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密度对藜麦籽粒含水率和产量的影响

2023-10-08 02:42刘延安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7期
关键词:种植密度产量

刘延安

摘 要 分析藜麦籽粒含水量和产量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表现,以便在种植过程中选择最佳的藜麦品种和种植密度,促进藜麦产量提升。以三江藜1号为主要试验对象,设置4种种植密度,即6.0万株·hm-2(D1)、7.5万株·hm-2(D2)、9.0万株·hm-2(D3)、10.5萬株·hm-2(D4),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藜麦籽粒含水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藜麦籽粒灌浆特征参数方面,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大,三江藜1号的籽粒灌浆参数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D2处理的最大灌浆速率天数Tmax、最大灌浆干物质Wmax、最大灌浆速率Gmax分别为26.50 d、15.67 g、1.25 g·d-1,高于其他处理。2)在藜麦籽粒含水率方面,D2处理的籽粒含水率在吐丝期、成熟期、收获期均较低,收获期D2处理的含水率为22.34%,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3)在藜麦产量及产量构成方面,D2处理的穗数、百粒重分别为92 804.69穗·hm-2、36.60 g,高于其他处理;D1处理的穗粒数最大,为652.47粒,与D2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与此同时D2处理的产量最大,为18 597.41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4)当密度为7.5万株·hm-2时,三江藜1号生长优良,可以达到最佳的种植效果。

关键词 种植密度;藜麦品种;籽粒含水率;产量;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

中图分类号:S519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4.013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是藜科藜属植物,穗部可呈红、紫、黄色,植株形状与灰灰菜类似,藜麦成熟后的穗部,与高粱穗比较相似。植株大小受环境及遗传因素影响较大,从0.3~3.0 m不等,茎部质地较硬,可以分枝。单叶互生,叶片为鸭掌状,叶缘有全缘型与锯齿缘型。藜麦花两性,花序呈伞状、穗状、圆锥状,其种子较小,呈小圆药片状,直径1.5~2.0 mm,千粒重1.4~3.0 g。藜麦在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被广泛种植,在我国更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轻化工原料。青海省是藜麦种植大省,其自然条件对藜麦种植非常有利,因此藜麦种植也得到了相关学者的重视和研究,但是大多学者都集中在相同熟期藜麦品种的研究,对不同熟期藜麦品种的研究还比较少[1]。基于此,以青海省三江藜1号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熟期藜麦品种籽粒含水率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藜麦种植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域

试验地点为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藜麦种植基地,该区域位于东经97°01′~99°27′,北纬36°19′~37°20′,属于典型的高寒干燥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4 ℃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77.0 mm,年平均日照时间2 850.6 h[2]。试验区土壤以高山草甸土为主,有机质含量为6.76 g·kg-1,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42.75 mg·kg-1、16.98 mg·kg-1、99.77 mg·kg-1。

1.2 试验设计

以三江藜1号为主要试验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种种植密度,即6.0万株·hm-2(D1)、7.5万株·hm-2(D2)、9.0万株·hm-2(D3)、10.5万株·hm-2(D4)。藜麦种植采用等行距种植方式,行长为5 m,行距为60 cm,每个小区共种植6行,重复3次。藜麦种植管理与当地大田管理相同。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测定灌浆特征参数和含水率

于吐丝期,在每个小区中找到有代表性的果穗,挂牌标记,吐丝后,每间隔7 d取1次果穗,直至收获期为止。每次取3个果穗,从果穗中部取100粒籽粒,将100粒籽粒装入纸袋中,之后将其放入烘箱,在105 ℃下进行杀青,持续30 min,然后调至80 ℃进行烘干,直至达到恒重为止,称取百粒干重,计算灌浆特征参数,包括达到最大灌浆速率天数Tmax、最大灌浆干物质Wmax、最大灌浆速率Gmax,并对吐丝后藜麦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模拟,设吐丝后天数为自变量(x)和吐丝后每隔7 d测得的百粒重为因变量(y),

相关计算公式如(1)~(4)所示。

式中,a为终极生长量,g;b为灌浆干物质量初值参数,g;c为生长速率参数,g·d-1;e为残值,即估计值和实际值的差异,g[3]。

此外,按照公式(5)计算籽粒含水率W。

式中,wf和wd分别为籽粒鲜重和籽粒干重,g。

1.3.2 测定产量

于成熟期,在每个小区中选取2行长势一致、有代表性的果穗,共计20个,对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进行计算。利用水分仪对藜麦植株水分进行测定,按照14%含水量,换算成产量[4]。

1.4 数据统计与处理

采用Excel 2016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采用Origin 2018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5]。

2 结果与分析

2.1 藜麦籽粒灌浆特征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表现

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大,三江藜1号的籽粒灌浆参数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最大灌浆速率天数Tmax方面,D2处理最长,为26.50 d,与D1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最大灌浆干物质Wmax方面,D2处理最高,为15.67 g,与D1、D3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与D4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最大灌浆速率Gmax方面,D2处理最高,为1.25 g·d-1,与D1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3]。

2.2 藜麦籽粒含水率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表现

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生育期的延长,三江藜1号籽粒含水率逐渐降低,在收获期籽粒含水率达到最低。在吐丝期,D2处理的籽粒含水率最低,分别为90.48%、86.17%、70.03%、57.01%、48.11%、39.36%,均低于其他处理,与D1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成熟期,D2处理的籽粒含水率最小,为37.05%,与D1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收获期,D2处理的籽粒含水率下降速度最快,含水率为22.34%,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

2.3 藜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表现

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种植密度增加,三江藜1号穗数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D2处理的穗数最多,为92 804.69穗·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穗粒数呈逐渐下降趋势,D1处理的穗粒数最多,为652.47粒,与D2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百粒重则无明显趋势,D2处理的百粒重最大,为36.60 g。D2处理的产量最大,为18 597.41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

3 结论与讨论

此次试验说明,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藜麦品种籽粒含水量和产量具有不同的表现[6]。在籽粒灌浆特征参数方面,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大,三江藜1号的籽粒灌浆参数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D2处理的最大灌浆速率天数Tmax、最大灌浆干物质Wmax、最大灌浆速率Gmax分別为26.50 d、15.67 g、1.25 g·d-1,高于其他处理;在藜麦籽粒含水率方面,D2处理的籽粒含水率在吐丝期、成熟期、收获期均较低;在藜麦产量及产量构成方面,D2处理的穗数、百粒重分别为92 804.69穗·hm-2、36.60 g,高于其他处理;D1处理的穗粒数最大,为652.47粒,与D2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与此同时D2处理的产量最大,为18 597.41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7]。上述说明籽粒灌浆特征参数对籽粒产量具有直接影响、灌浆速率和灌浆干物质越大,藜麦产量越大。藜麦种子的含水率可以反映种子活力及生命力,通常情况下,藜麦种子含水率越小,种子活力及生命力越高,本次试验结果符合这一说法。因此在藜麦种植过程中,三江藜1号种植密度设置为7.5万株·hm-2最佳,可以提高藜麦种植产量。

参考文献:

[1] 张亚萍,杜雷超,孙建蓉,等.播期和密度对不同藜麦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40(1):36-42.

[2] 姚理武,吴应齐,叶增新,等.不同种植密度与配置方式对藜麦农艺性状和子粒产量的影响[J].浙江林业科技,2021,41(5):99-103.

[3] 张永平,潘佳楠,郭占斌,等.不同种植密度对藜麦群体抗倒伏性能及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21,36(4):108-115.

[4] 乐梨庆,夏诗婷,蔡依云,等.不同种植前处理对藜麦苗菜生长的影响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9(4):358-361.

[5] 华劲松,赵应林,王华强,等.不同收获时间对藜麦子粒产量及物理特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1):119-122.

[6] 任永峰,黄琴,王志敏,等.不同化控剂对藜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23(8):8-16.

[7] 赵延蓉,王悦娟,魏玉清,等.六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处理对藜麦种子萌发的影响[J/OL].分子植物育种:1-20[2023-05-17].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46.1068.S.20230425.0935.008.html.

猜你喜欢
种植密度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甘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