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也是当前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千百年来,中国茶以及茶文化经由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跨越历史、传遍全球,已成为推动中国与世界文化交融的重要载体。
茶产业是极具潜力的绿色产业。一方面,茶叶生于天地之间,能够缩小温差,蒸发水分,增加土壤肥力,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宝贵的自然财富;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重要饮品,茶叶也是支撑中国茶区的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中国的832个脱贫县中,近六分之一以茶叶为主导产业,超千亿元的产值带动至少260多万贫困人口走向小康。
本期封面展示的是“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景迈村的糯岗古寨。公元10世纪,迁徙中的布朗族先民与傣族等世居民族在景迈山发现野生茶树,遂在此建寨,结合当地生态系统特征和茶树的自然生长习性,栽培茶树替换森林中的少量高大乔木,以此构成的“乔木层—茶树层—草本层”立体群落结构,不但能为茶树提供理想的可持续生长条件,还完好保留了约1500种原生种子植物,具有丰富多元的生物多样性。
这片位于海拔1250米到1600米的古茶林,正是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延续至今的“林下茶种植”传统的典型物质遗存。穿行于今日的景迈山,人們仍能感受到这份来自中国古人的“用地规划”所蕴含的智慧:山顶高处是世居民族所信仰的“神山”圣地与水源地,受到严格保护;古茶林位于中部,村民依“神山”建村、围“寨心”建房,使村落更具凝聚民心的向心力;古茶林外围种植分隔防护林,以防治冬季低温和病虫害;生产粮食和蔬菜的耕地位于海拔相对较低、水源充足的地区,避免在开垦和种植过程中对古茶林造成干扰。
以传统茶祖信仰为基础,将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相结合,景迈山古茶林经由千年传承所形成的“林茶共生、人茶共荣”的古茶林保护管理体系,充分尊重了当地气候条件、地形特征和动植物种群,实现了对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对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绝佳阐释,更是中国落实人与自然良性互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活态”典范。
2023年9月17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经验,以这片被世代守护的千年茶林为载体,正在走出中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