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共产党在哪里?”“睁眼全是共产党,闭眼没有一个共产党。”“你不说,我要严刑拷问的!”“家常便饭。”1928年3月28日深夜,国民党长沙的监狱里,进行了一场“秘密审判”。年仅27岁的共产党员简单决绝,带着对特务的轻蔑、嘲讽,散发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质。他就是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工人运动领袖郭亮。
致敬先贤改名字
1901年12月3日,郭亮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临湘都文家坝(今望城区茶亭镇郭亮村),原名郭靖笳。他的父亲郭弼林是一名乡村私塾老师,母亲邹氏是一位贤淑的农村妇女。
郭亮6岁入蒙馆读书,读书刻苦,课文常常倒背如流。他喜欢长沙顺口溜,又喜欢拆字。有一次老师出了一个题目,一个人被包围,打一字。郭亮稍作思考就答道是个“囚”字。
12岁时,郭亮入读西湖寺高小预科,后转到长沙县第四高小。他仰慕诸葛亮忠心耿耿,匡扶社稷,名垂青史,自己改名“郭亮”。
一次作文课上,他写下自由体诗《问问社会》:“富人的米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种谷人把谷担进富人的仓里?富人的房屋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貧人造屋富人安居?富人的衣裳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种棉织布的人衣不遮体?问问社会,是何道理?问问社会,知也不知?”
这首诗流传开后,惹恼了反动当局,面对所长“倡导邪说”的无理质问,郭亮毫无惧色,正义凛然,他反问:“我的作文既未贴在街头,又未刊于报端,岂能说是蛊惑民心?再者,作文提问,乃学生之学业。学者不问,教者不容。请问,办学校是干什么的?”所长目瞪口呆,竟无言以对,只好随便训斥两句,打发郭亮回去。郭亮义愤填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自治所大门两侧,怒问“公道何在,公理何存”,百姓见后无不拍手称快。
立誓为国抛头颅
14岁时,郭亮考入长沙长郡联立中学,开始接触新思想,经常和同学们谈论时事,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一天,他在长沙街头看见被杀害后还高挂示众的革命党人的头颅,愤然写下“湘水荡荡不尽流,多少血泪多少仇?雪耻需倾洞庭水,爱国岂能怕挂头”!
1920年秋,郭亮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当时,毛泽东已从湖南一师毕业,在一师附小当老师,郭亮早就读过毛泽东的文章,对他十分仰慕,经常向他求教。
受毛泽东的影响,郭亮积极向党组织靠拢,1921年冬由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28岁的毛主席和20岁的郭亮,从志趣相同的好兄弟,成了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郭亮为表达自己入党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写下一首诗:“涓涓细水汇巨流,千曲万转不停留。后浪推着前浪去,飞越群山得自由。”
郭亮带兵抓郭亮
1925年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郭亮回到家乡铜官镇一带开展农民运动。一天,一身农民打扮的郭亮正在田间和农民谈话,突然来了4条汉子,说是要去文家坝买猪,问怎么走。郭亮看出这4人是来抓他的,可是想走已经走不脱了。于是,郭亮主动自我介绍说,他姓周,和郭亮是邻居,愿意带他们去找郭亮。
郭亮带着这4人来到自家门外,见二嫂和母亲正站在门口,怕露了马脚,大老远地喊道:“二嫂,你家郭亮在家没有?这4位客人从乡里来,说是郭亮的朋友,专程来找他的。”二嫂是个机灵人,听郭亮这么一说,急忙答道:“郭亮在后头山上,请你帮忙去喊一声吧!”接着就把几人让进屋里,稳住了他们。爬到后山上后,郭亮马上喊道:“嫂子,你让客人坐一下,郭亮马上就回来了!”喊罢吹着口哨走了。
郭亮曾先后担任过湖南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书记等职务,为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投身革命的他无数次九死一生,逃过劫难。然而,1928年3月,他被叛徒出卖,被秘密杀害于长沙司门口前坪,年仅27岁。
(作者系长沙市委党校兼职教授,长沙地方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