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理论联系实践与校内外联动相结合的思政教育路径

2023-10-17 00:28
长春大学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王 丽

(吕梁学院 思政部,山西 吕梁 033000)

1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应遵循的原则

1.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应当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具体而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完整、准确地回答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谁而开展的问题,从根本上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面向广大学生,为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思想政治素养服务。如今,大学生群体身处文化繁荣发展、思想观念自由传播的社会环境之中,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与社会思潮的变动密切相关[1]。为保证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及社会的平稳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以生为本,着眼于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对大学生表现出更多支持、尊重与理解,并在教育中融入更多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参与思想政治实践的热情。教育理念、原则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为教育过程中的所有活动提供基本准则。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比新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的差异,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精华的部分,并融合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对具体的教育形式、内容进行改革创新,始终在教育中体现以生为本的价值取向。高校将面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视为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基于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研究,探究促进大学生发展的有效路径,这体现着高校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同时展现着高校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

1.2 坚持党的领导

我国高等教育的优势之一便是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有助于贯彻马克思主义理念与党的教育方针,巩固高校作为主流文化阵地的地位。网络的发展使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波动更加频繁而剧烈,各类思想文化通过网络进入校园,在大学生群体中流动、传播。虽然大学生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但抵御错误思想、文化观念的能力有待提升,在高校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助于大学生明确正确的思想文化观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防范错误思想的侵蚀。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坚定“四个自信”,从而掌握分辨不同思想文化的本领,这对巩固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地位起着重要作用。在党的领导下,高校逐渐形成新工作格局,这对解决新时代教育问题的意义不言而喻。

1.3 坚持“三因”理念

“三因”理念对补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短板、破解新发展难题有着深远意义。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来看,理念进步是实践进步的先导,所有具有创新性的工作都建立在稳定的理论创新基础上[2]。大学生这一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年龄结构、思维方式、专业基础、社会认知存在着巨大差异。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导致生源分散,不同专业学生能力差异大、层次复杂,培养模式难以统一,这体现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性。“三因”原则要求高校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性变化,充分研究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发展需要,为大学生发挥个人才能、发展个性创造宽松环境[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具亲和力,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更加密切,这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学科教学中平衡、充分地发展。高校还要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历史方位,在变革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过程中体现教育的时代性特征,不断引导大学生认识并深入思考自身担任的时代使命,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素质水平。

2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有效路径

2.1 强化顶层设计,优化整体布局

加强顶层设计的目的在于从宏观角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目标,对实现目标的具体过程进行全局性考量。本质上看,强化顶层设计即要求高校以整体思维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系,为激发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的内在活力奠定基础。调动不同主客体的积极性,合理配置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助于减少内在价值冲突,引导不同主客体形成价值共识,从而促进价值结构的优化。传统教育过程中,许多高校对顶层设计不够重视,而是更加关注工作中的细节之处,这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工作的开展缺乏方向性。不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同,教育理念也有所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混乱感,这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新时代,国家各项教育方针政策都指向强化顶层设计的相关工作,高校应当把握教育管理部门提出的政策方向,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的方式优化整体布局,提升思想政治育人的有效性。高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贯彻“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为实现教育目标,将更多教育主客体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中,将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品德修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逻辑出发点,在获得各教育主客体尊重、理解的前提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明确实践育人过程中不同主体的权力、责任,规范、完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过程中具有实践意义的组织框架[4]。运用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创建智慧校园、信息校园的前提下,重视校园内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反馈自身的学习需求,以此为据,改进校园基础设施,将有限的资源利用在学生最需要的地方,也为实现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铺平道路。发挥学生家庭的支撑优势,加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与合作,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家长完全置身事外的局面。

2.2 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

2.2.1 高校内部协调

首先,要创新与学生工作有关的体制机制,以完善的教育规划引导校内各部门通力合作,发挥组织合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其次,大学作为教育、学术共同体,教师、辅导员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因此,高校应加强对校内教师、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的一手资源,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行为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三观形成,正因如此,教师必须严守道德底线,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对社会责任、科研伦理的阐述,要求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体现出思想政治理论与现实科研工作的联系[5]。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的现实价值,打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刻板印象,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主动性将有所提升。教师个人的思想政治素养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可通过与学生分享个人的学习、生活经历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在培育学生学科经验的同时,引导他们了解个人发展可能遇到的问题,避免在遇到挫折时由于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而误入歧途。学生借鉴教师的学习、生活经验,并结合所学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实现各种经验的个性化,将外在的理论、经验内化为个人的认知,这便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升华。高校教师还应当具备现代化的人才培养观,充分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自身与专业教育完全割裂开,如今,大学教育提倡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教师应探究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点,给大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动性[6]。

辅导员作为教学工作的辅助人员,应增强育人意识,接触学生时以文明的行为、良好的态度影响学生,对学生起到模范作用。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坚守制度底线,体现制度育人的理念,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2.2 高校内、外协调

首先,高校与社会的合作有助于完善育人网络,社会成员应配合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觉约束个人行为,参与到构建良好社会环境的过程中来。在网络时代,互联网环境对大学生产生着重大影响,社会成员需自觉约束个人在网络中的一言一行,营造清朗的网络氛围,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态。其次,企业应当参与到培育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之中,为大学生解决就业、实习等问题,在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时为他们提供必要指导。企业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对社会的变化较为敏感,大学生在企业中实习、工作,通过企业中的运行机制、企业成员的行为了解真实的社会状况,在辨别不同思想观念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做出正确的判断。

3 搭建实践平台,培育实践能力

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学校对这些问题的回应影响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提倡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中,高校的教育应当坚持问题导向,要求学生自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向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现实生活的关系,同时集中反映大学生的思想困惑。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教师只关注学生理论水平的提升,且通常采用讲授的方式开展教学,在课堂中与学生互动的契机不多。然而,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更强的交流意愿,学生敢于表达自我,但缺乏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有效路径。大学教师应当将思想政治课堂改造为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新课堂,在课堂中,设计多样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并鼓励学生对他人的回答提出质疑,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思维实践的方式,对他们思想水平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高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捕捉学生在社交网络中的动态信息,了解大学生群体在价值实践中出现的共性、个性问题,回应大学生群体最关注的思想问题。高校的校内学习平台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搜集信息提供便利,还有助于丰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如利用校内学习平台为学生创造参与道德实践的机会,要求学生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开展探究活动,了解社会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结果,并对社会事件的细节发表个人看法[7]。学生还可借助校内学习平台发布调查问卷,以小组课题的形式探究具体的思想政治理论,在调查过程中了解理论与现实的差异。教师则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扮演答疑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学生经过完整的探究过程,科研能力有所提升,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

高校还应当通过整合资源打造更多元化,具备更高信息化水平的实践平台。学生所学的理论需在应用中得到证实,企业、社区等场所都应当成为大学生增强实践体验的媒介。社会为高校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校建立德育实践基地,学生以具象化的形式感知家国情怀、社会道德,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再抽象,而是转化为具体的社会生活场景,这有助于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企业拥有扎实的物质基础,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有助于学校夯实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基础。企业具有营利性,与市场的联系也更加密切,企业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为大学生看待社会提供新视角,使学生对社会形成更贴合实际的认识,并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足之处。社区则是现实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中有着众多不同主体,社区与学校的合作有助于大学生直接了解社会不同主体的生活状态,通过相关信息分析社会现实状况,验证所学理论的正误性。许多学生还借助学校与社区合作的项目开展思想政治调研活动,将社区人群作为调研对象,围绕具体的主题进行调研,得出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学生直接在社区中进行调研,社会实践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4 巧用现代网络,构建网络育人机制

高校应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互联网对校园文化的改造,网络的普及影响着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能够在网络中自由发表看法。然而,网络开放、虚拟的特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与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高校应结合实际教育需求组建专业化网络教育队伍,及时跟进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动态,同时,为校内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现实依据。大学生能够在各类新媒体平台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各类平台中积极发言,因此,这些平台应当成为高校建立思想文化阵地的主要场所。教师队伍还应当看到互联网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一面,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促进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流动。学校还可根据本校办学特色,学生的平均思想水平设计校本课程,加强与区域内其他高校的合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联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校际流动。高校间的合作还将为学生提供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学生在与其他学校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内容的认知,思想政治水平在无形中得以提升。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