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玲
(广州软件学院,广东 广州 510990)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人们的穿着意识已发生比较大的改变,女性对孕妇服装也提出更多要求,追求服装的高质量和个性审美的同时,也考虑服装的性价比问题。现代怀孕人群主要集中在90后的女性,这些女性大多数接受的教育和新事物都比较多,在穿着方面她们更追求时尚、个性、质量和舒适等,传统孕妇服装的宽大、蓬松、款式雷同等款式已经不太适合她们的审美和需求了,因此服装如何让女性在孕期整个过程中和产后穿着依然舒适和合体,值得设计师认真去思考和探索,希望更好地为孕妇群体服务。为了实现服装在女性怀孕期和产后依然保持合体,首先要了解这个过程中女性的身体变化,再根据这些变化提出解决方案,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因此,本文通过对女性孕期和产后期的身体变化特点和影响可调节版型的设计因素进行分析,探索孕妇服装腹部的可调节功能处理方法,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孕妇在怀孕整个过程中体型在短期内有非常大的变化,但在精神方面对美的追求仍不减少,设计师们为了设计能满足现今孕妇女性需求的孕妇服装,首先要了解女性怀孕至产后期间她们的身体体型变化的情况,才能结合材料和版型设计的关键要素,设计出同时符合现代女性孕期和产后需求的服装。
女性怀孕期间,随着孕周增大,胎儿增大,孕妇的体温在常温下较非怀孕期间更高。北京体育大学杨静宜教授介绍,由于胎儿产生的热量通过孕妇的皮肤散发,故孕妇的体温比一般人高0.3~0.5℃[1]。孕妇腹中胎儿也是个生命体,因此胎儿自身也会产生热量,但这些热量无法直接排到外环境,需要通过孕妇这特殊“介质”才能向外环境传递,孕妇除了自身散热,还要担起帮助胎儿散热的任务,因此一般女性怀孕期间会比非怀孕期间怕热。女性产后的体温会恢复到一般人的状态。因此对于孕妇服装材质和版型设计方面更要考虑透气性,提高舒适度。
孕妇体内脂肪储存量比怀孕前增加3~4 kg,其脂肪主要分布在腹部、背部、大腿上段、肩部等,一般这些脂肪会在产后逐渐消耗。南方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魏素花副主任医师等人在2021年研究指出,孕妇孕前体重过低,孕期增重一般在12.5~18 kg;孕妇孕前体重正常,孕期增重一般在11.5~16 kg;孕妇孕前体重超重,孕期增重一般在7~11.5 kg[2]。由数据可得,孕妇孕期体重最高值比孕前体重一般增加12.5~18 kg,增加的体重主要来自胎儿体重和羊水,除外还有孕妇本人的脂肪和孕妇体内增多的水分等。产后,女性随着完成生产后,女性体重会快速下降,2~6个月后,大多女性体重接近孕前体重。
女性孕期的净胸围由于背部囤积脂肪和胸部膨胀,以及产后哺乳需要,一般女性孕期和产后的胸围量没有太大变化。女性孕期腰围(腹围)较孕前最大增加35 cm左右,前衣长最大增加6 cm[3],但产后数月内其腰围逐渐恢复到接近孕前尺寸。孕妇到了孕中期,其中臀围的尺寸已比臀围大,到了孕晚期时这个大的值达到最高峰,但这个最高峰值不会大于腰围,随着孕妇分娩后,中臀围变小,产后逐渐小于臀围。
根据上述理论,绘制孕期女性体型变化示意图。如图1所示,女性从刚怀孕到孕晚期,再到产后身体的变化特点是:B→B+(20~25 cm)→B+(20~25 cm),W→W+(35 cm)→W,中H<H→中H>H→中H<H,衣长差6 cm。
图1 孕期女性体型变化示意图
小结:通过上述分析女性孕期和产后期的体温变化、体重变化和体型变化,得知孕妇孕期会比一般人怕热,越到孕晚期,越怕热;体重的变化主要源于身体腹部的胎儿成长,最大体重差距可以达18 kg;体型的变化主要在于腹部突起,女性孕期和产后腹围(腰围)最大差距高达35 cm。
为了使一套服装同时适合女性孕前、孕期和产后穿着,则需要在服装腹部位置设有可调节的功能,通过调节腹部尺寸以满足不同阶段的体型的穿着需求。服装的版型设计必须跟面辅料有效结合才能达到预期设计效果,因此,服装的面辅料也直接影响版型的设计和服装的成败。服装腹部的可调节功能实现关键在于材料的选择和版型设计。服装材料、可调节处理方法、制版的设计这三者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服装材料可分为服装面料和服装辅料,本章通过对服装的面料和辅料等因素的分析,为更好地对可调节的孕妇服装版型设计提供支持。
(1)服装面料:面料有天然材料和化纤材料之分,有梭织和针织之分,有厚薄之分,也有硬挺和柔软之分等,服装制版设计受面料的材质直接影响。例如厚的面料不适合抽褶工艺,可用两片重叠的方式进行调节松量,因此直接影响服装腹部实现可调节版型设计。例如轻薄和悬垂感强的面料,难以塑型,更适合用橡筋、织带、绳子等材料通过抽褶或融缩方式来调节松量,这也直接影响到可调节的实现和版型的设计。
(2)服装辅料:服装辅料是服装的重要构成要素,在服装中起到功能性和装饰性作用,有时也直接影响到版型设计。例如使用橡筋材料进行缩放腹部尺寸,服装腹部的版型设计时则要预计可调节的量,橡筋的回弹能力也会影响调节效果,因此辅料形态和辅料的性能都会直接影响到版型的设计。例如使用具有随时闭合和打开衣片功能的拉链,版型设计时则需要考虑一条拉链适合调节多少松量,腹部尺寸差量需要多少条拉链,或者拉链应该放在什么位置等因素。
孕妇服装的可调节功能的实现,重点是处理好孕妇服装腹部(腰部)的松量差,让变化大的服装腹部具有可调节的功能,从而满足随时调整衣服的尺寸以满足不同体型的穿着。根据上文研究结果所得:孕妇较一般人容易怕热,因此在面料方面应该选择较轻薄的、舒适的、易散热的、透气性较好的面料,提高孕妇穿着的舒适度。
3.1.1 橡筋缩放处理法
橡筋缩放处理法,是通过橡筋的回弹性能让面料的宽度变长或缩短的方法。处理前先计算出最大的放松量差量,不同版型的放松量计算方法也不同。若用一片版型结合活动性橡筋达到调节放缩松量效果,收缩后把多余橡筋折叠固定在内侧的一边处;若用多片版型,把松量量差均匀转移到腹部各个段位,不要集中放在一起。橡筋一定要选择较薄和弹性好的,以方便回弹,同时腹部需要放大时也不会勒。使用橡筋收缩方法的缺点是,腹部松量被缩放后,橡筋两侧布料松量比较多,服装视觉效果比较差点。
3.1.2 织带缩放处理法
织带缩放处理法,这是孕妇服装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方法,主要利用全活动或半活动的织带系在腹部,通过捆绑服装腹部并打蝴蝶结的方式或者两条织带重叠的方式调节腹围的大小。这种方法一般腹部版型采取一片版型。如果使用打蝴蝶结方式,所采用的织带材料一般比较薄,织带长度略长一点,方便打出蝴蝶结的造型。如果使用两条织带重叠的方式,织带可以选择比面料稍厚一点,以达到容易保持平整的形态,重叠固定的辅料,一般采用扣子或者魔术贴,方便固定和拆卸。织带版型也根据腹部缩放的形式进行版型设计。
3.1.3 拉链缩放处理法
拉链缩放的处理法,是通过拉链的打开和闭合的方式,调整腹围大小的一种方法。服装腹部使用这种方法调节松量时,当拉链打开,腹部松量充分;当拉链闭合时,腹部松量被收紧,保持合体的状态。使用者可以通过调整拉链闭合的长度,来调整腹部松量的大小,可以随时满足身体的变化需要。使用该方法,腹部的版型一般采用多片版型拼接,拉链的条数和拉链放置的位置都直接影响版型的设计。拉链材质应选择拉链的号型大小与面料厚薄相符,以达到更协调的效果。一般使用隐形拉链,版型处理时要考虑拉链的片数和预留缝合拉链的缝份以及位置。
3.1.4 绳子缩放处理法
绳子缩放处理法,是通过利用绳子交叉捆绑的方式调节缩放松量的方法。该方法可以随时自由地调节松量,但用于控制缩放的绳子必须放在服装外面,因此选择绳子时尽量选择颜色和服装同色或相近色,同时尽量选择与服装材料接近的材质,让服装效果更和谐统一。该方法在版型设计方面可以根据绳子可调节的位置而设计松量的位置,腹部版型可以设计为多片拼接,把需要缩放的量均匀地安排在绳子调节的位置。
3.1.5 面料重叠缩放处理法
面料重叠缩放处理法,是把两片或两片以上的衣片重叠,使衣片上面固定,下面活动,衣片活动处可以随意打开以满足不同的体型尺寸需求的方法。当女性怀孕时,该服装可调节位置,即腹部位置的重叠的衣片,可随着腹围变大而自然打开以满足穿着需求,同理可以随着女性产后腹围变小而自然重叠。孕妇服装使用该方法时,尽量不要选择太轻薄的面料,否则较难塑型,影响效果,版型设计则要考虑衣片重叠的效果和打开最大量时的状态以及能否满足需求等问题。
首先,选定材料,本实例选择轻薄的雪纺和真丝,选择绳子缩放处理法,因此选择绳子作为可调节功能的辅料。
接着,根据面辅料和结合时尚潮流对可调节孕妇服装款式进行设计,如图2所示。由于设计时把全部松量均转移腹部两侧,考虑到收缩后面料有一定的厚度,因此本实例下层使用轻薄的雪纺,上层使用真丝尽显高雅和丝滑效果,两侧做可调节的版型处理,前后片的真丝和雪纺分开,是活动的。
图2 可调节孕妇服装设计图
然后,定稿后,对可调节孕妇服装款式进行版型制版,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例服装的可调节松量设计在两侧的特点,并选用绳子缩放处理法,因此制版时需预算侧面缩放量和固定织带的位置。真丝面料在上层,与下层的雪纺是分离状态,真丝与雪纺是上下层关系,被真丝遮挡的雪纺部位,即衣片的前后片,为了减轻厚度,雪纺版型设计为最高位置只做到腰部。上衣的真丝和雪纺侧面两侧缝合至腰部,同时真丝与雪纺侧面两侧需要有3 cm的重叠位置。
图3 制版示意图
最后,通过裁剪服装面辅料和进行工艺制作,把可调节孕妇服装制作成成品。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女性孕期和产后身体的变化特点以及对服装的需求,和影响孕妇服装可调节功能的相关因素,提出孕妇服装腹部可调节处理方法,并列举设计实例,让读者更直观了解本文研究目的和效果。希望本文能为孕妇服装腹部可调节处理方法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同时,希望以后可以在该方面进行更深入和全面的研究,为孕妇服装领域和服装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