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东·盛文强
罩,据南宋马和之《诗经图》
罩,据明戴进《太平乐事》
鱼罩是一种古老的渔具,《诗经》中有“南有嘉鱼,烝然罩罩”之句,说的就是用鱼罩捕鱼的热闹场面,鱼儿成群结队,捕鱼的人在水中劳作。明代的《三才图会》记载:“罩则竹编,空其两头。”鱼罩形似无底的竹筐,是一种筒状结构,使用方法也极为简单,在浅水中蹑足潜踪,看到鱼群游过,便用鱼罩向着水中有鱼之处扣下去,即可将鱼圈在其中,然后用手从上方的开口处把鱼一一摸出。时至今日,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鱼罩已经很难见到,其使用的前提是必须有大量的鱼类资源,方可一股脑猛扣下去。古画中可以看到许多使用鱼罩的场面,可见这种渔具的古老。
1.罩,据周臣(明)《渔乐图卷》局部
2.南宋马和之所绘《诗经图》中的《南有嘉鱼》
在南宋画家马和之的《诗经图》中,有一场景是《诗经·小雅·南有嘉鱼》的捕鱼场面,但见渔夫把船停泊在浅水中,随后携带鱼罩下水捕鱼。水刚刚过膝,渔夫双手抓着罩的顶端,作势要往水中扣去。他手中的罩是竹编的,但只有纵向的经线,而无横向的纬线,上下两端则由两个竹圈组成。远处的大片空白皆是河水,四下里安静,只有这一个渔夫在用罩捕鱼。
3.罩(晚清彩绘本《苗蛮图说》选页之一)
明代画家戴进的《太平乐事》册页计有十图,依序有《婴戏》《骑牛》《捕鱼》《娱乐》《戏耍》《试射》《耕罢》《观戏》《木马》《牧归》,内容描绘社会安和乐利的景象,以及百姓生活的多样化,其中《捕鱼》一图的局部,有一人在浅水中用鱼罩捕鱼,他只在腰间裹布,便于水中行动,他用双手扶住罩口,显然已扣住了大鱼,眼神中流露出狡黠得意之态。
同为明代画家的周臣,所绘的鱼罩与戴进相似,只见渔夫所持罩已扣在水中,这个鱼罩齐腰高,用竹篾编成,渔夫正弯着身子去罩中取鱼,他的肩上斜挎着鱼篓,所得的鱼装在鱼篓中。渔夫光着上身,赤着脚,站在浅水中,周围是芦苇,水波荡漾,一派江南水乡的风光。
渔罩,据董诰(清)《渔具十咏图》
罩(清康熙素三彩捕鱼图长方几局部)
清代《苗蛮图说》中的《水犵狫》一图,绘一个袒右臂的男子在用鱼罩扣鱼,口中还衔着一尾刚刚捉到的鱼,足底波纹跳跃,象征辽阔的水域。这鱼罩是一个无底的竹筐,一头粗一头细,高可齐腰,捕鱼者涉入浅水中,瞅准鱼群急扣下去,鱼群就被圈在竹筐里,随后可从上方的开口处将扣住的鱼一一摸出。图后有释文曰:“水犵狫在施秉、余庆等处,善捕鱼,隆冬能入深渊。男衣与汉同,女子袖褶长裙,婚姻丧祭如汉礼,且能畏官法。”
清代画家董诰的《渔具十咏图》中也出现了鱼罩的身影,该图摹写渔夫在水中用罩捕鱼之状,并题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编篾成圆罛,持以入浅泽。动水惧有声,践泥隐无迹。锦鳞获则欣,萍浪破那惜。得与不得间,是谓暗摸索。”这首诗写的是用罩捕鱼的乐趣,竹篾编制的圆罩,渔夫拿着罩进入浅水中,踏水有声,而脚底的泥泞却无人看到,得失之间,全靠摸索,可谓写出了罩的特点。
康熙年间的一件瓷几案上,描绘了渔家乐的情形,画面中有两名渔夫在水中用罩捕鱼,左侧的渔夫正伸手进罩捉鱼,头却转向后看,原来他身后的渔夫已经从罩里捉出了一条大鱼,二人一呼一应,格外生动。为了不弄湿衣服,他甚至光着下身,在实际的渔业捕捞中,这种裸露是常见的。
鱼罩从《诗经》里走来,带着乡野之气,而后来又成为隐士的精神寄托,采入画图之中,及至进入宫廷艺术。帝王想象之中的渔家乐事,便成了粉饰太平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