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兰
摘 要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致力于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在植树造林和林业产业发展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为了促进施秉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规划,并采用有效的整地和造林技术,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成林率。详细分析施秉县林业产业发展和营造林工程的情况,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如部分营造林成效不明显;科技水平有待提高,人才建设有待加强;林业管理政策有待完善;林农的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有待提高。提出有针对性的重要举措,包括完善施秉县造林成效、加大对林业技术人才的投入、提升林业管理水平、加强对林农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及发展特色林下经济产业。
关键词 植树造林;林业产业发展;措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4.044
近几年,为了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林业产业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其产业规模也有所扩大。森林资源是林业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尽管我国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具备良好的可再生性,但如果不加控制地进行大规模的采伐,将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物种的消失。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以下简称施秉县)森林资源和林业用地的分配不平衡问题尤其严重,尽管近年来通过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森林的覆盖率,但由于结构不够完善及树木的品种单一,林业的产值和收益显著不足,森林资源被大量消耗,林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这种限制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从而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福祉[1]。
1 研究背景
施秉县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云台山、“矿泉水上漂”杉木河和舞阳河景区等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这些景点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为当地带来了许多就业机会,对于县财政收入的增加和农民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施秉县拥有约10.83万hm2的广阔林地面积,其中约4 000 hm2用于林下种植,种植具有丰厚经济效益的太子参、魔芋、黄精等作物。同时,约3 333.33 hm2的林地用于林下养殖。另外,公司和合作社实施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通过让农户进行林下养殖、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参与销售,有效地调动了居民的积极性,推动了林下养殖业的发展,并带动了周边林农虫草种植、鸡养殖等方面的发展[2]。
根据施秉县的“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依托国家储备林项目、中幼林抚育、低产低效林改造、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项目,全县重点区域的生态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了全面保护,并建立了高质量林业发展体系和现代化治理体系。截至2021年,全县各乡镇已完成绿化造林苗木20余万株,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达到1 186.66 hm2,油茶种植面积超过333.33 hm2。
本文以施秉县为例,以“资源管理、产业发展、生态扶贫”为指导,致力于提高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探索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促进农民增收[3]。
2 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营造林成效不明显
施秉县位于岩溶地区,面临着石漠化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问题。近年来,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实施,施秉县已基本完成适宜造林地块的造林工作。然而,还有一些土层浅薄、基岩裸露率高、偏远位置的宜林地和坡耕地等困難地区仍未得到有效治理,给生态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2 科技水平有待提高,人才建设有待加强
加强人才建设,必须改进科研体制和相关机制,更快地推进项目的研发,并将各个环节有效地联系起来。施秉县林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而目前施秉县林业部门人员编制严重不足,长期投入和后期的管护资金不足,导致管护效果不佳。并且,林业站点的一些工作者缺乏优质高效的营林技术,导致造林成活率低、疏林地开发利用不充分,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虽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被广泛认可,但是林业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性开发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尤其是在技术手段上,更是缺乏足够的重视[4]。
2.3 林业管理政策有待完善
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地方政策的不同及长期形成的固有管理模式,乡镇林业站转隶到乡镇管理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职责相对较弱,地方配套工作推进困难,林场的管理机制已经严重阻碍了其发展。同时,缺乏有效的配套政策,加之林业投融资渠道狭窄、财政资金的拨付不及时、服务保障不足,使得各类林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动力受到了严重抑制,无法获得充分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从而无法成为具有较高综合实力的规模以上企业,也无法有效推动当地的产业转型升级。
2.4 林农的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有待提高
在发展林下养殖产业过程中,一些林农仍然采用传统的养殖方法,对科学养殖技术的了解不深入,导致养殖成本上升、经济收益下降,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同时,林农参与林业产业的经济成本较高,但是相关部门没有持续投入和发展,以及提供贷款、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林农,限制了林农和企业参与植树造林和林业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此外,林下经济发展没有形成规模,市场化程度低,竞争力弱,没有将林下产品的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
3 提升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3.1 完善造林成效
1)林区在展开大面积的造林之前,需要对当地的土壤及空气条件进行综合测定,选择适合施秉县实际的树种,进行大面积合理种植,做好后期幼苗的养护方案,确保林业产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2)确保土地供给,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加强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工程的开展,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用地支持。3)加大资金投入,通过财政资金、金融支持和产业基金等渠道,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促使营造林后期的管护资金充足,完善管护效果[5]。同时,要加强技术支持,加强科研力量培养,引进先进的林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困难地区进行有效治理,重视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加强森林抚育和后期管护,确保林业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2 加大对林业技术人才的投入
1)加强林业技术培训。施秉县人民政府应该加大对林业技术人才的投入,避免发生林业部门人员编制受限、部分林业站点人员严重不足等情况,提高造林成活率。2)提升林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让从业人员亲自参与实践活动,加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3)设立专门的技术支持团队或机构,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技术咨询、种植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等服务,保障林业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性开发。
3.3 提升林业管理水平
推动林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改进和优化,提升林业生产效率和质量。1)植树造林和林业产业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各部门之间加强协调合作,形成合力。建立林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责任,形成统一决策、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更好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2)完善林场生产经营管理机制。遵循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的规律,并结合其生产经营的特点,探索建立一种既具有公益性又能完成其生产经营任务的机制[6]。为此,应该实行分类管理,并采取全额预算管理和差额预算管理的方式,确保林场的财政收支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差额预算管理,即将收入直接用于生产经营,而不是上交。为确保森林生产的顺利进行,应尽快解决资金支付问题。通过对林场的某一项工程进行成本核算,可以清楚地了解项目建设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此外,引入市场机制,完善林木销售方式,并在林权交易平台上公开竞标年度需要采伐的林木,这样可以拓展销售渠道,提高收益,降低成本,快速回笼资金,并且能更好地规范采伐管理。
3.4 加强对林农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1)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材料、举办宣讲会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林业政策和科学知识,增强农民对植树造林和林业产业的认知和理解。比如,加大对林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支持力度,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为林农提供可行经验和成功案例,引导林农更好地管理和经营林业产业。同时,技术团队应定期走访林农,了解实际情况并提供个性化的技术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林业建设效果。2)对于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和林业产业发展的个人,需要激励其持续投入和发展,通过提供贷款、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降低个人参与林业产业的经济成本,增加其发展的动力,鼓励人们参与植树造林和林业产业发展,为林业产业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7]。
3.5 发展特色林下经济产业
施秉县积极推广立体种植、养殖等高效复合经营配套用地,采用“种植示范点+林下复合经营”的模式,引导种植基地开展林下套种中药材、食用菌和养殖家禽、蜂等,实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生态经济双丰收的要素保障。同时,聚焦林种结构调整,通过盘活低产低效林、造林失败地等,多方式保障林业产业发展用地。1)将林业与旅游业、生态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结合,打造多元化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例如,开发林下旅游资源,推广林下养殖和种植业,培育林业生态文化产业等,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2)培养和发展市场实体,支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引导其他林业经营主体参与,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3)加强产业精深加工,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发展木材加工、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4)注重品牌创建和市场推广,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拓展市场空间,增加销售收入。
4 协同推进植树造林和林业产业发展的价值
4.1 产业发展规模稳步扩大
施秉县委、县政府将发展林下经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并坚定推动林下经济发展。通过积极努力,施秉县扩大了林下经济的利用面积,并超额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其中,林下养鸡产业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施秉县委、县政府针对林下养鸡产业制定了相应的目标任务,而实际的发展情况是远远超出了预期,达到了目标任务数的108.03%。这表明施秉县在林下养鸡的规模扩大和业务拓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4.2 产业结构实现转型优化升级
通过产业补链、延链和强链,强化了产地分级,并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就地加工转化和产业链延伸,提升了林下产品的附加值,完善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林农”模式,引进了优质龙头企业,形成了全产业链的种苗培育、规模化种植、精深加工和产品销售一体化。同时,发掘了主导产业的效益,引进相关产业,并推动其升级和提档[7]。此外,大力发展以林下旅游为核心的森林休闲养生业,建立了国家级森林生态旅游康养基地,实现了森林康养和林产品采集产值的大幅提升,为增加农民收入和就近提供就业岗位做出了巨大贡献[8]。
4.3 产业品牌效益不断凸显
通过实施品牌强农行动,支持当地企业申报“三品一标”和加快林产品产地认证和地理标识,打造了本土品牌,如施秉县太子参、头花蓼成功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同时,加强了产品质量提升,与省州品牌融合打造了具有施秉县特色的生态魔芋品牌,并与周边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4.4 产业政策发挥明显作用
通过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低效林改造和林种结构调整等政策,森林经济得到大力发展,森林地区农民的收入有了极大提高,不仅推动了森林生态效益的提质增效,还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做出了贡献[8]。
5 结语
造林绿化是一个持久的战略目标,而促进林业发展的关键在于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植树造林的进程。然而,当前我国森林资源短缺,林业资源持续枯竭。因此,相关人员应该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确保林木持续增长,提高森林覆盖率。通过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改善产业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品牌效应、落实产业政策和衔接乡村振兴,施秉县在林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未来的发展中,施秉县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维持林业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繁荣。
参考文献:
[1] 刘殿双.造林地植树造林的方法浅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5(11):234.
[2] 杨羽.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统计与管理,2021,36(7):109-114.
[3] 郑东晖,后华,翟明普,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秦巴山脉区域林业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0,22(1):120-126.
[4] 苗培熙,肖雅,丁胜,等.林业碳汇对江苏省林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20(5):77-80.
[5] 张智光.可再生资源型企业的绿色特征与绿色战略类型体系研究:以林业企业为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4(6):1-8.
[6] 馬丽群,朱燕娟,郭海峰.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生态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6(1):204.
[7] 范亚娟.浅议协同推进植树造林和林业产业发展的举措[J].种子科技,2018,36(8):23-24.
[8] 何梅,胡玉安,武启飞,等.北美海棠6品种在南方地区的引种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3(6):7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