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偏好下产业集群能源共享的微分博弈策略

2023-10-12 07:14:52付浩言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23年9期
关键词:协同效应利润集群

付浩言,宋 力

(沈阳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870)

0 引言

在“双碳”背景下,企业作为社会生产活动的主体,迫切需要实施低碳生产,降低碳排放。而在企业碳排放中,来自能源消费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占比较高[1],随着光伏等分布式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低碳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降低碳排放。但由于分布式能源设备运行受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用能情况的约束,能源供给会出现一定时间上的闲置以及能量上的冗余,能源系统整体上还存在效率提升的空间[2];此外,随着消费者低碳偏好的不断提升,产品碳足迹在产业链上的累加效应迫使企业需要与上下游相关企业展开合作,力求实现全产业链碳减排,降低产品碳足迹[3]。

近年来,共享经济模式在交通、住宿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商业实践,表现出很强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能够实现参与者的互利共赢。目前,共享经济已逐步延伸到能源领域,通过隔墙售电、微电网等技术手段实现了企业之间的能源共享,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降低碳排放。而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相关企业在空间上聚集所形成的产业集群,为开展以合作减排为基础的产业链能源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将逐步形成一个以具有资源和技术优势的核心企业为核心,伴随多个配套企业的外包生产网络[4]。此时,核心企业主导的集群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成为核心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方式。随着能源共享模式的广泛应用,核心企业与其配套企业开展以合作减排为基础的能源共享,可以降低产业链碳排放,提高其产品的低碳竞争优势。基于上述背景,研究消费者低碳偏好下的产业集群能源共享问题对于提升分布式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产业链碳排放、实施国家低碳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共享经济的研究,有学者认为共享经济是根植于信息化社会生产力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5],所带来的溢出效应能够让经济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帕累托最优[6],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有着积极影响[7]。随着共享经济在能源领域的不断应用,一些学者对能源共享机制进行了研究:PETRI等[8]提出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共享合作框架;ZHOU等[9]开发了一个系统的指标体系来评估各种能源共享机制的性能。还有部分学者针对能源共享过程中的优化调度问题展开研究,以实现能源共享成本最小化[10]、利润最大化[11]以及保证信息安全的优化调度[12]。在企业能源共享合作研究方面,李山山等[13]认为能源共享可作为一种促进各参与主体互利共赢的增值服务;匡熠等[14]构建了以产消者和云储能为主的虚拟电厂主体,并基于Stackelberg博弈理论设计能源共享运营机制;张力菠等[15]构建了基于主从博弈的园区能源运营商主体与用户主体电力交易互动的计算实验模型。可以看出,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能源共享的服务机制以及技术方案,对于企业之间能源共享合作策略研究较少。

关于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合作策略问题,国内外学者引入博弈理论,针对合作创新[16]、合作减排[17-18]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在合作策略的静态均衡博弈研究方面,李丽君等[19]构建了绿色供应链成员之间不同合作策略的博弈决策模型;CHEN等[20]探讨了全渠道商业模式下寄售供应链中的合作问题。在合作策略的动态博弈研究方面,部分学者运用演化博弈的思想研究了合作参与方的策略稳定状态[21-22],还有部分学者运用微分博弈的方法对合作参与方的策略选择进行动态优化。ZHOU等[23]基于微分博弈理论分析了集中渠道供应链和分散双渠道供应链的最优均衡策略;张雪梅等[24]构建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再制造供应链微分博弈模型,探讨了不同政府规制情形下新产品和再制品的定价决策及再制造供应链绩效水平。可见,运用博弈理论对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合作策略问题进行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主流趋势。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针对能源共享的服务机制以及技术方案已有大量研究,但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能源共享的优化调度以及收益分配,没有在消费者低碳偏好下,考虑能源共享带来的低碳效应给企业生产决策带来的影响,也鲜有文献采用微分博弈等方法在动态框架下研究企业能源共享合作博弈策略。而产业集群能源共享是建立在产业链合作减排基础上,随时间变化的企业决策行为,参与企业之间具有更加复杂的关系,在能源共享过程中存在企业决策模式、利益分配、异质性企业在能源共享中的作用和地位等问题,现有研究很难为实践中日趋增多的产业集群能源共享合作策略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微分博弈作为一种用于研究连续时间内双方合作竞争问题的动态模型,能够通过微分方程更好地刻画能源共享协同效应随时间变化的过程,解决动态框架下的产业集群能源共享策略问题。

因此,本文试图将微分博弈理论引入产业集群能源共享研究领域,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以及产业链能源共享对产品低碳水平的影响,基于动态视角对产业集群中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的能源共享策略问题进行研究。运用HJB(Hamilton-Jacobi-Bellman)方程分别考察集中式决策、分散式决策以及Stackelberg博弈3种能源共享博弈情形下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各自的最优能源低碳水平、最优能源共享协同效应和双方最优能源共享总收益。探讨影响产业集群能源共享问题的核心要素,分析消费者低碳偏好和政府能源低碳补贴对产业集群能源共享的作用机制,寻求动态框架下集群企业能源共享帕累托最优的博弈方案。为产业集群能源共享补贴机制、利益分配和契约设计等方面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为推动产业集群能源共享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问题描述及模型假设

1.1 问题描述

在低碳产业集群中,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分别位于集群产业链两端,配套企业为核心企业提供零部件及半成品。集群企业为实现全产业链低碳生产,采用分布式发电等方式提升能源低碳水平,同时通过微电网等技术手段进行产业链低碳能源共享,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同时降低产品的碳排放,如图1所示。本文考虑长期时间范围内,以产业集群中参与能源共享的一个核心企业X和一个配套企业Y组成的简单产业链为研究对象,以参与双方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集中式、分散式和Stackelberg博弈情形下,研究企业能源共享决策问题。

图1 产业集群能源共享示意图

1.2 模型假设

假设1产业集群中核心企业X的能源低碳水平为EX(t);配套企业Y的能源低碳水平为EY(t)。参考武丹等[25]对低碳生产成本的设定,假设双方的能源低碳成本是各自能源低碳水平的二次函数,则t时刻双方的能源低碳成本为:

其中:rX为核心企业X的能源低碳成本系数,rY为配套企业Y的能源低碳成本系数。

假设2在产业集群能源共享过程中,企业能源低碳水平对能源共享产生正向影响,通过对低碳能源的优化调度,能够产生能源共享协同效应,提高低碳能源使用效率的同时,使整个产业链的能源低碳水平有所提升。假定能源共享协同效应随时间不断衰减,即存在自然衰减率。参考马永红等[26]关于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假设,则能源共享协同效应微分方程为:

(1)

其中:在初始状态下,K(0)=K0≥0;λX为核心企业能源低碳水平对能源共享协同效应的影响系数;λY为配套企业能源低碳水平对能源共享协同效应的影响系数;δ为能源共享协同效应的自然衰减率。

假设3根据产品碳足迹理论,产品碳排放是指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所产生的排放量。假设产品低碳水平与产业链能源低碳水平正相关,则t时刻产品的低碳水平为:

G(t)=χXEX(t)+χYEY(t)+θK(t)。

(2)

其中:在初始状态下,G(0)=G0≥0;χX为核心企业能源低碳水平对产品低碳水平的影响系数;χY为配套企业能源低碳水平对产品低碳水平的影响系数;θ为能源共享协同效应对产品低碳水平的影响系数。

假设4根据消费者低碳偏好理论,产品需求与产品的低碳水平成正比,参考郭军华等[27]关于产品碳排放对需求的关系设定,则t时刻产品的市场需求为:

Q(t)=a+βG(t)。

其中:a表示基本的市场需求;β表示消费者的低碳偏好,反映消费者对产品低碳水平的敏感程度。

假设5核心企业的产品边际利润为mX,配套企业的产品边际利润为mY,假设产品边际利润为外生变量,企业通过产品的市场需求获得收益,则t时刻双方企业关于能源共享的收益为:

JX(K(t),t)=mXQ(t)-CX(t);

JY(K(t),t)=mYQ(t)-CY(t)。

假设6本文侧重研究产业集群能源共享过程中企业能源低碳水平和能源共享策略的决策。为简化模型,不考虑影响收益的其他因素,博弈双方都是基于完全信息进行理性决策,不计存货成本和缺货成本。在无限时间范围内,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在任意时刻均具有相同的贴现因子ρ,且ρ>0。

假设7政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高企业开发低碳能源的积极性,对光伏发电等低碳能源提供政府补贴。目前,政府对新能源发电补贴有投资补贴和度电补贴两种方式,均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能源低碳成本。用ηX和ηY分别表示政府对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的能源低碳成本补贴率,可以检验政府补贴对能源共享协同效应的影响,并为政府制定补贴政策提供依据。

为便于书写,以下将变量中包含的(t)省略。

1.3 符号说明

Ei(t)为企业i的能源低碳水平,i∈{X,Y};

ri为企业i的能源低碳成本系数,i∈{X,Y},ri>0;

ηi为政府对企业i的能源低碳成本补贴系数,i∈{X,Y},ηi>0;

λi为企业能源低碳水平对能源共享协同效应的影响系数,i∈{X,Y},λi>0;

χi为企业能源低碳水平对产品低碳水平的影响系数,i∈{X,Y},χi>0;

mi为企业单位产品的边际利润,i∈{X,Y},mi>0;

δ为能源共享协同效应的自然衰减率,δ>0;

θ为能源共享协同效应对产品低碳水平的影响系数,θ>0;

φ为核心企业X对配套企业Y的成本分担比例,φ∈(0,1);

a为基本的市场容量;

β为消费者的低碳敏感系数;

K(t)为t时刻能源共享协同效应;

G(t)为t时刻产品的低碳水平;

Q(t)为t时刻产品的市场需求;

Ji为集群企业X、Y的长期利润,i∈{X,Y};

JS为产业链系统总利润。

2 模型构建及求解

2.1 集中式决策

集中式决策用上角标U表示,强调决策主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利润最大化,即集群企业合作决定能源低碳水平,以双方整体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而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此时的决策目标函数为:

(3)

命题1集中式决策情形下,核心企业X和配套企业Y的最优均衡策略为:

(4)

(5)

能源共享协同效应的最优轨迹为:

(6)

产业链系统总利润最优值为:

(7)

其中

(8)

由一阶条件解得双方最优策略:

(9)

(10)

将式(9)和式(10)代入式(8)可得:

(11)

(12)

(13)

2.2 分散式决策

分散式决策用上标L表示,强调决策主体各自利润最大化,即集群企业同时独立决定各自能源低碳水平。此时的决策目标函数为:

(14)

(15)

命题2分散式决策情形下,核心企业X和配套企业Y的最优均衡策略为:

(16)

(17)

能源共享协同效应的最优轨迹为:

(18)

其中

核心企业X、配套企业Y的利润以及产业链系统总利润最优值为:

(19)

(20)

(21)

其中:

证明略,过程类似命题1。

2.3 引入成本分担契约的Stackelberg博弈

假设在Stackelberg主从博弈情形下,引入成本分担契约实现产业集群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协调,核心企业X作为能源共享的领导者,配套企业Y作为追随者,为了提高双方能源共享的积极性,核心企业X对配套企业Y进行激励,主动为配套企业承担比例为φ(0≤φ≤1)的能源低碳成本。在该假设下,核心企业X首先决策自身能源低碳水平和成本分担比例φ,配套企业Y在观察到核心企业的决策后,再决定自身的能源低碳水平。Stackelberg博弈用上标R表示,此时双方的决策目标函数为:

(22)

(23)

命题3引入成本分担契约的Stackelberg博弈情形下,核心企业X成本分担比例及双方的最优均衡策略为:

(24)

(25)

(26)

能源共享协同效应的最优轨迹为:

(27)

其中

核心企业X、配套企业Y的利润以及产业链系统总利润最优值为:

(28)

(29)

(30)

其中:

(31)

对EY求导,由一阶条件等于0可以解得:

(32)

(33)

将式(32)代入式(33),并对EX和φ求导,由一阶条件等于0解得:

(34)

(35)

(36)

(37)

(38)

(39)

3 结果比较分析

分别比较以上3种情况下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的最优能源低碳水平、能源共享协同效应以及总利润,可以得出以下推论:

由推论1可知,在集中式决策下,双方的最优能源低碳水平、能源共享协同效应以及产业链系统总利润都是最高的,这说明集中式决策能够提升双方能源共享的积极性和产业链能源共享的整体效率,提升产品的低碳水平,进而提升系统总利润。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集中式决策可以使产业链的系统总利润最大化,但要使产业链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自愿实行集中决策,还需要满足一定约束条件,即在集中式决策下双方分得的利润要高于其他两种模式,即:

其中,在集中式决策下,双方各自的利润增量占系统总利润增量的比例取决于双方的谈判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等。

在成本分担的Stackelberg博弈情形下,当mX>mY/2,核心企业的能源低碳水平与分散式决策情形相同,配套企业的能源低碳水平和能源共享协同效应相比分散式决策情形显著增强,双方各自利润和系统总利润显著提高,提高程度取决于能源低碳成本的补贴水平,这说明能源低碳成本补贴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可以提高能源共享协同效应和双方各自利润以及系统总利润;当mX≤mY/2时,核心企业没有进行成本分担,对配套企业无激励,双方的能源低碳水平和能源共享协同效应以及系统总利润与分散式决策相同,这说明成本分担契约能否达成与双方产品的边际利润有关,当核心企业边际利润较低时,无法对配套企业进行成本分担触发激励,导致能源共享协同效应以及系统利润的降低。

推论2在3种决策情况下,双方的最优能源低碳水平与消费者低碳敏感系数(β)、各自能源低碳水平对能源共享协同效应的影响系数(λi)、能源共享协同效应对产品低碳水平的影响系数(θ)、各自能源低碳水平对产品低碳水平的影响系数(χi)、各自政府能源低碳成本补贴系数(ηi)成正比,与各自能源低碳成本系数(ri)、贴现率(ρ)、能源共享协同效应的自然衰减率(δ)成反比。在集中式决策下,双方最优能源低碳水平与双方产品边际利润(mi)均成正比,分散式决策下,双方最优能源低碳水平与各自产品边际利润(mi)成正比。在Stackelberg博弈情形下,双方最优能源低碳水平都与核心企业X的产品边际利润(mX)成正比。

在3种决策情况下,双方的利润以及系统总利润与消费者低碳敏感系数(β)、双方能源低碳水平对能源共享协同效应的影响系数(λi)、能源共享协同效应对产品低碳水平的影响系数(θ)、双方能源低碳水平对产品低碳水平的影响系数(χi)、双方政府能源低碳成本补贴系数(ηi)成正比,与双方能源低碳成本系数(ri)、贴现率(ρ)、能源共享协同效应的自然衰减率(δ)成反比,如表1所示。

表1 3种模式下的关键参数对决策结果的影响分析

观察式(4)~式(7),式(16)~式(21),式(24)~式(30)易证证明略。

由推论2可知,当消费者低碳偏好较高(即消费者低碳敏感系数β较大)、能源低碳较容易产生能源共享协同效应(即各自能源低碳水平对能源共享协同效应的影响系数λi较大)、能源碳排放在产品碳排放中占比较高(即各自能源低碳水平、能源共享协同效应对产品低碳水平的影响系数χi、θ较大)或政府补贴率ηi较大时,双方各自的能源低碳水平、利润、系统总利润都会有所提高。可以通过提高低碳宣传、政府补贴等方式减低成本、提高收益,促进能源共享的达成。在分散式决策下,双方关注各自产品的边际利润,自身获益越多,能源共享的积极性越高。在Stackelberg博弈情形下,核心企业X为配套企业Y承担部分能源低碳成本,当边际利润mX≤mY/2时,核心企业X的边际利润越高,对配套企业Y的成本分担比例越大,双方的能源低碳水平越高。因此,适当提高核心企业X的边际利润,对双方能源低碳水平的提升和能源共享的积极性都有促进作用。当能源低碳成本系数(ri)较大或能源共享协同效应的自然衰减率(δ)较大时,都会对能源低碳水平和利润产生负面影响,降低能源共享的积极性。

推论3在Stackelberg博弈情形下,当mX≤mY/2时,核心企业X为配套企业Y承担部分能源低碳成本,核心企业X的成本分担比例与X的产品边际利润成正比,与政府对配套企业Y的补贴率成反比。

证明略,观察式(24)易证。

由推论3可知,核心企业X的成本分担比例与双方产品边际利润和配套企业Y的政府补贴率相关,当双方产品边际利润(mi)的比率在一定范围内时,核心企业X的产品边际利润越大,成本分担比例越高。当政府对配套企业Y的补贴力度较大时,核心企业X会降低成本分担比例。

4 数值仿真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3种决策情况下的研究结果,更加直观地比较决策结果,本文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仿真,讨论长期情况下能源共享协同效应、系统总利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以及参数变化对决策变量的影响,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基于上述对各参数的分析与假设,参考武丹等[25]和李小燕等[28]的研究,对各参数赋值如下:rX=20,rY=15,λX=0.5,λY=0.3,χX=0.4,χY=0.3,ηX=0.2,ηY=0.1,mX=80,mY=60,a=1,β=0.5,δ=0.1,θ=0.2,ρ=0.8,t=1。

4.1 博弈均衡结果比较分析

将以上参数代入相关命题,得到集中式决策、分散式决策、Stackelberg博弈3种模式下的博弈均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3种模式下的博弈均衡结果

由表2中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与集中式决策相比,分散式决策下核心企业能源低碳水平降低了42.85%,配套企业低碳水平降低了57.37%,能源共享协同效应降低了47.74%,系统总利润降低了22.02%,说明分散式决策限制了双方能源共享的积极性,导致系统总利润降低,因此需要引入成本分担契约进行协调;引入成本分担契约后,与分散式决策相比,能源共享协同效应提高了23.25%,核心企业X和配套企业Y的利润分别提高了7.95%和8.84%,系统总利润提高了8.34%,更加接近集中式决策的水平,进一步说明了契约的有效性。

如图2和图3所示分别为3种博弈情形下双方能源共享协同效应以及系统总利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2 3种博弈情形下的能源共享协同效应

图3 3种博弈情形下的系统总利润

由图2和图3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集中式决策下的产业集群能源共享协同效应和系统总利润总是高于分散式决策,而成本分担契约的Stackelberg博弈能够有效提升分散式决策的均衡结果,这与推论1的结论相一致。

4.2 相关参数敏感性分析

为了深入研究3种博弈情形下,企业低碳能源相关参数的变化对能源共享协同效应的影响,本文选取企业能源低碳成本系数r和能源低碳水平对能源共享协同效应的影响系数λ两个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如图4和图5所示分别考察了核心企业能源低碳水平对能源共享协同效应的影响系数λX以及能源低碳成本系数rX对能源共享协同效应的影响。

图4 参数λX对能源共享协同效应的影响

图5 参数rX对能源共享协同效应的影响

由图4可以看出,3种博弈情形下能源共享协同效应在同一时刻都随参数λX的增大而增大(也随λY的增大而增大,仿真略),说明能源低碳水平越容易提高能源共享效率,能源共享协同效应越明显,这与推论2的结论相一致。

由图5可以看出,3种博弈情形下能源共享协同效应在同一时刻都随能源低碳成本系数rX的增大而减小(也随rY的增大而减小,仿真略),说明能源低碳成本越高,能源共享效率越低,对能源共享协同效应产生反作用,这与推论2的结论相一致。

4.3 消费者低碳偏好分析

如图6和图7所示分别考察了集中式决策下消费者的低碳敏感系数β随时间变化对能源共享协同效应和系统总利润的影响。

图6 参数β对能源共享协同效应的影响

图7 参数β对系统总利润的影响

由图6可以看出,在任意时刻,消费者低碳偏好越高,企业能源共享协同效应越高。说明消费者越倾向于购买低碳产品,企业提高能源低碳水平的积极性越高,企业进行能源共享的意愿更强,更容易产生能源共享协同效应。

由图7可以看出,随着消费者低碳偏好的提高,系统总利润也随之增加。说明集群企业能源共享能够通过消费者低碳偏好的提升带动产品需求的增加,进而提高系统的总利润。

4.4 政府补贴政策分析

如图8和图9所示为集中式决策下,政府对集群企业低碳能源补贴系数ηi对能源共享协同效应和系统总利润的影响。

图8 政府补贴率对能源共享协同效应的影响

图9 政府补贴率对系统总利润的影响

由图8可以看出,能源共享协同效应随着政府补贴力度的提高而增大,说明政府补贴能够有效激励集群企业能源共享。但对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的补贴率会分别对能源共享协同效应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是由于不同企业的其他相关参数不同所造成的结果。

由图9可以看出,随着政府补贴的提高,系统总利润也随之增加。核心企业作为产业链的主导者,不仅能够从自身的政府补贴中获利,还能够通过政府对配套企业的补贴而间接提高利润。由此可见,政府补贴可以帮助产业集群能源共享实现协调。

5 结束语

政府的低碳能源补贴政策以及消费者低碳偏好给产业集群能源共享问题带来了重要影响。本文借助微分博弈理论,以产业集群中单个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组成的两级产业链为研究对象,将能源共享协同效应作为状态变量构建微分博弈模型。基于动态视角对产业集群中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的能源共享策略进行研究,探讨了消费者低碳偏好、政府补贴以及作为领导者的核心企业单方面激励对能源共享策略的影响。本文先后讨论了集中式决策、分散式决策和引入成本分担契约的Stackelberg博弈3种情况下的双方企业最优均衡策略、能源共享协同效应随时间变化的最优轨迹以及系统总利润,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推导结果,主要结论如下:

(1)在集中式决策下双方的最优能源低碳水平、能源共享协同效应以及各自利润、系统总利润都是最高的,实现了帕累托最优。这说明集中式决策可以提高企业之间能源共享的积极性,是产业集群能源共享的最优决策。在Stackelberg博弈情形下,通过引入成本分担契约,核心企业为配套企业承担部分能源低碳成本,使得双方的能源共享积极性和系统总利润与分散式决策相比都有所提升,说明该激励机制有效调节了分散式决策下的能源共享策略。3种情况下双方的最优均衡策略都与时间无关,得到的产业集群能源共享策略具有一定的管理实践意义。

(2)随着消费者低碳偏好、双方各自能源低碳水平对能源共享协同效应以及产品低碳水平影响、能源共享协同效应对产品低碳水平影响的增大,能源共享协同效应以及双方各自能源低碳水平有所提升的同时,还使得对方的利润以及系统总利润均有所提升。这说明能源共享协同效应对企业能源低碳水平的敏感性越强以及企业能源低碳水平和能源共享协同效应对产品低碳水平作用越大,对能源共享参与企业越有益。此外,加强低碳宣传,提高消费者低碳偏好也能够扩大企业利润,提高产业集群能源共享的积极性。

(3)随着双方的成本系数和能源共享协同效应自然衰减率的增大,能源共享协同效应、双方各自利润以及系统总利润都有所下降。说明企业能源低碳成本越高,越会阻碍能源共享的积极性,还会降低能源共享协同效应以及双方的利润,导致能源共享效果变差,这与实际情况一致。可通过引入政府补贴和成本分担契约激励提高企业能源共享的积极性。

(4)在引入成本分担契约的Stackelberg博弈情形下,随着核心企业产品边际利润的增大以及政府对配套企业补贴的降低,核心企业对配套企业的成本分担比例会有所提升,这说明核心企业的产品边际利润越大,对成本分担契约的利润改善越明显,从而越容易实现产业集群能源共享。此外,政府可通过补贴引导产业集群能源共享实现协调,这为政府制定能源共享激励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本文后续研究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本文研究了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下的产业集群能源共享策略,但是没有考虑政府碳政策对产业集群能源共享决策的影响,可将考虑碳税、碳交易等碳政策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其次,本文对成本分担契约下双方利益分配问题未进行深入探讨,并没有使产业链达到完全的协调,可以通过设计一种契约机制以实现集中式决策的利润;最后,本文只考虑了产业集群中一个核心企业和一个配套企业之间的能源共享,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考虑由多个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能源共享均衡模型。

猜你喜欢
协同效应利润集群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
当代水产(2019年7期)2019-09-03 01:02:08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5:40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观念新 利润丰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6
矿区老年群体健身方式的协同效应分析
共同配送协同效应评价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