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一个农业大县,玉米是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当地玉米种植面积为10 万亩左右。种植户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受施肥习惯的影响,大量追施氮肥,造成土壤含氮量超标、酸化严重。通过多年试验探索,探索出任丘市玉米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通过科学引导,助力化肥减量增效,尽快实现化肥零增长的目标。
1.需肥规律。玉米需氮量苗期占9.7%、中期占78.4%、后期占11.9%。玉米需磷量苗期占10.5%、中期占80.0%、后期占9.5%。玉米对钾的需求在拔节后迅速增加,并在开花期达到最大。
2.单位产量养分需求量。每生产100 千克玉米籽粒,氮、磷、钾需求量分别约为2.57 千克、0.86 千克、2.14 千克,另外还需要一定数量的微量元素。
由于玉米需肥特性,高氮肥是目前玉米用肥的主流,种植户在玉米施肥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施肥量过大,造成化肥流失,既增加了投入成本,又容易造成氮肥过量;第二,不同土质采用同种方式施肥,造成漏肥脱肥;第三,随着玉米收益下滑,市场上不良商家用氯化铵等低质、便宜的原料制作纯氮肥,造成庄稼脱肥、土壤酸化;第四,施肥结构不合理,磷、钾肥用量不足,造成植物所需营养不平衡,产量下降;第五,施肥方式粗放,撒施较为普遍,浪费严重。
1.不同区域总量控制目标。区域总量控制是根据一定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空间范围内的土壤潜在养分供应水平总体稳定的特点,将一定区域内作物全生育期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用总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总量控制是基于区域内多年多点肥效反应结果确定,既能保证作物产量,又不至于过量施肥,造成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高产区玉米平均产量为650 千克/亩,施肥总量控制指标:纯氮18 千克/亩,五氧化二磷7 千克/亩,氧化钾5 千克/亩;中产区玉米平均产量为550 千克/亩,施肥总量控制指标:纯氮16 千克/亩,五氧化二磷6 千克/亩,氧化钾8 千克/亩;低产区玉米平均产量为400 千克/亩,施肥总量控制指标:纯氮15 千克/亩,五氧化二磷7 千克/亩,氧化钾5千克/亩。
2.种肥异位同播技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玉米种肥同播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播种施肥时,为防止肥料烧苗,施肥位置应与种子有6 ~7 厘米的横向间距、3 ~5 厘米的纵向间距;同时,应尽量加大施肥深度至8 ~20 厘米。应用种肥异位同播技术,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还有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流失。
玉米种植中合理应用种肥同播技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合理选种和肥料。选种过程中,保证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根系发达,更加适合机播,同时保证选择玉米种子纯度不低于97%,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95%,水分含量不高于13%。选择通过包衣剂包衣的杂交玉米种子最佳,禁用陈玉米种。另外,选用肥料时,以优质复合肥、玉米专用肥为最佳,确保氮、磷、钾比例合适,选用相适应的玉米专用缓释肥、控释肥。
二是确定机械设备作业标准规定,合理使用新式玉米单粒种肥同播机开展播种作业,并控制好播种间距,通常保持行距和株距分别为60 厘米、25 厘米。另外,播种过程中,控制好设备作业速度,以5 千米/小时为宜,保持种子和肥料间隔8 厘米,防止出现烧苗现象,同时保持播种深度为3 厘米,将肥料施在玉米种子下方。
三是合理控制施肥量,综合分析土壤条件、肥料配比等各项因素。通常情况下,种肥同播用肥量为30 ~40 千克/亩,进入大喇叭口期应适当追施10 千克尿素。
3.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为现代农业新技术,有机结合灌溉和施肥作业,主要使用压力灌溉系统设备将可溶性肥料、液体肥料、水源进行均匀混合之后,输送到玉米根部土壤,更加满足玉米生长发育对水分、养分的需求。
一是全面测量土壤养分含量,明确肥料类型和施肥量,将肥液浓度合理控制在灌溉流量的0.1%左右。如,玉米田块浇灌流量为50 立方米/亩的情况下,需要注入肥液大约为50 升,肥液浓度较高时,容易污染环境,甚至造成玉米植株死亡,大大降低玉米种植产量。
二是合理控制施肥时期,通过种肥同播一次性施入磷肥和钾肥,而氮肥需要进行分期施入,在种肥同播过程中施入20%氮肥。玉米拔节期追施氮肥40%;大喇叭口气追施氮肥20%;玉米开花期施加氮肥20%。追施氮肥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压差式施肥法将水肥共同施入。
三是玉米追肥之前滴灌30 分钟清水,之后开始追肥,确保肥料充分溶解,防止滴头出现堵塞问题。同时在追肥作业完成之后,滴灌30 分钟清水,有效清洗管道。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玉米生产中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灌溉、施肥时间,降低成本,实现玉米化肥减量增效目标,提高玉米种植经济效益。
4.新型肥料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缓释、控释、控失等肥料配比技术逐步完善,大大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避免了化肥流失,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对作物增产增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缓、控释肥料结合种肥同播技术,不但可以在高产区大力推广,也有助于解决中低产区的肥料浪费等现象。建议用缓、控释肥料结合种肥同播技术进行一次性施肥,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目标。生产中可以用尿素60%与60 天缓控释肥料40%搭配,进行1 次基施。
5.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玉米养分吸收总量中,大约35%的氮、20%的磷和80%的钾是在秸秆中,秸秆还田技术不但有利于秸秆深耕掩埋,还为下茬作物增加了有机质积累,对归还养分、提升土壤质量、部分替代化肥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秸秆腐熟会吸收土壤中的氮,建议在秸秆还田过程中增施氮肥(以铵态氮为主)或者使用秸秆腐熟剂,可加速秸秆腐烂进程并解决秸秆腐烂过程中的耗氮问题。可以利用机械设备粉碎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施埋深度在15 ~20 厘米,控制氮肥基追比在10∶3.5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