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表演审美能力提升的价值意蕴和措施研究

2023-10-12 19:43李响施海林赤峰学院音乐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17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钢琴演奏演奏者

李响 施海林(赤峰学院音乐学院)

钢琴艺术于十九世纪中期传入我国,在近代社会中,钢琴艺术与我国文化相互融合,在我国获得了蓬勃发展,产生了许多从事于钢琴表演的艺术大家。近年来,随着钢琴艺术在我国音乐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涌现出更多的优秀演奏者,为钢琴艺术的普及提供人才层面的保障。审美是美学领域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个人对于某一美学事物的具体感受,具有较为明显的主观性,在钢琴表演领域,审美能力直接影响到演奏者的感知力,进而关系到演奏者是否能与音乐作品产生强烈的共鸣。基于此,钢琴演奏者应当主动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把握钢琴作品的内涵,提升自身的演奏水平,以突出的审美能力确保钢琴演奏的有序进行。

一、钢琴表演艺术概述

(一)钢琴表演艺术内涵

钢琴表演艺术是一项基于听觉、心理、情感与身体共同参与演奏的艺术形式,演奏者通过高超的演奏技巧重现钢琴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情感,展现自身对钢琴作品的感知和理解,同时这也是演奏者内心思考和情感价值的体现。因此,演奏者能否把握钢琴作品的艺术之美、情感之美,直接关系到钢琴作品的演奏效果,而演奏者的审美能力又直接决定其能否把握钢琴作品的艺术情感之美,这就需要钢琴演奏者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音乐理论知识和人文知识,能够深入浅出地演奏钢琴作品,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进而将个人理解、作品内涵与个人情感融入演奏活动,展现钢琴艺术的美感。

(二)钢琴表演艺术形式

钢琴表演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听觉艺术和肢体艺术。一方面,钢琴是一种优美的听觉艺术。钢琴发明于18 世纪,自发明以来,钢琴与听觉艺术便产生密切联系,而且一直享有乐器之王的美誉,对于近现代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人类文化发展和文明传承也具有积极意义。首先,钢琴通过击弦发声的方式产生声音,而后通过演奏技巧将这些声音以特定的旋律呈现出来,进而形成作品片段,带给人们良好的听觉体验,故而听觉艺术也是钢琴表演最为基本的艺术表现形式。钢琴表演是一种抽象艺术,演奏者通过声音媒介将其传递至听众内心,引起听众的情感波动与共鸣,进而引发听众的思考。因此,在钢琴表演的过程中,演奏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掌握相应的演奏技巧,更要了解钢琴作品的人文内涵和情感取向,才能将钢琴作品透彻地呈现在听众面前。另一方面,钢琴表演艺术包括肢体行为艺术,演奏者通过优美的音符呈现钢琴作品,但如果肢体动作僵硬或生疏,也会降低人们的观赏体验,因此,演奏者在表演的过程中也需要关注自身的肢体动作,实现肢体动作与音乐艺术相结合,从而提升钢琴艺术的表演张力,使肢体动作更加协调流畅,配合优美流畅的音符,增强观赏者的审美体验。

(三)钢琴表演艺术发展

演奏者在演奏钢琴艺术的过程中实现内在修养、自我情感与音乐演奏技巧的融合,通过一定的演奏技巧呈现钢琴作品的节奏与旋律,融入自身的艺术理解和情感认知,强化钢琴演奏效果和听众的体验,而钢琴演奏艺术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音乐艺术的需求愈发旺盛,在音乐艺术领域,钢琴表演艺术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表演理论,不仅凸显钢琴表演艺术独有的特色,更是融入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这需要演奏者能够从审美的视角把握钢琴表演艺术特色、剖析各民族音乐文化特色,才能将两者深度融合起来,使钢琴表演艺术成为一项融合多元文化、凸显多元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上述过程可以帮助演奏者不断增强自身的审美意识、锻炼审美能力、完善美学理念。不难发现,钢琴表演艺术发展与演奏者审美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相互促进、交互发展的过程,而演奏者要积极作为,主动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在表演的过程中呈现钢琴艺术之美,并提升呈现效果。

二、钢琴演奏者提升审美能力的价值意蕴

钢琴艺术起源于西方,于19 世纪传入我国,并在百余年的发展中与我国文化深度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钢琴表演艺术风格。在新时期的背景下,要想继续推动钢琴艺术的创新发展,就必须推动中国元素和传统文化融入钢琴表演活动,这要求钢琴演奏者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演奏技巧,更要具备深厚的历史人文修养,能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将传统文化元素与钢琴演奏有机融合,从而突出我国钢琴作品和钢琴演奏活动的民族性,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促进钢琴表演艺术的创新发展。具体而言,演奏者提升自身审美能力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

(一)筑牢钢琴表演的艺术基础

审美能力是演奏者表演钢琴作品的艺术基础,钢琴表演既是一种听觉上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种文化层面的体现,通过声音传递情感,使演奏者、听众和钢琴作品三者之间产生共鸣,实现心灵层面的沟通交流,进而加深对钢琴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底蕴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发挥关键作用,能够感受到钢琴作品的美感,进而将这种美感呈现出来,才能实现自身与听众和作品的共鸣,这就要求演奏者应当具备较高地审美能力。因此,在钢琴表演期间,演奏者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钢琴作品的艺术之美、情感之美,并将这种美呈现给听众,才能给听众带来更生动、更形象、更流畅的钢琴表演。

(二)呈现钢琴表演的艺术内涵

我国的钢琴表演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音乐艺术形式,兼具中西方音乐艺术的特点,故而其艺术内涵能够呈现多元性的特征。在表演的过程中,如果演奏者的审美能力不到位,便无法感受到钢琴艺术及钢琴作品中的多元化艺术内涵,也就无法呈现中西方交融的艺术特点,这会在无形之中降低钢琴演奏的效果。因此,演奏者应当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准确把握钢琴作品中的多元化艺术内涵,进而在演奏的过程中将其呈现出来,满足听众对于钢琴艺术的追求。同时,提升审美能力有助于演奏者在呈现钢琴表演艺术内涵的过程中融入自身的情感,进一步提升钢琴演奏的艺术张力,为钢琴演奏注入灵魂。

三、钢琴演奏者提升审美能力的措施研究

(一)提升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是审美能力的基础组成部分,如果专业素养不到位,即便钢琴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演奏者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也无法通过钢琴表演活动呈现出来,自然也就无法让听众产生良好的审美体验。因此,在未来的演奏过程中,钢琴演奏者需要从专业素养入手,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首先,演奏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有关钢琴演奏的理论知识,在理论的指导下顺利演奏钢琴作品,熟悉各类钢琴作品的风格、特征及创作背景,这需要演奏者在演奏之余做好自我精进,主动学习理论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其次,演奏者应当做好日常的练习,梳理不同钢琴作品的风格和类型,并在练习期间积累经验、总结演奏心得,实现练习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将自身所掌握的音乐知识应用于实践。再次,演奏者需要发现演奏过程中存在的短板问题,通过自我反思、邀请他人点评等方式找出问题成因,如理论知识不牢固、某个演奏环节出现技巧性失误等,根据这些具体的原因采取相对应的纠正措施,不断改正总结,才能逐渐克服短板问题,提升演奏活动的效果。最后,演奏者需要吃透钢琴作品的情感内涵,而后将自身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这种情感内涵结合起来,在钢琴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通过特定的演奏技巧呈现作品情感,这既是演奏者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审美能力得以发展的直接体现。

钢琴表演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演奏者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了解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的知识内容,提升自身的人文历史修养,这也是演奏者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看,演奏者唯有了解钢琴作品的创作目的、创作的历史背景、创作者所属流派以及创作年代流行的艺术理念,才能对钢琴作品形成更为客观、更为清晰的认识,进而明确钢琴艺术作品的演奏逻辑和人文内涵。同时,演奏者需要在了解上述内容的前提下加以思考,将自身的理解融入钢琴作品,形成新的感悟,才能更透彻、更有效地呈现钢琴艺术之美。例如,在表演《梦中的婚礼》这首钢琴作品时,演奏者明确意识到这首作品的创作目的就是为了庆祝结婚,在这一基础上,演奏者分析《梦中的婚礼》这首作品的结构及其音乐层次,了解保罗·塞内维尔和奥立佛·图森的艺术流派、创作理念。同时,演奏者将钢琴演奏和婚礼场景相结合,为人们呈现出一个感人至深的婚礼故事,通过音乐的力量传达人们对婚礼的赞美。

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钢琴演奏者需要经过反复的演奏训练,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反复推敲、重复总结,找到最佳的演奏方法和节奏感,才能切实体现钢琴艺术作品的价值。例如,在钢琴曲《献给爱丽丝》之中,创作者利用优美曼妙的旋律勾勒出一位在懵懂爱恋中的活泼少女,但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不少演奏者虽然了解这首作品的内容,但其演奏实践总是少了一抹韵味,无法通过钢琴艺术突出少女的活泼和善良。对此,演奏者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把握《献给爱丽丝》这首作品的整体感情基调,在此基础上按照既定的节奏和旋律演绎作品内容。因此,掌握了钢琴艺术表演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演奏者在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中积累经验,了解自身所演奏的音乐作品的技巧和感情基调,并在这一过程中切实感受钢琴艺术的美感,才能将自身的情绪融入其中,为接下来的表演做好铺垫,力求保障钢琴演奏的审美效果,提升钢琴表演的艺术水平。

前文提及,钢琴表演艺术表现形式包括听觉艺术和肢体艺术,而随着人们对于钢琴表演艺术的要求愈发提升,故而演奏者在钢琴表演期间也应当注意自身的肢体形态,通过优美的肢体语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传达钢琴作品的情感。例如,《献给爱丽丝》演奏期间,演奏者的肢体动作应当相对轻盈,以此突出钢琴作品活泼轻快的感情基调,而在演奏《梦中的婚礼》时,演奏者在演奏期间的肢体动作则应当相对庄重。此外,演奏者在提升自身审美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科之间的融合互通,在熟悉钢琴知识的基础上从文学、史学的角度了解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研究钢琴作品的类型与风格,从哲学的角度对前人的钢琴作品、钢琴演奏理论进行评析,取其精华,融入新的时代元素。

(二)培养审美意识

审美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而且从美学鉴赏的角度来看,钢琴表演艺术的美可以分为内在、外在两个层面,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欣赏、练习或演奏钢琴作品的过程中应当培养自身的审美意识,能够主动积累有关钢琴审美的知识,从审美的角度分析作品和相应的演奏活动。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将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与个人对钢琴作品的理解结合起来,在自身审美意识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独特的演奏风格。

首先,在演奏某一首钢琴作品之前,演奏者需要综合各类知识对作品进行思考研究,例如,演奏者搜集前人演奏这首钢琴作品的心得体会,了解听众对于钢琴作品的感受,或者搜集与钢琴作品有关的历史人文知识,进而结合钢琴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才能了解创作者如何通过钢琴艺术的形式传达情感并展现情感之美。其次,演奏者需要从个体的审美视角思考如何将自身情感与创作者情感深入地融合起来,既要在演奏过程中展现作品情感,也要呈现自身情感,进而在双重情感的作用下激发欣赏者的情感共鸣。在思考的过程中,演奏者也可以对钢琴作品进行创新,融入与现代生活、时代背景相关的元素,对钢琴作品的情感主旨和精神意蕴进行升华,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取向。最后,为了更有效地培养自身的审美意识,演奏者不仅要做好反复的练习与思考,更要主动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例如,观看钢琴名家的演奏过程,吸收其中的精华部分,而后与自身的演奏技巧相结合,再如,与其他演奏者沟通交流,分享练习或演奏心得,最终形成属于自身风格的审美意识。

需要注意的是,审美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而且无法在他人的短期指导下快速形成,故而需要演奏者耐心积累,经过日积月累的沉淀,对钢琴作品进行反复琢磨,才能培养独特的审美意识,以独特的视角看待钢琴作品,揣摩创作者的心境和状态。

(三)加深对钢琴作品的情感理解

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而钢琴表演艺术作为音乐领域的重要艺术形式,自然是人们通过音乐途径表达自身情感,或与他人形成情感共鸣的方法。

因此,除了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审美意识以外,演奏者还应当主动对作品情感的理解以及对自身情感的表达。具体来看,钢琴作品具有共性的感情基调,例如,《献给爱丽丝》的总体感情基调是活泼、欢快,而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可以在把握共性感情基调的前提下融入一些演奏技巧,突出作品中主人公古灵精怪、活泼善良的性格特点,带给听众不同的欣赏体验。

结合钢琴作品的具体情况来看,部分作品的感情起伏较大,这就需要演奏者利用高超的技巧去突出这种感情波动,而如果演奏者无法准确理解作品感情,那么即便掌握了高超地演奏技巧,也无法将钢琴作品的情感美展示出来。因此,演奏者应当实现情感与技巧的深度融合,而后结合听众或其他演奏人员的看法、观点对作品的感情进行深度理解,依托钢琴作品实现创作者、听众和自身的情感共鸣,有力提升钢琴作品的艺术张力。

前文提到钢琴艺术传入我国以后与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发生融合,这使我国的许多钢琴作品都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因此,在加深对钢琴作品情感理解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相对应的人文历史知识,将中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钢琴艺术作品,使钢琴表演充分展现民族特色,实现传统文化与钢琴艺术的有力结合。

此外,演奏者需要强化自身的情感把握力和感知力,一方面,在欣赏他人演奏的钢琴作品时,演奏者需要准确感知其中的情感元素,分析他人是如何在把握钢琴作品的共性情感基调的前提下突出作品的情感特质并表达个人情感,而后将这种技巧或经验借鉴到自身的日常练习和表演之中。

另一方面,在自我练习的过程中,演奏者既可以录制相应的视频、音频,分析演奏期间存在的失误,也可以让他人对自己的练习过程进行点评,找出自身在情感表达方面存在的短板,进而采取措施加以改正,不断提升自己的情感把握力、表现力。

四、总结

在钢琴表演过程中,演奏者的审美能力对于钢琴艺术表演的效果具有直接影响,演奏者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可以筑牢钢琴演奏的基础,凸显钢琴演奏的艺术内涵,而为了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演奏者需要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习理论知识、历史人文知识及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主动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能够利用审美的角度进行表达,最后则要加深对钢琴作品的情感理解,学会感知钢琴作品的情感,把握情感以及有力地表达情感,多措并举提升钢琴艺术表演效果。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钢琴演奏演奏者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索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