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黎英
叶承宪要上“星约”,要我来为他写篇专访。我是很喜欢这个学生的,但说到写专访,仍未免有些勉为其难——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担心用力过度,写成个“四不像”。因为在我看来,这孩子优点很突出,缺点也很明显,一不小心就会被写成两个极端,在读者看来,自然是会感到很有些莫名其妙的。
叶承宪很喜欢读书。喜欢的程度,曾经达到了课间捧起书,就不知上课铃为何物的“境界”。当然,那是初到海亮的时候。有了几次在课堂上被罚没课外读物并写检讨的经历,现在收敛多了。但据他的父母说,只要一回家,他的第一件事还是看书,一本接一本,恰如饕餮赴宴,又如飞蛾扑火,即使父母三令五申、大光其火,要求他先完成作业也无动于衷。
阅读量大,知识积累自然多,对叶承宪的作文帮助显然非常大。我常有机会见到他洋洋洒洒、落笔千言,也偶可见他灵光一闪和另辟蹊径。体现在作文上,就是感情很丰富、思想很活跃,意识流的内容和手法运用得得心应手,很容易让读者感同身受。
比如写榕树,他不去写榕树的雄伟挺拔和苍翠繁盛,而是这么写:
春天时,它刚从冬天的长眠里苏醒,懒懒的,依旧带有几分困意。春为了让它看上去有些生气,便让它的枝头多了一抹鲜嫩的绿色。可惜春的努力没有效果,那些昏昏欲睡的、熬过了一冬的叶子趴在那抹绿上,似乎把那抹绿当成了柔软的床铺。
活生生地把一棵历经岁月沧桑的榕树,变成了一个慵懒、赖床的孩儿,还丝毫不让人觉得生硬。
又比如写海,他不去写海的广袤和波涛汹涌,而是写:
强劲的海风带着浓郁的鱼腥味道,扑打在我的脸上,飘扬着我的头发,让我几乎要喘不过气来。
几个很有力道的动词,就把海的粗犷、灵动和热情,以及“我”对故乡海岛的“近乡情更怯”,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当然,除了阅读量,叶承宪的写作能力,还来自他的兴趣。他曾在小学的一篇作文里写道:“心愿是心里的一颗种子,梦想是生活的一对翅膀。两者合二为一,就有了一个美好的名字——理想。”而叶承宪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作家。他在作文里还这样写道:“文学梦,已然成了我心中一棵茁壮成长的小树,插在生活的翅膀上。只要我愿意在空中翱翔,就一定会抵达文学的殿堂。”
而为了实现这个文学梦,叶承宪说:“我依旧在坚持看书,并每日记下所见所闻,也去上写作辅导班,不断地写作更是不消说的。”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兴趣或者说理想,驱使着叶承宪不断地去阅读和写作。而写作能力的提升,除了坚持阅读,还需要坚持练笔,也就是叶承宪所说的“每日记下所见所闻”“不断地写作”。当然,在学有余力时,上写作辅导班,作为训练和提高写作能力的辅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项。
此外,叶承宪还颇多才艺——会书法、爱唱歌、善表演。据说小学时就多次被浙江省自然博物馆请去表演相声,不仅胸有成竹、旁征博引,表演还亦庄亦谐、有模有样,赢得了一大片掌声。现在参加了海亮初级中学的合唱团,才半年时间,合唱团就获得了诸暨市艺术节的一等奖。
最后,就让我用叶承宪在《一定要坚持——〈老人与海〉读后感》的结束语来作为这篇采访稿的结束语吧: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当我们碰到困难而灰心丧气时,一定要坚持。要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要被困难吓倒。只要能坚持,美好的明天就会在不远处等着你。
(本文特约记者为浙江省诸暨市海亮初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