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英,赵志轩,孙琳林,卢林,杨超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100
中医专业作为临床关键学科,在对疾病进行治疗干预的过程中方法独特,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1]。但从临床教学活动开展的角度上来说,中医专业知识内容复杂,专业性较强,常规教学模式下难以帮助中医专业学生全面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以及操作[2-4]。以往的临床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缺乏感性认知,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5-6],同时对学生中医专业临床思维的培养也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如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不断优化中医专业教学效果,成为中医临床教学面临的一大关键问题[7-8]。而中医实例教学法在其中所发挥的优势是相当确切的。为进一步探讨中医实例教学法对促进学生成绩提升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本研究以2021 年8 月—2022 年1 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中医专业实习学生共50 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不同教学方法进行干预,分组探讨中医实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中医专业实习学生共50 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接受中医专业基础知识教学,临床沟通能力良好。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学生25 名,男性学生16 名,女性学生9 名;年龄21~27 岁,平均(25.85±0.63)岁。观察组学生25名,男性学生15 名,女性学生10 名;年龄21~27 岁,平均(25.61±0.58)岁。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展开中医教学活动。利用PPT 以及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展开中医教学,分层次、分阶段明确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于现代医学理论讲解中医理论必要性,了解现代医学理论体系与中医理论体系差异,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对中医理论过程存在问题进行讲解,测评验证教学效果。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按照中医实例教学方法展开中医教学活动。具体应用措施包括:①病案选择与教材疾病的标准证型相近似,并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的病案,侧重点是中医证型辨证,例如寒湿内生证和脾胃虚弱证导致的泄泻病,有寒湿泻,也有脾虚泻,二者都有食少、大便稀、味不臭、舌淡、苔白的特点,但二者一个属于虚证,一个是属于实证,虽然同属一个病,表现相似,但治疗截然不同的。这种病案的指向性是证型鉴别,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证型间如何进行鉴别。教师每次理论授课前,整理相关病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生对病案分析的内容按理法方药进行,首先对病案进行四诊摘要,找到辨证点,进行因性位辨证。
②塑造中医氛围。例如课堂上火针治疗痤疮,在实施治疗后1 d 即可见到明显的疗效;穴位贴敷治疗痛经,可以在1 次治疗后就收到显著疗效;耳穴放血治疗急性咽喉炎咽喉肿痛,可以在放血后立即出现疼痛症状的消失。
对两组学生教学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指标包括出科成绩、中医药文化知识掌握情况、沟通技能以及评判性思维。其中,出科成绩以及中医药文化知识掌握情况、沟通技能应用书面考核方式进行评价,单项评分值域为0~25 分,以评分高代表学生教学效果好;评判性思维包括开放性思维(评分区间为0~100 分)、探寻真相(评分区间为20~100 分)、问题分析能力(评分区间为20~100 分)、认知成熟度(评分区间为20~100 分)以及求知欲(评分区间为10~100 分)等相关内容,以评分高代表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好。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出科成绩、中医药文化知识掌握情况、沟通技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成绩指标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25)观察组(n=25)t 值P 值出科成绩18.12±2.15 22.63±0.87 9.723<0.001中医药文化知识掌握情况19.54±3.58 23.58±0.26 5.628<0.001沟通技能17.15±2.19 21.23±0.88 8.643<0.001
观察组评判性思维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25)观察组(n=25)t 值P 值开放性思维73.56±8.56 89.12±6.53 7.226<0.001探寻真相71.56±7.35 89.33±5.16 9.894<0.001问题分析能力71.15±8.26 91.25±2.37 11.695<0.001认知成熟度73.35±6.19 90.85±3.57 12.245<0.001求知欲71.35±5.26 83.33±2.59 10.216<0.001
我国医学史上中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治疗方法独特,理论知识深奥,需要本专业学生展开系统且全面的学习。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中医专业学习难度较大,在中医传承过程中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9-10],以更加深入浅出的方式将深奥的中医专业理论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一大重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突破传统中医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将中医专业每一知识点与具体的中医案例相结合[11-1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医专业知识的理解更为彻底与深入,同时提高理论知识学习的针对性水平。应用案例教学法展开中医管理理论知识教学,不仅能使教学内容与本专业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还能够提高学生主动性以及学习效率。由此可见,中医教学领域对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施是非常关键的。
从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角度上来说,作为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素养教育必须充分尊重个人生命价值,尊重个人权利与尊严,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面向临床中医专业学生展开人文素养教育实现了对生命文化、仁爱思想以及医德教育内容的高度集成与统一,并将人文素养作为本专业学生自身道德修养评估以及社会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中医专业学生作为未来中医医疗活动开展的主体。人文素养教育质量会直接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产生影响,在医学模式转化以及医疗环境改善方面发挥重要价值。因此,案例教学法实施期间应当重视对中医专业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热爱本职工作,对患者要做到认真负责,具备耐心、仁心、同理心,懂得关心患者的疾病之苦,在临床诊疗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热爱医疗事业。同时,高等院校肩负面向社会输送专业中医人才的重要任务,必须重视对中医专业学生的认同教育,将对中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培养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任务,将认同感培养内容与常态化背景相结合,健全中医专业认同以及认知教育,积极引导本专业学生在专业认同过程中做好学业规划方面的工作,促进专业情感培养,提升综合素质,明确专业学生职业选择,坚定中医专业职业信念,积极发挥中医专业人才的智慧与力量[13-15]。
本研究尝试将中医实例教学方法应用于对本专业学生的教学活动中,结果显示:组间出科成绩、中医药文化知识掌握情况、沟通技能评分结果对比,观察组分别为(22.63±0.87)分、(23.58±0.26)分、(21.23±0.8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评判性思维评分结果对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数据提示中医实例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价值。分析认为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灌输式、单向式特点,将围绕案例所展开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作为专业教学基础,将学习与问题、任务以及病例相挂钩,真正将问题融入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及集体讨论的方式达到解决问题,并提高知识掌握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应用中医实例教学法展开专业教学活动,对提高学生出科成绩、中医药文化知识掌握情况、沟通技能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值得在教学活动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