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企业探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应用与实践

2023-10-13 04:29刘旭涛
化工设计通讯 2023年9期
关键词:危险源石油防控

刘旭涛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0)

在石油工程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具有生产规模大、工艺参数严格、流程连续性强及风险系数较高等特点。其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原料及生产成品多具有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的特性,一旦出现事故,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与环境危害。因此石油工程企业负责人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在企业内部构建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体系,及时有效地针对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应对,确保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有序。

1 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的主要目的

1.1 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形态

通过在石油工程企业内部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工作,能够较为清晰明确地分析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类危险源形态,并将其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中,有效强化危险源管理规范性,使一线生产作业人员能够更加及时地对生产风险进行规避,避免危险源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1.2 对危险源进行分级排查

不同类型危险源的覆盖范围相同,对于石油工程企业生产流程产生的影响也具备一定的差异,因此依托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体系建设与应用工作,能实现对石油工程产业危险源的分级排查,使企业负责人及生产管理人员能够更加直观地获取到有关危险源的相关信息内容,强化生产风险处置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1.3 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对策

基于科学完善的生产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能够明确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特性,并能够组织专业力量结合实际提出较为切实可行的风险防控对策,使生产过程中面对的相关风险得到有效削减和控制,从源头实现对石化生产风险的管控,将危险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1.4 为石油工程安全管理方案的构建提供依据

石油工程的生产规模较大,生产流程较为复杂,对其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一定的难度和挑战。依托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能够细致充分地针对石油工程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面对的各项风险进行全面分析,使石油工程安全管理方案及风险应对方案的构建得到充分依据,同时还能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获取到较为直观的生产风险信息,使其能够针对风险控制的优先级进行合理安排,提升风险削减与控制工作的科学性。

2 石油工程可接受风险标准界定

2.1 可接受风险标准的概述与特征

在长期以来有关生产安全风险进行的实践研究工作中发现,风险往往具有必然性,无法彻底全面地得到消除,但能通过相关措施和手段予以有效削减和控制。因此,可接受风险标准指的是某一生产主体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风险事故损失的接受程度情况,通过对可接受风险标准进行界定,能够使相关产业生产过程当中的风险处置与决策方案更加科学,提升生产过程当中的风险削减效果。在针对可接受风险标准进行界定的过程当中,能够发现其具备以下几方面特征。

(1)覆盖范围广泛性。在进行标准界定时,应遵循普遍性的原则和要求,分别基于个体与社会两个主要层面对可接受风险的标准值进行量化,从而确保其代表性与科学性。

(2)标准形态的差异性。受到各行业生产流程、生产规模及发展态势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生产过程当中所面临的风险类型往往不够统一,因此在针对可接受风险标准进行界定时,还应当关注到行业特点所带来的相关影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风险标准的时效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生产风险的可接受标准同样也会发生一定变化,一般来说,量化标准值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往往成反比例关系,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个体与社会对可接受风险的标准将会愈发严格。

2.2 ALARP框架概述

作为针对可接受风险标准进行界定与分析的重要工具,ALARP 框架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其最早起源于英国健康和安全执行委员会有关核装置安全风险的评估。在ALARP 框架中,主要以不可容忍风险区或可容忍风险区以及广泛可接受风险区等三个主要层次构成,其中,不可容忍风险区当中无法针对风险做出相应判断,或可容忍风险区主要指的是当风险降低程度与成本之间不匹配、不相称时才能容忍的风险情况,而广泛可接受风险区主要指的是无须进行细致论证的风险水平区,在进行风险辨识、评估与控制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将风险维持在这一水平线中。

2.3 个体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界定

在某一行业领域生产发展过程中,其面临的风险形态及影响因素较多。另外,受社会发展状态、经济发展水平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个体与社会之间对于可接受风险的标准同样也会呈现出差异化的特点。因此,在针对风险进行辨识、分类与控制的同时,应当分别基于个体角度与社会角度对风险标准进行全面界定,使风险控制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首先,需要结合实际针对石油工程企业生产发展过程当中个体可接受风险标准进行界定,具体公式为:

式中,I为石油工程企业平均个人风险;F为石油工程产业从业者受事故影响导致的死亡或失踪概率;Φ指的是石油工程企业每年工作时间与总时数之间的比值;N为石油工程行业从业者死亡或失踪数量;T为石油工程产业从业人员总数量;tw为从业人员实际工作时间;ta为每年总时数。

基于行业相关统计数值经过计算过后能够得出结果,石油工程产业内部从业者近年来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基准值为1.385×10-3,相较于国际组织给出的相关规范指标而言,我国石油工程产业从业人员个体可接受风险标准更加宽松。

其次,结合我国石油工程产业历年事故发展情况,针对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进行评估和界定,具体的公式为:

式中,FN(x)指的是石油工程企业生产过程当中安全事故发生时造成的死亡或失踪人员的概率分布函数;x为事故造成的年死亡失踪人数。

通过计算可得,Pf(x)≤1.385×10-2/x。

对可接受风险标准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得到石油工程产业生产发展过程当中ALARP 区域,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ALARP原则进行分析的石油工程产业社会可接受风险情况

3 石油工程企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3.1 宏观层面风险控制策略

3.1.1 构建多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

在石油工程领域的发展过程中,涉及的风险形态较为多元,风险要素较为丰富,因此给企业内部组织开展的风险辨识与防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相关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构建起多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从而更好地控制石油工程生产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1)在风险防控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明确风险防控目标和对象,以石油工程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火灾爆炸、井喷、作业意外及中毒等风险为主要防控对象,明确石油工程企业安全风险防控过程中的优先性,进而确保生产流程与周边生产环境的安全稳定。

(2)应明确风险防控工作的主体。在针对石油工程企业生产风险进行预防与处置的过程中,除了企业内部安全部门的协调工作外,还需要一线作业人员、企业管理层、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的共同配合与参与。进行风险防控工作的同时,应当明确一线作业人员的主体地位,同时有效发挥出行政管理部门的引导监督作用及社会公众的支持保障作用,更好地落实石油工程生产安全保障目标。

(3)应明确石油工程生产风险防控基本流程。为了适应新时代对于石化产业风险控制工作的相关要求,减少风险来临时给企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安全防范部门及风险管理部门应当从源头入手,实现对生产风险的预测、识别、评估、响应与控制的一体化进程构建,使石油工程产业生产风险的防控工作开展更加规范有序,保障企业生产发展的安全效益。

3.1.2 加强对工程风险防控管理研究

石油工程生产过程当中涉及的参与部门较为丰富,影响生产风险的指标较为全面,因此,为实现工程风险防控工作要求,石油工程企业应当携手科研开发部门、各大高校等基于多方角度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面对的相关风险成因,以及风险形成机理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并结合石油工程生产流程实际情况进行全方位研究,针对性构建明确合理的风险辨识与管控体系,使相关风险处置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据可依。

3.1.3 关注事故救助与应急能力建设

在石油工程生产风险的防范管控工作当中,企业及安全管理部门的事故救助与应急能力水平对合理控制风险来临时所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企业和单位应当积极强化石油工程企业内部安全事故救助体系建设工作,全面提升企业内部作业人员及项目管理人员对于安全风险及安全事故的应急应对能力。与此同时,在日常工作当中做好相关风险应对预案的部署工作,保障石油工程生产的安全有序。与此同时,石油工程企业还应当携手消防部门、安监部门、急救部门等积极开展沟通协调与应急演练,加强相互之间的联动,从而更加高效地针对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做出有效反应,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3.2 微观层面风险控制策略

3.2.1 做好风险分级评定

为保障事故风险处置方案及处置流程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强化防控机制与风险内容之间的契合度,企业安全管理团队及风险控制团队应当结合实际做好风险分级评定工作。管理团队可按照一级、二级、三级针对石化工程企业生产中常见的风险形态进行划分。

一级风险又称可忽略风险,这一风险形态下无须进行针对性操作,一线生产人员及作业人员应结合实际针对生产流程与生产状态进行反馈与上报,企业内部安全管理部门应当针对生产过程当中涉及的相关指标信息进行及时通报,从而加强企业内部生产部门以及作业人员之间的协调,更好地完成石油工程企业风险防控工作目标。

二级风险又称可容许风险,在这一风险状态下,管理部门与防控团队可结合预期要求适当启动防控流程及防控策略,结合实际针对石油工程生产中常见的风险预兆进行监控,针对相关生产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跟踪,当出现异常状态时应当及时进行反馈和警报,同时组织相关技术力量针对石油工程生产现场进行巡查,减少安全风险引发的相关事故。

三级风险又称中度风险,在这一风险状态中,一线生产作业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积极采取措施针对风险损失进行削减和化解,加强对生产一线的管理与监督工作,要求生产作业人员认真履行并落实换岗值班制度,并积极开展风险应对演练活动,加强企业内部对于生产风险的应对能力与抵御能力,更好地实现安全生产相关目标。

3.2.2 强化作业人员安全培训

在石油工程生产作业过程中,一线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安全技能对最终的安全保障工作具有关键性意义和作用。相关企业应当积极强化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管理及风险管理主体责任,使生产作业团队的安全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进步。在针对生产作业团队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石油工程企业应当从人员选拔聘用标准予以切入,加强对候选人安全意识及履责意识的关注度,并定期组织安全保障人员及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学习和进修,明确石油工程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各项安全风险及安全隐患,并了解到企业内部对相关安全风险及生产风险的处置要求与处置流程,全面优化石油工程企业生产工序,提升其内部整体抗风险能力。

3.2.3 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动态监管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及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风险管控手段与管控策略已不再适应时代特点及石油工程企业生产需求,因此,相关企业及安全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依托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企业生产风险的动态监管,更好地规避生产风险给石油企业造成的影响。

4 结论

在现阶段的石油工程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生产安全风险是影响其效益与未来决策的关键要素。相关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实际系统化针对石油工程企业面临的风险形态及风险类别进行分析,依托ALARP 原则明确石油工程领域个体与社会的可接受风险标准,并基于宏观与微观等角度对风险防控工作进行部署与优化,有效强化风险控制工作效果。

猜你喜欢
危险源石油防控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石油石化展会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奇妙的石油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