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媒介环境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023-10-09 09:39林芯蕊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信息技术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美术作品的传播及创作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将多元媒介技术应用于美术创作过程中,对于美术创作的观念及形态创新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同时对于提升艺术作品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应重视将多元媒介技术应用于其中,充分发挥现代媒介的优势。从多元媒介的角度出发,探讨多元媒介环境对美术创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综合我国美术创作的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构建一套有效的创作体系,为美术创作的现代化创新提供一定指导。

关键词:多元媒介;美术创作;信息技术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当人们对物质的处理和消费逐渐丰富时,内心的精神需求就会自然而然被激发出来。传统绘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态,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表现方式和创作理念,人们将一系列的思想、情感等精神要素融入其中,使其成了一种能够传递社会文化和精神内涵的重要载体。20世纪中后期,以互联网、数字电视、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陆续出现,拓宽了传统美术创作的途径,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多元媒介环境下,观众从单纯的信息接收对象转变为兼具信息接收者与传播者双重身份,实现了从消极身份向积极身份的转换。与此同时,多元媒介环境下数字与虚拟的创作模式让传统美术创作拥有了无限延伸的交流空间,建立起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创作系统,降低了信息发布的标准与门槛,从而真正实现了美术创作的创造性发展[1]。多元媒介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美术创作的方法,同时也在改变着美术作品传播的通道与方式。但是,多元媒介会给美术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带来怎样的变化,怎样在新媒介时代有针对性地改进美术作品的创作方式与传播策略,仍有待研究。

一、多元媒介环境下美术创作的变化

美术创作是一种以绘画技巧来表现画家内心感受的活动。传统画法是以笔墨为媒介,将图像以视觉形式表现出来。美术创作是以人类天然的感官为基础,通过主观处理,在脑海中产生形象,最终将形象表现在相应载体上的一种创作方式。美术创作产生的作品可以有针对性地传递信息,符合市场导向,可以直观展示产品内容,其趣味性也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美术创作者需要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外在的世界,去深刻地感受客观事物,从而创造出艺术形象。随着画技的提高,美术创作在表现上会越来越具有人情味,层次分明。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美术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第一,科技的进步使绘画表现与表达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新的媒介技术的出现使美术创作摆脱了画笔、颜料等工具的束缚,让创作者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无限制的修改,并且实现了无限制的传播。第二,沟通途径变得更加多元化。当前,以网络媒体、数字电视、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完成了对传统媒体的整合和替代,拓宽了传统美术创作的传播渠道。多元媒介环境下的美术创作的大众性特征显著。第三,突出了审美受众的主体性。在多元媒介环境下,艺术家与受众的关系被重新构建,受众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多元媒介环境下,画家应重点考虑怎样将美术作品的表达方式变得更有趣,更符合大众的需求。第四,创作技巧上的革新与载体上的数码化使得美术作品在表现方式上更具立体感,受众也可以积极地参与作品的创造与鉴赏之中。这种改变既使美术创作的交流途径更加多样化,又使美术创作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同时也使美术创作变得更具创新性,提升了美术作品的艺术层次[2]。

二、多元媒介环境对美术创作的积极影响

(一)激发创作者的灵感

随着现代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美术创作的形式日益丰富,交流的速率也逐步加快。Photoshop、SAI及Painter等绘画软件的问世,使相关工作者可以创新手段开展美术创作,而且他们可以在软件中任意选择各种笔刷及纸纹等,打破了传统美术创作的局限,为相关工作者带来新的灵感。苹果公司于2022年10月推出了一款名为iPad Pro的产品,它不仅能实现数据的接收和发送,还能直接利用Apple Pencil进行美术创作。通过手写笔和蓝牙技术,人们可以将字迹还原到最大程度,达到零延迟的效果,产生一种逼真的画风。这一装置极大地便利了相关的艺术工作者,使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iPad来记录灵感,并将作品上传到对应的平台。新的工具和材料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美术创作的内容与形式,也使我们的作品能够实现即时和大范围的传播。

(二)拓寬传播渠道

各种科技手段的运用给美术创作提供了全新的表达空间,使美术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静止的绘画、摄影、雕塑等。当下,人们可以利用光影创作出动态的美术作品,比如中传2017年的毕业设计国风动画《识途》,通过光、影、声展现了主角在等待爱人回来的过程中的痛苦,听到老马在雾气中嘶鸣时候的惊讶和焦急,以及爱人没有回来时的失落,通过颜色的变化将主角的欢乐和悲伤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浮想联翩,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在二维空间中,技术的加持使艺术可以用一种动态的方式表现,突破了传统画布和画笔的限制,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更有活力的视觉感受。通常情况下,动态作品会比静止的作品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这样就可以拓宽美术作品的交流渠道,推动美术作品的广泛传播。

(三)缩短传播时间

多元媒介环境下各类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极大地节省时间。比如,在使用传统画布和画纸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的失误,此时就不得不将以前的画抛弃,这不仅浪费了资源和时间,还极大地影响了创作者的创作热情。运用无纸化技术进行美术创作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使用“橡皮擦”等工具,创作者可以很容易地消除创作失误,节约修改时间。通过网络等传播媒体,还可以有效地缩短传播时间,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既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效率[3]。

三、多元媒介环境对美术创作的消极影响

(一)美术创作理念趋于俗套化

就美术创作理念的转变而言,现代多元媒介在促进美术创作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在消解着精英美术。因为创作理念的改变,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向大众的审美取向靠拢。如果只是为了获得更多观众的赞赏就让一部作品流于形式,无形之中将会降低艺术作品的整体内涵。就像其他艺术一样,美术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获得发展。大众化美术作为反映大众审美趣味的一种美术形式,对整个美术系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大众化美术不能替代古典美术,因为“大众化”和“古典化”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就艺术发展而言,每一个时代的艺术舞台上都会有一曲民间美术与精英美术的协奏,这两种美术之间既互相矛盾,又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个时代的艺术整体[4]。在多元化信息充斥的环境之下,经典和流行各司其职,只有在经典的引领下大众美术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大众的审美才会不断提高。

(二)美术创作方向趋于商业化

随着美术创作工具的不斷完善,美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操作变得更为便捷和快速,同时作品的发布和宣传渠道也变得更为广泛和畅通。但是,要避免商业化及模式化的趋势,这样才能更好地把作品传递给受众。就美术创作而言,利用方便的工具进行大规模的艺术品生产,就是将具有灵感的美术创作变成了一种理性、机械的生产活动,将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创新活动,与一般的商品生产活动混为一谈,这会严重影响美术创作的发展。这样下去,必然会导致美术作品越来越商业化和模式化,从而丧失反映时代特色的功能,同时失去美术创作对现实生活的映像作用。

四、多元媒介环境于美术创作的意义

(一)多元媒介环境对美术创作的必要性

艺术的创作形态在不断变化着,并在变化中融合着新的创造形态和附属形态。其中,利用多元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是一种新兴的创新方式。例如,在高校美术创作中对多元媒介环境下美术创作实践的促进和研究,以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技术支持下美术创作的结合,有利于高校美术创作主体对最新的、前沿的美术创作技术的掌握和创新[5]。在美术创作中,多元媒介技术支持下的美术创作的应用与推广,是伴随着美术形式、实践类型与属性的持续发展与细化进行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在大学里,学生总是冲在最前面的年轻创作者,他们充满了激情和勇气,因此在开展美术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多元媒介与美术创作相结合,并对其创作理念进行引导,从而让他们开拓自身的创新思维,瞄准创作主题,创作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好作品,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自信和创作动力。

(二)多元媒介环境对美术创作的重要性

在多元媒介环境下,通过对不同于传统媒介的多种不同媒介的探索与尝试,艺术家能够有意识地主动发掘媒体的艺术意蕴。运用新媒介进行美术创作,其实质可以由说什么、做什么转变为作品自身的媒体属性和材料属性。随着新媒介的广泛应用,艺术作品的“非典型化”现象日益显著,艺术作品的创作变得更为平易近人。多元媒介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让媒介不仅成了一种载体,更成了一种新的艺术语言的组织方式,并由此衍生出了多种形式的可能与延伸。多元媒介环境下的美术创作方式变得更加具有复制性和衍生性[6]。例如,在高校美术创作过程中,随着艺术与各种相关专业之间的融合与跨领域性日益显著,各学科之间的边界变得更加模糊,高校中的美术教学职能也变得更加大众化。多元媒介环境下的美术创作能够让艺术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加接近,从而更好地完成美术作品的再创造,对于彰显美术创作的艺术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五、多元媒介环境下的美术创作策略

在多元媒介环境下对美术创作的策略进行分析,对于发挥多元媒介技术的优势、提升美术创作的整体水平及传播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创作载体、传播载体、互动平台以及传播方式的创新。

(一)创新传播载体

多元媒介环境能够为受众带来美妙的艺术体验。有些美术创作者善于运用多元媒介创作许多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并拓展传播渠道。例如,2018年故宫博物院和凤凰卫视联手,借助8K超高清数字技术、4D动感影像出品了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其可以让观众在媒介技术的帮助下身临其境地感受画面中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气息,从而获得更好的审美感受。在对美术作品进行传播时,应充分运用新媒介创建多个传播平台,让受众能够充分感受美术创作的魅力,从而提高美术作品的传播效果。

(二)强化创作者之间的互动交流

写实风格的美术创作是一种具象的表现手法,与摄影类似,通过逼真的造型可以很好地反映产品的信息,让消费者可以直观地了解。从创造到传播再到接受,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将传统艺术传递给受众,使受众感受到审美愉悦,同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多元媒介环境下对美术创作进行创新不仅能创新美术创作内容与形式,而且能改变美术创作的受众群体。只有把握了技术特征,满足了受众的需要,美术创作的交互性提升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实现美术作品的精准传播

多元媒介环境下美术作品的精确传播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第一,通过标记接受客体来达到精确传播的效果。在新媒体时代,美术作品的传播同样需要对受众进行画像,对他们的喜好展开深入研究,获取他们的观赏环境、审美能力、艺术素养、文化素养和人生阅历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为用户制定特定的标签。基于对受众特征的刻画,艺术家可以在预期的传播目标下根据受众的需要来实施传播,从而使美术作品的传播更具有针对性[7]。第二,通过对受众接收特征的分析,采用精确的传播方式。在多元媒介环境下,美术创作要做到“心中有人”,要充分考虑受众的通俗化、分众化特征,对受众碎片化的接收习惯进行深入的研究,运用受众更敏感的沟通方式实现与受众的精准沟通。

六、结语

多元媒介环境下美术创作新形式的出现和介入对于美术创作的更新产生了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也是需要美术创作者重点关注和突破的地方。将多元媒介技术的优势应用于美术创作当中,对于二者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重视对多元媒介技术优势的发挥,对其展开深入研究,提升美术创作的艺术性,提高美术作品的艺术内涵。

参考文献:

[1]韩丹丹.剖析媒介生态环境探寻动画变革逻辑:评《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动画的发展与创作研究》[J].传媒,2021(11):98.

[2]常晓君,王楚昀.媒介视阈下影视技术发展对传统艺术传播的影响:以《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为例[J].四川戏剧,2022(11):107-110.

[3]朱豆豆,王淑花,高慧敏.北美媒介环境学在中国的选择性译介及学术盲点:以麦克卢汉和哈弗洛克为例[J].国际新闻界,2022(8):111-128.

[4]张蓉.美术绘画创作课程中模特的重要性分析:评《创新视野下高校美术教育的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22(22):228.

[5]赵龙.媒介、图式与跨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黑龙江水彩画的地域性现象[J].美术,2022(5):138-140.

[6]刘迅.媒介变革与史学观念转向: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动画电影研究的方法与视野[J].电影文学,2021(8):54-58.

[7]张文志.民族性的自觉与回应:论吴作人转向中国画创作之路径[J].美术,2021(2):88-92.

作者简介:

林芯蕊,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装饰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数字时代的工艺美术摄影
浅谈美术创作的意识状态表现
视觉思维在美术创作教学中的价值分析及实践
“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语境下的美术作品创作的家风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