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趣:文言文教学的应然追求

2023-10-16 07:30冷颖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9期
关键词:杨氏王老师板书

冷颖

一、趣解

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逐句疏通文义。笔者认为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点是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亲近感、熟悉感,字字落实、逐句串讲显然难以达到这一目的。

趣解,就是指教师在发现文本奥秘的基础上,打破常规,用独到的视角、巧妙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学习效能。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文言文课都堪称经典,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独辟蹊径,能使学生不知不觉沉浸其中,让观课教师耳目一新。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小儿辩日》以两小儿的對话展开他们对“太阳究竟是早上还是中午离人更近”的争辩,文章语言生动活泼,人物形象鲜明,“辩斗”是其文眼。王崧舟老师从听写“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这四个词语入手,教学过程波澜起伏:引导学生先用动作比画、选择运用的方式理解它们的意思;接着探究“车盖”与“盘盂”、“沧沧凉凉”与“探汤”之间的联系,再寻觅“车盖”与“沧沧凉凉”、“盘盂”与“探汤”之间的关联;继而引导学生思考两小儿观点不一样的原因;下一步则是擦去这四个词语,启发学生将相应位置换成“远”“近”,此时文眼“辩斗”的出现水到渠成。“盘盂”“车盖”“沧沧凉凉”“探汤”这四个词语在王崧舟老师的指挥下,如精灵一般不断腾挪、变化着,并串起了重点句子,串起了朗读、思考……这一教学片段,犹如一幅美妙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让人惊喜不断。

对于补充的非教材内的文言文,教师可暂时隐去文中的关键句,让学生进行猜测或补白,引发不同观点的碰撞,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表达等能力。笔者执教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一文时,隐去了文章题目和首句中的“荔枝生巴峡间”,出示了描写树、叶、花、果的句子“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及部分词语的注释,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语句猜测描述的事物,并说明理由。小小的设计将稀松平常的朗读、枯燥乏味的释义转换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学生兴致盎然地朗读,紧张地寻找理由,激烈地展开争辩……有一条看不见的思维的溪流在课堂中流淌,夹杂着情感的浪花。

二、趣读

熟读精思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作为理解文言文最重要的手段,诵读一直颇受教师们的青睐。但是,如果只是把诵读作为一个教学步骤,而不是深入理解文章、体会作者情感的一个通道,学生的学习最终只能如蜻蜓点水匆匆掠过。

怎样切实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王崧舟老师的《两小儿辩日》一课同样带给我们启发。王老师先让同桌之间分角色练习朗读“辩斗”内容,然后请一对同桌上台展示,两人只是读准了字音,没能读出“辩斗”的味道。于是王老师留下其中一人,与这个学生合作再次诵读。用正常语速读了文中前面部分的对话后,王老师加快了语速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句,并在句前增加了“此言差矣”。机灵的学生随即模仿老师,也加快了语速,增加了“此言差矣”。此时,“辩斗”的意味已比较明显。但王老师没有止步,而是继续加强语气,把“此言差矣”换成“非然也”;随后加上摇手的动作,连用两个“非也”,再辩……两人辩得不亦乐乎,酣畅淋漓。师生合作后,全班学生被分成两组,面对面站着,分角色诵读对话,学生读得有滋有味。这种回环往复、创造性的诵读,让再普通不过的诵读焕发了光彩。整个过程没有一句“应该怎样读”的空洞说教,这就是引领,就是点燃。

笔者执教《杨氏之子》时,引导学生体会杨氏之子如何智对孔君平的玩笑时,设计了师生对读的环节,教师读孔君平的话“此是君家果”,随机点到的学生要迅速接读杨氏之子的话“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接着,教师改了文中孔君平的姓氏,变身为梅君平、马君平等,仍然用“此是君家果”调侃,被点到接话的学生须在第一时间内根据教师给出的不同姓氏调整回应的内容,如“未闻梅是夫子家花”“未闻马是夫子家畜”。小小的改变,既考查了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文中孔杨对话的“机关”,又考查了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若有学生答错,他将得到的是“非也非也,汝当再思”的鼓励;若答对,他则被赞扬“汝甚聪惠”。课堂上洋溢着思考的欢乐。

三、趣书

这里的“书”指板书。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是师生交流的纽带,等等。但传统板书大多是书中关键词的再现或是教师提炼出的知识点,很难吸引学生。

如何让板书充满智趣?仍以王崧舟老师的《两小儿辩日》为例。王老师先围绕四个关键词“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做文章,然后擦去它们,启发学生将“远”“近”填写到合适的位置。接着,王老师在学生朗读文末“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后板书“知”,并引导学生理解“知”的含义,再让学生想象“面对两小儿的嘲笑,孔子会怎么想、怎么回答”。组织交流写话内容时,王老师在“知”的下面加了个“日”,变成了“智”,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智的底下是一个‘日字?”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有人说“智慧给我们带来光明”,有人答“智慧也是温暖的”,还有人说“有智慧的人总是像太阳一样光明磊落”……灵动的板书,撬动了智慧的课堂。

笔者教学《杨氏之子》时,引导学生体会杨氏之子回答孔君平“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好处,板书了关键词“杨氏子”和“机智幽默”,两个词之间留空。课上,笔者补充了另一则文言文——《世说新语》中的《咏雪》,带领学生讨论谢道韫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妙在何处,板书了关键词“生动传神”。此时,黑板上出现的是零散的三个词语,笔者要求学生增加几个词语,把它们变成类似于对联的两句话。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连缀成的句子是上下对齐的“杨氏子应客机智幽默”“谢家女咏雪生动传神”。整齐的句式,对称的结构,总结了杨氏之子、谢道韫语言的妙处,且与文言文的含蓄典雅相呼应,给学生语言的熏陶和美的启迪。

文言文教学除了趣解、趣读、趣书,还可以趣说、趣写、趣演。种种的趣,早已超越简单意义上的好玩,变为教师的匠心独运、文字的翩翩起舞、学生的欣然而动的和谐共生。智趣如一粒粒石子,将之投入平静的课堂中,能够荡漾起层层涟漪。这涟漪是课堂上的氛围——是舒展的眉,是嘴角的笑,是心底萌生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幼芽,是语言、思维、审美能力的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汶河小学)

猜你喜欢
杨氏王老师板书
立足核心素养 发挥育人功能——执教《杨氏之子》之点滴思考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中华猕猴桃新品种‘杨氏金红50号’在河南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