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数字、话题、观点、图说

2023-10-15 16:40
分忧 2023年4期

声音

“一是抓事先预防,开展防性侵宣传;二是抓发现报告,配合司法机关及时严惩性侵犯罪;三是抓关爱服务,协调解决受害妇女儿童的现实困难。”

—— 在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惩处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司法文件”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妇联组织在未成年被害人保护方面能够发挥哪些作用?全国妇联相关负责人回答。

“今年要愁学生太多,再过两年就要愁学生太少,这确实很让人犯愁。”

—— 今年,随着第一批“二胎”儿童即将上小学,全国不少大中城市小学面临学位紧张的极大压力。对此,一些校长坦言。“AI何罪之有?恶心的不是技术,而是人心。”

—— 广州一名女性乘坐地铁时拍摄的一张相片,经AI人工智能处理后实现“一键脱衣”。面对网络上要求全面封杀AI技术的建议,有专家如此评论。

“你们抓了两个女生,她们会成为我们的累赘!”

—— 李晨在综艺节目《奔跑吧》游戏环节中,得知范丞丞抓到了白鹿和宋雨琦后,埋怨说“女生是累赘”,引发广大网友批评。李晨为此公开道歉。

“女职工在‘三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随意降低工资、限制晋级晋职,甚至辞退女职工,否则将视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可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主张双倍的经济赔偿金。”

—— 江苏省启东市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王珊珊说。李女士是某置业公司的销售经理,休产假后返回上班,被公司调岗降薪。双方由此争议,并起诉至启东市人民法院。法院审理后认为,置业公司的行为侵害了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美丽的白衣天使,我们有份礼物送给你——终身免费入园。”

—— 杭州市四名女医护人员近日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紧急救助一名突然眩晕倒地的游客。基地为这四位好心人送上特别的礼物。

“她的行为,将会导致今后更多人不愿意施救。”

—— 珠峰上遇到老太太倒地,扶不扶?湖南省登山队2名队员在距离登顶珠峰不到400米处,为挽救登山者刘女士生命而放弃登顶,个人损失约70万元。然而被救之后,刘女士不愿意支付救助过程中本该给尼泊尔向导的1万美元,2名救人者不得不承担了这笔费用。网友对此评议。

“鸢尾花有毒,不应该放到嘴里。明星的举动,如果误导了普通人,就不好了!”

—— 演员孙俪近日在微博上发了一张照片,用嘴叼着一支紫色花朵,被植物专家发现这是有毒的花。

“我想通过这种自信健康大方的美丽,来打破人们传统意义上,对理工科女生的偏见。”

—— 清华大学机械专业女生洪昊昀,获得第72届世界小姐选美大赛中国区最强人气冠军和东部赛区冠军。

“没有一孩,何来二孩、三孩?”

——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评论现在全国各地的育儿补贴政策,基本都是“一孩不补、二孩少补、三孩多补”,这并没有起到提升广大家庭初育意愿的作用。

数字

1.8亿、1亿

—— 自2009年以来,国家就推动实施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检查项目,目前已经累计开展宫颈癌免费筛查1.8亿人次,乳腺癌免费筛查近1亿人次。

1.6万

—— 据四川省民政厅提供的数据,2023年5月20日四川全省当天共办理结婚登记1.6万余对。而2022年5月20日,四川省共办理结婚登记2.5万余对。

4000万

—— 2023中关村论坛科技女性创新论坛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女性科技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全球超过33%的科研工作者为女性,中国女性科技人才约4000多万,占比超四成。

2000万

—— 微软游戏系统,在未经家长同意的情况下收集儿童的个人信息,被指控违反美国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被罚2000万美元。

1158万

—— 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比2022年增加82万,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1291万

—— 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20万

—— 美国劳工部近日检查发现,62家麦当劳餐厅存在滥用16岁以下童工的现象,涉及305名儿童。这些餐廳共面临超20万美元的罚款。

200元

—— 近日,全国各地陆续出台《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规定》,其中云南、贵州、陕西、黑龙江等多地规定,参加婚事丧事宴请的,赠送礼金或礼品价值不超过200元。

47%

—— 深圳市15岁少女减肥至24.8公斤不幸去世的新闻,引起舆论对“身材焦虑”的热议,这在女性群体中广泛存在。一项调查指出,有47%身材标准的女性自认偏胖,远高于男性的18%。

17.5%

—— 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4月发布最新数据:全球有17.5%的成年人口受到不孕不育癥的影响。中国育龄人群的不孕率从2007年的11.9%上升至2020年的17.6%。

0.5

——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总和生育率从2019年的1.52下降至2022年的1.07,一孩生育率从0.7跌至0.5,一孩平均生育年龄从26.4岁升高至27.4岁。

14.1亿

—— 2023年4月,联合国宣布印度总人口达到14.1亿,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统计,自1947年独立后,印度人口增长了超10亿。预计到2064年,印度人口将增至17亿。

话题

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海报发布

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近日共同设计制作了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海报,面向社会发布。

本套海报其中两张为肖像海报,分别邀请航天员刘洋和导演、演员吴京作为行业优秀代表,参与家庭教育普法宣传,共同呼吁强化家庭监护责任,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大力弘扬好家教好家风,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家长会”可以算公假吗?

近日,北京通州一位网民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称,职工参加学生家长会算什么假?能作公假吗?具体有明文规定吗?如果用人单位不算公假怎么办?

北京官方回复称,依据《关于职工参加学生家长会可作公假处理的通知》市劳资字(1980)311号,为了使学生家长与学校配合,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的职工接到学校召开家长会的通知书后,可持通知书向所在单位领导请假,经批准后,可作公假处理,工资照发,评奖不受影响。

婚姻登记跨省通办

自2023年6月1日起,北京、天津等21个省(区、市)实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

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后,如何避免重婚骗婚现象?民政部表示,一是提升婚姻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全国联网的稳定性和信息的完备性,强化婚姻登记全国联网审查功能。二是要求各级婚姻登记机关配置智能化个人信息比对设备,提高婚姻当事人个人信息比对的准确性。三是探索建立婚姻领域个人信用制度,婚姻当事人签署个人婚姻状况承诺书,承诺不实将纳入个人信用惩戒范围。四是加强婚姻登记机关管理和工作人员培训。

夫妻离婚均不愿养娃,法院判不许离

江苏夫妻方某(化名)和于某(化名)2016年5月登记结婚,婚后两年育有一个女孩。婚后双方经常吵架,感情出现裂痕。方某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要求判决孩子由男方抚养。对此要求,男方于某拒绝抚养孩子。

法院审理认为,夫妻二人在抚养子女问题上互相推诿,严重违反婚姻家庭道德规范和公序良俗,直接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最终法院判决不准予离婚,希望双方反思自己的行为,从未成年子女的权益着想,妥善处理家庭矛盾。维护受害者合法权益。

男子隔空猥亵多名儿童,法院重判12年

近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宣判一起网络猥亵儿童案,对被告人作出从重处罚的判决。

1982年出生的张某某,2020年1月曾因犯猥亵儿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8个月。刑满释放后的张某某不思悔改,再次将邪恶的目光投向了中小学女生,他通过钉钉系统,先后诱骗多名未成年女生拍摄隐私部位的照片或视频,发送给他观看。2022年8月,经家长举报,警方将张某某抓获。法院审理认为,张某某猥亵儿童多人,且系同类犯罪累犯,主观恶性极大,且被害人均为不满12周岁的幼女,依法应从严惩处,于是以猥亵儿童罪,判处张某某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

观点

问题官员该查,任性街拍得管

撰稿 / 京报

恐怕这位成都摄影师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在太古里街拍后发到网上的“情侣”亲密牵手视频,竟牵扯出中石油国企领导胡继勇疑似违纪的结果。舆论热议下,涉事公司发布通报,视频中的二人均已停职,公司纪委正在核查。

干部出了问题,当然必须一查到底,依纪依法严肃惩处。但由此事暴露的街拍生态,恐怕同样值得警惕。据《民法典》规定,对于非新闻报道用途的街拍,只要未经被拍者允许,都是侵权。这也意味着,某些拍客美其名曰“捕捉时尚”、“艺术创作”,却已然涉嫌违法。

短视频时代,如果每个人都可能稀里糊涂就成了别人长枪短炮下的素材,这也意味着潜在的风险。问题官员固然可能翻车,但普通人也有可能因某个动作招致谩骂,沦为被网暴的对象。

法律的问题,最终必须在法理上说清楚。凡事有界,不得逾矩。

“允许员工带娃上班”是一个有益探索

撰稿 /杨朝清

近日,浙江杭州的葛女士晒出自己公司允许员工偶尔带娃上班的照片,引发网友热议。据葛女士讲述,同事们遇到特殊情况,会偶尔带娃上班,只要不影响工作,公司都是允许的,非常人性化。另一方面,孩子们都非常听话,爸爸妈妈在工作,孩子们就会安静玩耍不会吵闹。

站在企业立场来说,“允许员工带娃上班”不仅有助于“留人”,也有助于激励员工认真努力工作,减轻了养育孩子的成本和负担。更为关键的是,有效打破了职场与家庭的绝对界限,让更多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

“允许员工带娃上班”彰显了一个企业的格局与胸怀。就社会意义来说,此举让家庭功能更加完整,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呵护与关爱。

只有尊重生育、关怀抚育,用“温柔相待”来解决职场人士的实际困扰,以周到细致和有序衔接消解个体担忧与焦虑,塑造真正生育友好的氛围,才能让“生还是不生”成为不那么难回答的问题。

多些善意,少些网暴

撰稿 / 迟道华

5月23日,武汉市一小学生在校内被老师驾车撞倒死亡,留下悲痛欲绝的父母。令所有人意外的是,6月2日,孩子的母亲也坠楼身亡。一个家庭,在十天时间,接连失去两条生命,令此事的悲剧浓度陡然上升。

学生的不幸,或有意外因素使然。但母亲的坠亡,让舆论惊诧之余,矛头也指向了网暴。

当孩子母亲失去爱子、痛不欲生之时,网络上一片对其衣着打扮指手画脚的声音,甚至有人煞有介事地担心这位母亲日后会开直播,质疑其卖惨……凡此种种,无疑都是在一位年轻母亲的伤口上暴力撒盐。

网络暴力,按键即可傷人,施暴者却往往躲在暗处,未显后果的,自得其乐,而一旦造成恶劣影响,产生严重后果,又由于因果链条不清晰、责任分担难以判断等原因,极容易逍遥法外。尽管我们不知道,造成这位母亲坠亡的因素里,网暴占了多大比例。但是,在别人陷入痛苦之际,冷漠围观、风言风语,对他人施以语言暴力的行径,已经越来越不受舆论待见。

如果能对失子母亲少一些无端揣测,更多一些共情与善意,或许也就不会是今天这样一个双重悲剧的结果了。

让中学生宣誓“终生不吸烟”,靠谱吗?

撰稿 / 柳池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湖北襄阳一中学开展禁烟教育活动,引发了争议。

活动中,学生拉起横幅,齐声宣誓,“我承诺,不吸烟,终生不买烟。不吸第一支烟,我们是不吸烟的新一代……”当日共计1500多名学生参与了该宣誓活动。

“吸烟有害健康”,该校通过集体宣誓等方式来预防学生吸烟,其初衷与“苦心”值得肯定。但是不少网友认为,学生宣誓中“终生不买烟”的话说得太满了,“誓言都经不起风吹雨打”。

吸烟不论对中小学生乃至每一个成年人,都不值得提倡。可依然得承认,一旦学生走出校园大门,其“终生禁烟”承诺便显得有几分苍白,学校此举也多了几分形式主义味道,这种措辞太过绝对的誓言,最终难免会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事实上,组织学生集体宣誓这种形式,也让人有些不适。近年来,部分学校举办中考、高考“百日誓师大会”等誓师活动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反思。

学校教育应该春风化雨,以感化引导、启迪心智为主,必要的仪式固然可以增添学生的敬畏之心,但动辄吼声震天有时并不能解决真正问题,更容易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

图说

我们成“家”啦!

“5·20”谐音“我爱你”,不少新人选择在这一天登记结婚,共赴白头。

2023年5月20日,在四川省各地民政、妇联、总工会、团委等单位的组织下,全省150多个县(市、区)举办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集体婚礼主题活动,在吸引广大青年男女积极参与的同时,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降低适龄青年婚嫁成本,增强婚姻仪式感,传承发扬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倡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