表现与税收征管数字化变量的交乘项(LnESGt-1×Cityt)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的治理效用在税收征管数字化薄弱地区(非“金税三期”试点)的企业中更显著。

(六)稳健性检验

1.内生性问题。首先,考虑到公司层面不随时间变化但随个体而异的遗漏变量问题的影响,采用公司固定效应检验。结果见表7 中列(1)-(2),LnESGt-1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本文结论仍然成立。其次,为避免样本选择偏差问题,采用Heckman 两阶段检验。先取LnESGt-1的年度—行业中位数来构建二值的虚拟变量(ESG_dummyt-1,样本大于中位数时取1,否则取0),并在主回归中一组控制变量(Controlst-1)的基础上加入违规处罚(Punisht)和诉讼仲裁(Litigationt)两个变量后,采用Probit 模型对ESG_dummyt-1进行回归,计算出逆米尔斯比率(IMRt-1),然后再将其带入模型(1)进行回归。表7 中列(3)-(4)报告了检验结果,LnESGt-1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支持了本文结论。再次,2018年9月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修订版)(以下简称《准则》),初步确立了ESG 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因此,借鉴李增福和冯柳华(2022)的研究方法,以《准则》为时间切入点,采用DID 方法检验企业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的影响。按照原银监会划分的企业环境与社会风险类别进行分组,风险等级为A 类时Treatt取1,否则取0。Postt为《准则》实施前后的虚拟变量,2018 年实施后取1,实施前取0。检验结果见表7 中列(5)-(6),Treatt×Postt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本文结论亦稳健。最后,借鉴李增福和冯柳华(2022)的研究方法,为排除双重差分法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避税行为差异的干扰,采用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法进一步检验企业ESG 表现与避税行为的关系。结果见表7 中列(7)-(8),Treatt×Postt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同样支持前文结论。

2.ESG 表现的替代变量检验

借鉴周方召等(2020)的研究,选取和讯网发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评分作为企业ESG 表现的替代解释变量。具体采用企业社会责任总得分除以100 后的值度量企业ESG 表现(LnESG_HXt-1),回归结果见表8 中列(1)-(2),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主假说依然成立。参考谢红军和吕雪(2022)的研究,将更改华证ESG 赋值方式作为ESG 表现的替代变量。具体地,将等级C—CCC 赋值为1 分,B—BBB 赋值为2 分,A—AAA 赋值为3 分,取每年四个季度ESG 评分均值加1 后的自然对数来测度企业ESG 表现(LnESG_Ct-1)。表8 中列(3)-(4)结果显示,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支持前文假说。

表8 企业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ESG 替代变量检验

3.避税行为的替代变量检验

通过选取其他计算方法衡量企业实际税率,以及采用名义所得税率与实际所得税率之差来度量企业避税行为(Ratet),结果均支持前文结论。详细情况略。

七、结论和启示

本文基于2010—2021 年中国A 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企业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良好的ESG 表现能够减少企业避税行为;(2)机制检验表明,ESG 表现主要通过代理问题缓释和信息促进效应来发挥避税行为治理作用;(3)从ESG 分维度来看,企业ESG 表现赋能的避税行为治理作用主要由公司治理维度和社会责任维度所引动,环境维度效用相对有限;(4)异质性检验表明,ESG 表现对避税行为的治理作用在融资约束较高、产品市场竞争较强和税收征管数字化薄弱地区的企业中更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有如下政策启示:

第一,积极推动企业践行ESG 理念,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应注重ESG 理念与公司治理机制的深度融合,将改善自身ESG 表现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绿色治理体系和实现长期价值的重要战略,在实现自身效益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及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赋能企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应完善ESG 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建立健全的ESG 披露奖惩机制增加企业披露ESG 信息的自愿性,为加快我国ESG 体系建设和促进ESG 价值创造提供制度保障。政府还应将ESG 新发展理念纳入金融监管体系,建立企业与金融机构的“ESG 披露—ESG 投资”互惠机制,引导资源有效配置于重视ESG 实践的企业,通过发挥ESG 管理优势来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避税动机,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健康、绿色的税收环境。

第二,从ESG 管理视角来构建企业避税的新型监管机制,防范激进的税收规避行为。税务监管部门应结合ESG 治理机制来加强税务执法过程中的监督效用,将企业避税违规行为纳入ESG 管理范畴,并采取差异化和动态化的ESG 管制政策,对代理问题较严重和信息环境较差的企业实施重点监督和ESG 信息披露,深入推进ESG 管理下的税收征管体制设计与构建绿色治理的公平税收环境。同时税务机关应加强税务信息化建设与税收信息披露监管,充分利用ESG 信息披露机制实现税务部门、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共享联动,对企业缴税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和动态管理,增加避税活动的信息透明性和监管风险,更好提升ESG 管理的避税行为威慑治理作用。

第三,将ESG 管理机制融入数字化税收监管模式,构建绿色公平的税收环境。ESG 治理机制能够弥补税收征管数字化的监管不足,这启示税务部门应加强ESG 管理与数字化税收治理的深度融合,通过将ESG 非财务信息纳入智慧税务管理体系来扩大信息整合共享范围,充分利用大数据风险预警技术和信息化监管手段,提高征管治理效能,以实现对企业涉税业务的统筹管理及精准监控。同时应积极推进“以数治税”的智慧税务建设和税收治理现代化战略的实施,持续深化ESG 管理下的绿色税收征管体系数字化改革,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税收环境。

猜你喜欢
回归系数代理税收
代理圣诞老人
趣味(数学)(2018年12期)2018-12-29 11:24:00
代理手金宝 生意特别好
多元线性回归的估值漂移及其判定方法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多元线性模型中回归系数矩阵的可估函数和协方差阵的同时Bayes估计及优良性
税收(二)
新少年(2016年4期)2016-11-19 14:22:49
复仇代理乌龟君
学生天地(2016年23期)2016-05-17 05:47:15
税收(四)
新少年(2016年6期)2016-05-14 11:59:22
税收(三)
新少年(2016年5期)2016-05-14 03:37:16
税收伴我成长
小主人报(2015年23期)2015-02-28 20:4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