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罗悦丹同学这篇科幻小说的那一瞬间,我心中满怀惊喜。
这是一篇完成度较高的科幻小说,尤其想到作者尚是一位七年级的学生,她能够跳出日常作文的框架束缚,写出具有如此思想高度的文章,实在是后生可畏。
从题材上来看,《智者》一文选取了科幻小说常见母题中的“反乌托邦”题材,即在混乱失序的恶劣环境中,通常会出现一位主人公试图打破困境,带领幸存人群改变现有状况。文中的“416”正是这个主人公,她对周遭程序化的生活早已厌倦。在这里,人们的生活由脖颈后的芯片所控制,大家拥有“同样弧度的微笑”和“相同频率的步伐”,甚至景观也被统一化管理:“云被管理局裁成儿童画里的样子,匀速飘过,精准无比”。
乍一看这是个美丽新世界,所有人都循规蹈矩,过着既定的生活,看似无忧无虑,实则都被高科技仪器所管控。这是泯灭人性的,毕竟世上不应只有一模一样的花朵,天空中也不应飘着同样形状的云朵,太过完美则显得虚假,如同水晶球中的幻象,虽然漂亮,可轻轻一摔,就会彻底粉碎。
既然是小说,肯定不能一直这样下去,毕竟写作要通过突如其来的变动来推动情节发展。此文的变动是从“一朵形状‘潇洒的云”开始,这朵怪异且突然消失的云提示了读者,即眼前的世界很可能是虚假的,而416也因此察觉到自身的变化。这就类似《西游记》中,孙悟空发现万物都有衰老死亡的一天,于是启程去找寻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法,接着才开始了故事的真正篇章。
416也是一样,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她被选中成了智者,拥有了自己的名字“常安”,也继承了老人传输来的记忆,那是她前所未有的畅快体验。她脑海中也开始拥有糟糕的记忆。是啊,快乐的、美好的、积极向上的事物值得被保存,可怕的、悲伤的、令人难过的负面记忆也同样值得被保留,因为这都是身为人类不能避免的。
自此,常安從一个类似机器人的存在,逐渐变成一个真正有灵魂的人,也得知了自己从何而来。原来,他们一直身处星际战争过后的避难所,可这样醉生梦死地藏在所谓“桃花源”中,不去想着如何改变,会有出路吗?在这里,主人公努力了20年,终于决定选择破局,她亲自剔除了芯片,“让这些记忆回到了它们本该存在的地方”,带领所有人从虚拟世界中脱离,回归了现实。
通读下来,小说整体故事是完整的,但也存在着不足,比如416这一人物塑造缺少特性,她是怎样的一个人?她为何会成为这个特例?看完全文后,读者并未对她产生多少印象,似乎是单纯沿着作者的思路在行进。尤其是前期,人物动机不够强,有种“工具人”的嫌疑。倘若在这方面多花一些笔力,应该读起来会更吸引人。
总的来说,作者以十余岁的阅历,用短短3000字不到,写出一个有着相对完整背景的未来故事,这本身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正如文章体现的一样,不完美才最真实,才会有进步的空间,我们不应一味苛求完美,毕竟充满可能性的成长才最可贵。
蒋双超,生于湖南,现居深圳。作品见于《诗刊》《青年作家》《滇池》《特区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星星》《少男少女》《读者》《青年文摘》等报刊。曾获2019年冰心儿童文学奖、第48届香港青年文学奖、第三届小十月文学奖、第二届“长江杯”儿童小说奖、第十二届“周庄杯”儿童小说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