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单元写作任务的细化、重组和测评

2023-10-13 05:04杨勇
语文建设·上 2023年8期
关键词:重组测评细化

杨勇

【关键词】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单元写作任务;细化;重组;测评

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教师苦于没有系统、科学的序列和结构,没有确切、完备的知识储备和支撑,没有具体、有效的写作支架和策略,没有清晰、务实的评价方向和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缺乏整体性构想,随意性较强。笔者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探索,认为可以有效利用好统编教材,对单元写作任务和写作知识短文进行拆解、细化、重组,将其落实到写作教学中,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测评实践,提高写作教学效率和学生写作水平。

一、单元写作任务的特征

单元写作任务是建立在单元阅读基础之上的写作要求。要想完成单元写作任务,必须建立在对单元所选文章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特别是对其写作手法的精细把握,领会文章中所蕴含的独特写作要素,从而夯实写作训练的基础。有的单元指向叙事抒情的方式,有的单元指向说理的特点,有的单元指向事理的阐述,有的单元指向实用性交际的要领,等等。统编教材设计了与之相匹配的写作任务,教师在教学时要找到本单元文章写法上的特点,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阅读理解逐渐转化成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1. 读写融通

读写融通是单元写作任务的本质特征。朱熹曾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圣杜甫也感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先贤都不约而同地强调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在单元写作教学中,关键在于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怎样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要思考读什么?提炼哪些有效的方法为写作服务?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怎样检查读的效果?如何让学生把所读之法转化为自己真实的写作实践。其实,单元学习任务包含着读写结合的路径,可以借助单元学习任务的提示,进行读写结合教学。如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单元学习任务二,明确给出了读什么,即说理方式和语言特色,也提供了读的路径和方法,这是写作的基石;任务三是写作实践,读写融通关键在于“迁移”,把外在的阅读过程转化为内在的写作能力。

2. 思维进阶

思维进阶是单元写作任务的重要特征。统编教材根据学情变化,构建了写作序列,从知识储备、能力要求和人文主题等维度来组织,共同指向学生写作思维品质的提升和正向的价值导向。如“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培养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提升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这是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进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统编教材提供了议论文写作思维进阶的学习资源(见表1)。必修上册和下册的三个单元(表1 中的01~03),由浅入深地介绍议论文写作的必备知识和能力要求,形成思维进阶的螺旋式推進;在此基础上,选择性必修上册和中册(表1 中的04~07)提出高阶思维水平的要求,整体推进议论文的写作训练。

3. 情境丰富

情境是单元写作任务的重要载体。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学科认知情境的设计,体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理念,是时代对写作的新要求,更是单元写作训练的重要特点。如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选取的是外国戏曲和诗歌经典作品。教学目标既指向这些文学作品本身的特征,又需要联系作者创作过程和相关社会文化背景,自主探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差异,思考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交流借鉴价值,提升文化鉴别力,理解多元文化格局。其中单元研习任务三要求围绕“文化走出去”的话题写一篇申论,是密切联系单元主题的写作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学生首先要理解世界文化传统的多样性,正确认识文化的差异,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多元共生的人类文明,积极面对不同国家、地域、群体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申论的写作能够培养学生从琐碎的日常生活现象及纷繁的社会信息中发现、思考并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4. 自主开放

自主开放体现单元写作任务的时代特征。单元写作任务目的在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这是时代对现代公民素养的要求。统编教材依据信息传播迅捷、形式多样的特点,设置了一些运用多种媒介进行写作的任务,在写作文体、呈现形式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单元写作任务自主开放的特点。如结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课文《赤壁赋》,分析文中的景与情是怎样完美融合的。学生如有兴趣,可以选取文中的一个片段,拟写视频拍摄脚本,挑选合适的音乐和场景,制作一个小视频。这是要求学生运用数字技术助力语文学习和写作的练习,既贴近时代发展特点,又能促进学生调动多种技能进行学习和写作。

5. 形式多样

形式多样为单元写作任务展示了实用性交际的各种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与生活所需要的交际能力密切关联。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逐渐形成语文生活化,生活交际的多样状态势必决定高中语文单元写作训练的多样态。因此,统编教材在单元写作任务中增加了大量实用性写作任务,如札记、人物志、演讲稿、发言稿、建议书、推荐书、设计书、书信、调查报告、宣传语、朗读脚本、研究综述等,并且在单元学习任务中就实用性交际的需求设置了更为清晰的写作内容,笔者按照单元组合顺序将其梳理如下(见表2)。

6. 活动实践

活动实践体现单元写作任务的过程性特征。课标提出语文学习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由此写作教学需要运用“沉浸式”体验的方法,让写作训练在交互中进行。统编教材的单元学习和研习任务中设计了14 次写作交流活动、5 次“编辑”活动。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如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编辑活动:“结合本单元诗作和能够引发你思考的其他作品,发挥想象写一首诗,抒写你的青春岁月,给未来留下宝贵的记忆。注意借鉴本单元诗歌在意象选择、语言锤炼等方面的手法,使诗作多一些‘诗味。汇总所有同学的诗作,全班合作编辑一本诗集作为青春的纪念。”编辑诗集是写作任务的外显过程,是写作、思考、分类后的编撰、修改、整合、提升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写作的活动性、实践性。

二、单元写作任务的拆解和细化

对统编教材中单元写作任务的落实,需要进一步拆解和细化。所谓“细化”,指详细的分解、分析并转化为更加清晰的写作路径、方法和操作流程,是对单元写作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因而细化不是简单的拆解,而是基于对单元任务群的特点、人文主题、文体特征、学生状态的充分把握,依据一定标准的细致而深入的研究,这有利于写作教学的开展。

1. 分辨单元写作任务类型

从写作任务的特性和作用角度,可将统编语文教材的写作任务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叙事抒情类、议论说理类、实用交际类、文章写作规范类。每一类型的写作任务都可以进行再梳理、再排序,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写作序列,由此确定写作任务相关的内容和要求。统编教材叙事抒情类写作任务突出个性化情感的抒发和人文情怀的培育,议论说理类写作任务突出观点的阐明和理性的表达,实用交际类写作任务突出日常生活中语文交际功能的表达,文章写作规范类写作任务突出提升文章的思想立意、思维品质和艺术技巧。如文章写作规范类的写作任务,包括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语言的锤炼”是有关写作习惯的要求;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说真话,抒真情”是有关写作的情感态度;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文章修改”是有关文章整体提升的方法。

2. 提炼单元写作任务的核心要素

单元写作教学需要提炼单元写作任务的核心要素。部分单元配有“写作知识短文”,这为完成写作任务提供了知识框架和思考角度。如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对应的任务群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写作知识短文是《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编者提供了六方面的思考:(1)首先把观点想清楚,“想”是“写”的前提;(2)清楚表述自己的意图;(3)对观点作充分的解释和论证;(4)同一问题,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自己观点的优点、好处或意义;(5)有明确的论证思路,打腹稿或列提纲,要预想文章的整体布局,考虑到文章的写法,为下笔成文作准备;(6)阐述结构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并列式和层进式,文章选用哪种结构来阐述,要由写作的意图和观点本身的特点来决定。这些内容明确了写作的核心要素,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情再聚焦,如对于第(4)点,还需要更下位的思考提炼,要站在对方的位置思考自己的观点,要强化读者意识。

3. 构建单元写作知识图谱

不管是必修还是选择性必修,各单元根据阅读材料配置了相关的写作任务及写作知识短文,通过梳理可以构建单元写作知识图谱。如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学写诗歌》写作知识短文,要求围绕特定的诗歌主题,选择适切的意象,建构画面,运用凝练的语言、恰当的手法,表情达意。第二单元的《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写作知识短文,要求学会选取典型事例和运用细节写出人物特征。第三单元的《学写文学短评》写作知识短文,细读文本,选题宜小,评论贵透。第六单元的《议论要有针对性》写作知识短文,要求学会发现问题,学习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从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看法,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第七单元的《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写作知识短文,要求建立景物与情感的联系,因情寫景,借景抒情。这样的梳理,使每一个单元的写作任务落点更加清晰而集中。

4. 确定单元写作过程要点

写作过程就是思维过程。统编教材单元写作任务的描述,已然展示了写作的路径和方法。如必修下册第八单元,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写作知识短文是《如何论证》,首先帮助学生确立写作过程的要求:确定论点;选择论据;展开论证,可以运用类比、对比、演绎、归纳、因果等分析方法;注意论证语言的逻辑力量。每一步都有具体的写作要点。如“选择论据”是就课前指导而言的,写作步骤为:(1)从课堂、新闻媒介、书籍、其他社会生活等角度搜集论据;(2)把搜集的论据按照事例和理论论据分类;(3)根据客观性、严密性和充分性,对论据进行甄别和筛选;(4)对论据梳理后,保留有效、有力的论据。“选择论据”的写作过程要点的梳理,是依据学生认知心理,构建清晰明确的写作路径,更具有操作性。

三、单元写作任务的重组和再生

对单元写作任务细化后需要结合单元阅读及写作题目的要求进行任务重组。所谓“重组”指打破原有状态重新组合,产生新的样态。可以打破学段、任务群、主题、单元、文体等界限,通盘考虑高中五册教材的相关内容及写作任务的前后关联和内在逻辑,进行重新组合。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创造,意味着改变原有安排,在有利于完成写作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组合再生。而再生构建的写作任务是否站得住脚,就看能否体现对课程标准、教材理念、读写规律、学生认知心理及学段特征等方面的要求。因而“重组”并不是随意组合,“再生”应该是写作增值统整的高位提升。

1. 聚焦单元写作任务重点

重组首先思考的是对单元写作任务重点的聚焦,以重点统领相关写作内容。如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单元学习任务三: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单元学习任务四:本单元课文中有不少经典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在教学时可以把这两个不同任务群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或对经典的新阐述进行重组,聚焦在“新”的认识和见解的发掘上。还可以把同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的三个单元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思考经典语句的当代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生活方式的变革,价值观的重构,对习以为常、奉为经典的语句的认识,需要从发展的、联系的、辩证的角度思考,丰富经典的内涵,发现经典的当下意义,提高对经典的认识水平,由此在统整中聚焦到写作任务的重点上。

2. 实现单元写作任务目标

要完成单元写作任务,需要对单元写作目标进行更下位的分解。如必修上册第六单元《议论要有针对性》,可以细化为两级目标落实到写作教学中。一级目标:学会发现问题,学习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从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看法,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二级目标:(1)思考当下学习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明确议论文所针对的现实状况,确定自己的观点,阐述对自己的启发意义。(2)运用论述文一般的写作思路,摆事实、讲道理、提措施。(3)借鉴本单元课文对比和比喻的说理方式,能够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的观点。(4)学会对现实中的错误现象层层辩驳剖析。(5)增强读者意识,学会根据读者的情况选择内容、调整表达方式,使得论述更有说服力。每个目标的拆分和重组就是一次思维的历练,可以进行一级、二级甚至三级目标的拆分定位,使写作方向和内容更具体、更明确、更具有操作性,最终实现写作目标,完成写作任务。

3. 形成单元写作任务序列

高中写作教学要充分认识单元写作任务之间潜在的逻辑顺序。如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属于“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人文主题是“逻辑思维”。单元学习活动三“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除了掌握与写作相关的逻辑知识,编者还设计了三个任务,任务1 是“搜集典型议论性文章,分析其中的逻辑链条”;任务2 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班级辩论赛,在辩论中体会逻辑的力量”;任务3 是“尝试写驳论文”。横向来看,这三个任务指向运用“合理的论证方法”的不同方面;从教材整体编排的纵向推进来看,随着学习年段的发展,任务3 在议论文写作序列中,排在第五位,处在七个单元写作任务的中后部(见表1),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任务3 属于高阶思维品质的初级训练,既是对已经学过的论证知识的综合运用,又开启了更为深刻而全面论证的新要求。只有充分认识单元写作任务的内在逻辑关联,形成的序列才有价值,写作教学的年段要求落点才能更精准。

4. 提供单元写作过程支架

写作教学中要依据单元写作任务的要求,设计写作路径,提供写作支架,这样的写作训练更具有操作性。如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属于“科学和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单元学习任务三提示:运用理性思维深入思考,有理有据地把道理说清楚,是发表言论、阐述见解的基本要求。《深化理性思考》写作知识短文提示:“透过表象探究被忽略的事实真相”“敢于质疑,勇于追问,对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断”“把事物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去观察、分析”“突破思维定式,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具体到论说和阐释观点则为“在‘有理有据的基础更上进一步向理性深化”“提高思维品质,对看似简单的事物作深层思考,不能把问题简单化”,论述时注意“辩证地观察事物”“理性地辨别是非曲直”“论说不偏激,有分寸,不危言耸听,不咄咄逼人,留有余地”等。一课时的写作指导可以聚焦在“论说不偏激、有分寸、不危言耸听、不咄咄逼人、留有余地”這一最容易忽略的地方,设计三个活动,构建写作过程支架:(1)再读经典范例,树立让“论说留有余地”的意识。(2)品读课文内容,提炼“论说留有余地”的方法;(3)运用“论说留有余地”评价量表指导写作,依次是:不偏激有分寸地呈现观点,论述中体现不同观点的辨析,筛选丰富的论据证明观点。

四、单元写作任务的训练和测评

单元写作任务需要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在真实的语文学习和写作任务情境中综合考查。课标提供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教学中可以根据特定的评价目的,选择与之匹配的评价方式。由此提高训练和评价效率,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热情。

1. 采用多种形式的写作方式

按照写作课时段的推进,可以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写作练习;按照一个学期单元写作任务的推进,可以分为单元和期末写作练习;按照单项和完篇的要求,可以分为片段和整篇的写作练习。可以选取“纸笔测试、现场观察、对话交流、小组分享、自我反思”等多种评价方式测评,最终达到课标对必修课程学习提出的写作要求,即“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单元写作练习的设计要不拘一格,及时把单元阅读积累的经验转化为完成单元写作任务的能力。

2. 设计单元写作任务评价量表

单元写作任务的测评注重形成性评价,应依据单元写作重点,设计写作评价工具。如在开展“深化理性思考”写作任务时,在品读完典型文本中相关说理有分寸的片段后,提炼出六个评价维度,指向人称、语气语调、修饰限制词等使“论说留有余地”的评价内容,并从自己和小组两个方面用量化分值的形式给予评定(见表3)。

3. 拓展阅读探究题命制空间

单元写作任务为阅读探究题的命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上海市2021 年春考试题:“在纪念珀希拉的活动上,你作为年轻科学家的代表发言,说‘如果珀希拉还在世,我希望做她的学生,因为,_____。请结合全文补全发言内容(100 字左右)。”上海市2021 年秋考试题:“学校文学社公众号的‘最感人小说栏目将刊发本作品,并配发一段推荐语。作为该栏目编辑,请你写一段100 字左右的推荐语。”上海市2023 年春考试题:“人物短评通常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的评价。请结合全文,围绕董三齐坚守原则这一品质,为其写一则人物短评。”上海市的高考卷直接关联教材,测评单元写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4. 指向单元写作任务的命题形式

课标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写作任务为:“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包括社会交往、新闻传媒、知识性读物三类写作任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要求“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和辩论,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平等商讨,有针对性、有风度、有礼貌地进行辩驳”。这就是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依据,同时与教材单元写作任务关联。如2023 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以“故事的力量”为中心议题,引导考生思考故事这一载体蕴含的事实、形象、情感、道理,以及讲好故事的重要意义。这一命题与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的单元研习任务三“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相关联。上海卷写作题“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与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探索与创新”直接关联,“人类在不断的探索与发现中推动文明的进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驱动我们不断追求,努力创新”,对人类“探索陌生世界”还有更多思考。由此可见,单元写作任务及人文主题,已成为高考写作命题的直接来源,如果平时写作教学落实了,必将收到高考写作测评的最佳效果,实现教、学、评的一致。

总之,单元写作教学要聚焦重点,前后一致,教什么、写什么、怎么评、如何改紧紧围绕重点一以贯之,以保障教学目标与学生活动评估标准始终如一。此外,还要关注学生写作的全过程,如写作前的准备、写作中的思考、写作后的修改,把握各阶段的关键环节,如材料搜集、筛选材料、反思发现不足等。同时,针对学生在落实单元写作任务中的困难,教师要提供资源、思路和方法,包括支架工具;借助活动,让学生使用这些工具,运用方法获得经验,顺利完成单元写作任务。

猜你喜欢
重组测评细化
中小企业重在责任细化
“细化”市场,赚取百万财富
“住宅全装修”政策亟需细化完善
测评一款LED成像灯
解析一款LED灯具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公民参与度测评研究
基于数据分析的大气腐蚀等级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