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狄娜
目前,兰溪杨梅不仅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还获评全国精品杨梅金奖、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浙江省著名商标。杨梅正成为兰溪的“品牌果”“形象果”“共富果”。
“六月杨梅红江南,兰溪独占第一枝”,杨梅在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有千年栽培史。这里是浙江中西部最大的杨梅产区,是“中国杨梅之乡”,种植杨梅近7万亩,其中2500亩为大棚杨梅,居浙江省第一。在其下辖的马涧镇、柏社乡、香溪镇等地,多数家庭以种杨梅为生。“紫黑乌亮、肉柱丰满、肉质细嫩、汁多味甜”是兰溪杨梅的特色。
近年来,兰溪不断创新杨梅全产业链集成改革,锚定打造最优产业生态目标,创造最稳定要素供给、最优质增值服务、最韧性产业体系,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由传统向现代跃升。2023年,兰溪杨梅投产面积约6.6万亩,产量约4.2万吨,同比增产0.92万吨,增幅28%;一产产值约4.42亿元,同比增加1.02亿元,增幅30%;一二三产综合产值超10亿元,带动超2万户农民增收……杨梅正成为这里的“品牌果”“形象果”“共富果”。
好技术种出好杨梅
“我们家人都很喜欢这里的杨梅,每年杨梅成熟时总要来一趟,尝尝鲜。”来自上海的小雅是兰溪杨梅的“忠实粉丝”,她一边将饱满的杨梅采进篮筐里,一边开心地说。
据了解,像小雅这样来到兰溪采摘、品尝杨梅的人,每年都不在少数。多年来,兰溪杨梅的产业地位明显。兰溪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1999年开始,兰溪就制定实施了《兰溪五十里杨梅长廊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了种植、设施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形成了以云山、马洞、香溪、柏社为主的五十里杨梅长廊,先后被评为中国杨梅之乡、国家农业特色强镇、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县、浙江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发展区、浙江省杨梅农业科技园、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响亮的品牌知名度,靠的是扎扎实实累积的“功夫”。把杨梅种到大棚里,兰溪人是首创。杨梅成熟是在五、六月,那时正值雨季,雨水对杨梅的产量和品质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许多梅农一度“靠天吃饭”。2003年,柏社乡下蒋坞村梅农唐勇富用200根毛竹搭了一个简易塑料棚,这也是浙江省第一个杨梅大棚。此后,一批又一批农户在自家杨梅山上做起了“实验”。2009年,杨梅大户倪晓明搭了一个全钢架大棚。第二年,杨梅全部挂果,提早一周上市。因为果型饱满、汁多香甜、个头大,倪晓明的杨梅每斤卖到100元,被客户抢购一空,纯利润超过20万元。兰溪人也从中得到了启示:好技术才能种出好杨梅,科技创新才是农业发展唯一出路。
近年来,兰溪大棚杨梅栽培技术不断完善,为全国山地杨梅设施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兰溪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联合组建国际杨梅研究中心,聘请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11位知名专家成立杨梅产业专家团队,开展品种选育、设施栽培、绿色防控等品质提升技术的示范推广。杨梅新品种“早佳”通过国家植物品种权认定。杨梅产业专家团队制定了全省首发地方标准《杨梅设施生产技术规范》;《杨梅产业升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获得2017年度浙江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
同时,实施杨梅“一品一策”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技术,建立兰溪杨梅综合服务中心,开展绿色农资统一采购、统配送,推广杀虫灯、黄板、整形修剪、有机肥等绿色防控技术,面积达到5万亩左右;建立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办理使用主体30多家,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到1.5万亩;开展省地市三级杨梅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经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产品质量安全等级 A级。
此外,迅速组建了以乡土人才为骨干的兰溪杨梅科技服务队。在立足本地服务的同时,积极走出去,先后在云南瑞丽、湖北来凤、四川汶川、江苏溧阳及浙江省内长兴、仙居、慈溪、诸暨等地建立服务基地50多个,提供大棚搭建、整形修剪、品种改良等技术服务,面积达到2万多亩。
“现在村里带领我们科技种植,大棚里面温度、湿度、光照都可以通过手机控制,再也不担心梅雨天气了。”马涧镇的一位梅农高兴地表示。目前,蘭溪杨梅不仅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还获评全国精品杨梅金奖、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浙江省十佳杨梅、浙江名牌、浙江省著名商标,先后在2016年、2020年两次夺得浙江省农业之最杨梅擂台赛双冠王,并以可溶性固形物15.5%创造了浙江省最甜杨梅新纪录。
一部手机管控整座果园
走进马涧镇七星山名果庄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块蓝色电子显示屏。凑近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各项关键数据应有尽有,温度、湿度、实时监控、土壤情况、水肥状况等数据一目了然。同时,所有这些管理数据,都将汇聚成一个“追溯码”。果园负责人汤友贵表示,“我们在每一箱杨梅的外包装上都粘贴有二维码,消费者只需扫一扫,便可以查看杨梅从授粉到结果每一个阶段的生长情况。而且,只需通过一部手机,我就可以管控整座果园。”数字化管理加全程可追溯,这里的精品杨梅毫无悬念地受到市场的热捧。
提升农产品质量,管理很重要;发展数字农业,数据更是关键。依托数字化的发展,兰溪杨梅产业加快数字化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的运用,全力打造一个个集物联网管理、大数据追溯深度融合的“数字农场”,推动杨梅特色农业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兰溪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赵庆鸿表示:“有了智慧化管理平台,如何科学浇水施肥就不再是难事。”兰溪以“管好一颗放心梅”为工作重点,通过AI识别和大数据比对,从事后监管向事前预防转变,实现杨梅质量安全“一码管控”。每年省、地、市三级各类抽检上百次,合格率达100%,在有效提升杨梅品质、推动杨梅产业迭代升级的同时,让杨梅从“田头”保质保鲜,走向千家万户。
在数字化改造中,兰溪杨梅科技赋能,通过“三农”、银行、保险、气象、财政、旅游等涉农单位数据,以多跨形式搭建“1+6”的杨梅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服务管理平台,即实现线上农技专家诊治、杨梅病虫害防治、农户生产经营管理、政策性保险服务、农产品产销对接、农产品零售电商、农事AI行为监测、品牌管理等多方面服务,实现政府监管便捷、种植户生产管理有效和消费需求满足三方共赢。并且开发“产业大脑+‘梅好农场”数字平台,首创杨梅品质综合指数,研发全省首套杨梅无损检测分拣机,引进全网首台无人冷链车,从树梢到市场,全程锁住兰溪杨梅“13度的甜、14度的鲜”。
有了好品质,更要“推出去”。“杨梅大棚原来是这样的”“杨梅树有那么高啊”……在一阵阵的感叹声中,兰溪香溪镇迎来了义乌工商学院的130余名学生,他们以乡村振兴传播官身份,通过自己的镜头记录香溪梅农和香溪杨梅故事,并利用专业知识剪辑宣传这里的杨梅。而结合短视频、网络直播,兰溪始终积极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开拓销售渠道。浙江日远、奉源食品的相关产品已入驻天猫超市、京东超市等平台,并在杭州、温州等多个城市开设“兰溪杨梅小铺”等实体店12家;走进罗永浩等直播间,超1000万人次围观,累计成交12万多单,销售超600万元,持续打响着兰溪杨梅品牌。
从“一月红”到“全年红”
近日,浙江省委改革办公布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第一批“最佳实践案例”名单,兰溪《创新全产业链集成改革 推动杨梅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入选,为金华唯一获评案例。
为推动杨梅产业高质量发展,兰溪首创“集中流转—国企赋能—市场供地—政府确权”土地流转模式,破解果园流转难、延期承包难痛点,提振经营主体投资信心。开发助农融资套餐,在全省首推杨梅生产设施产权无抵押担保贷款,过去一年流转杨梅果园1500亩,新增大棚杨梅经营主体300余家。
此外,兰溪还构建“链长+链创+平台”产业发展体系,出台招商引资政策8条,先后引育了一批杨梅汁深加工企业;引进省级湘湖实验室,致力杨梅酥、杨梅果丹球、杨梅气泡水、杨梅罐头、杨梅酒、杨梅干等30余种产品研发,使杨梅成为一年四季都可品尝的产品,从“一月红”变“全年红”;年加工杨梅1.5万吨,占全市总产量37.5%,强力托底杨梅售价。今年8月,兰溪市奉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品——柠檬杨梅汁正式生产销售,进一步抢占市场,提高杨梅附加值。
在致力推动杨梅产业融合上,兰溪思路活、敢创新。2023年2月,马涧镇开展“认养一棵梅”活动,推出东魁、黑炭种杨梅树共144株,根据产量和品种,认养人每年花费300元至850元,即可体验一把“从管到收”的乐趣。这种“以养代帮”的方式,有效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实现了土地增值、农民增收。“以前,到了收獲季,杨梅容易堆积,影响品质和价格;实施认养后,没了卖不出去的后顾之忧,且降低了人工和销售成本,实现了双赢。”马涧镇人大主席包俞良表示,“认养一棵梅”模式得到有效推广,不仅能增加农户收入,还有望带动游客,成为农旅融合新亮点。
今年6月,兰溪杨梅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兰溪市委书记戴翀强调,要拓宽销售路径,深耕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分析销售数据,研究客户群体,加强宣传策划,进一步带动兰溪杨梅品牌输出,让兰溪杨梅红遍全国、卖得更远;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杨梅种植、管理、养护、采摘等环节,通过出台标准体系、引进冷链技术、优化杀菌工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走好精品杨梅发展之路;要深挖杨梅潜力,大力发展杨梅精深加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不断增强杨梅全产业链发展水平,更好推动产业提质、百姓增收;要凝聚发展合力,列出任务清单、工作清单、进度清单,强化政策扶持、技术指导、金融服务,打好“政研金”“种管投”“产供销”等组合拳,凝聚党委政府、杨梅协会、广大梅农、金融机构、物流企业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全力推动兰溪杨梅产业高质量发展。
兰溪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要针对杨梅产业实行“五个一”计划:一、“一个规划”——兰溪杨梅全产业链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发展区(种植精品杨梅)、普通发展区(主要用于深加工),并在品种结构上进行调整;逐步稳定增加大棚发展面积,有计划地建立杨梅深加工种植专业村。二、“一个龙头”,重点扶持培育以兰溪奉源等为主的深加工企业,借助与湘湖实验室签订协议,成立杨梅果酒深加工研究中心的契机,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建立杨梅酒加工标准。三、“一个规范”,通过实施山地杨梅全产业链智能农机装备与研发和植物调节剂试验示范项目,建立山地丘陵杨梅轻简化生产规范和植物调节剂使用规范。四、“一个品牌”,在推介、销售平台基础上,继续加强平台合作,尤其要与淘宝、京东等大团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拓宽展销平台;在传统的农事节庆等宣传基础上,加大与主流媒体、新媒体的牵线搭桥,进一步打响兰溪杨梅品牌。五、“一个指数”,进一步深化杨梅兰溪综合指数的研发,形成生产模型,指导生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