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榆中县旱作区主要农作物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集成探索与实践

2023-10-13 07:38李锦成
农业工程 2023年6期
关键词:榆中县施用量化肥

李锦成

(甘肃省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榆中 730100)

0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农业中化肥施用量高及不合理施用减少了农作物化肥利用率,使得土壤表层养分富集,有效养分含量低,同时,有机物品投入较少导致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质量逐步恶化,影响土壤生物多样性,造成耕作性较差[1-2]。2019 年中央1 号文件提出化肥减量增效。科学施肥,有机替代,是我国肥料发展的方向[3]。

甘肃省榆中县从20 世纪50 年代后期施用化肥开始,到20 世纪80 年代初,化肥施用技术为单一施肥。80 年代中后期至今,随着化肥工业的发展,化肥种类和品种的增加,过度注重作物产量,耕地土壤掠夺式产出,作物产量逐年增加,化肥施用量也在随之增加,尤其是经济效益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在榆中县表现突出为高原夏菜[4]。由于盲目施肥造成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田耕地养分过分积累、大气污染和土壤板结等现象突出[5]。近年来,在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同时,榆中县探索化肥减量提质增效技术并示范推广,为制定各类农作物优质、绿色、高产和可持续生产科学的施肥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实现了肥料资源的高效利用,不仅解决了土壤盐渍化加剧、土壤酸化等危害农业生态环境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以及经济效益。

1 旱作区农作物化肥减量探索历程

榆中县自20 世纪50 年代后期开始在旱作区主要农作物生产中施用化肥,期间到80 年代初,施肥方式以氮肥单一品种为主,80 年代中后期,随着化肥工业的发展,化肥种类和品种逐步增加。

1.1 初级氮磷配比施肥技术增产成效

1981—1990 年,榆中县参与全省开展的化肥肥效试验协作项目,先后进行了春小麦氮磷化肥肥效、适宜用量与配比试验及微肥肥效试验,共30 余项,依据试验资料,提出了小麦氮磷施用配比为1∶(0.50~0.75),豌豆为1∶(1~2),形成了“氮肥秋卧深施,增施磷肥”的施肥技术措施,推广初级氮磷配方施肥技术5.25 万hm2,1990 年全县农用化肥施用量比1980年增长2.27 倍。与此同时,化肥增产效益得到了巨大发挥,粮食单产提高了19.6%。

1.2 平衡配套施肥技术初步探索

1991—2000 年,榆中县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榆中县统计年报显示,全县农用化肥施用实物量由1991年的3.59 万t 增加到2000 年的4.90 万t,复合肥(复混肥)由1991 年的1 233 t 增加到1999 年的3 921 t,钾肥也由1991 年的266.4 t 增加到2000 年的781.1 t。过量施用化肥带来的不良后果开始凸显。为了协调土壤与作物营养失调的矛盾,榆中县在总结推广初级配方施肥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土定产,以产定肥”的氮磷适宜用量及配比,并开始示范推广以“测土、配方、生产、供应、施肥”为主的的平衡配套施肥技术,确保作物生长对养分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增产、省本的作用。

1.3 土壤检测分析结果应用探索

2001—2015 年,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在榆中县旱作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促进了玉米、马铃薯及冷凉旱作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但随着玉米、蔬菜等高产作物替代小麦、豆类等作物的产业结构调整,过度注重作物产量造成耕地土壤掠夺式产出,在作物产量逐年增加的同时,化肥的施用量也在随之大幅度增长。榆中县2011 年统计年报显示,2011 年全县化肥总施用量6.36 万t,化肥施用量最高时年总施用量达到7 万t 以上。由于增施化肥,造成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农田耕地养分单一性过分积累、土壤板结及大气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针对以上现状,榆中县对主要农作物生产的14 个乡镇土壤进行了调查化验分析,并根据“氮过剩、磷富裕、钾减少”的分析结果,提出了“稳氮、控磷、补钾”的化肥施用技术措施,钾肥施用量逐年增加,由2000 年的781.1 t 提高到2004 年的1 509.0 t,氮磷钾配比达到1∶0.30∶0.06。但化肥总施用量依然在逐年增加。

2 化肥减量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实践

2015 年,国家启动化肥零增长行动。2018 年,在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同时,榆中县开始在全县主要农作物生产中示范推广化肥减量提质增效集成技术。

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一是单一靠增施化肥增产难问题;二是土壤肥料施用结构不合理问题;三是有机肥资源利用率偏低问题;四是科学精准施肥方式改进问题。

推广的关键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机肥替代(减)化肥技术、水肥一体化应用技术和机械一体化深施技术。

2.1 2018 年以前主要农作物生产情况

榆中县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6.6 万hm2以上,其中蔬菜、玉米、马铃薯、小麦、百合及中药材等占90%以上。榆中县统计年报显示,主要农作物化肥施用量占全县肥料总施用量的95%左右,并且氮磷肥利用率偏低,农户投入成本大,造成土壤板结、连作障碍等问题逐年增加。榆中县是高原夏菜主产区,作为高收入高耗肥的经济作物,在生产投入上化肥占较大比例。总体来讲,由于在农田耕地单位面积内化肥施用量普遍过剩,肥料利用率偏低,造成农作物增产乏力,产品质量不高,商品性较差,投入产出率处于较低水平。榆中县统计年报显示,2017 年单产小麦为2 176.70 kg/hm2(投入产出比1∶1.53)、玉米为 4 485.45 kg/hm2(投入产出比1∶2.13)、马铃薯为 21 558.45 kg/hm2(投入产出比1∶2.45)、中药材为1 650.00 kg/hm2(投入产出比1∶3.72)及蔬菜(百合)为 229 041.5 kg/hm2(投入产出比1∶7.06 )。各类作物加权平均后单产为1 239.31 ㎏/hm2,总产92.018 万t,化肥施用量5.5 万t,农作物总的投入产出比1∶3.58。

2.2 减肥增效核心技术模式

为了落实化肥零增长行动,榆中县开启并实施了化肥减量增效集成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主要在蔬菜、玉米、马铃薯、小麦、百合及中药材等主要农作物生产中,示范推广按需精量配方施肥、平衡调控化肥施用结构、增施有机肥替代(减)化肥和改进传统施肥方式等减肥增效集成技术措施。

2.2.1 尾菜+畜禽粪污+配方肥

在蔬菜收获期,田间蔬菜根、茎、叶等废弃物(也称尾菜)数量较大,为了将其资源化利用,减少农田环境污染,将尾菜粉粹与畜禽粪便按3∶1 比例充分混合后堆积腐熟或采用快速发酵制成有机肥,既可集中处理蔬菜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将蔬菜作物所需的一部分营养成分还田利用,在降低生产投入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露地松花菜/花椰菜:基施尾菜+畜禽粪污充分腐熟优质有机肥 22 500~30 000 kg/hm2、磷酸二铵(18-46-0)450 kg/hm2;追肥2 次,施肥时期为莲座期、花球现蕾期,莲座期(18-5-7)复合肥600 kg/hm2、尿素300 kg/hm2,花球现蕾期(8-5-12)复合肥600 kg/hm2。露地芹菜:基施尾菜+畜禽粪污充分腐熟优质有机肥 22 500~30 000 kg/hm2、磷酸二铵(18-46-0)450 kg/hm2、复合肥(14-16-10)600 kg/hm2;追肥3 次,施肥时期为幼苗期(定植缓苗后)、叶丛生长期、心叶肥大期,幼苗期(15-8-7)复合肥600 kg/hm2,叶丛生长期(23-12-10)复合肥450 kg/hm2,心叶肥大期(16-5-24)复合肥600 kg/hm2。

2.2.2 尾菜就地腐熟还田

尾菜粉碎与牛羊粪混合就地腐熟还田技术+堆沤肥+撒肥机施肥,探索尾菜粉碎与牛羊粪混合就地腐熟还田技术模式,建立尾菜+牛羊粪就地腐熟还田技术示范点,建立核心示范区1 个,面积100 hm2。主要以尾菜还田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基于施肥的环境效益,解决田间尾菜造成的污染,通过腐熟堆沤肥就地还田,实现有机肥替减化肥,为蔬菜绿色循环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2.3 “菜-沼-畜”模式

将畜禽粪便(猪粪为主)及蔬菜废弃物等物料投入沼气发酵池中,按一定比例加水稀释,再加入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农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生产沼气,充分发酵后的沼渣、沼液直接作为有机肥施用在设施菜田中。设施番茄:基施沼渣15 000~22 500 kg/hm2,同时根据有机肥施用量,基施45%(14-16-15 或相近配方)的配方肥600~750 kg /hm2;在番茄苗期、初花期追肥,结合灌溉分别冲施沼液7 500~1 5 000 kg/hm2;在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结合灌溉将沼液和配方肥分5~8 次追施。设施辣椒:在苗期、初花期追肥,结合灌溉分别冲施沼液7 500~15 000 kg/hm2;在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结合灌溉将沼液和配方肥分3~5 次追施。设施草莓:基施沼渣15 000~ 22 500 kg/hm2,同时根据有机肥用量,基施45%(14-16-15 或相近的配方)的配方肥450~600 kg/hm2;在草莓苗期、初花期追肥,结合灌溉冲施沼液7 500~15 000 kg/hm2,分3~4次施用;在果实膨大期,结合灌溉将沼液和配方肥分6~8 次追施,其中沼液每次追施3 000~4 000 kg/hm2、45%(15-5-25 或相近配方)的配方肥每次施用90~120 kg/hm2。

2.2.4 水肥一体化技术+水溶肥+智能化配肥系统

一是配方施肥技术。根据蔬菜不同生育期、不同生长季节的需肥特点,按照平衡施肥的原则,在设施蔬菜苗期、生长期、结果期等阶段进行合理施肥。二是合理灌溉技术。确定作物需水量、微灌作物日耗水强度、土壤湿润比、灌水均匀度及微灌水有效利用系数等,明确灌水定额、灌水周期、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水总量等。重点推广应用膜下暗灌和膜下滴灌技术,选择适宜的灌溉设备,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按需进行合理灌溉。三是水肥耦合技术。在选有适宜灌溉设施基地和平衡配方肥的基础上,将水、肥管理加以整合,在灌溉的同时实现施肥;要求喷滴灌设施配套并标准化。四是高垄覆膜栽培和有机肥施用技术。蔬菜肥水一体化管理过程中,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一次性施入足量的猪、牛、羊和鸡粪发酵有机肥作为基肥非常必要。

2.2.5 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配方肥机械深施

主要应用机械深施技术,减少人工投入,施肥均匀且能够打破目前犁底层,通过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配方肥方式替减化肥,提升耕地质量,老菜区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减缓老菜区连作障碍影响。

2.2.6 有机肥+配方肥+垄膜沟灌

在整地的同时,基施全部有机肥和1/3 的配方肥。在种植前,将土地平面修成垄沟交替形,用全地膜覆盖垄面和垄沟,将作物种植在垄上,按照作物生长期需水规律,将水灌在沟内,通过沟灌渗到作物根部,并可集蓄自然降雨。通过各种技术的创新应用,促进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提升,实现化肥减量、农产品品质提升的目标。为不断优化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摸清项目区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蔬菜养分吸收量和肥料效率等基本参数,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优化、氮磷钾效应、蔬菜配方校正和有机肥用量等肥料田间试验,构建有机肥替减化肥增效技术体系。

2.2.7 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方式集成配套

在榆中县优质特色农作物高原夏菜、百合、中药材等打造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方式集成配套示范增施有机肥示范。

2.2.8 微肥叶面喷施

采用叶面喷施技术+微肥+无人机施肥。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由于外界环境条件导致根系不能及时有效吸收给作物供给微量元素,出现各种生理病害,使产量下降、商品性差。通过叶面喷施技术,及时有效补给,提升产量。应用无人机可省时、快捷、省力。

2.3 在配方施肥基础上有机肥不同施用量试验

2.3.1 试验材料

化肥:二铵(18-46)、硫酸钾镁(K2O≥24)、澳特尔复合肥(18-18-18)及星硕商品有机肥。品种:全松90 d。

2.3.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20 年4 月25 日进行整地、施肥及各小区处理。2020 年5 月2 日定植。试验共设8 个处理,CK处理:星硕有机肥1 200 kg/hm2;处理1:星硕有机肥3 000 kg/hm2;处理2:星硕有机肥 4 500 kg/hm2;处理3:星硕有机肥 6 000 kg/hm2;处理 4:星硕有机肥7 500 kg/hm2;处理5:星硕有机肥 9 000 kg/hm2;处理6:星硕有机肥 12 000 kg/hm2;处理 7:星硕有机肥15 000 kg/hm2。化肥施用量均为二铵 450 kg/hm2、硫酸钾镁 600 kg/hm2、复合肥600 kg/hm2;试验小区面积30 m2,3 次重复,采用起垄栽培,株行距为 0.6 m×0.5 m,株数为3.345 万株/hm2,每小区90 株,田间管理均保持一致。试验生育期调查记录各小区松花菜生育期情况,土壤水分及收获时产量,记载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3.3 结果与分析

由表1 可知,随着商品有机肥用量的增加,松花菜商品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花球轴长、生物产量呈现增加趋势,植株高度略有下降,株形开展度增大。由表2 可知,随着商品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松花菜产量也增加,产量增幅在16.23%~44.65%。

表1 不同处理松花菜农艺性状调查结果Tab.1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agronomic traits of loose-curd cauliflower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表2 不同处理松花菜产量结果Tab.2 Yield resul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f loose-curd cauliflower

试验结果表明,松花菜产量随着商品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商品率由46.73%上升到 50.33%。

2.4 生物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在甘蓝上的效果试验

合理施肥是蔬菜优质高产的关键,但由于追求产量,导致化肥的偏施滥施,造成菜田土壤理化性状恶化、蔬菜作物营养失调、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累积甚至严重超标,以及品质下降、风味欠佳,同时引起农业环境问题,造成水体污染[6-7]。

生物有机肥能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改良土壤结构及保护环境。有机肥配施化肥对作物产量有促进作用,但由于有机肥原料多样且生产工艺存在差异,如何选择合适商品有机肥尤其重要。本研究选择生物有机肥的不同施用量,进行对比试验,以筛选出适合甘蓝作物的最佳生物有机肥施用量进行推广。

2.4.1 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甘肃康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前作为甘蓝,肥力中等、排灌方便。供试土壤类型为黑垆土、pH 值8.24、有机质13.4 mg/kg、碱解氮93 mg/kg、全氮0.956 mg/kg、有效磷74.3 mg/kg 及速效钾135 mg/kg。参试有机肥品种为山东土秀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土秀才(有效活菌数≥6.0 亿/g、有机质≥50%)。对照采用配方肥(15-15-15),购自甘肃云兰磷复肥有限责任公司。

2.4.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 个处理, CK 处理:配方肥1 080 kg/hm2;处理1:土秀才6 000 kg/hm2、配方肥900 kg/hm2;处理2:土秀才1 800 kg/hm2、复合肥900 kg/hm2;处理3:土秀才3 000 kg/hm2、复合肥900 kg/hm2。不设重复,小区面积100 m2,四周设置保护行。

试验田于2020 年7 月12 日翻耕,同时将有机肥和20%的氮肥、100%的磷肥、20%的钾肥作基肥均匀施入并整畦,畦带沟宽100 cm,双行种植,株距22 cm,栽植11.25 万株/hm2。2020 年7 月16 日定植,采用地膜覆盖,各处理田间管理保持一致,生长期间观察记录蔬菜长势,分区灌水。

2.4.3 调查内容与方法

试验于2020 年9 月7 日测产并取样进行经济性状分析,测量株高、株幅、生物产量和商品产量。

2.4.4 结果与分析

(1)植株生物学性状。由表3 可知,处理1 平均株高21.78 cm,较CK 处理矮0.55 cm;处理2 平均株高22.89 cm,较CK 处理高0.56 cm;处理3 平均株高21.56 cm,较CK 处理矮0.77 cm。开展度(株幅)处理3 最大,达49.12 cm×49.67 cm。

表3 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甘蓝植株生物学性状的影响Tab.3 Effect of different dosages of organic fertilizer on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cabbage plants

(2)产量。由表3 可知,处理3 商品质量最高,达1.06 kg,较CK 处理多0.17 kg;处理3 产量最高,为 119 112.45 kg/hm2,较CK 处理产量增幅达18.7%;处理1 产量 108 312.45 kg/ hm2,较CK 处理增产幅度达7.97%;处理2 产量110 749.95 kg/hm2,较CK 处理增产幅度达10.4%。

(3)甘蓝品质。由表4 可知,全磷含量:CK 处理为最高,达到5.8 g/kg;处理1 为5.16 g/kg,处理2为5.13 g/kg,处理3 为5.00 g/kg。维生素C 含量:处理3 为最高,达到2.13 mg/100 g,比处理1、处理2 和CK 处理分别高出0.18、0.05 和0.42 mg/100 g。膳食纤维含量:CK 处理为最高,达到1.6 g/100 g,比处理1、处理2 和处理3 分别高出0.1、0.2 和0.2 g/100 g。钙( 以 干 基 计) 含 量:CK 处 理 为 最 高, 达 到0.940 g/100 g,比处理1、处理2 和处理3 分别高出0.245、0.157 和0.220 g/100 g。铁(以干基计) 含量:处理1 为最高,达到58.8 mg/100 g,比处理2、处理3和CK 处理分别高出29.3、14.2 和6.1 mg/100 g。使用生物有机肥并化肥减量20%后,商品甘蓝全磷、膳食纤维和钙含量较CK 处理下降明显,维生素C 含量各处理均有上升,说明甘蓝口感更香、营养更丰富,品质得到提升。总体而言,使用生物有机肥对甘蓝均能达到增产提质目的,建议进行示范、推广应用;推荐生物有机肥施用量最佳为3 000 kg/hm2,化肥减量最大20%。

表4 不同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对甘蓝品质的影响Tab.4 Effect of different bioorganic fertilizers on quality of cabbage

2.5 技术措施

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落实技术措施,把科学施肥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大力实施有机肥替代(减)化肥等集成技术推广,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质量兴农,引导菜农增施腐熟有机肥(堆沤肥),提高有机资源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构建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提质增效体系,为化肥减量成效提供详实数据,为榆中县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和主要农作物高品质发展保驾护航,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农田耕地,改进化肥使用方式,提高化肥利用率,保证农田耕地产量稳定、健康发展[8-9]。

一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推广。宣传培训指导农户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入户率和技术到田率达到95%以上,转变农民的传统施肥习惯,提高农民自觉保护耕地的意识。二是2018 年以来,连续5 年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全县采集1 649 份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养分测定,全面了解土壤养分变化及耕地质量等级状况,为精准平衡施肥提供依据。三是2020 年以来,在实施有机肥替代(减)化肥国家试点项目的基础上,创新一系列科学施肥技术模式,全县连续实施产业振兴有机肥补助项目,带动有机肥替减化肥技术推广。四是在全县20 个乡镇268 个行政村开展技术培训,依照“大配方、小调整”的原则,加强配方肥施用技术指导和培训,促进大、中、微量元素养分平衡,有机无机结合、基肥追肥配套。按照配方肥料专业合作社供应“点对点”服务模式,以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托管服务组织联合开展技术培训服务的“面对面”服务模式,使配方施肥技术落到实处。五是通过短信形式服务,每年统计全县范围内所有农户种植作物信息,根据不同的种植作物类型分类,结合农作物生育期需肥特点,以短信形式为农户提供施肥建议,年发送短信50 万条以上。

2.6 组织实施

建立政府部门及乡镇分级负责、多个技术单位协调合作的技术推广项目组织实施机制。实行县局行政领导分级负责制,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农业农村局局长为副组长,县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项目实施乡(镇)及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督导、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按农时定期开展工作检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实效,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成立省级专家包抓指导组,负责试验示范、检查考核等指导工作;成立县级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技术落实指导小组,细化落实县级实施方案,全面落实试点任务和技术示范推广要求,全面保障了项目的落地见效。

2.7 推广模式

2.7.1 以点带面推广模式

2018—2022 年,主要是有机肥+配方肥技术方面,在玉米、马铃薯、百合和蔬菜等作物上建立示范点13个共6 533.33 hm2。榆中县实施区域为城关、小康营、清水驿、新营、夏官营高崖、甘草、马坡、园子岔、贡井、和平、金崖镇和龙泉等14 乡镇的200 个村,并在陇西县、静宁县、武都区应用。在种植前,将土地平面修成垄沟交替形,用全地膜覆盖垄面和垄沟,将作物种植在垄上,按照作物生长期需水规律,将水灌在沟内,通过沟灌渗到作物根部,并可集蓄自然降雨。

2.7.2 试验示范推广模式

其中“菜-沼-畜”技术主要在蔬菜作物上实施,开展试验3 项,2018—2022 年,辐射推广3 133.33 hm2。实施区域为甘肃康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甘肃睿兴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荣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部分有条件的村。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在蔬菜作物上实施,开展试验12 项,辐射推广连片成带示范推广,2018—2022 年,全县累计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及净土工程项目示范片5 个共24.32万hm2。实施区域为全县有灌溉条件的新型经营主体和陇西县、静宁县、武都区对应区域,在增施有机肥的同时,应用配方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重点推广应用微喷灌和膜下滴灌技术,选择适宜的灌溉设备,根据蔬菜不同生育期、不同生长季节的需肥、需水特点,按照平衡施肥的原则,在蔬菜苗期、生长期、结果期等阶段进行合理灌溉施肥,切实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

2.7.3 创新技术推广模式

创新应用尾菜+畜禽粪污+配方肥技术,充分利用榆中县蔬菜废弃物数量大的优势,将尾菜粉粹与畜禽粪便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后堆积腐熟或采用快速发酵制成有机肥,既可集中处理蔬菜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将蔬菜作物所需的一部分营养成分还田利用,在降低生产投入的同时增加了效益。主要在玉米、马铃薯、百合和蔬菜等作物上实施。创新应用软体水窖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以蓄水和高效利用降水资源为核心,通过配置新型软体集雨水窖,蓄积自然降水,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蔬菜作物上开展膜下滴灌或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配套滴灌或移动式滴灌、微喷灌、注水补灌和施肥罐等设备,开展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展示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范围标准化管理。开展创新技术示范点3 个,辐射推广面积1 000 hm2。

2.7.4 集成应用减肥减药推广模式

主要结合耕地净土工程和绿色防控项目,将化肥减量增效与农药减量集成应用示范,应用区域为榆中县、陇西县、静宁县、武都区和金川区开展化肥减量增效与病虫害绿色防控。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通过化肥减量提质增效集成技术推广,榆中县粮食作物区(小麦、玉米、马铃薯)化肥利用率由35.4%提升至41.8%,化肥用量均减少150 kg/hm2;经济作物(中药材、百合)化肥用量均减少375 kg/hm2;蔬菜比常规施肥均节肥450 kg/hm2,节肥率达到3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20%左右,年均减肥3 138.93 t;主要农作物产量提高至 25 965 kg/hm2,提高28%,主要农作物总的投入产出比达到1∶3.72。2018—2022 年,榆中县在玉米、小麦、马铃薯、中药材、蔬菜及百合累计推广面积86.67 万hm2,新增纯收益128 305.44 万元。

3.2 社会效益

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稳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化肥施用量持续负增长,化肥减量增效集成技术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注重科学指导。进一步开展县域耕地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同时开展肥料利用率试验及施肥配方校正试验,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率,优化作物施肥配方,为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二是强化技术培训。采取县乡村全覆盖培训方式,举办培训班400 多期,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群、网络技术指导及现场指导方式服务群众,现场实训引导农民,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科学施肥水平,增强了群众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推动绿色发展的理念,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夯实了基础。

3.3 生态效益

为解决畜禽养殖场普遍存在的粪尿流失、污染环境等问题找到了一条科学的循环出路,畜禽粪便经堆沤发酵,成为有机肥出售,可增加养殖收入,并减少二次污染,周围的环境卫生也将因此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推动全县农业产业生态循环高质量发展。畜禽粪污经治理后,杀灭了大量有毒有害病菌,切断其生产周期,改善了生活、生产环境。有机肥替代化肥,可大大改善土壤的颗粒结构,从而增加了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并形成良性生态循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模式。同时减少了化肥的投入,就减少了对大气、水体、土壤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使乡村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地更净、土更肥,实现了农产品“生产、生态、资源”安全绿色发展有机统一。

4 结束语

在化肥减量增效集成技术实践期间,甘肃省榆中县很好地示范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减)化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广应用前景广阔,不仅已成为当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集成了关键技术,而且引领主要农作物高效发展,为农村经济繁荣提供了支撑作用。

猜你喜欢
榆中县施用量化肥
甘肃榆中县掏9亿元建公园 ,7年没交付
榆中县关工委开展“义务理发”志愿服务活动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春大豆施钼条件下最适氮磷肥施用量研究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甘肃省榆中县农村居民社会经济状况与高血压关系调查
槟榔芋不同氮肥施用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