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晓青 黄碧芬 王磊 谢飞 于卓立
摘 要 薇甘菊为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具有传播速度快,繁殖、扩散和排异能力强等特点,是世界性的恶性杂草之一,也是危害性最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云南省保山市于2008年首次发现薇甘菊,在下辖5县(市、区)均有发现,目前发生面积已经达到711.544 hm2。以保山市为研究区域,重点阐述薇甘菊发生现状,详细论述薇甘菊的危害及防控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参考云南省其他州市的防控成果,提出“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责任;加强宣传培训,开展综合防治;探索防控技术,提高科学防治水平;积极争取资金投入,提供防治保障”等适用于保山市薇甘菊防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薇甘菊;入侵物种;防控对策;云南省保山市
中图分类号:S45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3.021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为菊科假泽兰属植物,别称小花蔓泽兰、小花假泽兰等,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国。薇甘菊于1919年首次出现在我国香港,于1983年在云南省德宏州首次出现,目前在南亚、东南亚及太平洋岛等多个地区已广泛传播[1]。薇甘菊适宜生长在高温、湿润和光照充足的环境中,其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传播途径较多,并存在很大的危害性[2]。2008年,薇甘菊首次在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龙陵县发生,随后又在其他县区发生。目前,薇甘菊危害已覆盖保山市5个县(市、区),对保山市的生物安全、生态安全及经济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1 地区概况
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东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临沧市接壤,北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相连,西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毗邻,正南和西北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170 km,总面积约1.96万km2,其中山区、半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92%。保山市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大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4~17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降水充沛、干湿分明,降水分布不均,年降水量700~2 100 mm。
2 薇甘菊发生现状
保山市于2008年首次在昌宁县、龙陵县发现薇甘菊危害,近年来,在下辖5县(市、区)均有发现,对甘蔗、水稻、咖啡、玉米、香蕉、柑橘等作物及麻竹、森林造成危害,致使作物减产的同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保山市的生态安全。目前,保山市薇甘菊累计发生点675个,累计发生面积711.90 hm2(见表1)。
薇甘菊发生点共涉及保山市101个建制村,分布区域海拔570~1 730 m。截至2022年底,保山市共有現发生点109个,现发生面积147.168 hm2,涉及建制村29个,全市累计设立生态恢复点566个,累计恢复面积564.375 hm2。
自发现薇甘菊以来,保山市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在防控工作中始终站在保护“生物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的高度,认真落实,严格防控,多方面多渠道争取项目及资金,积极开展防控工作。但由于对薇甘菊认识不足、防控资金和防控人员有限,以及防控措施的不规范、不科学,开展薇甘菊防控工作仍存在一定困难,无法彻底灭除薇甘菊。
3 当前防控措施
3.1 加强领导,抓住重点防控
为确保薇甘菊防控和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长期落地,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和保山市人民政府的部署要求,保山市建立了由市政府办公室、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和草原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保山市薇甘菊防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也成立领导小组,并把薇甘菊防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保山市农业农村局与市林业和草原局分别设立保山市薇甘菊防控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在保山市薇甘菊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保山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负责实施薇甘菊防控治理项目,实行项目法人制,成立课题组,由站长任组长。课题组结合保山市薇甘菊的发生特点,确定重点防控区域和时间。在各县(市、区)部署情况方面,以龙陵县、腾冲市、隆阳区涉及高黎贡山区域等边境地区为重点开展薇甘菊防控工作。在防控时间方面,保山市薇甘菊最佳防除时间分为2个时期:第一次在每年10—12月喷施农药,30 d之后进行第二次补充用药;第二次是在次年4—6月,对原防治区内再生薇甘菊进行再次防治,30 d后补防。
3.2 加大培训及宣传力度,实施群防群治
自开展薇甘菊防控工作以来,保山市每年都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开展宣传培训,引导广大农林科技人员和居民充分认识薇甘菊,了解薇甘菊的危害、生物学特性及防控技术措施。2008—2022年,保山市共组织培训419场次,受训47 082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10 314份,张贴标语、图画55 803张(条),发放含有薇甘菊宣传画的扑克牌45件。宣传培训工作的开展,薇甘菊群防群治环境氛围的努力营造,大大提高了人们对薇甘菊危害蔓延特性及防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3.3 加强调查预警监测,扩大监测区域
为控制薇甘菊蔓延危害,及时掌握薇甘菊发生情况,保山市持续加大监测工作力度。截至2022年底,保山市共在5个县(市、区)易发生薇甘菊的区域布设预警监测点110个,通过加大一线防控区的监测力度,及时掌握发生情况并加以防控,争取做到发现一个点、灭除一个点。在防控工作中,发挥部门联合机制的牵头作用,一旦在林地发现薇甘菊,立即报告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尽量实现信息共享。
3.4 积极开展防控技术研究,开展大面积防治
保山市在防治薇甘菊的过程中,坚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荒地、荒坡的薇甘菊以药剂防治为主,结合人工铲除;对于林地攀援上树的薇甘菊,主要是割断地面主茎,使其自然干枯死亡,地面部分依然采取药剂防除;果园、农田、水源地的薇甘菊以人工铲除+药剂防除为主,同时根据其再生性,多次拔除、反复防治。通过田间药剂试验研究发现,保山市薇甘菊防除药剂应以草甘膦为主。
3.5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1)在资金管理使用方面,按照下达项目文件通知的要求,专款专用,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和项目方案使用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环节的管理,确保资金用到实处,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2)在开展薇甘菊防治工作中,探索薇甘菊防控工作的痕迹管理,完善《保山市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监测防治情况表》的登记,记录薇甘菊发生点的情况,用图片的形式展现薇甘菊发生点防治前的发生情况、防治过程、防治效果。
4 存在的问题
4.1 认识不足,防治难度大
1)当地部分领导和科技人员对薇甘菊防控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认识不全面,缺乏足够的大局意识,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低,经常敷衍了事,致使薇甘菊防控效果不佳。2)薇甘菊防控工作涉及部门多,包括农业农村、林业、生态环境、科技、海关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作,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合管控机制。3)保山市部分低热河谷地区为薇甘菊入侵、蔓延的高危地区,该地区又多为边疆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区域,防范意识相对较低,科技水平落后,防治难度较大。
4.2 培训及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实现群防群控
由于培训和宣传力度不够,培训内容、方式不够精准,部分农林科技人员和广大群众对薇甘菊的外形特征、传播途径、危害特征和防治方法等不是很了解,准确辨别薇甘菊有一定困难,防控意识较为低下,无法全面了解和认识防治的重要性,要形成全员合力共同防治薇甘菊的氛围还存在一定难度。
4.3 防控技术有限,无法彻底消除薇甘菊
1)保山市群众铲除田间地头杂草以人工铲除、拔除后扔到田边、地边、水沟边或道路边等的方式为主,而薇甘菊的藤茎、种子可随风、雨水、道路等进行蔓延和扩散,防治不彻底。2)保山市防除薇甘菊主要采取人工防除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技术,对薇甘菊的繁殖和蔓延只起到阶段性控制的作用,彻底灭除薇甘菊的难度很大。3)在化学防除的过程中,大量喷施农药将对生态环境及危害对象造成二次危害。
4.4 经费不足,防控难度大
薇甘菊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财力、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投入且可能无法彻底清除,与其他有害入侵物种相比,薇甘菊防控和治理的成本较高。从目前情况来看,保山市缺乏稳定的财政保障和配套设施,薇甘菊监测与防控资金严重不足,监测体系建设、科技人员培训、防控知识宣传普及等基础性工作滞后。薇甘菊早期监测预警技术与能力建设、有效防除方法研究、封锁控制及持续防控等工作难以迅速有效落实,致使薇甘菊的生长和蔓延得不到全面阻控,无法彻底铲除。
5 对策建议
5.1 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责任
1)从维护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经济安全的角度认识薇甘菊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将薇甘菊防控工作纳入政府督办的重要工作范围,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签订防控工作目标责任书,细化具体目标任务,明确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工作职责,让全市薇甘菊防控工作具体到个人,做到层层落实。2)建立薇甘菊防控工作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制定具体的防控绩效指标,对防控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加强对薇甘菊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3)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跨区域联合负责,统一规划部署,共同分析,全面推进和落实薇甘菊防治工作[3]。
5.2 加强宣传培训,开展综合防治
薇甘菊的防治离不开政府和科研部门的参与,广大居民也是薇甘菊入侵防控的主力军。高效的防控工作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要不断加大基层人员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把培训宣传工作重点转向薇甘菊发生乡镇,利用大众传媒等大力宣传薇甘菊的危害,定期进行薇甘菊破坏环境的生态警示教育,增强公众防控意识,形成群防群治的局面[4]。
5.3 探索防控技术,提高科学防治水平
加快薇甘菊防控技术研究成果的转化速度,开展针对性强、高效安全的防除药剂和方法的试验、制定并示范推广应用相应的预防和防治标准化流程。同时,积极开展与科研院校、发达地区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有效组织群众,针对不同的发生地,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防除,提高薇甘菊防治技术水平。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设置预警监测点,加大预警监测力度,充分发挥农业薇甘菊预警监测员和林业护林员的作用,及时对薇甘菊预警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实时反馈监测薇甘菊发生动向,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5.4 积极争取资金投入,提供防治保障
薇甘菊发生面积通常较大,防治成本较高,需要投入的人力和资金也较多。为了有效开展薇甘菊防治工作,保障生态环境整治效果,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设立相应的防治专项资金确保工作的持续化和常态化。建立薇甘菊防控资金投入保障制度,把防控外来入侵生物的专项经费列入各级地方财政预算,建立和拓展外来入侵生物管理投入保障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普查、信息平台与监测体系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科技知识宣传普及教育等基礎性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此形成级级有资金、层层可落实、处处有行动的工作态势[5]。
6 结语
薇甘菊是对农业、林业危害较大的一种入侵植物,具有难灭杀、易复发的特点,至今没有一种特效药可以将其彻底灭杀。虽然保山市农业农村、林业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进行防控,危害基本得到控制,但无法彻底铲除。为减少其带来的干扰和危害,有必要优化和改善防治技术,选取合理的方法,提高防控技术水平,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最终彻底清除薇甘菊。
参考文献:
[1] 李国瑞,李宏德,惠安萍.镇康县薇甘菊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22(4):217-219.
[2] 莫建斌.薇甘菊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J].江西农业,2020(12):93-94.
[3] 吕桂华.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薇甘菊的监测和防治工作浅谈[J].农业与技术,2020,40(20):93-95.
[4] 李静.普洱市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防控[J].乡村科技,2019(2):94-95.
[5] 李志勇,吴柳君.薇甘菊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J].种子科技,2023,41(3):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