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之娴 张仲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是教师重点关注的任务群之一。整本书阅读教学具有任务繁杂、实践困难等特点,面临课内课外阅读质量低、无法提起学生对于整本书阅读的兴趣、评价僵化等问题,需要教师通过引领、尊重学生个性、丰富形式、合理评价来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教师引领,把握正确方向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交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担当起引路人的角色,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想要读懂和领会其精妙之处,与文本更好地进行交流是有难度的。因此,教师需要进行正确引领。
首先,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描绘了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书中场景和我们今天的生活相距较远,学生若对过去的历史了解较少会很难代入,阅读起来存在障碍。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身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能够为学生补充历史知识背景的空白,同时应注重学生完整的阅读体验。
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单元中,分为阅读指导和阅读任务两个部分。6项阅读任务围绕着人物、手法和诗词来分配。教师应围绕每项任务的核心点进行拓展和延伸。如任务2是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果仅仅让学生死记硬背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只会对人物角色有片面的了解和认识,并不能够通过任务体会情节,更不要说通过阅读提升素养了。因此,教师应引领学生去读书,读完整的书,在书中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自己去完成比直接“拿来”更能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教师在课上只能以单回为例进行指导阅读,如单独讲解第三回。教师帮助学生领悟读懂单回,能够让学生在之后的独立阅读中运用所学到的阅读方法,从而獲得阅读体验。把《红楼梦》读懂和读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教师可以示范阅读路径。如阅读次序方面可以先略读,后细读,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疑惑之处。
最后,教师应及时把握学生阅读动态。整本书阅读周期长,阅读难度大。对于教师来说,难以把握学生的实际阅读效果。对此,教师需要在特定的周期来记录学生的阅读情况,如两周召开一次阅读进度检查会,以小组的形式记录组内每个人的阅读进度。同时,组员可以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内讨论。如果小组内无法解决可以由课代表交由教师进行讲解,以便及时解决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丰富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丰富的教学形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相对于个体独立阅读而言,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的魅力,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学习任务单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创新整本书学习任务单,一方面是突破知识技能取向,另一方面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在诉求。”以任务为引领,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在《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以教材所陈列的6个任务为统领,再将每个任务细化,分解为不同的小任务,每一个任务与之前的任务以及之后的任务环环相扣,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进行阅读,并进行思考,从而将阅读升级为有思考的阅读,跟随任务循序渐进。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任务单,在课前分发。先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任务有基本的认识,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中能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读书会,让学生交流分享阅读心得。课程标准在教学提示中也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应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教师通过开展读书会,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分享阅读体验。读书会的开展频率最好在一个月两次左右。学期初始,教师需要让学生知晓本学期要阅读的书目具体有哪些,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告知具体的读书会时间,读书会需要分享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同时,学生可以组成学习共同体,互相交流讨论,共同阅读。学生之间的互相督促、互相进步相对于教师督促而言是更加有效的,教师应善于让学生组成小组,以组为单位,完成小组任务,之后小组间相互讨论,以完成长线任务。
再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如续写《红楼梦》。接续前八十回,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对人物的理解来续写。等到下次课上可以共同交流续写的内容,分享写作心得。以续写的内容为结果,全班共同讨论与交流。续写相对于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难度又上升了一个层级,这不仅要求学生要读懂,更要求学生对于人物性格、具体情节、环境、历史背景有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想要写好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表达能力,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相比,趋于严谨和周密,结构更加完整。因此,续写是一个有难度的任务。这个任务可以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以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
最后,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化教学。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围绕文本创设情境,将知识放在情境中展开,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阅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一定要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如在讲解第一回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与贾府环境相关的多媒体视频,然后分别介绍林黛玉和贾母的人物角色,最后点明林黛玉和贾府的关系。让学生代入:假设你是林黛玉,今天你要进贾府,马上就要见到贾母了,你应该怎么表现?你的一举一动都代表了林家,你应该做些什么动作?见到了贾母,你要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通过一些实际情境中的问题,帮助学生代入,探讨林黛玉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为什么要这么做。通过分析行为的动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红楼梦的具体内涵。
三、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
读者在阅读和领会文本时具有个体性,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空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将教师的指导作用排除在外,只有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相结合才会有较好的阅读效果。
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教学设计,教师要注重引导,这并不是事无巨细地“拖着走”。上海师大附中的余党绪老师指出,要让学生进行“原生态阅读”。“原生态阅读,似乎只是一个不断熟悉文本的过程,但在反复的阅读、多角度的讲述以及人物情节的梳理中,很多思索也在自然展开,思辨的种子在萌发。”教师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去理解和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就会生成许多独特的有新意的内容。教师需要尊重每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但并不是说任由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学生想象也需要在一定的合理的范围之内,教师需要在学生的想象偏离了范围时及时给予引导。如阅读《红楼梦》时,学生容易以現在的视角审视书中人物,难免会对角色有片面化的理解,从而影响对整本书的阅读。教师应在阅读前阅读中与学生充分交流,虽然把阅读的自由交给学生,但是阅读时需要把握的度仍需要教师掌握。
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三观”塑造的过程。高中生经历少,容易被文本带着走,从而失去了本该有的理解和感悟。如在《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刘姥姥二进贾府,贾母设宴招待,酒席上刘姥姥的行为不甚高雅,甚至引起众人哄笑。部分学生会认为是刘姥姥见识短浅,半生务农所致,以至于瞧不起刘姥姥。但是事实上,这样的阅读只是读到了浅层的含义。刘姥姥的各种行为,让贾府一家在饭局上更加和睦,取得了贾母的欢心并完成了报恩的目的,这也正是刘姥姥的知趣和聪明之处。教师要及时给学生点拨,避免只能读到浅层而无法体会到文本的深层含义。
“生命语文认为,文本等课程资源是源客体,学生是近主体,教师是远主体。远主体参与对源客体的享用和再创造,但不能成为近主体与源客体之间的一种障碍,更不可替代近主体。”整本书阅读教学也应运用“生命语文”的理念进行教学,教师要将阅读的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和文本充分交流。作为远主体的教师要帮助近主体的学生对作为源客体的文本的创造,有限度地帮助学生,才能贯彻生命语文的理念,让语文进入生命,内化书中丰厚的文学底蕴,从而让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
四、合理评价,注重检验多样性
现在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的阅读结果是一个难题。教学评价是为了检验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相对于客观知识而言,更多的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相对于其他任务群来说,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评价存在困难。
有不少学者认为,应增加整本书阅读在中高考中的题目数量。此方式虽然可以考查学生对于整本书阅读的理解,但是题目难免会有题型固定、内容死板等特点,并不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增加题目数量的关键在于题目的编写,编写能够有效检验学生阅读效果的题目,题目形式应多样,以检验学生读书质量为目的。应结合原著,让学生有所思考,最终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以《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考查为例,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第二十五题就很好地达成了这些要求。
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此题需要学生对书中的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不是仅背诵记忆一些人物特点就能够回答。因此,避免了学生面对考试只会机械记忆这一点。并且,这道题是一道主观题,与以往都是选择题的客观题相比,更考验学生对名著的理解与思考,是较好的出题形式。
过程性评价也可以较好地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效率。整本书阅读的时间较长,持续一到两个学期。在此期间,教师除了可以通过主题研讨会,读后感交流等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让学生来评价其他学者解读的《红楼梦》,以此来激发学生交流和讨论的欲望,将所读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教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去完成阅读,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素养。以教师正确引领为前提,以学生充分阅读为核心,以多样的语文活动为媒介,以丰富的评价方式为总结,将四者结合起来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