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昌
“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9月23日晚上在杭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隆重舉行,由國家主席習近平宣佈開幕。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賀一誠應邀出席開幕式,見證杭州亞運這項體育盛事拉開序幕,以及中國體育代表團和中國澳門體育代表團進場的喜悅時刻。當澳門體育代表團列隊進場時,行政長官賀一誠全程起立鼓掌,為澳門派出的273名體育代表團運動員鼓掌加油打氣。
9月23日也是中國農曆秋分,在這個寓意豐收和團聚的日子,杭州第19屆亞運會正式開幕,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迎來四海賓朋。全場“沉浸式領略”東道主杭州的秋日盛景;場外不遠處,錢溏潮水澎湃,新時代的中國正與亞洲、世界交融激蕩,奔湧向前。
“潮”在中國有獨特的寓意,浙江人自古就有“勇立潮頭,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在高品質發展道路上一路先行。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尤記得在2016年G20杭州峰會期間,正值錢塘大潮,令人震撼的自然奇觀,與各方同舟共濟,抵禦風浪的信心和決心交相輝映。如今,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更需要“弄潮精神”,亞洲人民心手相連,方能共赴人類美好新未來。
杭州亞運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盛宴,作為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杭州擁有良渚古城遺址、西湖、大運河三大世界遺產。其積澱豐厚的文化元素貫穿於本屆亞運會的吉祥物、獎牌、花器、火炬等,借由運動員和先進的傳播手段、源遠流長的中國人文歷史、自然風光有了新鮮的表達,將讓更多亞洲國家的民眾以新的視角、多元化瞭解中國歷史、愛上中華大地的多元文化。透過亞運會更能看到當代中國人和新時代的中國面貌,而面貌不僅在外表,更要看內涵。杭州所在的浙江省,是中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在這裡,新時代中國的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以及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智能技術,也在亞運村內普及,這些低碳實踐,將為中國推動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新示範。
春祈秋報,多年籌辦,運動員們為榮譽而戰,觀眾們在欣賞精彩比賽的同時,感受到亞洲各國的友誼與團結。讓我們祝願這場盛會,為亞洲乃至世界帶來更多的歡樂與感動。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佳節,一個寄予了人們無限美好和祝願的節日,是一個充滿團圓氣氛的節日,一個承載著無數歸家人心中歸家的日子。
中秋節到了,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和家人們團聚。不過那些在保衛國家和平的一線工作的人們,只能把國家當成他們的家,只要能給國家人民帶來安寧、快樂的生活,就是他們最美好的祝願。他們是我們中國人的榮耀,是我們的驕傲。
國慶日是一個令人振奮人心的日子,是一個舉國歡慶的日子。因為這一天的到來,讓我們真切感受到我們中國的強大昌盛。新時代的中國正與亞洲、世界交融激蕩,奔湧向前。
今年國慶假期適逢中秋節,澳門迎來恢復全面通關後的首個國慶“黃金周”假期,旅遊局積極作出多方面準備,分別向旅客及旅遊業界進行宣傳推廣、提供實用資訊、宣導教育及巡查監管等工作,並與內地旅遊主管部門保持緊密聯繫,以保障旅遊服務質素,鞏固澳門旅遊城市形象。
每年9月27日為“世界旅遊日”。當天早上,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在國際機場歡迎幸運旅客。下午在大三巴舉辦“澳門有禮·託盤比賽”,與全球同慶“世界旅遊日”。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代局長程衛東和副局長許耀明27日早上到澳門國際機場歡迎“世界旅遊日”的幸運旅客並致送禮品。來自馬來西亞的Ravindran一家成為今年的幸運旅客,驚喜異常。Ravindran夫婦表示,這次是送兒子來澳門升學,會順道在澳門旅遊觀光四至五天,將遊覽大三巴牌坊及媽閣廟等世遺景點,並在中秋佳節走進社區感受節日氣氛,還會前往香港體驗港澳聯遊的便利。
以“澳門有禮”為主題的“世界旅遊日”託盤比賽吸引了158名參賽者,分別代表澳門24間酒店或餐廳參賽。起步槍響起,澳門旅遊吉祥物“麥麥”穿著“澳門有禮運動”服飾,與參賽者一道,手持載有一瓶“澳門啤酒”的託盤,從大三巴牌坊出發,穿梭“澳門歷史城區”街道,快速將啤酒安全送達終點。沿途旅客紛紛駐足拍照,為參賽者打氣。
自1980年起,世界旅遊組織把每年的9月27日定為“世界旅遊日”,目的是促進國際社會認識旅遊業的重要性,尤其是社會、文化、政治和經濟價值。今年“世界旅遊日”主題為“旅遊與綠色投資”,旨在重新界定和調整旅遊業投資的方向,採取創新解決方案,推動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畫中有話
遼沈戰役紀念館
遼沈戰役紀念館成立於1958年12月,原址設在錦州大廣濟寺。1978年10月,葉劍英元帥題寫館名。1985年4月,經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復在錦州修建新館,新館坐落在遼沈戰役革命烈士紀念塔北側,於1988年10月31日落成開放。2008年3月1日起,作為全國首批博物館、紀念館向社會公眾實行免費開放。
遼沈戰役紀念館佔地18.8萬平方米,園區規劃充分利用現有園林環境,以遼沈戰役軍事主題為切入點,成為集歷史研究、文化傳播、藝術博覽、旅遊休閒等功能於一體的大型軍事主題公園。主體建築8600平方米,基本陳列設有序廳、戰史館、支前館、英烈館和全景畫館,陳列內容全面反映了東北解放戰爭歷史,突出展示了遼沈戰役的勝利進程。館藏藏品總計19915件,其中文物6248件,一級文物25件,二級文物275件。近幾年,又相繼修復開放東北野戰軍錦州前線指揮所舊址和配水池戰鬥舊址,延伸紅色旅遊路線,打造紅色旅遊精品。
遼沈戰役紀念館作為錦州市乃至全國對外開放的“紅色名片”和“城市客廳”,被評為國家級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