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 杜可恒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在第一学段“表达与交流”中明确提出了“能较为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从课程标准可以看出,“较为完成地讲述小故事”是新课标对第一学段学生讲故事的基本要求。对于第一学段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小,语言组织能力较弱,要想实现较为完整地把故事内容讲述下来还是有着一定的难度的。为此,教师要从低年级学生特点出发,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讲述故事的指导,以为提升学生的讲故事能力奠定基础。
读故事是讲故事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较差,为了降低学生讲故事的难度,在学习故事类课文的时候,教师就要有意识地从帮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理清故事线索,掌握故事主要情节等方面帮助学生打好讲故事的基础。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故事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身体生长发育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在学生讲述故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中的图片对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这也是故事的主要脉络,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讲故事,可以有效避免学生遗漏现象的产生,帮助学生讲好故事。
在低年级讲故事训练中,教师首先要从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入手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让学生对故事的梗概有充分的了解,可以使学生对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为学生能够较为完整地把故事讲述下来奠定基础。
部编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有些课文的篇幅较长,学生讲故事的难度不小。针对这类课文,教师可以从文本语言内容入手帮助学生发现文本在表达上的规律,这样可以把一篇长故事变为一个短故事,降低学生讲故事的难度,让学生的故事讲述显得更加通顺流畅。
如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它就是一篇具有反复性结构特点的课文。在学生讲述之前,教师先从文本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其在表达上的规律。经过对文本信息进行梳理,可以发现课文的3、4、5 自然段中每段话的开头都是以“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它看见—”这样的形式展开的。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把小壁虎分别遇到了谁?他是怎么说的?对方是怎样回答的圈画出来。这样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梳理,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文本的整体布局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讲述故事。又如,二年级上册《风娃娃》一课,课文主要讲了风娃娃来到田野、来到河边、来到广场这些地方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这些事情分别是“转动风尘、吹动大船、吹跑风筝”等。理清了这些事情以后,还要从文本表达规律引导学生去梳理,去发现,经过对文本语言的梳理就会发现,课文中是按照风娃娃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四方面进行描写的,掌握文本表达规律以后,学生讲起故事来就会显得轻松容易多了。小学生讲故事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先发现规律再进行讲述的习惯,可以让学生的讲故事活动显得更加轻松。
在低年级讲故事训练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文本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规律,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表达的基本范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引领学生讲述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让学生的故事讲述显得更加完整。
讲故事的形式不仅仅是“讲”,还可以让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边演边讲,这样可以变单一的讲述为生动形象的演绎,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讲故事训练,可以活化学生讲故事的训练形式,增强学生讲述故事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表演讲述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如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课中,课文中有许多表示动作的词语:“掰、扛、扔、摘、抱、追、跑”等。在这一课讲故事指导中,教师就可以采取独白式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一边讲故事,一边做相应的动作,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而且学生的故事讲述也会显得更加精彩。又如,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一课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等。在这一课讲故事训练指导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采用分角色表演的形式把故事内容演一演。在学生表演之前,首先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老马、小马、老牛、松鼠这些人物说话的语气,然后再让学生带上头饰按照故事的内容把故事演一演,这种演绎讲述的形式更活泼,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故事讲述得更加精彩。
在低年级教学中,学生在讲述故事的时候,教师不要对学生的讲故事做过多的要求,用一些条条框框来约束学生,以免影响学生讲好故事的兴趣与信心,而要依据课文特点,采取灵活自由的讲述形式,可以让学生讲故事的兴趣更加高涨,真正提升学生讲述故事的能力。
在平常的讲故事训练中,讲故事的内容一般是以教材为主,把故事中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讲述下来就为完成了讲故事的训练内容。但是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些故事给人一种还没有写完的感觉,学生在读完故事以后仍不满足,有些故事会有一些空白处,对于这类故事,教师可让采取适当延伸的方法引领学生讲述故事,这样可以深化学生对原有故事内容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一课时,课文中有这样的描写:“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狐狸眼珠子一转,扯着嗓子……”故事中狐狸被老虎逮住以后,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课文中并没有交代,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狐狸会想些什么,然后再讲故事,这样引导学生讲述,可以丰富故事内容,带领学生真正走进人物内心让故事讲述显得更加精彩。
在小学语文故事类文本教学中,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讲故事训练的时候,鼓励学生适当补充或者添枝加叶,适当对故事进行续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述故事,可以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故事讲述显得更加精彩。
部编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有好多故事都特别有趣味,对于这些课文中的故事,如果仅靠课堂的时间来让学生讲述,由于教学时间有限,这些讲故事的训练任务是很难一一得到实现的。对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讲故事训练时空的拓展,除了在课堂中让学生讲述故事以外,还可以让学生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通过“小小故事会”语文实践活动来为学生搭建讲故事的平台,这样可以真正把讲故事的训练目标落到实处。
如教学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一课时,在学生学完课文以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这样说:“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再听听他们在听完这个故事以后会对你说些什么?”这样引领学生进行讲故事训练,可以把学生的讲故事与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感受更加深刻。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我是小读者”读书活动、“我是小达人”讲故事活动和“我是小明星”演故事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讲故事能力。在这个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可以作为倾听者和评价者,这样的讲故事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学过的讲述故事的方法得到巩固,还可以让学生的讲故事过程充满激励性和挑战性,让学生的讲故事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提升学生的讲故事质量。
在小学语文故事类文本教学中,教师注重开放讲故事的教学时空,这样可以为学生的讲故事训练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给学生更多选择权和自主权,让学生拥有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这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及讲故事能力的提升是有着极大好处的,促进了学生讲故事能力的发展进阶。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讲述故事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准确把握编者意图,从了解故事梗概、发现文本规律、活化讲述形式、延伸故事内容,拓展训练时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讲故事的指导,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促进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提升学生的讲故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