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项目跨组织合作行为影响机制研究综述

2023-10-09 09:42葛子涵张云华
科技和产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建设项目学者因素

葛子涵, 张云华

(昆明理工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昆明 650500)

合作行为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2005年Science杂志在创刊125周年之际,提出了125个驱动基础科学研究以及决定未来25年各领域研究方向的科学难题,而“合作行为如何演化”被列为最核心的问题之一[1]。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由于其在环境、技术及管理上的多维复杂性、对抗和冲突性[2],通常涉及众多参与组织间的合作行为,包括直接参与建设的业主、施工及设计单位等,以及不直接参与建设的投资人、政府部门及建筑供应商等。尤其在大型项目中,应对进一步增强的项目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促进参与组织间的合作[3],在建设工程领域,营造内外部环境并进一步促成项目相关主体的合作行为是影响建设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4-5]。虽然建设项目参与方众多,但各方的自身利益不尽相同[6-7],这使得参与组织间的合作不能轻易实现。

对于合作行为的具体内涵界定则根据研究领域及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已有文献显示参与组织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并未对关系质量和非正式关系等概念进行区分。从测量题项来看没有太大差异。从使用情境来看,关系质量通常用来描述状态,关系治理更多地作为工具和手段。在社会困境问题中,对合作行为的探究是为了解决个体与集体的最优策略存在不一致的难题,类似的难题同样存在于建筑工程领域,项目各组织在合作的过程中同样常常要面对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相冲突的局面。如何激发参与组织间的合作行为,一直以来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并同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目前,在建设项目组织间合作行为的演化机理、激励机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对象包括业主与承包商、设计与施工方及PPP项目中的政企双方等的合作行为。本文将对这一领域中合作行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可深入探讨的研究方向。

1 建设项目中的合作行为

学者们对合作存在不同的表达,英文如collaboration、cooperation、teamwork及partnership等,中文如合作、协作、协同及伙伴关系等均能表示合作的含义。国外学者中,Smith等[8]提出合作行为是指个人、群体或组织为了共同目标或利益,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过程。Tyler 和Blader[9]认为能够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都称为合作行为。Katz[10]在1964年创新地从多维结构视角提出了合作行为的结构:角色内行为是指以生产功能为中心的强制性规则或角色描述,是工作标准的最低水平;角色外行为是指自愿的、自发的行为,通常为了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超出了特定的角色描述。Rousseau等[11]提出协同结构由交流行为、协调或整合行为和合作或贡献行为构成。Anvuur和Kumaraswamy[12]在Katz的基础上,提出角色内合作、角色外合作、顺从(deference)合作和遵从(compliance)合作4种类型的合作。顺从行为是指自愿遵守组织的规则,或在规则不存在的情况下服从相关权威的标准,强调自愿原则;遵从行为是指遵守组织的强制机制,包括规定的工作任务和组织规范。

国内多数学者都沿用Katz对合作行为的结构划分,如张水波等[13]、姜新宽等[14]及王雪青等[15]所做的研究。有所不同的是,孙继德和周舜尧[16]将合作行为划分为内部合作与外部合作两个维度,内部合作体现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外部合作是指组织的协作能力。严敏等[17]合作行为视为参与组织间相互支持和协作关系的体现。乐云等[18]将合作行为作为行为整合构念中的一个维度,更关注合作中自发性的互助行为。马亮和李君宁[19]则将合作行为具体化,更关注专项投资、信息共享和共同行动。林艺馨和张慧瑾[20]将合作行为分为被动要求和主动自愿的行为,在内涵上接近于经典的角色内和角色外行为,但重点关注了自发的互助行为。国内外学者的主要观点如表1所示。

表1 合作行为结构划分

综上,建设项目中合作行为的定义应用最广泛的仍然是经典的二维结构划分,但不乏一些学者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提出了特殊情境下的具体含义,或者更关注合作中的某一类具体行为。虽然存在分类上的差异,但学者们描述的合作的本质是共通的。合作行为往往与参与组织的共同目标及项目绩效的达成相关。加上合同的不完备性,很难在合同中规定详尽的角色定义。所以,合作行为研究离不开对正式与非正式关系的讨论。

2 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

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关系与契约因素两类,如表2所示。

表2 合作行为影响因素

在关系因素方面,Zhang和Xu[21]关注项目中的道德氛围,提出工作环境对合作行为的影响作用。孙继德和周舜尧[16]认为管理人员的乐观、韧性等心理素质是合作行为产生的前提。严敏等[17]构建了从关系规范到关系行为的理论模型,从互惠理论视角揭示了信任、沟通及承诺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吕文学和李智[22]聚焦于工程争端谈判情境,提出公平感对合作行为的显著作用。王雪青等[15]较早地开始关注PPP项目中政企双方的合作行为,强调了信任的重要地位。马亮和李君宁[19]以心理契约切入,分析了不同维度的心理契约及关系承诺对PPP项目中合作行为的影响作用。张涑贤等[23]关注PPP项目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态度、关系质量[24]和关系性规则[25]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同时也考虑了建设项目的资产专用性、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合作伙伴之间信任的作用。孙谋轩和朱方伟[7]基于PPP模式制度冲突与利益目标的差异,检验了合作方的惯例冲突会负向影响合作行为,同时相互依赖与关系嵌入性会产生积极影响。

在契约因素方面,Zhang等[26]同时考虑了业主权利以及合同功能两大因素,并结合中国的文化情境对促进合作行为提出建议。张水波等[13]检验了合同的控制性与协调性以及信任对合作行为的影响,提出与其他国家严格遵从契约精神的国情不同,在中国情境中发承包之间的非正式关系同样对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重要的作用。姜新宽等[14]检验了契约治理中的合同控制性对角色内行为的促进作用以及业主权利的正向调节作用。

与以上视角不同的是,石世英等[27]、林艺馨和张慧瑾[20]同时强调了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两个维度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PPP)项目中合作行为的影响作用。Zhang等[28]研究了建设项目中的风险分配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并且考虑了公平感知的作用,为项目的合同设计提供了依据。Wang等[29]认为建设项目中的前期互动行为为合作提供了前提条件。

综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首先表明,影响项目参与方合作行为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表2)。项目的工作氛围、乐观的心理素质、组织间不同的利益追求、关系质量等都会对合作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其次,由于中国文化和项目情境中的“关系性”更明显,关注参与组织间关系因素的学者更多。可以看出合作关系除了依赖于契约因素的协调控制,关系因素的功能同样是组织间合作行为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

3 合作行为的演化机理与激励机制

3.1 演化机理

从理论和方法应用的视角看,一些学者根据“囚徒困境”的经典模型分析建设项目中的各类合作问题。李旻和王海光[30]针对建筑业中的“囚徒困境”问题,认为建筑企业必须拥有更多的互补性资源或者降低自身的可替代性,才能更有利于合作行为的稳定。王先甲和肖露[31]关注了招投标中的腐败现象并对经典模型进行改进,利用不对称信息的“囚徒困境”有效阻止工程招投标中的合谋。

更多的学者应用演化博弈的理论和方法探究合作行为的演化。彭新艳和周国华[32]研究业主与技术企业间的合作演化过程,强调中国特色的亲缘关系对组织间合作的作用。赵李萍等[33]的研究证明在最优利益分配方案的前提下,业主和承包商会向合作行为方向演化。汤洪霞等[34]考虑了BIM成本及收益大小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陈琳等[35]提出在PPP项目中,提高收益、降低合作成本、加大惩罚力度以及提升社会效益等路径都能够实现稳定的合作策略。宋芸等[36]更关注造价失衡,指出合同形式和承包商利润是双方向合作演进的关键。杨煜等[37]构建了设计、构件预制、施工单位三方演化模型,并得出构建预制单位对合作策略的最终演化稳定的影响最大,同时演化稳定也受利益关系的影响。Zhu等[38]考虑建设项目较长的周期、机会主义行为易发等特征建立演化模型,得出收入分配平衡是关键因素。周小寒[39]聚焦于建设-拥有-经营(building-owning-operation,BOO)模式下的保障性租赁住房,运用演化博弈分析政企在不同激励机制下的合作行为,提出可变经济激励机制与净现值激励额度结合的策略。

还有一些其他理论及模型的应用。陈哲和陈国宏和陈国宏[40]利用Stackelberg模型探究了公平偏好及收益分配水平对建设项目中绿色合作的影响。向涛和何寿奎[41]结合计划行为理论,提出利益驱动和技术驱动是承包方和设计方合作行为的动力源泉。Zhang等[42]基于网络科学理论,探讨了协同行为的级联过程和级联效应,强调了项目网络结构的重要作用。张云华和伊弘阳[43]基于计算机仿真实验和互惠偏好的社会心理,建立了PPP项目多阶段和多主体的激励模型,综合考虑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的激励成本和激励报酬,以优化激励效果和协同效应。王瑶等[44]从现实中群体性行为的现象出发,基于复杂网络视角,从网络节点、决策平均时间及信任水平三个维度探究利益相关者形成合作群体的多维路径。

3.2 激励机制

静态激励机制侧重于对单因素激励策略进行研究。Wu等[45]建立合作激励模型,指出合作行为产生的协同效应能够提高项目效益。虽然道德风险会产生负面影响,但合适的利益分配和奖惩机制等能够有效减少负面影响。Cheung等[46]构建了一个激励、依赖和合作的概念框架,认为合作行为可以通过产生相互依赖的激励机制来实现。相互依赖将对参与方产生心理上(共同目标和信任)和经济上(关系专用性投资和过往的工作经验)的影响,进而促进合作。

动态激励机制强调建设项目的动态过程及演变趋势。蔡超勋等[47]构建了技术创新与工程建设相互影响的演化模型,研究发现若承包商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会造成合作困境。进而提出采用改进的总价合同实现承包商和业主的双向激励,合作获得的收益合理分配,从而激发积极合作的动力。吴光东[48]结合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提出引入监控机制,依据分包商的行为策略来设计奖惩机制,有效激励合作行为。

还有学者将社会偏好因素结合传统经济效用模型以逼近现实情境,进而实现激励效应。黄恒振[49]构建了一个两阶段的PPP项目建言合作行为的激励模型,分析公平偏好和跨期效应等因素对组织成员行为努力的影响。Wu[50]构建考虑互惠偏好的合作创新激励模型,并分析项目型组织的互惠偏好对跨组织合作创新的影响作用。

综上,目前建设项目中合作行为的演化与激励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总体来看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学者们对合作行为的演化与激励机制的研究会根据不同的理论视角及研究情境而持续发展,研究脉络尚不完整清晰。现有研究主要运用一些经典博弈模型的改进以及博弈理论和方法探究合作行为的演化过程,例如“囚徒困境”模型、Stackelberg模型以及网络博弈、演化博弈模型等,并大多数从单一影响因素视角构建激励机制,研究重点关注了收益分配机制、监督机制及合作互利机制等对建设项目跨组织合作行为的作用。

4 合作行为的结果变量

已有文献表明,建设项目合作行为的结果变量主要有项目管理绩效[16]、工程绩效[18]、项目绩效[15,19]及项目价值[23,26]等方面。不同的是,学者们对这些绩效应当包含的具体内容存在细微的差别,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绩效都包括项目最基本的“铁三角”指标,由于学者们均关注参与方合作与绩效间的关系,所以绩效当中也应当包括项目相关组织的利益追求,并且根据建设项目的不同类型,会对绩效的内容进行调整。例如对于PPP项目,学者们将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的收益及满意度与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纳入绩效的衡量范畴。

表3 合作行为的结果变量

综上,合作行为影响的项目绩效是一个综合范畴,既包含项目本身的目标达成,也可以包含团队的合作氛围等关系质量的实现。现有文献对合作行为的研究是以建设项目的结果为导向的,最终的目的是探究合作行为对项目绩效的作用机制,进而找出改善项目绩效的治理路径,同时也是为现实情境中多种类型的建设工程项目中合作的促成及治理效率的提高寻找驱动力。

5 知识图谱分析

5.1 数据来源及处理

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作为数据来源。建设项目合作行为所涉及的研究离不开对合作风险的讨论,而合作风险又集中体现于机会主义方面。在主题检索栏中按照“relational risk” or “opportunistic behavior”or “cooperative behaviour”or “cooperative performance”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逻辑进行检索,共检索到596篇文献。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筛查与本文关联性不强的文献,得到有效文献342篇。利用知识图谱软件 VOSviewer 对文献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建设项目中合作行为影响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

5.2 关键词共现分析

以每个关键词出现5次为最低值,筛选得到82个高频关键词,高频关键词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图1所示。

图1 关键词共现图谱

从图1中可以看出,除了“cooperation”“collaboration”“construction projects”等作为检索的关键词,“performance”“management”“trust”“risk”“opportunism”“relational governance”等词同样处于核心地位。首先,信任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内容,是合作关系建立的基础。尤其在建筑业供应链与战略联盟的研究中,建立信任往往是避免机会主义行为的有效措施[51-52]。其次,合作伴随的风险也是研究热点之一,虽然对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合作风险尚且缺乏明确具体的定义,但是现有学者主要从参与方之间的合作关系质量出发,提出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程度[53]、道德风险[54]、不确定性、机会主义行为、低承诺及个体和集体利益的冲突[55]等方面都会影响合作关系的形成及良好发展,其中信任的作用尤其突出。

通过聚类分析,图1中显示合作行为影响机制研究领域大致可以总结为5个聚类组合,聚类1涉及基础设施PPP项目中的政企合作;聚类2侧重于博弈理论及方法在合作行为演化方面的应用;聚类3则关注合作风险、成本等因素的分配与控制对合作行为的影响;聚类4体现发承包模式的合作对项目成功与否与项目绩效的作用;聚类5尤其突出了信任因素和机会主义行为,并体现了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在供应链、战略联盟中等领域中的重要角色。

5.3 学者合作团队分析

高产作者以及学者间的合作团队是研究领域中的核心力量,学者合作图谱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学者间的合作关系比较松散,以几个小型的学者团队为主,比较明显的10个研究团队其核心作者分别是“Chen, Yongqiang”“Cheung, Sai on”“Wu,Guangdong”“Zhang,Lianying”“Wang,Dedong”“Kumaraswamy,MM”“Li,Huimin”“Eid, mohamed s”“Eriksson, per erik”和“Wang,Yaowu”,核心作者及研究要点如表4所示。研究者间的合作关系总体较弱,即便是高产作者,其合作性也不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学者相较于外国籍学者而言,会格外关注合作行为尤其是关系治理因素,图谱中也显示合作团队以中国学者团队为主。可能的原因是,中国是一个偏重于关系型的社会,其中的人际关系、习俗习惯等仍是影响大多数行为选择的主导因素,建设项目也不例外地会受到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中国学者对建设项目中的合作关系及行为、关系质量、关系嵌入、关系规范、关系治理等方面会更加关注。

图2 学者合作图谱

表4 合作团队核心作者

5.4 学者共被引分析

学者共被引是指多个作者在同一篇文献中共同被引用的情况,可以反映共同被引用的学者在同一领域中研究方法或理论等方面的关联性,利用图谱分析可以使这样的关联性形成明显的聚类,如图3所示。合作行为影响机制的学者共被引情况共形成3个明显的聚类。聚类1中的核心学者是“Das, T K”,大部分学者对项目合作风险、关系风险以及机会主义行为等的研究都参考了Das和Teng[55]的成果,指出关系风险是获得不满意合作的可能性及其所造成的结果,这类风险主要由企业之间潜在的机会主义行为引发。聚类2部分主要围绕交易成本理论展开,主要参考了Williamson[56]将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引入组织治理中的理论,认为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是利益和资源的交易。聚类3中突出的学者是Cheung等[46]和 Cheung等[57],主要参考了对合作的驱动因素、激励计划以及对信任的描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对于承包商行为中的冲突研究往往从合作关系的建立出发寻求解决办法。

图3 作者共被引图谱

6 结论

通过综述分析,对建设项目跨组织合作行为的影响机制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主要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定义方面。应用最广泛的仍然是将合作方的行为划分为角色内行为和角色外行为的二维结构,以是否是强制性的规则作为区分,但在不同的工程情境中,学者们会聚焦于不同的角色描述。

2)影响因素方面。可以大致分为契约因素、关系因素及综合因素3类,工作氛围、心理素质、组织之间不同的利益追求、关系质量、关系嵌入性、公平感知等都会对合作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以双方信任为主的关系质量因素处于突出地位。

3)演化与激励机制方面。现有研究主要运用一些经典博弈模型的改进以及演化博弈的理论和方法探究合作行为的演化过程,并大多数从单一影响因素视角构建激励机制,重点关注了收益分配机制、监督机制及合作互利机制等对建设项目中合作行为的影响效应。

4)结果变量方面。现有文献对合作行为的研究是以建设项目的结果为导向的,最终的目的是为现实情境中多种类型的建设工程项目中合作的驱动及治理效率的提高寻找办法。由于建设项目的差异性,对结果的评价也会因地制宜地考量项目的不同产出要求。

5)知识图谱分析方面。合作行为影响机制研究领域可以总结为5个聚类组合,即基础设施PPP项目中的政企合作,博弈方法在合作行为演化方面的应用,风险及成本等因素的分配与控制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发承包模式的合作对项目成功与否与项目绩效的作用,信任因素和机会主义行为及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在供应链、战略联盟中等领域中的重要角色。合作行为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总体较弱,高产作者之间的合作性也不强。另外,由于文化情境的不同,中国学者相较于外国学者而言对建设项目跨组织合作行为的关注度更高。

7 展望

建设项目日益复杂且参与组织众多,需要充分发挥异质性主体的协同效应。因此,为促进建设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针对外部环境动态性、参与组织异质性以及项目阶段性,需要基于“控制-激励”动态平衡原理,从多维度、全过程治理要素视角提升建设项目各参与组织之间合作行为的交互性和协同性,并从前因驱动和过程演化两个维度,建立建设项目项目中合作行为“控制-激励”联合治理策略,推动参与方之间紧密、高效合作关系的形成进而提升项目绩效。已有研究对于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合作行为的内容、影响因素及驱动和演化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是鲜有提出系统而完整的建设项目参与方合作行为影响机制和接近现实情况的协同演化规律的研究,这是未来可以深入探索的方向。

猜你喜欢
建设项目学者因素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解石三大因素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学者介绍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做好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
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