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喜阳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不仅有如诗如画的西湖山水,还有澎湃汹涌的钱塘江潮。宋代仁宗皇帝曾写诗说“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称赞杭州在中国东南首屈一指。这一期的诗词漫游记,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词人柳永的《望海潮》,看看词人是如何写杭州的富饶与美丽的。
诗词入场
相传柳永与孙何是平民之交,因为柳永排行第七,孙何便称他柳七。后来孙何担任杭州太守,柳永还是平民,无法进太守衙门与孙何相见。柳永就写了一首词,交给著名歌伎楚楚,拜托楚楚在太守府宴会上唱这首词。如果太守问起词作者,就说是柳七。楚楚不久在太守府宴会上一展歌喉,唱了这首词。孙太守对歌词非常惊讶,请教楚楚是何人所作,楚楚就说是柳七。孙太守立即派人找到柳永并把他请到太守府来。柳永所写这首词就是《望海潮》。
望海潮
[ 宋]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读词心得
这首词上阕写杭州的全貌。开头先从杭州的地理和历史写起。杭州是东南地区的名胜,江浙地区的都会,自公元前222 年秦朝设立钱塘县以来就很繁华。东南形胜,自古繁华,这是对杭州的总括性描写,后面具体写杭州的形胜和繁华。先说杭州城内垂柳如烟,长桥如画,绣帘遮风,帐幕翠绿,亭台楼阁高低错落,密集居住着十万人众。再说杭州城外入云高树环绕着钱塘江堤,澎湃的潮水卷起的浪花如霜如雪,宽广的钱塘江一眼望不到对岸。这些描写更侧重于自然风光,接着就转入对街市繁华富庶的赞美。市场上和家庭里不仅摆满了珠玉珍宝,而且充盈着绫罗绸缎,竞相比拼奢华。如果说上阕是全景式描写,下阕就是特写镜头,重点描述西湖美景。西湖的里湖外湖与湖边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特别是秋天山上有桂花飘香,夏季水中有十里荷塘。更不必说无论白天或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声和采菱的歌声,那些吹笛的渔翁和采菱的姑娘都喜笑颜开。秋赏桂、夏赏荷,湖山花朵飘香。翁吹笛,女采菱,西湖歌声悠扬。好一幅平民游乐图。词作最后写到杭州的官员。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耸的牙旗,儒雅的长官在西湖的山水间饮酒赏乐。如果他将来奉调回京任职,会把杭州的美景全部画成画像,向同僚夸耀。这是想象之词,却更加烘托出杭州之美。
词人来了
柳永(约987- 约1053),原名三变,福建武夷山人。北宋婉约派著名词人,著有《乐章集》。柳永曾作《鹤冲天》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科举考试时仁宗皇帝认为柳永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就没有录取他,并说“且去填词”。从此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凡是有井水的地方,那里的人都能歌唱柳永词,可见柳永词非常流行。
诗词中的文化
据说苏轼任翰林学士时,有一位下级幕僚很善于咏词唱歌。苏轼就问他:“我寫的词和柳永的词相比怎么样?”这位幕僚说,柳永的词,适合十七八岁的妙龄少女,拿着象牙拍板,娇滴滴地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苏大人的词,需要关西大汉,以铜琵琶、铁拍板伴奏,高唱“大江东去”。苏轼听了,大笑不止。这则稍微有点夸张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柳永和苏轼词作风格的不同。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宋代婉约词和豪放词的区别。
婉约词和豪放词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学风格,也体现出两种相异的精神意蕴。婉约词清丽含蓄、深沉柔美,豪放词气势豪放、阳刚壮美,就如同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们不必强分高下。在抒发忧愁哀伤时,婉约词更显得婉转缠绵;在表达感慨悲愤时,豪放词更显得铿锵有力。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陈亮等。
苏轼作为豪放派词人,也写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样悼念亡妻的词作,思致委婉,情感深沉,是出名的婉约词。而柳永作为婉约词的代表人物,也写有《双声子·晚天萧索》;它是一首典型的怀古词,苍凉雄浑,意境深沉,是著名的豪放词。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学习借鉴了这首词的写法。
读诗有问
金主完颜亮为什么要攻打宋朝?
我们都知道,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由宋太祖赵匡胤在公元960 年建立,都城在东京,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南宋由宋高宗赵构在公元1127 年建立,都城在临安,就是现在的浙江省杭州市。所谓北宋是因为都城在北方,而南宋是因为都城在南方。宋朝为何要把都城从北方迁到南方呢?这就要说到可悲的公元1127年,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金人在首领完颜亮的带领下打败宋朝军队,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二帝后来惨死在金国。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带领其他大臣渡过长江,在临安站稳脚跟重建政权,这就是南宋。
那么,金主完颜亮为什么要攻打宋朝呢?据说就是因为柳永写的这首《望海潮》。由于这首词把杭州的富丽繁华写得特别出色,所以声名远播,一直传到了北方长城以外的游牧民族金人那里。金人首领完颜亮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特别羡慕,于是起了带兵攻打宋朝占领江南的念头。事实上金人攻打中原,不可能是因为柳永的这首词,但这个传说,更加渲染了这首词的艺术魅力。
柳永写这首词时,杭州大约有十万人口,当时已是北宋时期的大都会;到南宋定都杭州,杭州已有约百万人口,成了更加繁华富裕的大都市。
忆江南·其二
[ 唐]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小链接
白居易曾经做过杭州刺史,是使杭州出名的大诗人。杭州西湖“白堤”就是把西湖分成里湖和外湖的湖中沙堤。白居易的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写出了西湖早春的美景,最后两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为了纪念白居易,后人把白沙堤称为白堤。下面所选《忆江南·其二》,特意抓住杭州的两大特色,即秋天的桂花和钱塘江的潮水来写。词中的山寺,指杭州西湖的天竺山寺,传说每年中秋,月亮中的桂子会坠落在天竺寺中。“山寺月中寻桂子”就是在中秋之夜到天竺山寺中赏月、赏桂花。词中的“郡亭”指杭州虚白亭,虚白亭正对着海门山,可以看到钱塘江潮。“郡亭枕上看潮头”是说倚枕着虚白亭观看潮水的浪峰。白居易希望故地重游,表达了对杭州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