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底江心践初心

2023-10-16 19:15欧阳吟子蒋艳玲张博伦
党员生活·下 2023年9期
关键词:重器船闸廊道

欧阳吟子 蒋艳玲 张博伦

冉晓俊,1984年8月生,中共党员,现任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基建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三峡通航领域公认的实干家,是坝底江心的特殊“修理工”,同时也是擦亮大国重器的“护理员”。先后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交通运输部系统建设模范机关先进个人”“湖北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湖北好人”“长航十大杰出青年”,第八届宜昌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等称号。

九月的三峡,两岸云雾缭绕,峡江碧波荡漾。大坝旁的三峡船闸里,载着货物的船舶正排着队从五级船闸中依次通过。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黄金航道上,船舶通航有序而繁忙。

自2003年6月向社会船舶开放通航以来,三峡船闸累计通过船舶100万余艘次,累计货运量超19.36亿吨。千里峡江由蓄水前的“自古峡江不夜航”转变为“水上高速公路”,为服务沿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大国重器”的守护者,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冉晓俊坚守在三峡通航一线已有16余载。多年来,他奔波在通航安全一线,在坝底江心对“大国重器”进行维护修理,为船闸通行提供技术支撑。

坝底船闸的特殊“修理工”

大国重器的“护理员”,坝底江心的特殊“修理工”,这些名号都让冉晓俊的职业显得光鲜亮丽。

然而打风镐、钻风钻、拌混凝土,出入黑暗潮湿的地下廊道……这样的检修作业,才是冉晓俊的工作常态。

2007年,从四川大学水利水电专业毕业的冉晓俊,进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通航工程技术中心水工分部,从事三峡、葛洲坝船闸技术管理工作。

三峡枢纽河段建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通航条件最为复杂的三峡双线五级船闸、三峡升船机以及葛洲坝三线单级船闸等。作为水工工程师,冉晓俊主要承担输水系统、基础排水廊道、闸室底板等水工设施的检修。

排水廊道位于闸室底部,连接着两个闸室。廊道内常年阴暗潮湿、空气流通性差。每次检修,冉晓俊都要下到坝底50余米处的输水廊道,踩着水、钻进漆黑的分支廊道,仔细查找漏水点并进行修补。

穿梭在狭窄潮闷的闸室和黑暗密闭的廊道中,稍有不慎就会悬空数米。冉晓俊一天要在闸室近1公里的廊道来回穿梭检修,巡检十几个小时。

一次大修期间,正值初冬时节,冉晓俊下到廊道最底部挡水闸门附近,浑然不顾门体上部倾泻而下的渗漏水,冰冷的江水从胸口灌进他的防水裤,瞬间浸透了几层衣服。冉晓俊没有声张,而是埋头继续手头的工作。同事发现后,喊他上去换衣服,冉晓俊轻轻摇了摇头说:“部件定位是我做的,换人容易出错,接着干吧。”他穿着湿透的衣服在江底继续操作,直到完成任务。上岸后,他早已冻得嘴唇发乌、浑身发抖。

船闸每次大修,冉晓俊的工作时间总是最长,出水入水在阴冷潮湿的廊道中一干就是十来天。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冉晓俊将高压水冲洗基面的设备及工艺引入船闸大修中。他负责的输水廊道破损修补等项目,关键工期由原来的三天缩短至半天。

敏捷的身手、过硬的技术、高度的责任心让他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他先后6次被派往广西左江水电站、融江水电站(浮石)、广西长洲船闸等单位进行技术支援并担任技术负责人。严谨的作风和扎实的专业素养,让冉晓俊得到业主方的一致认可,每次遇到工程技术难点时,他们都会特意请求冉晓俊去解惑排难。

技术大拿的修为

肩负着维修“大国重器”的使命,冉晓俊深知,要实现高质量快速检修,必须在工作中大胆创新,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

2012年,葛洲坝一号船闸计划性大修,其规模为历次大修项目之最,冉晓俊担任技术负责人。彼时,船闸结构存在多处漏水“顽疾”,二次进浆困难、造孔精度偏差等技术难题,对冉晓俊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挑战。

为了啃下“硬骨头”,他白天到施工现场去勘察、试验、琢磨,晚上帶着图纸在宿舍反复研究。一天,他在工地看到一台空压机,一个大胆的念头突然闪现:为何不借用风力将灌浆材料强压进渗漏点?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他编制出“平面分段流水施工”实施方案,提出采用水泥灌浆补强、背水面长距离风引化学灌浆等专项施工方案。该方案不仅解决了工程技术难题,还提高了工程质量、节约了工程成本,而他首创的“风引化学灌浆”工艺,随后广泛应用于全国船闸行业。

冉晓俊在技术创新上不断挑战自我,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跨越,一跃成为三峡局水工专业领域的技术带头人。2018年1月,成为通航工程技术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后,他主动学习其他技术领域的相关知识,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为三峡通航提供技术支持。

一次廊道维修中,冉晓俊发现,要修补廊道顶部漏水处,需要工人双手托举着20多公斤重的钻机向上钻孔,接近零摄氏度的江水顺着机器流淌,浸透雨衣,让定位、开孔、钻进的每一步都异常吃力。黏性强的浆液碰到皮肤,造成的灼热疼痛感只有褪去一层皮才能得以缓解……

冉晓俊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改进工作方式,他和团队没日没夜进行研发实验,最终研发出垂直向上钻孔装置。投入使用后,该装置通过机械自动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对操作工人的伤害。该装置已提交国家发明专利申请。

多年来,冉晓俊提出的多项工艺研究成果助力船闸大修工期从50余天缩短到20余天,直接或间接创造社会价值破亿元,累计获得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5项,实质审查发明专利2项,中国航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坚守初心 传承匠心

成果斐然、荣誉加身。回首来时路,从贵州的一个小县城走到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冉晓俊从没忘记自己的初心。

高中毕业时,听闻家乡要建一座贵州最大的水电站,当时不知水电为何物的冉晓俊报考了四川大学水利水电专业。择业那年,冉晓俊跟随老师乘船沿长江而下,三峡大坝旁万船竞发、百舸争流的壮观景象,让他坚定了投身三峡的决心。

走上工作岗位后,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的党员前辈们,像“老黄牛”一样扎根船闸几十年、任劳任怨的精神深深感染着他。2013年,冉晓俊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员之后,必须更严格地要求自己,让自己不愧于党员身份。”冉晓俊说。

从老师傅那要来厚厚的技术图纸、方案,将知识牢牢装进脑子里;自费购买建模教程,花费3个多月设计船闸模型;检修不慎掉进江里,起来后第一件事是将包里的图纸资料晒干……多年来,他总是不断钻研,精益求精,把研究工作做到极致,“即便不是他的专业领域,他也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容一丝马虎”。

2021年底,冉晓俊调任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基建办副主任。从检修一线到建设一线,变的是岗位内容,不变的是做好船闸检修、服务三峡通航的初心。

今年7月23日,刚参加完支部主题党日,冉晓俊接到工程监理电话,得知桥梁工程即将进入下一阶段,他放心不下,立刻赶到现场。

检查现场时,有一处锚束点从桥面难以观察到。冉晓俊二话没说,迅速摘下党徽、脱掉白衬衣、绑上安全绳,从桥面预留接缝处下到桥面下部。

“当时桥面接缝很窄,冉晓俊就直接吊着绳子下去查看施工细节,”项目组成员曾庆璘说,“他对质量细节的把控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给我们年轻人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

如今,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以冉晓俊为牵头人,成立了冉晓俊创新工作室,搭建工程项目科研攻关平台,针对工程难点开展专题攻关。

“我们正在逐渐将构想变成方案、将蓝图变成现实。”冉晓俊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与坚守,能让三峡枢纽河段熠熠生辉。”

记者手记

“大国重器”的蓄力者

◎本刊全媒体记者  歐阳吟子

冉晓俊个子不高,行动敏捷。采访中,不论是爬竖 井、钻廊道、下机组,他都显得身手矫健、游刃有余。

面对“大国重器”,巨大的机器和复杂的系统,无 论是在体积、重量还是技术复杂性上,都能让人感到 自身的渺小和无力。冉晓俊却用小小的身躯担负起重重 的责任。

上天揽月,下海捉龙,入地万里,一项项“大国重 器”闪耀世界,一项项重大工程挺起了中国自主创新的脊梁,中国的强国之路走得稳且扎实。而这背后离不开 千千万万名像冉晓俊这样的蓄力者。他们用创新,攀 上一座座世界科技高峰;用拼搏,推动着国家前行的 脚步;用奉献,定格不知疲倦的奋斗姿态。他们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地坚守在岗位上,以精湛的技艺和执着的 精神,筑牢安全屏障。

他们默默无闻,却又闪闪发光。他们,让大国重 器动力澎湃。

猜你喜欢
重器船闸廊道
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
国之重器:洲际导弹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华龙引领 国之重器
抗疫,在三峡两坝船闸水域
船闸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国之重器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
用于船闸撞击防护微孔塑料的计算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