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3-10-09 08:48孟凡玉
南方农业·上旬 2023年7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中药材

孟凡玉

摘 要 当前,以中药材为基础的中医药产业成为国家鼓励支持的新兴产业之一,中医药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医药发展被列入国家战略,发展中药材产业意义重大。截至2022年12月,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以辛夷、山茱萸、杜仲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超3.47万hm2,总产量达7 000 t,年产值达3.5亿元;其中,辛夷种植面积达1.67万hm2,年产干药4 600 t,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南召县已培育中药材新型经营主体295个、中药材初加工企业10家。成立了中药材发展中心,对该县中药材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建设,近年来重点建设“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十大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打造“南召十大道地中药材”品牌。结合南召县实际情况,阐述了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快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强化人才引进培育和科研平台建设、加强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的培育、强化品牌建设、加强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创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及多渠道筹措资金等建议。

关键词 中药材;产业发展;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3.057

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始终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探索林下经济新模式,积极发展“林+药”特色产业,推广中药材种植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产业基地,打造知名品牌,推动中药材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品种结构日趋合理,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南召县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1  发展现状

南召县境内有各类中药材253科1 100多种,其中常用中药材有200多种。特别是辛夷,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元末明初就与山茱萸、冬花并称南召县三大特产。20世纪50年代以来,南召县辛夷产量基本保持在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占河南省产量的70%以上。截至2022年12月,南召县以辛夷、山茱萸、杜仲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超3.47万hm2,总产量达7 000 t,年产值达3.5亿元[1]。其中,辛夷种植面积达1.67万hm2,年产干药4 600 t,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山茱萸种植面积达0.95万hm2,年产干药800 t;杜仲种植面积达0.67万hm2[2]。南召县已培育中药材新型经营主体295个、中药材初加工企业10家。南召县成立了中药材发展中心,对该县中药材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建设,近年来重点建设“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十大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打造“南召十大道地中药材”品牌。同时,确定把辛夷、杜仲、黄精、白及、山茱萸、艾草及连翘等作为十大道地中药材进行重点培育。南召县先后荣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认证的“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辛夷之乡”“绿色道地中药材规范化辛夷种植基地县”“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县”“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十强县”等称号。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地规模小而散

南召县现有中药材品种多,但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尽管近年来大型企业带动了一些农户规模化种植中药材,但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超6.7 hm2和66.7 hm2的很少。同时,农户规范化种植中药材的意识还不强,种植、管理、采收都比较随意,影响了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2.2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科研创新能力不强

南召县从事栽培、育种、加工和产品研发的高级技术人才奇缺,基层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专业技术人才更少,优质高产栽培及加工等技术推广困难[3]。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引种驯化、提纯复壮和种苗繁育等技术不能满足当前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需要。有关中药材栽培和炮制的研究机构较少,产学研合作不足,直接影响南召县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缺乏大型加工企业

目前,南召县尚无中药材深加工企业,初加工企业仅有7家,加工能力严重不足,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和国家、省级中医药产业大项目。中药材加工是南召县中药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瓶颈和薄弱环节,大量中药材长期得不到有效的产地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不仅影响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还严重制约了中药产业的发展。

2.4  品牌意識不强,产品知名度不高

南召县中药材品种过于分散,单品种的产量、产值普遍较低,一些优势中药材品种没有产生较大影响力,还没有培育出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企业和农户标准化意识淡薄,商标注册、标准化认证、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申报的积极性偏低,导致南召县中药材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4]。同时,南召县中药材缺乏统一的策划包装、宣传推介,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5  三产融合不充分

在南召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虽然构建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完整链条,但各环节融合深度不够,尚未形成发展合力,仍处于价值链的底端。

2.6  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1)农户在中药材种植上没有与中药材加工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种植方式随意,种植管理粗放,往往造成药材品质不高、市场价格下跌,给农户带来巨大损失。2)由于农户多是“单打独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缺少贮存设施、加工设备,产出的中药材得不到良好保存和初加工,产值往往偏低。

2.7  资金投入不足,缺口较大

中药材种植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不可控因素较多的产业,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中药种植条件,解决低产低效低质等问题。南召县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上,虽然不断增加投入,但整体资金有限,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和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中药材深加工项目也因为资金问题得不到落实,产能得不到有效释放。总体来看,南召县中药材加工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3  对策

3.1  加快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

1)南召县应围绕辛夷、艾草、杜仲、石斛、连翘、黄精、山茱萸、天麻、皂角及丹参十大道地中药材进行重点培育。同时,大力打造皇后乡天桥村辛夷种植基地、留山镇官坡村艾草种植基地、崔庄乡王庄村连翘种植基地、留山镇玲珑山村皂角种植基地、白土岗镇桐梓村粉防己仿野生种植基地、南河店镇郭营村黄精和粉防己仿野生种植基地、乔端镇云霄曼白及种植基地、四棵树乡五朵山黄精种植基地、太山庙乡罗沟村芍药和迷迭香种植基地及马市坪乡贯沟村菊花种植基地等十大种植基地。2)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建种植基地,采用绿色生态栽培模式,实行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保证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3)探索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模式和“合作社+农户”模式,由龙头企业、合作社向农户提供种子种苗、栽培技术,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合理确定中药材的保护价,降低农户种植风险,激发农户种植积极性,逐步实现中药材种植从分散生产向组织化生产的转变[5]。

3.2  强化人才引进培育和科研平台建设

1)加大中药产业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中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之间的交流,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加入南召县中药产业发展队伍。这不仅可以为产业发展带来前沿的技术和方法,而且能为产业的提档升级提供人才保障。2)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校企、院企合作,培养一支扎根基层的集中药资源保护、种植、加工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专业队伍。3)提升现有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技术人员可通过进修、实习、考察等方法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新形势下中药产业发展的新需求。4)整合已有辛夷开发工程技术中心和京师北中道地药材及艾草科研示范基地等平台,组建新的中药材开发研究中心,全面开展南召县中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中药材规范化绿色栽培技术研究与制订、南召县道地药材品质评价分析、中药材延伸产品的开发等相关工作,为南召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3  加强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的培育

1)制定打造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落实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采用以奖代补、贴息贷款等方式大力扶持规模企业,同时出台防范自然灾害风险的金融政策,在土地、厂房、设备、科研平台、融资及税收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坚持扶大、扶优、扶强,培养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产品有一定优势的龙头企业。2)引导中药材企业抱团发展,实施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发展一批中药材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6]。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鼓励差异化、专业化发展,支持中药材企业创建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3)设立中药材发展基金,使用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中药材企业,采取贴息、补助、奖励、资金注入等方式,促进中药材加工企业发展壮大。

3.4  强化品牌建设

1)依托伏牛山、宝天曼的区域优势,实施名牌战略,塑造南召县中药材的“伏牛山石斛”“宝天曼辛夷”等一系列品牌。2)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宣传南召县的特色优势中药材品种,大力打造“南召辛夷”“南召艾”“南召野菊花”等中药材品牌。积极推荐中药材企业参加农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展销活动,提高南召县中药材产品知名度,走品牌拉动销售和生产的路子,促进南召县中药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3)积极开展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道地药材认证、规范化种植认证、地理标志认证、绿色中药认证及商标注册工作,争创国家和省、市知名品牌,增加品牌价值,扩大品牌影响力[7]。4)加大南召县药膳养生理念和仲景文化的宣传力度,充分挖掘传统中药养生保健价值,开发药膳、美容、保健、休闲、康养农庄等特色项目,结合南召县“伏牛山黄精”“铁皮石斛”等特色食材,制作“黄精炖鸭”“排骨凉茶”“黄花苗(蒲公英)炖鸡”“石斛宴”等养生药膳,创立知名药膳品牌。

3.5  加强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依托南召县生态优势,推动中药材与文化、旅游、康养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以中药材为主导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实施“中医药+N”计划,打造3个特色康养小镇。1)建设乔端镇中医药特色健康小镇。以乔端镇宝天曼景区和丰富的中药材为依托,打造中医药康养基地,培養中医药康养品牌,建设中医药养生服务集聚区,构建集旅游观光、健康养生、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全产业链,提高中药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中药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建设石门乡艾草特色小镇。依托南阳华康艾制品有限公司集艾草加工、销售、仓储、体验于一体的发展模式和艾草博物馆的文化优势,深入挖掘石门乡艾草文化,向外推介艾灸文化。3)建设皇后乡辛夷观光小镇。在参观辛夷种植和晾晒加工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种加游”一体化项目,着力打造“中国辛夷谷”观光旅游品牌。

3.6  创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引导中药材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中药材经营主体全方位参与中药材的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采取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形式,逐步建立中药材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信息共享、利益共谋机制,提高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创新土地管护模式。企业、种植大户流转农户的土地种植中药材,由农户负责管护,农户可得到土地租金和管护工资,实现双重增收。2)创新基地务工模式。引导周边农户与中药材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建立长期劳务关系,实现稳定持续增收。3)创新种植模式。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或“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签订中药材种植协议,实行“三包三统一三标准”管理,即包种苗、包技术、包回收,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销售,标准育苗、标准种植、标准采收,带动农户稳定增收,强化农户收益保障,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4)创新入股分红模式。对于没有种植能力的农户,引导其将土地、资金入股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农户按协议享受分红收益。

3.7  多渠道筹措资金

1)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南召县政府应充分发挥“政银担”作用,对新型中药材经营主体优先提供贷款支持。2)加大招商力度。重点引进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全国知名的一流药企到南召县投资建立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和深加工厂区,消化南召县中药材资源,引领中药材产业纵深发展,促进南召县中药材产业提档升级。3)南召县每年从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 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大力扶持中药材种植基地、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

4  结语

南召县中药材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较为明显,这些问题阻碍了中药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笔者对南召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以期为南召县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廖涛,杜丰.河南南召:“中药材宝库”绽放异彩[EB/OL].(2023-05-18)[2023-05-27]. https://k.sina.cn/article_3913321082_e9408a7a0010170sx.html.

[2] 廖濤,李姿颖.南召县“中药材宝库”盛产好药材[EB/OL].(2022-06-28)[2023-05-27].https://news.dahe.cn/2022/06-28/1050714.html.

[3] 李京生,马春,尉海玲.中药材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2011年全国中医药研究暨中医药科室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成都:北京中医药学会,2011:104-106.

[4] 张文斌.中药材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3):23-24.

[5] 林世军.发展中草药材新产业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J].农业知识,2022(2):49.

[6] 黄丹,习洪斌,钟志兵.中药材种植、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农业,2021(4):29-30.

[7] 李井山.中药材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农家科技,2019(6):24.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中药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常被群体误读的中药材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9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真伪鉴别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