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雕版印刷在中国古代印刷史上长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雕版逐渐成为文物,不再承载印刷的功能。雕版不仅蕴含着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是深化古籍保护工作、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之举。文章简述了雕版的保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雕版保护的相关措施,以期提升图书馆雕版保护的能力。
关键词:图书馆;雕版保护;库房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碼:A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9-0071-03
雕版也称书板,是古代雕版印刷所使用的木刻板。雕版印刷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并装订成册的一种特殊技艺[1]。雕版印刷始于唐,五代时被中央政府正式采纳,用于印刷儒家经典,宋以后书籍的生产方法便以雕版印刷为主流了[2],元、明、清时期雕版印刷又进一步发展,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古籍和雕版。
1雕版保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保存现状
当前,史学界、印刷界和古籍研究者对雕版印刷的古籍、版画等十分关注,但对雕版本身的研究关注得较少。雕版承载着雕刻、板框、质地、挖改补版等重要信息,具有特殊的学术研究价值。与古籍、版画等印刷品相比,雕版更不易保存,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一种文献只有一种雕版,因其存量少而易损毁。二是当某种书籍不再出版印刷时,其雕版可能被当作无用之物废弃或挪作他用,最终消失。三是雕版多为木质,历经千百年的沧桑,毁损者甚多。
当前,雕版主要由博物馆、图书馆、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一些民间组织和个人收藏,由于收藏单位的经济实力、管理水平以及对雕版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雕版保存差距较大。古籍和雕版都属于图书馆的珍贵特藏,相较于近年来开展得轰轰烈烈的古籍保护工作,雕版保护在图书馆界鲜被提及,专门的登记普查平台更无从谈起。为提高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2012年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按照类别、年代、来源、级别、入藏时间、完残程度等标准对全国各类国有单位收藏和保管的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至此,各类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雕版方被纳入普查范围。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31日,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竹木雕类文物共计548,367件[3],民间组织和个人的藏品仍未被纳入,全国的雕版家底不清,保存状况不明。由于普查工作工程浩大,面向公众的信息查询平台仍在建设之中。
1.2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图书馆雕版保护存在资金不足、库房条件差、雕版库房专业管理人员缺失、雕版修复人才匮乏等问题。一套完整的书板少则数十片,多则上万片,对存储空间需求较大,然而,大多数基层图书馆都存在经费不足问题,经费不足除导致图书馆无法购买雕版修复设备,使残损雕版不能及时得到修复外,还导致雕版库房柜架陈旧,雕版没有专柜、囊匣保管,长年裸露在外,受粉尘、光照以及空气中有害气体侵蚀,从而得不到妥善保管,甚至有些基层图书馆都没有设置专用雕版库房,而是和其他藏品混用一个仓库。此外,雕版管理人员既是雕版守护者,也是雕版研究者,一方面需要牢记安全管理制度,熟练操作雕版书库中的各种仪器设备;另一方面需要掌握古籍版本学知识,只有熟知雕版的历史过往、保存现状、开发利用等情况,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雕版,挖掘其价值,为社会大众所用。然而,当前我国图书馆古籍专业人员严重不足,虽然近年来图书馆界举办了各种级别的古籍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古籍修复人才,但整体看专职古籍修复队伍没有明显增多,且古籍修复培训多集中在古籍修复、装订、字画装裱、传拓等方面,没有开设雕版修复培训课程,以致雕版修复人才缺口极大。雕版修复设备不完备、修复技术人员匮乏等问题使雕版保护工作困难重重。
2雕版保护的主要措施
2.1制度上保驾护航,建立雕版保护责任制度
建立雕版保护责任制度是图书馆对馆藏雕版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雕版保护责任制度直接影响雕版的保护成效,只有完善的雕版责任保护制度才能对雕版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因此,图书馆要通过雕版保护责任制度确定雕版保护工作的标准和流程,明确责任,将相关岗位的权利和责任规范化、文字化、明确化,管理要做到无缝隙、无漏洞,使雕版管理从库房管理、修复保护到开发利用都能做到科学管理、规范操作。
2.2寻求财政支持,改善库房条件
雕版库房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流动速度等,否则会对雕版造成危害。现阶段,我国图书馆的雕版库房存在库房面积不够、现代化设备配备不足等诸多问题,亟须改善雕版库房条件,建设标准化库房,配备自动化恒温恒湿系统,实现自动监测和自动调节功能。但是,引进消防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大量资金,对经费本就紧张的图书馆而言,是无法依靠自身力量完成的,需要积极寻求国家财政和其他资金的支持。
2.3培养雕版管理和修复人才
加强古籍保护,培养高素质的古籍专业人才是雕版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图书馆要从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工作责任心等方面加强对雕版管理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工作,除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奖励激励制度,激发雕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外,还应积极开设雕版修复培训课程,提升雕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积极引进高水平的古籍人才和古籍修复人才。图书馆只有多措并举提升其雕版管理和修复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好雕版保护工作。
2.4做好雕版库房日常管理工作
2.4.1控制温湿度。将雕版库房的温湿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为预防和减缓雕版的物理化学损坏、控制霉菌与细菌生长,雕版库房的温湿度控制是雕版得以长久保存的重要条件。温湿度过高和过低都不适合雕版的保存,湿度的大幅度变化会造成雕版反复吸水和失水,从而使雕版开裂、分层,这种变化不易被察觉且不可逆,会对雕版造成永久性伤害。目前,学界普遍认为竹木类库房温度应为16℃~22℃,相对湿度应为45%~60%[4],雕版库房管理人员应利用恒温恒湿管理系统或其他温湿度调节仪器调节库房温湿度,使其保持适宜雕版保存的环境。
2.4.2防尘除尘。防尘是雕版库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灰尘携带有微生物菌体和孢子,甚至虫卵,遇到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有可能繁殖大量的微生物和虫子,从而使雕版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现代化的雕版库房已不使用直接通风方式,而是利用通风设备进行机械通风,通过通风设备进入雕版库房的灰尘较少,即便如此仍会有灰尘从楼梯、电梯、通风管道或管理人员携带进入库房。因此,雕版库房应定期进行清扫除尘,定期更换或清洗恒温恒湿设备、新风设备的过滤网。
2.4.3防火。雕版库房所存雕版为木质,极易引发火灾。当前,我国图书馆雕版库房建设尚无专门的行业标准,但其建设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文化行业标准《公共图书馆建筑防火安全技术标准》(WH 0502—1996),若雕版库房为地下建筑还应符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1998)的相关规定,同时参考古籍特藏书库的防火等级要求,耐火等级应为一级[5]。雕版库房应单独设置防火分区,严格要求无明火,对库房内的电路和大型用电设备要按时维护和检修,安装消防报警系统和烟感启动喷洒系统,配备灭火器和防毒面罩等消防用品,图书馆要积极主动接受消防部门的安全检查和指导。
2.4.4防水。防水主要是控制高湿和杜绝渗水、积水。雕版库房湿度高主要是由地下水、雨水、湿空气等通过屋顶、墙身、门窗、地面等部位渗入造成的,因此,图书馆应在库房建筑的围护结构上采取相应措施,使库内温湿度尽量保持稳定。此外,图书馆还要注意雕版库房的排水和电器设备的渗水问题,大型设备及用水取暖设备等均不设置在库房内,以免发生渗水。较之地上库房,地下库房更要重视防水工作。
2.4.5防虫防霉。虫害是雕版的大敌,会给雕版造成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害。因此,图书馆做好防虫害工作至关重要,防虫害应以“以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原则,常见的害虫主要有鞘翅目、蛮蠊目昆虫[6],雕版虫害与古籍虫害大致相同,主要是烟甲虫、药材虫、白蚁、蟑螂等,常见的虫害方式有钻蛀、侵蚀、污损覆盖等。此外,霉菌也会对雕版造成较大危害。因此,雕版入库前要做好虫霉检查工作,仔细检查是否有虫卵、幼虫、菌丝、霉斑等,杀虫除霉确认无害后方可入库。库房管理人员日常应做好虫害检查、温湿度控制、清洁保洁等工作,最大限度降低虫霉危害,减少其对雕版的损坏。
2.4.6防盗。首先,图书馆要提升雕版库房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其职业道德修养,防止监守自盗;其次,图书馆要制定完善的雕版库房管理制度,以严格的库房管理工作流程保障雕版的安全;再次,雕版库房应做到建筑坚固、门窗紧密,图书馆要在库房内装置电子监控设备,如红外线、震动位移报警器等防盗设备,24小时监控库房情况。
3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四十条规定:“文物收藏单位应当充分发挥馆藏文物的作用,通过举办展览、科学研究等活动,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的宣传教育。”[7]由于雕版具有易损坏、不易提借、内容不易辨认等特点,因而各收藏单位所藏的雕版大多处于重保存轻利用的状态,极少对公众开放展览,成为收藏单位的“私藏”。图书馆作为文化的守护者和知识的传播者,有责任把雕版保护好、宣传好、开发好,要提高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积极与其他收藏单位联合开展雕版价值研究,促进交流与合作,深挖雕版的内涵,提高雕版的利用率;注重发挥市场力量,吸纳社会力量参与雕版保护和研究,以馆藏雕版资源为依托开发特色文化产品和数字资源,激活雕版的生命力,扩大雕版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吴国荣.漫谈雕刻印刷[J].中国包装,2012(3):42-43.
[2]李致忠.古籍版本鉴定[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22.
[3]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公报[EB/OL].[2023-08-22].http://www.ncha.gov.cn/art/2017/4/7/art_722_139374.html.
[4]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中国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委员会.博物馆藏品保管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328.
[5]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EB/OL].[2023-08-22].http://www.haojiang.gov.cn/hj/zdlyxxgk/whjgx xgk/tsgwzgwgk/zcfg/tsggjtzskjbyq/content/post_201889 9.html.
[6]图书馆古籍虫霉防治指南[EB/OL].[2023-08-22].https://www.mct.gov.cn/whzx/zxgz/wlbzhgz/202004/t20200401_852231.htm.
[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EB/OL].[2023-08-22].http://whlyw.cq.gov.cn/zwgk_221/fdzdgknr/lzyj/xzfg/201711/t20171113_9152888_wap.html.
(編校:徐黎娟)
收稿日期:2023-08-08
作者简介:肖志丹(1982—),河南省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