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向荣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音频的重焕生机提供了可能。音频具有与移动设备高度关联性、沉浸式体验、多任务处理功能等独有特征,其优势在先进技术的赋能下正在不断放大,市场价值逐步凸显。
面对短视频用户和流量主导的市场,在智慧化传播时代,作为最古老传播介质——声音,能否重新成为未来传播主流介质的可能?如何让主流声音“破圈”而行?
云听,用实践尝试回答这样一个时代命题。
如何让数以亿计的广播听众回流到主流平台?如何让国家主流媒体声音在巨头林立的市场中抢占舆论阵地?如何让严肃的主流内容在唯流量马首是瞻的互联网洪流中变成高阔的主旋律?一系列难题考验着云听的战略定力。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旗下唯一的声音新媒体平台,云听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旗帜鲜明地摆正定位:“首先是声音媒体,然后才是平台。”
作为声音媒体,云听紧紧围绕“声音”做文章,结合自身的差异化优势——总台名栏目、名主播资源,找到内容战略的清晰方向——资讯、文化和知识,坚持以正能量激荡大流量。
作为平台,云听依托总台的内容资源、重大赛事和文化、知识类节目资源,按照“台网并重、先网后台、移动优先”原则,通过AI等技术进行智能推送,以满足用户不同场景不同终端的信息服务需求。
截至2023年6月,云听全平台累计用户量2.2亿,汇聚全国1900余套地方广播频率,成为全国电台集成第一平台,其中,车载用户数超6800万,为车载智能终端第一媒体平台,初步实现了总台广播的用户回归和移动转型。
上线三年多以来,云听走出了国家主流声音的文化版图,走实走深了广播转型的融合发展之路,引领了音频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多屏共振、多方共赢。云听成长,让用户看到了“声音”在融媒时代的价值。
《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市场上优质网络音频大部分内容仍由主流媒体提供;在内容类型方面,非广播音频与广播节目内容类型形成互补。
这份报告也道出了云听实现弯道超车的差异化“利器”。声音,依然拥有独特魅力。
网络承载的是价值取向,影响的是思想灵魂。面对音频行业盗播、盗版、侵权频发、泛娱乐化的生态乱象,作为主流声音媒体的云听责无旁贷,通过加强自身造血能力,挖掘自身内容资源,以年轻的姿态释放文化活力。依托总台资源、深挖总台资源、融合总台资源,持续聚焦资讯、知识和文化三大领域,聚力打造有声资讯主流新平台、知识类音频内容汇聚平台和中华文化有声库。
有声资讯主流新平台。云听充分聚合总台新闻资源,开设听广播专区,集合总台及全国各级广播频率,提供直播、点听和回听服务;以“互动+社交”吸引年轻用户,开设中国之声、环球资讯广播、音乐之声等6个国家台的“云听直播间”,让新闻的单向传播变为实时互动;以总台广播直播流版权独家授权为契机,融合社会热点、用户需求、收听场景等因素,联动广播频率,精细化运营内容,带动总台三大新闻资讯类广播频率在云听的播放量持续攀升,中国之声直播播放量已突破10亿次,通过新闻直播流的运营快速构建流量护城河,强化了“听大事,来云听”的用户认知。
云听还依托总台海量垂类资讯、视音频资源,以“音频+互动”探索重大赛事报道融合传播新模式。在世界杯举办期间,云听推出“‘声’动世界杯”融媒体特别策划,为用户提供集赛场音频直播、赛事资讯、赛况日程、专题节目以及趣味活动的“一站式”声音新媒体特色互动产品。赛事直播和回听在云听站内用户转化率均高居榜首,充分延展了音频平台的价值边界。
知识类音频汇聚平台。联动总台资源与社会权威机构,打造一批覆盖亲子成长、个人成长、家庭教育、康养医疗等领域垂类IP,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定位“专业化内容+个性化服务”,自制健康类IP“云听云医”,致力于打造集健康知识科普+健康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健康信息服务平台。陆续打造《健康闹钟》《云医说》《人体健康之旅》《睡眠锦囊》等健康内容有声IP品牌。目前,“云听云医”已推出72档节目,覆盖48个科室,站内播放量近8200万次。
推出“每天云听”系列,重点运营子IP《每天学一点》《每天听懂一件国宝》《每天听一个故事》等,深入挖掘总台文史存量内容,满足用户碎片化知识学习需求。《每天学一点》自2023年3月底上线以来,播放量已经上涨至2300万次。
中华文化有声库。云听以中华文化传承为脉,聚力打造目前国内市场上收录最全面、制作最精良的“中华文化有声库”。这是首个国家级声音新媒体平台为全年龄段用户推出的集有声经典诵读、听学互动为一体的大型文化传承项目。该项目依托总台资源,汇聚行业顶尖的演播艺术家,并与各大出版机构、专业院校达成深度合作,推出“红色经典”“文学奖经典”“名家经典”“课本经典”系列等150余部、13000余期音频内容,仅2022年触达人数超过3.1亿次。
在内容上,选取我国文学史各时期的佳篇名作,包括诗词、散文、小说、戏剧等体裁,并针对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进行分类聚合、产品化包装、新媒体化投送,目前已推出“红色经典”“文学奖经典”“名家经典”“名著经典”“国学经典”等有声主题系列。其中,“红色经典”系列,既有联合学习出版社共同推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精品有声书,也包含了与总台中国之声、文艺之声等频率重点打造的《追寻——文艺作品里的精神力量》等高品质党建类有声产品;“文学奖经典”系列细分为“茅盾文学奖”“老舍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子专题;“名家经典”系列以作家为维度推出“老舍经典作品”“冰心经典作品”“叶圣陶经典作品”等子专题。同时,专为儿童和青少年群体打造了“儿童文学经典”“课本经典”“童谣经典”等主题系列。
在品质上,云听“中华文化有声库·听见经典项目”始终保持“国家队”制播水准,由于芳、敬一丹、白岩松、康辉、撒贝宁等总台主持人和李野墨、王明军等业内知名演播人领衔精心演绎创作,依托总台人工智能技术,辅以精良的制作和沉浸式音效应用,不断以内容创新、技术创新打造思想品位、艺术水准俱佳的有声精品,引领移动互联网音频用户“声”临其境领略中华文化经典的魅力。
三年多以来,云听以专业化的信息生产能力为全媒体注入新闻灵魂和价值理念,让正能量更充沛、主旋律更昂扬,形成百花齐放的主流声音生态。
声音媒介如何回归传播主战场?
前提是声音本身要经历介质形态的蝶变。而移动互联网的勃兴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为再一次“唤醒”耳朵提供了便利与可能。
声音随人们置身的场景而流动,在行走时、乘车时、做饭时、运动时,日渐消弭着私人听觉空间与公共听觉空间之间的界限。音频带给受众的景观感受也更深层、更立体,物联网逐步成为声音新媒体的新主场。
用户需求的场景化、多样化,驱动着声音市场的变革,也驱动着云听的渠道布局。智能穿戴设备方面,云听覆盖几乎所有主流品牌、全年龄段智能穿戴设备,并为儿童手表定制“云听”“听课文”两款产品,主推国际大奖小说、睡前故事、经典绘本、天文科普及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等内容。轻型应用方面,推出定制化内容产品包服务鸿蒙生态、小米小部件等渠道用户,上线“听广播”“听资讯”“听书”等轻应用产品,这也成为云听用户新增的“黑马”渠道。
2022年1月2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强化产品召回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主任王琰指出,相关机构调查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超过75%。车内智能屏已经成为继电脑、手机之后的第三大智能终端。车载在线电台PV值(页面浏览量)排名所有节目类型第一位,而以中国之声为代表的国家级广播频率点击收听量更是占到全国所有广播频率点击收听量的近50%。单就用户规模和使用场景而言,车内智能屏逐渐取代传统的FM广播,成为极其重要的媒体和舆论传播阵地。
云听十分注重广大车主的实际需求,不断夯实智能网联汽车场景内“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的技术支撑。云听采用大数据分析和AI内容推荐技术,将400万小时以上的丰富音频内容库通过“场景化智能推送”的方式为车主提供全时段车载内容服务。同时,打通手机、车机平台,用户使用同一账号可同时登录移动端和车载端,真正实现了广播在车载FM、车内智慧大屏和手机音频平台等收听场景的无缝切换,操作体验更流畅,快速实现车载市场弯道超车。
截至2023年6月,云听车机版已上线47家主流汽车品牌,与68余家后装方案商开展深度合作,装机量超过6800万,适配苹果Carplay、华为HiCar、ICCOA等手机车机映射。
三年多来,国家主流媒体的声音也已经从传统的频率走到手机端,走向车载端、智能音箱、智能穿戴等全天候伴随用户的智慧终端。云听也蜕变为国家“新”广播的节目制作、汇聚和分发平台,一个具有数字时代特质的、可开放给各类场景的听觉空间。
2020年,云听上线初期新增用户几乎100%来自手机客户端,到2023年,新增用户中来自轻型应用、车联网、智能硬件的新增用户占比超过60%。
从智能音箱到车载电台,伴随媒介场景的泛在化,再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持,为声音技术产品化和音频平台智慧化运营,为满足用户所需提供了无限可能。
高拟人度、可智慧学习的AI主播。云听聚力打造“云听AI综合应用平台”,快速完成了从理论论证到AI技术的常态化应用。“云听AI主播”是“云听AI综合应用平台”的主要生产力,可将文字内容快速、精准制播为音频内容。
“云听AI主播”基于全神经网络化语音合成系统及超拟真语音合成技术,通过对主持人声音的模型训练和深度学习,可近乎100%还原主持人的原始音色、播报节奏及重音处理等,并具备和真人主播一样的播报能力,以高拟人度给听众带来“真假难辨”的收听感受。
在智能文本分析方面,“云听AI主播”采用了最前沿的预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可以从文本分词、多音字识别、实体词识别以及韵律分析等多个维度,观察到更广泛的上下文信息来帮助理解语义。在盲测测试集中,“云听AI主播”在文本识别的准确率上可高达99.5%。
在语音播报方面,“云听AI主播”将200字的文字快讯转换为达到播出标准的音频平均耗时仅需不到1分钟,大力提升了音频内容的生产速度。“云听AI主播”通过智能化迭代、快速训练成型,在短时间内可打造出具备常规化内容生产能力的不同音色、不同风格的AI主播,以用于不同类别的内容生产。
同时,基于自主AI技术和总台主播资源,打造了具备AI常态化内容生产能力的虚拟主播。目前,以“AI主播+AI编辑”赋能,云听有声快讯生产能力已达到日产千条。
AI+语音服务。云听自主研发了AI智能诵读评测系统,并将评测技术与“总台好声音”演绎的高标准、高品质“有声语文教材”——“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相结合,推出“云听朗读评测”。这是中央主流媒体首个专为3~15岁中国儿童打造的中文在线诵读评测产品。
通过独家研发智能评估体系,融合《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云听朗读评测”可对孩子的朗读作品从完整度、准确度、流畅度、专业度和语速五个维度进行综合打分,并精细化识别漏读错读、发音不当、停顿不当等问题,并快速定位问题。
在“云听朗读评测”系统中,孩子还可通过语音交互同步跟读“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中总台主播示范诵读的语文课文经典篇目,并在完成跟读后获得系统智能生成的个性化诵读报告,了解自己在文字读音、语音语调、语速节奏等方面的完成情况,从而满足语文及普通话的学习需求,提升诵读水平。系统还设计“PK挑战”等寓教于乐、即玩即学的功能,在语音互动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通过同步跟读、智能测评、趣味交互等功能,让孩子足不出户就能体验“一对一”的总台“名嘴”领读指导。“云听朗读评测”系统上线以来,获得了来自教育界的广泛好评,已经被全国多地中小学推荐为语文学习和诵读练习的指定产品。“云听朗读评测”系统是云听对“AI+”媒体融合模式的充分实践。通过“AI+”模式,不仅开发利用了总台的优质存量内容资源,更拓展了音频产品功能边界,扩大了媒体融合创新空间。
依托该系统的用户基础,云听再造新媒体新品牌,推出中小学生经典诵读风采展示活动——“小小朗读者”。
AI+语音社交互动。媒体融合不仅仅是传播介质的转变,更要做更贴近用户、更具社交互动属性的内容产品。云听作为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AI技术,积极开发新媒体互动玩法,创新主流内容的表达方式,以更年轻态的传播方式吸引广大用户互动参与。
云听将AI智能诵读评测技术应用于方言声音产品研发,联合农业农村节目中心成功共创了集线上声音采集、用户互动和数据可视的科文融合产品——“乡音博物馆”,共推出粤、赣、湘、吴等7个语言馆,特别打造“可学可玩”的语言互动板块,吸引来自北京、上海、湖南等多个省份的用户通过AI交互学习普通话、测试方言种类、感受乡音特色。极具科技感和趣味性的互动玩法引发了广大用户的参与兴趣与自发传播。
“乡音博物馆”的AI语音识别系统,采用预训练模型设计,仅需少量方言样本,就能快速学习方言发音的特点和规律,自适应训练为不同方言种类的分类模型,与市面上动辄需要采集上百小时的语音训练模型相比,有着极高的灵活性。
“乡音博物馆”AI语言互动版块,通过社交化、互动化属性,增加了传统文化内容的趣味性,让主流内容更加贴近群众、更易广泛传播。产品一经推出火爆全网,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迅速破亿,截至2021年底,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突破10亿次。
A I+声音编码。杜比是当前国内音频类移动互联网平台音效的最大卖点,高品质声音编码技术成为行业卡脖子难题。借助AI,中国的“杜比”——三维菁彩声正式问世。这是总台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攻克、完成的国产三维声标准,也是全球首个基于AI技术的音频编解码标准,可以让声音在三维空间精准放置和移动,戴上耳机即可感受到音符在多维空间的律动。
在总台技术部门指导下,云听新媒体平台上线菁彩声播放器,成为国内首个覆盖主流手机终端操作系统,播放国产三维声音频流的移动应用。2022年,云听实现了与户外公共大屏超高清视频同步菁彩声直播中秋晚会。目前,云听的重大活动与赛事直播已实现菁彩声常态化使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云听将以此作为平台内容战略方向和发展目标,坚持守正创新、特色主流,坚定做主流声音的创作者、聚合者、传播者。作为国家广播转型的声音新媒体平台,云听坚持用户至上、内容为根、技术驱动。面临互联网下半场用户红利衰竭的市场困境,将持续强化技术驱动力,推动AIGC的全方位、常态化应用落地;不断开掘声音应用场景,以“连接、赋能、跨界”来提升自身的融合能力,让主流声音破圈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