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奕德 渤海大学体育学院
辽宁省是体育大省,在竞技体育方面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人才,辽宁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禀赋,如珍珠球、蹴球等已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很多项目传承历史时间长,运动风格独特、文化底蕴丰厚,其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健身价值以及丰富人民群众文体生活等作用不断凸显,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列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载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
自1985 年辽宁省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起,每年都有锦州师范高等专科的师生代表锦州市参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种子从此播种在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过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历练与积淀,2002 年锦州市民委和锦州市体育局批准在该校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基地,基地建设初期主要任务就是组建锦州市代表队参加四年一届的辽宁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2006 年1 月,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以来,该校被授予辽宁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依托学校资源,强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科研,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科学训练水平,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中发挥更大作用,积极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2002 年以来该基地通过引进与培养建设了一批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专业教师达15 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 人,讲师4人。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与训练17 年以上有5 人,12-16 年有8 人,8-11 年有2 人。
基地现有120 余名在校生分别参加蹴球、狩猎、珍珠球、板鞋竞速、雪地走、赛威呼、民族健身操、民族武术、冰上龙舟、押加等10 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坚持常年训练,承担着代表锦州市及辽宁省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比赛任务。
在十余年的时间里该基地一步一个台阶,突出重点、分类实施,以代表市、省参赛项目为重点,构建了基地训练课,公共体育选修课、体育专业模块课、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普及培训等发展模式,将蹴球、珍珠球、射弩、毽球、武术、舞狮、太极拳、五禽戏、赛威呼、雪地走、狩猎、板鞋竞速、脚斗士、押加、民族武术、民族健身操、民族体育游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概论等项目融入到学校体育工作中(见表1),十余年来该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专长毕业生2000 余名,毕业生遍布辽宁省各市中小学,他们已成为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技能的星星之火。
表1 “基地”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校内普及推广、比赛、融入教学情况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长期流传于民间的一种体育游戏,集中华民族文化和体育活动智慧于一身的宝贵资源,学校现有体育场馆设施完全可以满足项目教学与训练的需要,该校根据项目特点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与训练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资源,合理融入专业技术课程,提出 “一主一辅”的实施对策,如主修篮球、排球,辅修珍珠球,主修田径,辅修赛威呼、板鞋竞速等,不打乱原有的课时结构,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一种全新的体育游戏形式有机融入了专业课教学之中,创新性的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健与养生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类课程融入体育专业主修课程之中。
多年来该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建设得到了政府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初期由于师生代表锦州市参加辽宁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自然会有集训期、比赛期的经费保障,随着基地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果越来越多,政校之间着眼大局、谋划长远积极探索创新之路,每年锦州市民委划拨专款6-8 万元保障基地训练器材,学校将基地训练、教学工作、校内外竞赛计入教师工作量,连续几届代表锦州市参加辽宁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市财政划拨参赛经费均在50 万元以上,在省市政府部门的重视下,基地在日常训练、教学、集训、参赛各项保障工作扎实有效。
在十余年的时间里,该基地代表市、省参加各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成绩突出,涌现出11 名省级金牌教练,200 余名学生在省级以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奖(见表2)。
表2 训练基地参加省、国家比赛获奖情况
基地建设可谓十年磨一剑,基地自2002 年挂牌以来,有单纯组队训练代表锦州市参赛,发展成为集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复合型创新基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成为学校体育的特色品牌,提高了学校的声誉,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见表3)。
表3 教学与科研成果
该基地在十余年的创新实践中,践行了高等学校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培养人才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基地建设有力的推动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辽宁省优秀体育教学团队;辽宁省体育教育专业先进集体;辽宁省民族体育先进集体;辽宁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辽宁省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星光计划”二期工程示范单位;辽宁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集体;2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殊荣(见表4)。
表4 基地建设联动机制辐射带动及服务社会标志性重要成果
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为什么建设,如何建设,地方政府与学校党委在政校协同创新方面如何整合资源协同发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载体进校园如何浸润青少年一代,本案例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有益经验。锦州师范高等专科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建设从委托参赛,到主动作为,再到融入课程,谋划融合发展形成特色方面都做出了有益尝试,取得了成绩充分证明基地建设工作得到了民族、体育、教育各部门的充分肯定。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进,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无论从民族文化传承,还是从民族体育健身,乃至学校教育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这是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认同,培养青少年一代家国情怀的重要途经。高等学校以新版学科专业目录促进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是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最佳机遇,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材、课程、校园活动等育人环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期望通过本案例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创新性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尤其是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