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四川省第八地质大队
结合新财政制度改革的要求,事业单位应当充分保证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避免出现错误、舞弊等现象,因此要求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强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重点内容、主要面临的难题及审计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希望能为事业单位有效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提供参考,帮助事业单位减少审计风险。
事业单位加强财务收支审计,可有效规范单位收支管理工作和流程,有助于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使单位财务信息达到公开透明的要求,从而提升单位财务信息的质量。
目前,仍有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以致于财务工作混乱、效率低下,财务管理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通过加强财务收支审计,可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流程,使财务人员更加重视财务收支管理,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从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在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中,对单位成本管控情况进行监督评价是重要的一方面,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强财务收支审计,可及时发现单位在成本管控中存在的问题,由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单位成本控制水平,最终实现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目标。
事业单位因具有公益性特征,其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强化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可保证财政资金合理配置,从而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事业单位运营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预决算审计是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重点之一,主要审计: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全面、完整,是否真实反映单位履职情况;单位是否存在越权编制、重复预算、无预算等情形;预算编制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存在虚假数据;预算依据是否充分,有无违反规定随意扩大支出范围和支出标准的问题;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预算调整和结余资金的使用;预决算是否一致,是否存在超预算列支、列预算外项目费用等情形。
收入也是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重点之一,主要审计:单位是否将全额收入计入法定账簿中;收费凭据的合法性、合规性;单位有无擅自收费、随意调整收费标准、范围等情形;是否存在不计或少记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违规收费、收入不记账、私设“小金库”等违规行为;是否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进行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等非税收入进行入账处理,非税收入是否足额、及时上缴国库;对工程补偿收入、房屋和设备出租收入等非财政拨款收入的收取标准,是否严格执行公开和集体研究决策程序,是否对非财政拨款收入进行全额核算等。
作为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核心,在支出审计中,具体需要对人员支出、三公经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专家咨询费、政府采购、项目支出等多项支出进行审计。具体的审计内容为:审计人员支出明显是否合规,是否存在人员支出挤占公用支出的情况;三公经费是否合理预算,是否存在超预算、摊销经费支出等情形;差旅费有无完善内部审批程序,差旅活动是否明确公务目的,有无以公务差旅名义变相旅游情形等;会议费是否有完善的编报和审批制度,会议天数及会议支出是否超出标准,会议费报销手续是否齐全;培训费是否符合规定,培训内容是否与业务相关;专家咨询费是否真实发生,有无以发放咨询费变相套取资金的情形;政府采购是否严格执行预算,预算申报是否存在串报、错报问题,是否存在无预算采购或超预算采购行为,招标采购是否规范等;项目支出是否存在擅自变更项目内容,是否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开支范围,是否存在列与项目无关的费用,如水电费、差旅费、培训费等,是否存在违规挤占项目资金、虚列工程项目等情形;票据管理规范与否,有无超预算使用资金的票据。
在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中,还需重视往来款项的审计,这也是审计的重点。在具体审计中:审计单位的往来款项,看是否存在异常款项;往来款项中是否有收入但未入账或未全额入账的情形;是否存在以个人名义外借单位及个人款项行为;是否有长期不清理或异常的往来账款;是否存在呆坏账;是否存在往来款项列支等账内私设“小金库”问题。
资产管理审计也是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重点,在具体审计中:审计资产配置情况是否与预算一致,是否有未审批购置、配置资产的行为;是否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资产盘点,账实、账账、账凭是否一致;房屋、设备等资产出租出借是否报批,有无未审批擅自外借、对外投资行为;是否严格遵循集体决策程序进行资产出租,出租行为是否做到合法合规及公开透明;资产出租价格是否合理,是否低于市场价格或存在长期低价出租合同;资产捐赠、置换、调拨、报废等是否严格执行审批程序;有无账外资产等。
工会经费也是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重点内容,主要审计:单位的工会经费账户的合法性、合规性;是否将收入转存工会经费账户;有无私设“小金库”情况;工会经费的使用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存在违规列支、挤占等情形。
在合同管理审计中,主要审计:单位合同签订与管理的规范性;合同签订是否存在越权签审行为;合同内容存在保证金的,是否在合同中明确保证金的条款;是否存在超项目进度支付或一次支付合同款的情形;是否存在虚假合同、虚假工程量、虚假发票等情形。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财务审计人员对IT 审计并不了解,在财务收支审计中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仍保留以往人工审计的方式,如在收据凭证和账簿与实际费用审计核对中,仍需要依靠审计人员逐一核对,耗时费力的同时,还容易出错和遗漏,难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因在人员编制等方面有限制条件,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难以保证财务收支审计的独立性,尤其是在相关材料、票据等资料收集环节,由于涉及的部门较多,加上各部门存在职权重复交叉的情形,导致实际审计监督的难度较大。此外,财务审计人员在审计相关材料时,可能会因为存在利益关系而出现人为干预的情形,不仅严重阻碍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弱化了财务收支审计的监督规范作用。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虽然具备了较为先进的审计意识,但因为单位审计相关制度体系并不完善、规范,导致审计人员的工作环境较差,难以保证审计工作有效落实,自然也会影响最终的审计效果。另外,对于财务收支审计,部分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欠缺,加上单位内部缺乏相应的审计监督机制,导致无法很好地约束和规范财务审计人员的行为与工作流程,结果导致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方面有较大的随意性。
当前,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更多是体现于事后审计,缺少必要的事前和事后审计监督,以致于财务收支审计连续性、全局性不足,难以保证最终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也影响审计结果作用的发挥。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是国家宏观管理的重点内容,应当充分把握审计的全局性和整体性,否则难以保证审计结果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决策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从现状来看,由于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事业单位现有的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具体表现为:其一,事业单位现有审计人员的前身为财务岗位,虽然有一定的财务专业知识和基础,但缺乏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其二,事业单位管理层不重视审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未有效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导致实际审计成效不佳;其三,在实际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并未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未秉承严谨、认真的态度进行审计,且创新意识不足,难以满足新形势审计工作的要求。
首先,事业单位管理层应加强对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认识,积极推进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创新,组织单位审计人员到有丰富经验的优秀单位中进行参观学习,也可要求行业专家到单位中进行专题讲座等,让单位审计人员能充分学习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更好地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其次,不断增强单位审计人员的IT 审计意识,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合理优化调整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与方法,并制定完整系统的培训计划,定期安排审计人员进行最新财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配合相关的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提升审计人员培训的质量,确保审计人员充分掌握最新的审计理念和方式方法,从而助力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最后,基于事业单位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完善系统功能模块,设置专门的IT 审计接口,有效地发挥IT 审计接口的作用,帮助审计人员快速收集审计相关信息,节约审计资料和证据收集的时间,让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开展更加顺畅。
独立性是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开展的关键前提,只有保证审计的独立性,才能有效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公正性。为此,需要事业单位有效提升财务收支审计的独立性,一方面,应保证财务收支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使财务收支审计部门能自主决定审计进度与审计结果,减少单位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的干预。与此同时,通过制定专门的审计工作指导提升审计的独立性,以制度的形式使单位各部门人员能积极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对于审计工作所需的各种材料,管理层及各部门人员应积极提供。另一方面,应保证财务收支审计人员的独立性,确保审计人员在审计时不会受到任何外因的影响,可连续不断地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可顺利收集所需的审计材料和信息。这也需要事业单位组建专门的审计工作监管小组,小组组长由单位领导层担任,小组成员由单位其他部门人员组成,由此对财务收支审计工作进行监管,为财务收支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首先,事业单位要加强审计网络建设,尤其是在应用IT 审计方式时,需要有完善的网络支持,这样才能保障审计信息输出和传入的准确性。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化的投入,积极推进财务信息化进程,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引入更加成熟先进的财务信息系统,并通过该系统对各部门经济活动涉及的费用收支情况等进行管理,以便审计人员能及时收集所需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其次,考虑互联网具有广泛性、虚拟性等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可为事业单位进行IT 审计提供便利,但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为确保系统与数据的安全,还需事业单位强化网络立法建设,加强IT 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建设,强化网络立法执行力,以保障IT审计工作规范化开展。最后,事业单位还需不断优化现有的审计制度,及时更正和完善财务收支审计制度存在的不合理地方,提升财务收支审计制度的科学性,更好地支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开展,进而提升审计的效率与质量。
在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中,为提高审计的全面性,有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还需保证单位内外部的双向协调。一方面,完善内部财务审计程序,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工作,构建内部信息沟通机制,确保财务数据信息及时共享;另一方面,重视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的联合,构建有效的外部审计信息沟通体系,确保审计所需数据信息收集的时效性,及时发现审计的问题,保证审计的全面性。
审计队伍的专业水平关系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质量水平,因此还需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通过完善的培训计划,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加大优秀审计人员的引进力度,引进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人员,为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持。
总之,当下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有了新任务、新要求,需要事业单位充分认识财务收支审计的重点,并针对实际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优化,包括树立审计IT 思维、改进审计模式、完善内审体系、提高人员专业性等,全面提升财务收支审计工作质量,保障财政资金合理高效使用,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