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琴
上班时从烈日下步行到单位,进入狭窄拥挤的电梯,额面的汗珠如泉,向外冒个不停。我忍不住说,好热。同事回应我,你说声“凉快”,就没那么热了。
我赞同地想到“心静自然凉”这五个字。这样想的时候,步出电梯,身心真的安静下来,额头的汗水似乎也减少了,进入办公室开始工作,一个多小时竟然忘了开空调,直到在外面搞宣传活动的同事回来,一边嚷着太热了,一边打开空调。
古代没有空调,古人是如何消暑的呢?
曾读到一个故事,某天香山居士白居易去寺院拜访一位叫恒寂的禅师,却见禅师静坐在禅房里打坐。白居易不解地问:“禅师,这里好热,怎么不换个清凉的地方?”恒寂禅师答道:“我不觉得十分炎热,反而觉得很凉快啊。”这番话让白居易顿生感悟,遂在禅房的墙壁上作诗曰: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
宋朝温革在《纳凉诗》写道:避暑有妙法,不在泉石间。宁心无一事,便是清凉山。温革诗中所言“宁心”即静心之意,同白居易与禅師对话,所悟所写的“心静身即凉”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质上都是“心静自然凉”的意思。
想起小时候,居于山村,没有电扇,更未听说过空调,燠热之夜,不过是一把老蒲扇,起初动作凝缓,摇着摇着,越来越滞重,不知何时,拿着蒲扇的手再也抬不起来,人便进入香甜的梦乡。无论夜晚多么燥热,大人小孩心思集中在手中的蒲扇上时,心无杂念,便觉清风徐来,神清气和,身心清凉。如今回想起来,那时的梦境似乎也是一片清凉。
年近八旬的母亲夏天从不开空调,说凉气入骨伤身,依然如同三十多年前一样手不离扇。只是扇子多样化了,除了老蒲扇,还有商家宣传免费发放的塑料扇。午后,母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拿着扇子摇啊摇,慢慢摇入她一个人的思绪之中。不多一会儿,扇子散落在膝盖上,她歪斜着身子倚在沙发上,有鼾声响起。夜晚她占据一张大床,关上灯平躺床上,挥扇摇啊摇,便摇出了她夏季的凉爽之夜。
童年的老蒲扇时光和母亲现在的扇子岁月,细思起来也是属于宁心消暑。心静下来,才能感受到一把小小的扇子送来的微风。当扇子不再摇动,安息下来的身心也不觉得炎热,于是夜凉好入梦。
医学研究也表明,当人的精神状态完全放松安静时,呼吸、心率、血压、体温、代谢均相应降低。由此可见,慢下来,静下来,让自己的意念遨游于清幽之境,确实能达到消除暑热的效果。
现代人习惯了追逐快,快速发展,快速降温,快速达到目的,殊不知,欲速则不达。我一个朋友去年夏天就因为面部长时间对着空调吹,出现面瘫。住院治愈后他给空调安上了一块挡风板,也不再依赖空调,能不开尽量不开,回归到古老的宁心消暑法。
(编辑 兔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