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向庆
近年来,关于我国外贸出口订单转移至东南亚的讨论引发关注。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出口订单转移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产业链在各国间的重新分工。
出口订单转移的“竞争面”。一是从全球范围看,2016年以来东南亚逐渐成为全球出口订单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区;二是从东南亚内部看,越南是东南亚国家中最主要的出口订单转移承接国;三是从出口增速变化趋势看,2016年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出口增速变化的分界点。2010年-2015年,中国出口年均增速达9.0%,高于东南亚的6.9%;2016年-2020年,东南亚出口平均增速开始超过中国,这从另一个维度印证了中国出口订单存在向东南亚转移的迹象。
出口订单转移的“互补面”。从进口总量数据看,东南亚对我国进口具有高度依赖。自2010年以来,中国和东南亚贸易联系紧密度不断提升。从中国方面看,2020年中国和东南亚的双边货物贸易额增长至6853亿美元,东南亚超过欧盟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从东南亚方面看,2009年以来,中国连续13年保持东南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进一步细分到具体产品,东南亚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形成部分替代的同时,对我国中间品和资本品的进口亦显著增加。
此外,贸易互补性指数也证明我国和东南亚具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如果一个经济体在某种产品的出口上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而另一经济体在该种产品的进口上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则两个经济体在该产品上具有贸易互补性。互补性指数小于1表明互补性较弱,大于1表明具有较强互补性。结果显示,2010年-2020年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均大于1,表明中国与东南亚呈现出“在竞争中互补”的贸易格局。
出口订单转移并非短期现象,而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内外部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针对我国与东南亚在出口市场上“竞争”与“互补”并存的特点,相关政策制定要看到订单转移的趋势性、规律性,关注出口订单转移的范圍和节奏,挖掘订单转移过程中的产业合作空间,统筹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
一是关注外部风险事件对我国出口订单转移进程以及外贸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做好应对预案,支持相关企业稳住出口订单,减少短期外部冲击带来的不确定性,稳住外贸基本盘。
二是充分挖掘东南亚与我国在出口产品上的互补效应,产业链转移既是挑战亦是机遇,未来可加大东南亚与我国在相关产业链上的分工合作,加快推动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升级,发掘传统行业中的新增长点。
三是加快提升我国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订单向东南亚转移,未来我国出口增速或将呈现持续的结构分化现象,高技术产业将是我国出口基本盘的重要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将是破局关键。
广州大学 林熙 刘啟仁
上海财经大学 冯桂媚
“智能制造与绿色发展 基于工业机器人进口视角”
《世界经济》2023年第8期
随着中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引入包含机器人、污染、能源等要素的异质性企业模型,理论分析机器人应用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结合逆概率加权匹配和双重差分法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机器人应用能显著降低企业排放强度,减少排放量。机制分析发现,机器人应用不仅提升生产技术,降低能源强度,还通过减排技术效应,减少每单位能源消耗产生的排放量。此外,内资企业、污染密集型行业和内陆省份机器人应用的污染减排效应相对更大。本文为中国实现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1 人+机器,未来也许能击败巴菲特
2 查理·芒格:我始终对中国人有一种好感
3 沃尔玛:从零售之王到电商巨头
4 预测美国经济衰退的人都错了
5 2023《巴伦周刊》最佳CEO榜单
6 人工智能对机构投资者是福报还是诅咒?
7 “永远的CEO”对投资者很重要
8 CEO们也看不懂美国经济
9 海底捞:翻台率才是股价基石
10 2023《巴伦周刊》最佳网络券商
资料来源:《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