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安芹
议论是用来表明自己的看法、观点和见解的文字。记叙文中的议论,就是作者在写人记事的同时,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穿插一些精要的议论,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想、认识和评价,并揭示所写的人、事、物的本质意义。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深刻,使作者的情感更加浓郁。
作者在议论中蕴含的情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开头起笔处,点燃情感。
文章的开头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开篇点题,先声夺人,既表明自己的态度,使主题更加鲜明,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点燃了读者的情感。
示例:茅盾的《白杨礼赞》,文章开篇写道:“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解析:文章起笔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题旨,指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是作者礼赞它的原因,也是文章的线索,更是作者真情流露的源泉,直接表明了作者的情感——“我赞美白杨树”。
二、行文关键处,推进情感。
在行文中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能让情感自然流露,并推动情感的发展,让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的理解和体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示例:茅盾的《白杨礼赞》中有这样一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解析:这里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以“不但象征……尤其象征……”进一步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明了作者“礼赞”白杨树的真正原因,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作者所揭示的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因为抒情性议论的点染,显得更加鲜明、突出。
三、人物描写处,丰富情感。
描写人物时,有时为突出人物形象,可以在人物描写后加入议论的表达方式,使作者的情感更丰富,表达更深刻。
示例:朱自清的《背影》中,“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解析:父亲在祖母去世、自己失業、家境衰败的情况下,在火车站送“我”时,穿铁道,爬月台,为“我”买橘子。此处,作者详细描写了父亲的外貌、动作,极力描绘出父亲行动的艰难,特别是两个“怕”字,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一是怕父亲看见伤心,二是怕别人看见自己难为情,点明了作者对父亲的体悟、感激之情,以及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点睛之笔”的议论使作者感情的表达丰富而深刻。
四、结尾收束处,深化情感。
在文章结尾处使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可以揭示思想,凸显主题,加深所述事物的意义,使情感更加深化。
示例: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文章结尾写道:“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解析:在文章的结尾处使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了作者对生活的观点和态度,觉得自己的一生是有意义的,是值得的,是正确而崇高的,回顾一生,他问心无愧,并且无比欣慰。这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人类,具有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怀。结尾处的议论凸显了文章主题,深化了作者的情感。
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能很好地体现作者的情感。应当注意的是,叙述中的议论要少而精,要贴切、自然,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还要注意角度要新颖、含义要深刻,这样才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