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2023-10-08 20:47杨笑红
关键词:十九世纪当代价值现实主义

杨笑红

[摘 要]十九世纪是现实主义的黄金时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对当下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刻的启迪意义,其优良传统尤其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探析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及美学内涵,特别是深入考究其批判精神的当代价值,也有益于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借鉴和发展,从而用文学的方式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步伐。

[关键词]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十九世纪;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I0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23)04-0128-05

提到现实主义文学,每个了解文学史的人都应该会想到十九世纪的欧美文学,在此时期,欧美文学的文化内涵从深度、广度与高度上都达到了顶峰,滋养了后来世界文学的发展,从而拥有恒久的经典之魅力。作为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最为广泛而深远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文学具有鲜明而突出的特征,它特别强调对生活现实的真实反映和如实描绘,特别拥有强烈而深刻的社会批判性,特别注重对生活题材的深度挖掘和思考,特别重视人物形象的典型化创造,这些鲜明特征是历来优秀现实主义文学伟大力量的源泉,尤其是它所不可或缺的批判精神,使它保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一、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及其批判精神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整个时代作家辈出,司汤达、巴尔扎克、左拉、狄更斯、哈代、果戈里、列夫·托尔斯泰、马克·吐温等一大批现实主义文学巨匠为世界文坛贡献了大量的现实主义杰作,他们的作品及其塑造的一系列人物至今仍熠熠生辉,吸引着万千读者。这些杰出现实主义作品的进步意义就在于以理智的态度批判地看待社会,真实地反映社会现状,不遗余力地抨击社会罪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利己主义的原则和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从而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永久性”的怀疑。在深入描写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的同时,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大师们还将批判的笔触盯住了一些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新出现的丑恶现象,包括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军国主义的膨胀、平民阶层对社会的失望和内心的苦闷等。这个时代的文学具有极为强烈的批判精神,其对社会批判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越了过去任何时代,因此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他准确地抓住了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批判性。

现实主义文学是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它的批判精神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灵魂。现实主义文学运用人的理性思维,尽可能真实地描绘社会现实,还原普通人的生活,从中披露出社会丑恶的本质,反映当时的时代心理, 这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价值和影响所在。这种真实反映和现实批判是有益于社会的合理健全发展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对现实主义文学情有独钟,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作家的作品。他们充分认可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对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作品对社会矛盾和不合理现实的尖锐揭露与批判尤为赞赏,称他们表现了“真正艺术家的勇气”。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代表了西欧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他描写了金钱控制下人们灵魂的骚动与不安,通过探索罪恶的根源,去揭示社会现实和揭露丑恶的社会现象;通过描写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去展现十九世纪法国巴黎上層社会的历史,对资本主义制度与人们之间的金钱关系作了深刻的批判。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伟大的、天才的现实主义艺术家,他的创作充满了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成为当时俄国社会现实和革命的一面多棱镜,它不仅真实地展现了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下的社会现实,揭露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更为突出的是所展现的猛烈的批判性,对社会的虚伪和谎言的进行了直击痛处抗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那个时代农民阶级的贫困不满及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显而易见,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大加赞誉,是源于这种文学显著的属性和功能,首先是它的写实性和认知功能,能够更好地促使人们借助文学的视角多角度地认知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其次它的批判性功能,通过对种种道德沦丧与人性扭曲的罪恶现实的充分展现和辛辣讽剌,来唤醒人们麻痹的神经。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性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正如恩格斯所说:“如果一部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来打破关于这些关系的流行的传统幻想,动摇资产阶级世界的乐观主义,不可避免地引起对于现存事物的永恒性的怀疑,那么,即使作者没有直接提出任何解决办法, 甚至有时并没有明确地表明自己的立场,我认为这部小说也完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二、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精神的美学内涵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精神文化条件下向社会各个层面掘进,它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高度的社会认识价值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其文学史贡献和价值远远不止于此,其作为文学经典及其批判精神的美学内涵不容忽视。事实上,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以及作品中所展示的现实关怀与历史风格,已深深融入人类文学,具有永恒的经典魅力与艺术价值。

(一)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以人道主义为思想武器

作为现实主义作家批判社会黑暗、揭示人民疾苦的武器和工具,人道主义一直贯穿于现实主义作家的思想和作品里。他们在分析和研究现实社会的过程中,既看到了金钱统治下贵族阶级的堕落腐化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卑劣贪婪,也看到了下层人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悲惨遭遇,因此,对现行制度的合理性产生怀疑与思考。他们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观点,主张维护人自身的尊严与价值,并反对、抨击对善良人性的无限压制和打击,宣扬以人道主义眼光去看待一切社会现象和问题。此外,他们同情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并将下层人民美好的道德品质与上层权贵的道德沦丧进行对比,突出对下层人民的深刻同情和对骄奢淫逸统治阶级的厌恶,希望统治阶级以仁爱为怀,改善与被压迫阶级之间的关系。一些现实主义大师也洞悉到金钱对人的统治作用,揭示出现实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的异化问题,致力于探索人的心灵自由,从而表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道主义。但是,作为剖判社会现实的手段和揭露社会丑恶的武器,人道主义通常导致政治上的改良主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用改良主义去解决社会问题的结局往往都是悲剧性的。事实上,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精神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能否指出正确的社会出路,而在于通过对人民疾苦的描写,揭露上层社会的黑暗与罪恶以及由金钱滋生出的社会的恶德败行,并由此引发民众对现有社会制度不合理性的深刻认识与思考,这就是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精神的伟大历史功绩。

(二)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以深厚的人文关怀作为思想灵魂

历来现实主义文学对生活现实的批判都来源于对人的现实关怀。现实主义作家尤为关注社会文明进步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并对人的命运与前途表现出深切关怀。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精神所在和对现实批判的思想武器,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现实主义大师无不展现出对人的现实关怀。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敏锐地抓住“金钱决定一切”这个资本主义新阶段的关键问题和尖锐的社会矛盾,通过一幕幕有色有声的生活图景的描绘,表现出时代的历史风貌和本质特征;通过对人们的经济状况和经济生活的理解,表达出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心理活动,深刻地了解社会上一幕幕悲剧和喜剧的根源。正因为如此,恩格斯才赞扬《人间喜剧》“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无比精彩的现实主义历史”。《复活》是托尔斯泰作品中对俄国专制制度及其黑暗现实批判得最为猛烈的作品,他用毕生精力苦苦探索的核心是关于人的灵魂复活的问题。事实上,托尔斯泰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不限于单一的俄国社会生活与政治领域,而是整个人类内部与外部、表层与深层的生活。唯其如此,才显出艺术家托尔斯泰的宏大深邃魅力永存。诚然,他们的人文关无法避免的具有时代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但他们对人文关怀的真诚信念无可置疑,现实主义文学强大的批判力量和深远影响正是源于这样深厚的人文关怀。同样,人文关怀也是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精神内核,他们既表现对合乎人性的健全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也揭露与批判不合理社会现实对人性的异化扭曲,当然,不同于过去时代,当代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文关怀在改革与发展中已然具有新时代的显著特点和丰富内涵,但它所反映出来的精神生活和价值取向是相通或一致的。

(三)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蕴含崇高的审美理想

现实主义文学总是冷峻地直面现实,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社会,但这并不表示它仅仅发现现实中黑暗的一面,只描述和表现生活中消极丑陋的现象。正如诗人顾城所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虽然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需要我们正视社会现实揭露社会黑暗,但从根本上讲,它仍然面向未来追求美好理想,坚信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坚信光明最终总会战胜黑暗。俄罗斯著名作家拉斯普京曾经说过:“这个世界的恶是强大的,但是爱与美更强大!”许多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都具有这样的坚定信念。因此,现实主义文学不仅展现社会现实矛盾而保持批判性描写,而且又能够积极的发现和展现生活中的美好,给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力量。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以真实而深度的社会观察和人性剖析展现出金钱主宰的社会里人们心灵的千姿百态。他们对金钱激发出来的人性之“恶”的破坏力深感忧虑,在这种忧虑的背后,隐含了他们对人性之善的坚守与期待。他们通过创作向当时乃至今天的人们发出了警告: 物欲诱发的贪婪,将把人送入地狱——“自己成为自己的地狱”[1](P5-11)。 他们的经典作品至今依然拥有深刻的警世意义。

三、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精神的当代价值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作为一种历史形态,虽然已成为过去,但是依然拥有极强的创作感染力和可汲取的艺术养分。尤其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对后世的文学创作、研究和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迄今依然持续不断地产生积极作用,并体现出当代价值,因为无论是十九世纪文学还是当代文学,批判的精神都是在的。

在过去几十年里,有批评家发出“现实主义已死”的声音,认为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对我们已没有借鉴价值。特别是在当今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盛行的当代,传承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愈发显得不合时宜。然而,现实主义真的没有当代价值吗?当代文学真的不再需要批判精神了吗?从当今社会现实来看,并不是没有值得进行批判性审视的现象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生活中并非到处都是莺歌燕舞、花团锦簇,社会上还有许多不如人意之处、还存在一些丑恶现象。对这些现象不是不要反映,而是要解决好如何反映的问题。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2]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于社会上存在的消极丑恶现象“如何反映的问题”,要求的“用现实主义精神观照现实生活”,理应包含以上所说的批判精神在内,很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

(一)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与理想寻求的融合,使现实主义拥有无穷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天地与前景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已经呈现出了批判认识与理想主义相交融的风格,成功地把原生态的叙述升华到博采众长的探求。现实主义文学并非是将现实生活的一些平淡无奇客观存在进行展现,而是在描写人类生活发展演变过程的现实中,持续探求人生价值,这恰恰体现了文学作品所应该具备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处在新旧文化的交替阶段,他们既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深刻批判和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病,同时又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揭示人类深层的精神——心理内蕴。因此,他们的创作既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又具有文化批判的深刻性……釀就了20世纪的现代文化基因。”[3](P107-108)事实上,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兴盛发展以及文学大师们的极高成就,为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得当代文现实主义学在思想内容与创作方式方面传承创新,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当然,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有其时间和空间的限定性边界,现实主义本身在二十世纪继续发展、演变,二十一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和复杂的社会生活更为现实主义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也给现实主义作家提供了新的表现主题。可以预想,未来任何形态的“新现实主义”,都会始终如一地坚守现实主义的写实性、批判性和现实关怀等根本原则与精神,同时,又在扬弃与吸纳中博采众长,进而永葆现实主义的生命力。就当今时代与社会的现实需要而言,现在是让现实主义回到文学批评之“舞台中央”的时候了。

(二)十九世紀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能够强化文学之现实关怀与使命担当,引领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

作品不单单是作者个性化的文学表达,更是深深蕴含了作者对于现实社会广大底层百姓艰难生存窘境的关切及迫切拯救的畅想。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巨匠们的创作拥有跨时代的进步意义和极其经典的价值,他们满怀博爱的人文胸怀,对资本主义社会劳苦大众生活的艰辛和苦难深切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对人们的尊严和命运的践踏,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关切及改变现实的使命担当。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社会价值,突出表现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剥削压榨的口诛笔伐和对劳动者尊严的呐喊,这种犀利的批判精神和对底层民众的人文关怀,对引领文学密切关注、并呈现当今世界的贫富悬殊、弱肉强食、腐朽糜烂、纸醉金迷等社会问题无疑起到非常重要的风向标作用。作为人类不断认识自我、认知与把握世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特殊方式,以批判精神与现实关怀并存为宗旨的现实主义文学,将永葆其存在的价值与不可替代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说:作家应当有忧国忧民的情怀;要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毫无疑问,现实主义作家更需要这样悲天悯人的忧患情怀。这里所说的忧患,需要来自于对社会生活现实,尤其是那些颓废奢靡现象的密切关注,来自于对社会尖锐复杂矛盾的批判性思考,因此,忧患情怀与批判精神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每个时代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都具有这样的忧患情怀和批判精神。如果没有忧患情怀,习惯于接受既成现实,乐于在麻木和娱乐中度日,正如习总书记讲话中所批评的那样, “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的存在必然是社会的悲哀,如果我们的文学对此视若无睹、视若罔闻,那将是一种更大的悲哀。俄罗斯杰出作家索尔仁尼琴说:“文学,如果不能成为当代社会的呼吸,不敢传达那个社会的痛苦和恐惧,不能对威胁着道德和社会的危险及时发出警告——这样的文学是不配成为文学的。”当今世界仍然充斥着多种多样矛盾并存的社会现实,这就势必需要以文学的方式给予如实地呈现和批判反思,从而永葆文学的自觉意识和宝贵良知。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就社会对文学的期待而言,任何时代无不需要文学以其对社会的审视与批判、对当下的人之精神引领和价值担当为己任。毋容置疑,因其与生俱来的批判精神,现实主义文学理应义不容辞走向文学舞台的中央,去引领当下世界文学的发展趋势。

(三)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具有高度的社会认知价值,能够促使人们深刻认识当代现实社会及生活于其中的人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以其高度的社会认识功能和强烈的社会批判功能著称于世。现实主义作家们把文学创作提到社会研究的高度,他们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用小说全面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展示了特定年代五光十色的社会习俗与历史生活画卷,促使人们认识现实社会以及其中各种各样的典型人物,帮助人们了解现实社会的某些本质特征。生活现实是复杂多样的,而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来源于对生活现实的深刻认识,基于此,任何生活现象都有可能成为现实主义作家所关注的创作题材,关键在于他们对现实生活拥有什么样的认知,以及对题材如何进行深入开掘并窥见怎样的深层意义。有人说,要全面而辩证地看待历史,深刻而批判地看待现实。而现实主义作家是最擅长用尖锐的批判眼光来观察现实生活的,在这样敏锐的洞察和深刻的审视中,他们往往会发现生活中的荒谬和需要批判反思的地方,从而得以洞见真实,进而通过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对生活现实产生深刻认识。现实主义文学建立在作家对生活的深刻认识之上,因此现实主义文学表现生活不单单要刻画真实,还要呈现它本质的真实。只有这种直击生活本质的深刻认知,才能保证真正现实主义文学应有的真实性。同样也才能有基于真实性基础上的对生活现实的鞭辟入里的批判。我们不难从许多优秀现实主义作品中获得这样的启示。以哈代和狄更斯为例,他们的作品具有重要的认知价值,比如狄更斯的《双城记》中有许多关于审判的内容和有关法律的书写,包括英国法庭的审判、法国法庭的审判。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吴笛说:“这些法律书写充分体现了他作为现实主义小说家的创作特质,不仅有着高潮的艺术技巧,而且有着深邃的人道主义思想,以法律要素在文学作品中的结构功能来启发读者,让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普法的教育。可见,文学家不是一般意义的写手,而是与我们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思想家。”

以上对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精神的简要阐释,难免挂一漏万,但经过这番探究可以看到,二十世纪乃至二十一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里依然有十九世纪文学的“遗产”,甚至可以说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依然存在于今天的文学中,只是我们要如何去认识它。可以确定,我们当今的时代和社会仍然需要现实主义文学,尤其需要它的批判精神,需要它代表良知和正义,代表道德和理想,揭露和批判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不完善、不道德和不理想之处。“一个民族的文学,如果没有现实主义是不可思议的。”“如同人穿衣吃饭,任何国度、任何制度下的文学创作,都不可能摆脱现实主义的存在和影响。”[4](P48)同时,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将继续间接地发挥积极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完善和规范。既如此,如果我们能够深入挖掘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更全面准确地梳理并继承它的优良传统与精华,那么,我们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就有可能达到新的高度,创作出新时代文艺经典,用文学的方式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 考 文 献]

[1]蒋承勇.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经典的生成[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8(1).

[2]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5-10-14.

[3]柯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研究的新拓展——评《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J]. 浙江社会科学,1996(4).

[4]阎连科.发现小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The Critical Spirit of 19th Century Realistic literature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YANG Xiao-hong

(Th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Cooperation, Zhejiang Police College, Hangzhou 310053, China)

Abstract:The 19th century is the golden age of realism. The critical spirit of realistic literature has a strong realistic value and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sent, and its fine tradition is worth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It is also beneficial to the refe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realistic literature to explore the critical spirit and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realistic literature in the 19th century, especially 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its critical spirit, so as to promote the pace of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by means of literature.

Key words:realism; critical spirit; 19th Century; contemporary value

猜你喜欢
十九世纪当代价值现实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的研究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十九世纪晚期统一几何学的两种途径
库尔贝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前后与政治的关系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